586年

586年丙午年(馬年

開皇六年

陳朝至德四年

高昌延昌二十六年

西梁廣運元年

李大亮,出生於公元586年,唐初將領。陝西涇陽人。隋末他在大將軍龐玉部下為行軍兵曹。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與瓦崗軍作戰被俘,隨之獲釋。

基本介紹

  • 本名:李大亮
  • 所處時代:唐初
  • 出生地:唐朝的陝西涇陽
  • 出生時間:公元586年
  • 去世時間:公元617
紀年,本年年表,歷史紀事,出生,逝世,史籍記載,

紀年

丙午年(馬年
開皇六年
陳朝至德四年
高昌延昌二十六年

本年年表

1、公元586年,煙陽縣改為武林縣
2、公元586年,始置新鄉縣
3、公元586年,武城縣改名清河縣
4、公元586年,隋文帝調發丁夫11萬修築長城。
5、公元586年,廢常山郡,存恆州。
6、公元586年,高句麗平原王將都城由平壤城遷至長安城(即今朝鮮平壤市區),直至高句麗滅亡。
7、公元586年,復置盪陰縣。
8、公元586年,始建新鄉縣
9、公元586年,復設南宮縣,初屬冀州。
10、公元586年,改泥陽為華原縣。

歷史紀事

党項羌降隋
開皇六年(五八六)一月十二日,党項羌請降於隋。
隋頒歷於突厥
開皇六年(五八六)一月十八日,隋頒布新曆於突厥。班歷則稟受正朔,表示突厥以隋為宗主國。
隋遣蘇威巡省山東
開皇六年(五八六)一月二十日,隋文帝遣民部尚書蘇威巡省山東(函谷關以東)。二月十九日,大赦天下
隋令刺史遣使上考課
開皇六年(五八六)二月,隋始令刺史上佐(司馬、長史)每歲末入朝,上考課。
隋令崔仲方緣邊築城堡
開皇六年(五八六年)二月六日,隋文帝又令崔仲方發丁十五萬,於朔方(今陝西子長東)以東緣邊險要之地築數十城,以防備北邊遊牧民族的入侵。
陳後主封四弟一子為王
至德四年(五八六)二月十五日,陳後主立皇弟陳叔謨為巴東王,陳叔顯為臨江王,陳叔坦為新會王,陳叔隆為新寧王。五月七日,又立皇子陳莊會稽王
高德上書請隋文帝傳位太子
開皇六年(五八六)三月八日,洛陽男子高德上書請隋文帝楊堅為太上皇,傳位皇太子。文帝詔稱:朕承天命,撫育蒼生,孜孜不倦為國操勞,不效近代帝王(如周天元齊武帝)傳位於子,自求逸樂。
突厥沙缽略可汗遣使入隋貢獻
開皇六年(五八六)三月十二日,突厥沙缽略可汗遣使入隋貢獻方物。
陳隋互聘
至德四年(五八六)四月十九日,陳遣兼散騎常侍周磻、兼通直散騎常侍江椿聘於隋。八月,隋遣散騎常侍裴豪、兼通直散騎常侍劉額聘於陳。

