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蘇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蘇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1月19日在蘇州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市長周乃翔代表蘇州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5年蘇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人:江蘇省蘇州市市長周乃翔
  • 報告時間:2015年1月19日
  • 報告背景:蘇州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
  • 報告地點:江蘇蘇州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工作回顧,2015年主要任務,

2014年工作回顧

2014年在中共蘇州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認真學習貫徹中共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團結依靠全市人民,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深化重要領域改革,統籌做好產業升級、創新驅動、擴大開放、城鄉一體、環境最佳化、文化繁榮、法治建設、社會治理、民生改善等各項工作,推動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1.經濟運行穩中提質。全市預計完成地經濟運行穩中提質。地區生產總值1.35萬億元,增長8%;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43.8億元,增長8.5%;固定資產投資6230.7億元,增長3.8%。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06萬億元,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所占比重分別提高到47.5%和44.8%。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化”融合,大力發展智慧型製造,支柱產業提檔升級步伐加快。服務業量質齊升,實現服務業增加值6305億元,增長9%,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6.7%。國家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工作積極推進,總部經濟和新興業態快速發展。新增各類金融機構111家,金融總資產達到3.4萬億元,增長13.3%。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62億元,增長12%;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5000億元,增長40%。實現旅遊收入1675億元,增長10%;姑蘇區被命名為首個國家古城旅遊示範區,蘇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鎮湖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通過驗收。文化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565億元,增長15%;中國工藝文化城入選國家特色文化產業重點項目。農業現代化水平保持全省領先,“四個百萬畝”布局得到最佳化,新增現代農業園區面積9千公頃、高標準農田面積3.2千公頃,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87.5%。農產品質量安全穩定可控,又添綠色、無公害、有機農產品126個。糧食生產喜獲豐收,地方儲備糧三年擴儲任務順利完成,我市成為國家糧安工程建設試點示範市。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科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持續增加研發投入,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7%。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69家,新增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1家、工程中心(實驗室)10家、企業技術中心65家,新加坡-中國(蘇州)創新中心落戶蘇州工業園區,中國POWER技術產業生態聯盟在蘇州高新區成立。蘇州自主創新廣場獲批國家技術轉移蘇南中心,蘇州高新區成為全國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單位。積極拓展產學研合作,我市與中國科學院簽署新一輪深化院市合作備忘錄。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擴大科技信貸風險補償資金扶持範圍,全年幫助中小科技企業獲得信貸資金31億元。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到10.5萬件和5.3萬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8.2件。我市國家城市綜合服務標準化試點通過評估,張家港市成為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國際精英創業周、“贏在蘇州”海外系列創業大賽成效明顯,中國蘇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取得新成果。新增國家“千人計畫”人才32人,累計達到157人,其中創業類人才95人,繼續位居全國城市首位;新增省“雙創計畫”人才98人,累計達到501人,連續八年名列全省第一。全市人才總量達到210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15.5萬人,高技能人才46.6萬人。
2.改革開放持續深化。加快行政審批制改革開放持續深化。度改革,削減行政審批事項294項,市級機關不再保留非行政許可審批類別。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政府行政權力清單、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政府部門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和市級政府性基金管理清單向社會公布。啟動行政審批服務中介機構改革。簡化企業設立審批流程,實行企業設立登記“一口受理、一口辦理”。工商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成效顯著。制定政府向社會轉移職能事項目錄,推進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任務基本完成。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深入開展。國有企業分類監管不斷加強,市屬國資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啟動實施。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私營企業達到29.6萬戶,增長15.6%;註冊資本1.15萬億元,增長18.9%。學習借鑑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功經驗,31項改革政策在我市複製推廣。蘇州工業園區獲批開展貿易多元化試點和4項跨境人民幣創新業務試點。崑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金融創新步伐加快,跨境人民幣雙向借款突破100億元。崑山市被國家列為兩岸冷鏈物流產業合作試點城市。蘇州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獲批籌建,蘇州高新區全國股轉系統首家委託服務機構揭牌運營。新增上市企業8家、“新三板”掛牌企業71家。
