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創新坊,是2022年甘肅省科技廳、甘肅省委宣傳部公布的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創新坊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1年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創新坊
- 發布單位:甘肅省科技廳、甘肅省委宣傳部
2021年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創新坊,是2022年甘肅省科技廳、甘肅省委宣傳部公布的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創新坊名錄。
2021年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創新坊,是2022年甘肅省科技廳、甘肅省委宣傳部公布的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創新坊名錄。發展歷史2022年,甘肅省科技廳、甘肅省委宣傳部公布了2021年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甘州小調創新坊 甘州小調創新坊,是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創新坊。所獲榮譽 2022年,甘肅省科技廳、甘肅省委宣傳部公布了2021年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創新坊名錄,甘州小調創新坊成功入選。
黃河燈陣 黃河燈陣,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022年,甘肅省科技廳、甘肅省委宣傳部公布了2021年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創新坊名錄,成功入選。
張掖市甘州區黃河燈陣創新坊 張掖市甘州區黃河燈陣創新坊,位於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所獲榮譽 2022年,甘肅省科技廳、甘肅省委宣傳部公布了2021年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創新坊名錄,甘州區黃河燈陣創新坊成功入選。
《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經2015年3月27日甘肅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通過,2015年3月27日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21號公布。該《條例》分總則、調查與名錄、傳承與傳播、保護與利用、法律責任、附則6章55條,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2021年12月2日,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召開了《甘肅省非...
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 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甘肅省鄉村振興局 2022年6月21日 辦法全文 甘肅省級非遺工坊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紮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工作部署,根據《中華...
王勇 王勇,男,漢族,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甘谷木雕傳承人。人物經歷 1977年—1988年,先後在蒼耳王、甘谷一中上學; 1989年—1994年,拜師學藝後到福建深造; 1994年—1996年,在馬來西亞開展木雕工作; 1997年—至今,從事木雕工作。項目申報地區 天水市,甘谷縣 項目級別 省級 ...
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花兒保護傳承條例,於2021年1月22日由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2021年7月28日甘肅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批准。第一條 為了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張家川花兒保護、...
西和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位於甘肅省西和縣。所獲榮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西和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七夕節(乞巧節)”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21年9月18日,被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麻紙製作技藝(西和麻紙製作技藝)保護...
陳衛國,男,漢族,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河西寶卷(張掖)傳承人。人物經歷 陳衛國受父親的影響從1956開始學習念卷, 2018年6月開始按時參加張掖市文化館舉行的河西寶卷(張掖卷)念唱保護傳承活動。念唱曲調有十字書、七字調、哭五更、打蓮花落、浪淘沙、打板叫號、孟姜女調等,現有《野豬林》《平天仙姑》《方四...
李軍 李軍,男,漢族,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通渭脊獸製作技藝傳承人。人物經歷 1992年國中畢業後,在李忠賢老師傅的指導下,學習做脊獸製作技藝。1997年開始獨立製作脊獸。現在徒弟二人,分別是李小寧、李新軍。 製作通渭馬營長川村廟脊獸,定西內官廟上脊獸。項目申報地區 定西市,通渭縣 項目級別 市(州)級
目前,甘肅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68人,已有32人完成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其中6項記錄成果被文化和旅遊部確認為“優秀”;正在進行記錄的有17人,尚未記錄的有12人,未記錄已去世的有7人。以《慶陽香包繡制技藝》為始,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將把已經完成的32個記錄成果...
李敏 李敏,女,漢族,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兩當號子傳承人。項目申報地區 隴南市,兩當縣 項目級別 省級
蘭州市西固區文化館是甘肅省一個單位。獲得榮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蘭州市西固區文化館獲得“蘭州黃河大水車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21年11月,被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列入“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公示名單。2023年3月20日,入選甘肅省“第十六批...
李永和,男,漢族,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河西寶卷(張掖)傳承人。人物經歷 李永和從1978開始在家跟隨父親學習念唱寶卷,自 2019年5月開始每月的第一個周六按時參加張掖市文化館舉行的河西寶卷(張掖卷)念唱保護傳承活動。念唱曲調有十字書、七字調、哭五更、打蓮花落、令令落。手抄寶卷三十三本。項目申報...