出生

李大亮(公元586年-公元644年)
李淵兵進長安,建立唐朝。大亮投歸,被授予土門令。高祖見他善於治理,提升他為金州(今陝西安康)總管府司馬。唐太宗貞觀年間改任交州(今越南河內)都督,封五陽縣男。後招入為太府卿
貞觀十八年,太宗準備東征高麗,當時大亮患病,太宗前往探望。他苦諫太宗不要東征,以經營關中為重,太宗不納。公元644年年病卒,時年五十九歲。贈兵部侍郎,秦州都督,陪葬於昭陵。
隆興寺隆興寺
隆興寺位於河北正定,是國內現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保存了比較完整的一座佛教寺院。創建於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年),始稱龍藏寺。
北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奉宋太祖趙匡胤之命於寺內修鑄一尊高七丈三尺的銅質千手觀音並蓋大悲閣後,遂以大悲部長為主進行擴建,基本奠定了現有的平面布局和規模,成為國內名剎之一。金、元、明各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維修。清朝康乾盛世,曾兩次奉旨重修全部建築,寺院規模不斷擴大,發展到鼎盛時期,康熙四十九年,頒賜“敕建隆興寺”匾額。
文化紀事 詩人盧思道卒
盧思道《美女篇》詩開皇六年(五八六),詩人盧思道卒。盧思道(五三五至五八六),字子行,范陽涿(今河北涿州)人。少時師事邢邵,經數年而學業卓著。仕北齊,為司空行參軍、員外散騎侍郎。
文宣帝卒,令當朝文士各作輓歌十首,擇其善者而用之,魏收陽休之祖珽等人不過得一、二首,唯他獨得八首。
時人稱為“八米盧郎”。後任太子舍人、司徒錄事參軍,以擅用府庫錢,免官歸家。數年後起為京畿主簿,遷給事黃門侍郎,待詔文林館。
入北周,授儀同三司。因參與祖英伯叛亂,死在名籍,以文才獲免。楊堅作丞相,出為武陽太守,鬱郁不得志,作《孤鴻賦》以寄情。入隋,以母老解職。
著《勞生論》,指責時弊,文甚直切。召為散騎侍郎,卒於官。今存詩二十餘首,多為友朋酬贈及侍宴從游之作,格調不高。
七言樂府《從軍行》寫征人久戍邊陲及思婦的怨悵情懷,諷刺獵取功名的將軍。文字清麗流暢而又挺拔勁健,偶句迭出,換韻自然,開唐初七言歌行的先聲。又有《聽蟬鳴篇》,詞意清切,寄託較深,為庾信所讚賞,原有文集三十卷,已佚。明人輯有《盧武陽集》。

