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博物館

天水市博物館

天水市博物館,綜合性博物館,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伏羲路110號,成立於1979年,1986年由天水城隍廟搬遷至天水伏羲廟,2009年10月,實現免費對外開放,占地面積3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361平方米。

天水博物館館藏有石器、陶器、瓷器、銅器、鐵器、書畫古籍、雜項、民俗文物、現代書畫和古錢幣等,總計31909餘件,其中三級以上文物2048件,藏品以天水區域內的出土文物為主,以周邊地區出土的較為珍貴的文物為補充,形成完整了的文物藏品體系。

2009年,天水博物館獲得“中華旅遊文化傑出貢獻獎”、“中華旅遊文化品牌博物館”稱號;2010年,被甘肅省文物局表彰為甘肅省文化遺產保護先進單位;2016年,成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017年,成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水市博物館
  • 外文名稱:Tianshui Museum
  • 類別:綜合性歷史博物館
  • 地點: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伏羲路110號
  • 開放時間:每天上午8:00 - 12:00;下午 14:00 - 18:00 開放
  • 館藏精品:西周青銅爵、漢代四神狩獵畫像磚
  • 開館時間:1986年
  • 票價:免費
  • 郵編:741000
  • 成立時間:1958年
  • 隸屬:天水市文化局
  • 級別:國家一級博物館
歷史沿革,建築布局,場館特色,館藏文物,綜述,部分展品,文化活動,文化建設,學術研究,榮譽表彰,機構設定,參觀信息,

歷史沿革

1958年,天水地區博物館成立。
1962年,天水地區博物館撤銷。
1979年11月,天水地區博物館復建。
1985年9月,天水地區博物館改名天水市博物館。
1986年,天水市博物館由天水城隍廟搬遷至天水伏羲廟並正式對外開放。
2003年8月,天水市博物館網站(原名伏羲廟官方文化網)開通。
2008年,天水市博物館修建了歷史文物陳列館。

建築布局

天水市博物館,占地面積3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361平方米,有基本陳列9個,分為走進天水——序廳、文化天水——通史陳列廳、翰墨集萃——天水名人書法廳、地傑人靈——天水歷史名人廳、甄陶天工——館藏彩陶陳列廳、範金琢玉——館藏瓷器陳列廳、銅華泛美——館藏青銅器陳列廳、絲路瑰寶——隋代貼金彩繪圍屏石榻特展廳、至孝天堂——宋墓搬遷復原展,有臨展廳2個,還有一座高清數字影院。
天水市博物館展廳天水市博物館展廳

場館特色

天水市博物館擔負著天水地域內歷史文物、民俗文物的徵集、保管修復、陳列展覽、科學研究和天水伏羲廟天水民俗博物館的保護維修與旅遊資源開發利用以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昊伏羲祭典”禮儀的保護與傳承等多項工作任務。

館藏文物

綜述

天水博物館館藏有石器、陶器、瓷器、銅器、鐵器、書畫古籍、雜項、民俗文物、現代書畫和古錢幣等,總計31909餘件,其中三級以上文物2048件,藏品以天水區域內的出土文物為主,以周邊地區出土的較為珍貴的文物為補充。

部分展品

春秋瓦紋銅匜
1993年天水市秦州區出土,通高9.6厘米,口橫徑18.3厘米,重690克,體呈瓢形,長流,獸形鋬飾夔龍紋,上腹及流飾重環紋,下腹飾瓦紋三道,四扁形足。銅匜是禮儀活動中盥洗用的水器,在青銅禮器中占有重要地位。
東漢模印狩獵紋畫像磚東漢模印狩獵紋畫像磚

東漢模印狩獵紋畫像磚
天水市甘谷縣出土,長44.1厘米,寬44.3厘米,厚3.2厘米。磚體為清灰色,長方形,磚面上下由雙凸棱弦紋分為四部分,各部分畫面內容相同。畫面主體為一騎奔馬獵人,回頭張弓射擊扑來的猛虎。其旁另有兩虎逐獸的場面,極富動感。狩獵紋飾屬於東漢畫像磚表現的典型內容,和畫面中充溢的動勢共同反映出漢代人對生命的感悟和藝術思想的追求。
東漢模印狩獵紋畫像磚東漢模印狩獵紋畫像磚