甘肅紀錄片《河西走廊》榮獲優秀系列紀錄片獎等三獎項等。但也存在發展中的新問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緩慢,轉型提質依然滯後,演藝產業聯動發展不足,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重大投資項目占比少,基層文化建設與核心價值觀融合支撐不夠、文化智慧財產權保護尚未全面啟動等問題,都是該年度文化藍皮書專家廣泛關注的內容,並就如何...
張莉,女,1975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蒙陰縣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人物簡介 張莉,女,1975年4月出生,1997年12月進入蒙陰縣文化館工作,中共黨員,蒙陰縣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出身於書香之家,除了參與各類社會文化活動,還深入戲劇創作與研究中。臨沂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
2022年,甘肅省科技廳、甘肅省委宣傳部公布了2021年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創新坊名錄,甘州小調創新坊成功入選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甘州小調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甘州區非物質文化...
龍神賽會是甘肅省人民政府2017年10月18日公布的第四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保護單位臨潭縣文化館。傳承保護 2021年5月24日,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申報的龍神賽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會寧縣文化館獲得“會寧剪紙”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21年1月4日,白銀市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其中會寧剪紙傳承人9人。傳承人物 會寧剪紙的作者以婦女為主,亦有一些手巧的男人加入其中,多在農閒時節或逢...
鍋莊舞(甘南鍋莊舞),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21年5月24日,鍋莊舞(甘南鍋莊舞)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遺產編號是Ⅲ-20。舞蹈特色 鍋莊舞(甘南鍋莊舞),動作大多來源於高山牧區,舞蹈動作往往以雄健、奔放、敏捷、豪壯...
2009年,天水市博物館獲得“中華旅遊文化傑出貢獻獎”“中華旅遊文化品牌博物館”稱號。2009年,天水市博物館經國家文物局綜合考核評估,榮列甘肅省首批四個國家二級博物館行列。2010年,天水市博物館被甘肅省文物局表彰為甘肅省文化遺產保護先進單位。2017年,天水市博物館成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 2021...
岷縣寶卷 2021年5月24日,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申報的寶卷(岷縣寶卷)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Ⅰ-13)傳承保護 岷縣寶卷是甘肅省人民政府2008年公布的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單位是定西市岷縣,屬於民間文學類。
3、2018年6月 獲中國觀賞石協會頒發:賞石文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示範單位世界天寶中心。4、2018年6月 獲甘肅省觀賞石協會授予:賞石文化交流中心稱號。5、先後獲得9項大世界基尼斯記錄認證。2022年11月,入選2021-2025年度第一批補充認定的全國科普教育 基地。旅遊信息 景區交通 公交路線:酒泉南站(...
景區內北寺龍影壁、大旮巷80號院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6座古民居被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景區通過博物館、展覽館、文化表演、街頭展示、業態活現等方式全面展示臨夏花兒、磚雕、木雕、蛋雕、泥塑、雕刻葫蘆等非物質文化遺產60多項。八坊十三巷先後獲得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8年)、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2022...
2000年,央視一套《中華民族》欄目報導了臨潭萬人扯繩活動,2007年該活動被列為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臨潭縣獲得中國拔河協會命名的首個“全國拔河之鄉”榮譽稱號。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拔河(...
2021.04—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黨組成員 職務任免 2021年4月12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呂興來任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免去其甘肅省文化博覽局副局長職務。工作分工 分管廳人事處、公共服務處、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老幹部處;分管省圖書館、省文化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省文化藝術檔案館。
傳統麵食製作技藝(蘭州牛肉麵製作技藝),甘肅省蘭州市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蘭州牛肉麵湯汁清爽,諸味和諧,牛肉爛軟,滋味綿長,品種多樣,是甘肅獨具特色的地方風味小吃,最早始於清光緒年間,系回族老人馬保子首創,後經其第三代嫡孫馬傑三不斷創新,發展成為一清(清湯)、二白(蘿蔔白)、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