逝世

隋申國公李穆
開皇六年(五八六)八月三十日,隋申國公李穆卒。李穆,字顯慶,自雲漢騎都尉李陵之後。參加六鎮起義,從宇文泰克定關中,參加邙山之役,曾救宇文泰於陣,進封安武郡公,賜以鐵券,恕其十死。又從于謹破江陵,進位大將軍。二兄李賢李遠皆為北周佐命功臣,子弟布列清顯。宇文護執政,李遠及其子李植被誅,李穆坐此除名為民。
武成(五五九至五六0)中李氏子弟免宮爵者悉復位,李穆不久進位柱國,轉大司空。天和(五六六至五七一)中進爵申國公。數年後出任并州總管。楊堅丞相尉遲迥遣使招李穆作亂,穆鎮其使。穆子李士榮,以并州(今山西太原)居天下精兵處,暗中勸李穆起兵。穆拒絕,奉天子十三環金帶於楊堅,並密表勸進。楊堅建隋,李穆極力擁戴。
李穆來朝,文帝楊堅特加優禮,拜太師,李氏子孫悉拜儀同,其一門執象笏者百餘人,其貴盛之況,當時無比。李穆上表求退休,於是安居私宅,朝廷大事皆遣使就第詢訪,曾上表贊成修建大興城。開皇六年以老病卒於第,時年七十七歲。文帝為其舉行盛大葬禮,諡號為明。
隋郕國公梁士彥尉遲迥有功,曾任相州刺史,因受隋文帝猜忌而召回長安。杞國公宇文忻少與文帝友善,善用兵,有威名,也受隋文帝猜忌而罷去右領軍大將軍之職。舒國公劉昉早被疏遠。三人閒居無事,頗懷怨恨,相互往來,陰謀不軌。宇文忻欲讓梁士彥浦州(今陝西浦城)起兵,己為內應,被梁士彥外甥裴通告發。隋文帝假裝不知,開皇六年(五八六)閏八月任梁士彥晉州(今山西臨汾)刺史,以觀察其意。晉州為兵家重鎮,梁士彥得命十分歡喜,與劉昉等以為天助其事,請薛摩兒為長史。既與公卿告別時,文帝命左右擒梁士彥宇文忻、劉貼三人,捕薛摩兒,於殿庭當面質問其陰謀。薛摩兒全部招供,於是三人皆伏誅,其叔侄、兄弟免死除名。九月,楊堅命展示梁士彥等三家資物以誡百官。梁士彥,字相如,安定(今陝西涇川)人,性剛強果毅,有文武才。北周時以功拜儀同三司,從周武帝東伐北齊,攻拔晉州,堅守孤城,滅齊後以功封郕國公。宣帝即位後,任東南道行台徐州總管,與王軌大破陳北伐軍,擒陳軍統帥吳明徹,略定淮南。楊堅執政,從韋孝寬尉遲迥,於鄴城(今河北磁縣南)外圍草橋大破尉遲迥兵。及圍攻鄴城時,率先攻入北門。得勝利即任相州刺史。死時年七十二。宇文忻,字仲樂,父祖皆為北周大官。
少時善射,十八歲時從齊王宇文憲討突厥有功,又與韋孝寬同守玉壁,屢建戰功。從周武帝伐北齊,攻克晉州後力勸武帝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滅亡齊國。不久又與王軌大破吳明徹北伐軍,是北周著名戰將。擁戴楊堅篡周,尉遲迥作亂,隨韋孝寬征討,楊堅派高熲監軍,唯宇文忻與之共謀進取,兩軍在鄴城下對陣,官軍不利,宇文忻令士兵射觀戰民眾,觀者大囂,忻傳呼“賊敗”,使官軍復振,大破尉遲迥軍。楊堅稱其為天下英傑,封英國公,大受楊堅信任。
禪代之際,宇文忻為佐命功臣。後改封杞國公。死年六十四。劉昉,博陵(今河北安平)人,周武帝時,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劉昉為人輕狡,有奸數。及宣帝宇文贇即位,出入宮掖,寵冠一時,授大都督,遷小御正
宣帝崩駕,子靜帝宇文闡年幼不堪重負,劉昉與鄭譯謀引外戚楊堅輔政,楊堅初不敢當,昉大喊:公若不敢當,昉將自為。楊堅於是從命。楊堅作相,以劉昉為相府司馬。又以定策公封黃國公,賞賜巨萬。昉自恃功高,頗有驕色,溺於財利,富商大賈充斥其門。
尉遲迥起兵,楊堅欲令劉昉監韋孝寬軍,昉不敢從,而高熲請行。於是以高熲代為相府司馬。及受禪建隋,改封劉昉為舒國公,閒居無事,不復任使。昉自以佐命功臣而遭疏遠,鬱郁不得志,遂與梁士彥、宇文忻相與謀反,以致被誅。