十六國時期青銅坐佛造像
高10.6厘米,佛半圓形高肉髻,面形豐圓,彎眉細目,鼻直唇厚,神情莊嚴肅穆,著雙領下垂袈裟,雙手作禪定印,結跏趺坐於台座之上,袈裟自然下垂於座前,台座呈方形並飾獅子護法,這件佛造像是研究中國西北隴東南地區佛教早期藝術的珍貴資料。
十六國時期青銅坐佛造像十六國時期青銅坐佛造像

唐六臂十一面觀音鎏金銅造像
天水市秦州區水月寺傳世品,通高84.5厘米,菩薩跣足立於蓮台上,菩薩頭戴花冠,面容沉靜,雙目微垂,束髮披於兩肩,正面頭頂有化佛,另十面繞冠均勻排列。菩薩身生六臂,正面兩臂胸前合十,側身兩臂自然下垂,兩臂上舉。胸前佩掛瓔珞,袒露右肩,披帛自肩及臂自然飄垂,下著長裙。整尊造像莊重豐滿,富貴典雅,具有佛教中漢傳密教造像的風格。
唐六臂十一面觀音鎏金銅造像唐六臂十一面觀音鎏金銅造像

唐舞馬陶俑
1976年天水市秦州區出土,長42厘米,寬18厘米,高42厘米,重4780克。通體灰白,頭、頸、鞍等處塗紅。馬身備鞍韉,頭飾鞅、轡、勒,前左蹄彎曲提起,長鬃隨馬首偏向右邊,張嘴嘶鳴,縛尾,體態矯健奔放,骨骼雄勁有力,雙目炯炯有神,仿佛正在隨音樂翩翩起舞。
唐舞馬陶俑唐舞馬陶俑

宋耀州窯十三瓜棱執壺
高22.1厘米,口徑9.5厘米,底徑11.3厘米,重550克,喇叭形口,直頸,鼓腹,腹上飾有宋代流行的瓜棱紋十三條。圈足外撇,肩一側附細長流,另一側與口沿連線一條寬頻狀執柄,柄身略彎。口沿下、頸部、肩部飾弦紋。造型規整,挺拔俊秀。通體施青釉,釉色青綠,晶瑩溫潤。執壺盛行於唐中期至宋代,瓜棱壺是宋代常見的器型,各窯均大量燒造。此壺是宋代耀州窯瓷器中具有代表性的精品。
宋耀州窯十三瓜棱執壺宋耀州窯十三瓜棱執壺

文化活動

文化建設

2016年10月,天水市博物館開展雙聯行動“大走訪、回頭看”。
2017年5月26日,天水市博物館走進天水市特殊教育學校開展社會教育活動。
2017年7月22日,天水市博物館舉行“走進博物館,了解會飛的花”科普活動。
2018年5月8日,天水市博物館在清水縣開展公眾教育活動。
2019年1月13日,天水市博物館開展“春節序曲,濃情臘八”為主題的社教活動。

學術研究

天水市博物館先後出版《人祖伏羲與宗廟》《歷史的記憶—天水市博物館基本陳列》《天水市博物館志》《天水進士錄》《人祖伏羲與宗廟》《古韻遺珍》《伏羲廟保護維修工程報告》等書籍。

榮譽表彰

2006年,天水市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表彰為全國“鄭振鐸—王冶秋文物保護工作先進單位”。
2008年,天水市博物館榮獲“改革開放30年——中國最有價值的旅遊品牌”稱號,被評為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先進集體”。
2009年,天水市博物館經國家文物局綜合考核評估,榮列甘肅省首批四個國家二級博物館行列。
2010年,天水市博物館被甘肅省文物局表彰為甘肅省文化遺產保護先進單位。
2016年,天水市博物館成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2017年,天水市博物館成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

機構設定

天水市博物館有職工260人,其中正式職工99人。內設辦公室、文物保管部、陳展宣傳部、接待服務部、天水民俗博物館、保衛科、文物保護修復中心、歷史文化研究部、古建築保護與園林部、太昊伏羲祭典保護傳承中心、美術研究部、文化旅遊部、文物考古研究所等13個業務部室。有館長、書記1人,副館長4人,部室主任(科級幹部)19人。

參觀信息

  • 地址
天水市博物館座落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伏羲路110號。 
天水市博物館
  • 門票
免費(當日憑有效證件領票,每天限時限量免費參觀,17:00停止發票,團體參觀需提前一天預約)。
  • 開放時間
每日8:40-17:30,星期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