史籍記載

(1)梁改元廣運
(1)後梁改年號廣運
(2)甲子,党項羌請降於隋。
(2)甲子(十三日),党項羌人請求降附隋朝。
(3)庚午,隋頒歷於突厥。
(3)庚午(十九日),隋朝向突厥頒行新曆。
(4)二月,隋始令刺史上佐每歲暮更入朝,上考課。
(4)二月,隋朝下令每年歲末各州刺史以及高級僚屬輪流入朝,呈奏本州官吏的當年政績,由朝廷進行考核升降。
(5)丁亥,隋復令崔仲方發丁十五萬,於朔方以東,緣邊險要,築數十城。
(5)丁亥(初六),隋文帝又命令崔仲方徵發壯丁十五萬人,在朔方以東,沿邊境的險要地方修築數十座城堡。
(6)丙申,立皇弟叔謨為巴東王,叔顯為臨江王,叔坦為新會王,叔隆為新寧王。
(6)丙申(十五日),陳朝立皇弟陳叔謨為巴東王,陳叔顯為臨江王,陳叔坦為新會王,陳叔隆為新寧王。
(7)庚子,隋大赦。
(7)庚子(十九日),隋朝大赦天下。
(8)三月,己未,洛陽男子高德上書,請隋主為太上皇,傳位皇太子。帝曰:“朕承天命,撫育蒼生,日旰孜孜,猶恐不逮。豈效近代帝王,傳位於子,自求逸樂者哉!”
(8)三月,己未(初八),洛陽男子高德上書,請求隋文帝自己做太上皇,將皇位傳給皇太子隋文帝說:“朕承天受命,撫育百姓,早晚孜孜不倦,不敢稍有懈怠,還恐怕不能夠盡職盡責。豈能效法近代那些帝王,傳位於太子,自求安樂逍遙!”
(9)夏,四月,己亥,遣周等聘於隋。
(9)夏季,四月,己亥(十九日),陳朝派遣周等人到隋朝聘問。
(10)五月,丁巳,立皇子莊為會稽王
(10)五月,丁巳(初七),陳朝立皇子陳莊為會稽王。
(11)秋,八月,隋遣散騎常侍裴豪等來聘。
(11)秋季,八月,隋朝派遣散騎常侍裴豪等人到陳朝聘問。
(12)戊申,隋申明公李穆卒,葬以殊禮。
(12)戊申(三十日),隋朝申明公太師李穆去世,用特別隆重的禮節安葬。
(13)閏月,丁卯,隋太子勇鎮洛陽。
(13)閏月,丁卯(十九日),隋朝皇太子楊勇出鎮洛陽。
(14)隋上柱國梁士彥尉遲迥,所當必破,代迥為相州刺史;隋主忌之,召還長安。上柱國杞公宇文忻與隋主少相厚,善用兵,有威名;隋主亦忌之,以譴去官,以柱國舒公劉皆被疏遠,閒居無事,頗懷怨望,數相往來,陰謀不軌。
(14)起初,隋朝上柱國梁士彥討伐尉遲迥,英勇善戰,所戰必勝,代尉遲迥為相州刺史。後來隋文帝猜忌他,將他召回長安。隋朝上柱國杞公宇文忻隋文帝少年時交情深厚,他善於用兵,有威信聲望。隋文帝也因此猜忌他,後來由於受到譴責而被免除右領軍大將軍職務。梁士彥宇文忻與柱國舒公劉都被隋文帝疏遠,閒居無事,心懷怨恨,多次相互往來串通,密謀起兵造反。忻欲使士彥於蒲州起兵,己為內應,士彥之甥裴通預其謀而告之。帝隱其事,以士彥為晉州刺史,欲觀其意;士彥忻然,謂等曰:“天也!”又請儀同三司薛摩兒為長史,帝亦許之。後與公卿朝謁,帝令左右執士彥、忻、於行間,詰之,初猶不伏;捕薛摩兒適至,命之庭對,摩兒具論始末,士彥失色,顧謂摩兒曰:“汝殺我!”丙子,士彥、忻、皆伏誅,叔侄、兄弟免死除名。
宇文忻想使梁士彥蒲州起兵,自己在長安作內應,梁士彥的外甥裴通參預了他們的密謀,又告發了他們。隋文帝把這件事先掩蓋下來,任命梁士彥為晉州刺史,打算觀察他的意向;梁士彥非常高興,對劉等人說:“天意讓我們成功!”他又奏請朝廷任命儀同三司薛摩兒為晉州長史,隋文帝也答應了他。後來梁士彥等人與公卿大臣一起朝謁,隋文帝命令左右侍衛人員在朝拜行列中拿下樑士彥、宇文忻、劉三人,審問他們,開始他們還不伏罪,這時薛摩兒被捕獲帶到,隋文帝命他與三人在殿堂上當面對質,薛摩兒全部招供了梁士彥等三人謀反始末,梁士彥大驚失色,對薛摩兒說:“是你殺死了我!”丙子(二十八日),梁士彥、宇文忻、劉三人都被處死,他們的叔侄、兄弟免死除名為民。
九月,辛巳,隋主素服臨射殿,命百官射三家資物以為誡。
九月,辛巳(初四),隋文帝身穿白色服裝親臨射殿,命令百官大臣用箭射梁士彥等三家的東西,以使他們從中吸取教訓。
(15)冬,十月,己酉,隋以兵部尚書楊尚希禮部尚書。隋主每旦臨朝,日昃不倦,尚希諫曰:“周文王以憂勤損壽,武王以安樂延年。願陛下舉大綱,責成宰輔。繁碎之務,非人主所宜親也。”帝善之而不能從。
(15)冬季,十月,己酉(初三),隋朝任命兵部尚書楊尚希禮部尚書隋文帝每天天一亮就臨朝聽政,直到天黑也不感到疲倦,楊尚希進諫說:“西周文王因為憂勤勞苦而折損壽命,武王則因為安樂頤養而延年益壽。請求陛下制定國家的大政方針,責成宰相負責處理政務。至於繁碎事務,不是帝王應該親自處理的。”隋文帝雖然贊成他的意見,但是並不能照著去做。
(16)癸丑,隋置山南道行台於襄州;以秦王俊為尚書令。俊妃崔氏生男,隋主喜,頒賜群官。
秘書內省博陵李文博,家素貧,人往賀之,文博曰:“賞罰之設,功過所存。今王妃生男,於群官何事,乃妄受賞也!”聞者愧之。
(16)癸丑(初六),隋朝在襄州設立山南道行台,任命秦王楊俊為行台尚書令。楊俊妃子崔氏生了男孩,隋文帝很高興,於是下令賞賜群臣百官。
隋朝直秘書內省博陵人李文博家中素來貧窮。有人去向他道賀受賞,他說:“朝廷設立賞罰,是為了賞功罰罪。現今王妃生了男孩,與群臣百官有什麼關係,而妄求受賞!”聽到的人都感到十分羞愧。
(17)癸亥,以尚書僕射江總為尚書令,吏部尚書謝為僕射。
(17)癸亥(十六日),陳朝任命尚書僕射江總為尚書令,吏部尚書謝為尚書僕射。
(18)十一月,己卯,大赦。
(18)十一月,己卯(初三),陳朝大赦天下。
(19)吐谷渾可汗夸呂在位百年,屢因喜怒廢殺太子。後太子懼,謀執夸呂而降;請兵於隋邊吏,秦州總管河間王弘請以兵應之,隋主不許。
(19)吐谷渾可汗夸呂在位長達百年,曾多次因為喜怒無常而廢掉或誅殺太子。後來太子懼怕,密謀劫持夸呂可汗降附隋朝,於是派遣使者向隋朝邊防官吏請求援兵,秦州總管河間王楊弘向朝廷請求派兵接應,隋文帝不答應。
太子謀泄,為夸呂所殺,復立其少子嵬王訶為太子。疊州刺史杜粲請因其釁而討之,隋主又不許。
吐谷渾太子密謀泄露,被夸呂可汗殺掉,夸呂又立他的小兒子嵬王訶為太子。隋朝疊州刺史杜粲又向朝廷請求乘機出兵討伐,隋文帝還是不許。
是歲,嵬王訶復懼誅,謀帥部落萬五千戶降隋,遣使詣闕,請兵迎之。隋主曰:“渾賊風俗,特異人倫,父既不慈,子復不孝。朕以德訓人,何有成其惡逆乎!”乃謂使者曰:“父有過失,子當諫爭,豈可潛謀非法,受不孝之名!溥天之下皆朕臣妾,各為善事,即稱朕心。嵬王既欲歸朕,唯教嵬王為臣子之法,不可遠遣兵馬,助為惡事!”嵬王訶乃止。這一年,吐谷渾太子嵬王訶又因為害怕獲罪遭殺,密謀率領所屬部落一萬五千戶降附隋朝,派遣使者來到長安,請求隋朝派軍隊接應。隋文帝說:“吐谷渾風俗敗壞,背離人倫天常,做父親的既然不以慈愛待子,做兒子的也不以孝順事父。朕以仁德教化百姓,怎么能夠助成嵬王訶的惡逆行為呢!”於是對嵬王訶的使者說:“為子之道,父親有了過失,兒子應該以死諫諍,怎么能密謀採取違背禮法的行為,落下不孝的罪名!普天之下,都是朕的臣妾子民,各自努力積善行德,就合於朕的心意。現今嵬王訶想歸降朕,朕只能教導嵬王訶如何做忠臣孝子的道理,決不能遠派軍隊接應,助成嵬王訶的惡逆行為。”嵬王訶只好作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