對外貿易保持增長,開放型經濟提質增效。完成進出口總額3113.1億美元,增長0.6%,其中出口1811.8億美元,增長3.1%。外貿結構持續最佳化,一般貿易進出口比重達到29.7%,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蘇州造”內外貿一體化網上銷售平台建成運營。服務外包接包契約額、離岸執行額分別增長20.4%和18%。“蘇滿歐”五定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太倉港納入啟運港退稅政策試點。實際使用外資81.2億美元,其中服務業使用外資占到37.6%,新興產業和高技術項目使用外資占到47%。跨國公司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範圍進一步擴大,資金池規模達到66億美元。海關特殊監管區外匯監測平台推廣運用。中方境外協定投資額達到17億美元,增長5%,總量實現全省“十一連冠”。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第16次會議在我市成功召開。相城經濟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倉港綜合保稅區通過國家驗收。南北共建合作進一步深化,蘇州宿遷工業園、蘇州南通科技產業園、蘇州鹽城沿海合作開發園區再創新成果。對口支援西藏林周和新疆霍爾果斯、鞏留、阿圖什,以及對口幫扶貴州銅仁等工作紮實開展。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抓住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元首訪蘇機遇,有效促進經貿文化交流。新增國際友城2對,累計締結48對。對台合作全面深化,交流領域不斷拓寬。僑務工作得到加強,新增2個全國社區僑務工作示範單位。
3.城鄉發展更趨協調。新一輪蘇州市城城鄉發展更趨協調。市總體規劃修編前期工作積極開展,一批分區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相繼制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得到加強,東部綜合商務城、西部生態科技城、南部太湖新城和北部高鐵新城建設呈現新亮點。滬通鐵路蘇州段如期開工,常嘉高速公路崑山至吳江段、張家港疏港高速公路和312國道蘇州西段改擴建等工程抓緊建設。中環快速路及市區內環快速路延伸線局部主線建成通車,新建、改造一批城市道路。軌道交通2號線延伸線、4號線及支線工程加快實施。蘇州高新區有軌電車1號線建成通車。內河港口發展三年行動計畫順利實施,港口建設有序推進,蘇州港貨櫃吞吐量達到445萬標箱。蘇南運河蘇州段四級航道改三級航道和申張線、楊林塘航道整治工程紮實推進。特高壓錦蘇線引入西南水電328億千瓦時。建設智慧城市,4G網路覆蓋全市,蘇州市、崑山市入選“寬頻中國”示範城市,我市成為全國下一代網際網路示範城市。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基本建成,地理國情普查全面開展。新增人防工程102萬平方米。城郊結合部、城中村、棚戶區、老舊小區、背街小巷、城市河道、低洼易淹易澇片區、建設工地、農貿市場綜合整治成效明顯,內環快速路沿線整治任務如期完成。調整城市管理體制,基層屬地管理責任和執法力量得到加強,“數字城管”實現全覆蓋。
抓住我市被列為國家城鄉發展一體化綜合改革試點的機遇,大力實施三年行動計畫,城鄉規劃、現代農業、節約集約、強村富民、美麗鎮村、工農互惠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村集體經濟持續壯大,集體資產總量、村均穩定性收入、社區股份合作社分紅均增長10%以上。社區股份合作社股權固化改革穩步實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有序開展。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逐步建立。推廣“農發通”等金融產品,擴大農業擔保規模,拓展農業保險領域,農村金融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疏浚整治一批農村河道,圩區堤防達標水平得到提升。大力建設美麗鎮村,示範鎮綜合提升工程進展順利,創建美麗村莊示範村10個、三星級康居鄉村101個,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4.生態建設力度加大。制定生態紅線區生態建設力度加大。域保護規劃和主體功能區實施意見,劃定11大類、103個生態紅線區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十大工程”,抓好年度79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38億元。嚴格保護水源水質,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加強水環境治理,東太湖綜合整治一期工程和古城河道、石湖水質提升工程順利完成,陽澄湖生態最佳化、七浦塘拓浚整治等工程實現年度目標。完成大氣污染防治重點項目254項,淘汰燃煤鍋爐438台、老舊機動車7.9萬輛,推廣純電動汽車1200輛,PM 年均濃度下降6.3%。防控噪聲污染,聲環境功能區噪聲達標率保持100%。重金屬污染治理和土壤修復工作積極開展。最佳化生活垃圾收運處理,市區新建改建垃圾轉運站16座,新增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小區197個。狠抓節能減排,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完成省下達任務。落實“關停不達標企業、淘汰落後產能、改善生態環境”三年專項行動計畫,淘汰、關停落後企業1255家。做好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工作,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蘇州工業園區成為國家首批低碳試點園區。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批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張家港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成為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嚴格執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和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上方山石湖生態園、虎丘濕地公園、吳中區臨湖園博園、“兩河一江”、“兩山一鎮”等工程紮實推進。市區新增綠地505萬平方米,農村新增林地綠地3.6千公頃,全市陸地森林覆蓋率達到29.4%。加強濕地保護和管理,吳江同里濕地、崑山天福濕地成功創建國家濕地公園。貫徹《蘇州市生態補償條例》,補償機制不斷完善。
5.社會建設成效明顯。堅持教育優先發社會建設成效明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推進教育現代化。有序開展招生考試、教育評價制度改革,試點實行校長職級制,創新教師培訓模式,促進教師校際交流。新建國小、幼稚園37所,完成校舍安全工程121萬平方米,提檔升級外來工子弟學校74所。我市被評為國家中國小安全教育實驗區。建成蘇州高等幼兒師範學校遷建主體工程。成立全省省轄市首家特殊教育指導中心。崑山杜克大學招生開課,世界聯合學院分院落戶常熟市。成功承辦首屆世界語言大會。鞏固提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成果,文化惠民成效明顯。建成中國崑曲劇院,設立全國首個軌道交通圖書館。建設“書香蘇州”,在全國首創推出“網上借閱·社區投遞”便民服務。繁榮文藝創作,一批優秀文學、藝術作品分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曹禺劇本獎和中國曲藝牡丹獎。新增專題博物館、美術館11座,蘇州博物館吳門畫派·文徵明特展獲得全國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獎。大運河蘇州段成功列入世界遺產,新增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3個、名村3個,虎丘地區綜合改造和桃花塢歷史文化片區、平江歷史街區、石湖漁家村越城遺址、同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整治等工程取得新進展,可園、柴園等古典園林整體修復繼續推進。我市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路-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蘇繡)落戶蘇州高新區。《蘇州市志(1986~2005)》出版發行。加強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建成“15分鐘健康服務圈”。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繼續深化,藥品加成全面取消。修訂醫療機構設定規劃,鼓勵社會資本辦醫。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體遷建一期工程如期完成,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園區總院基本建成。醫療自助服務進家庭和嬰幼兒健康促進工程取得成效。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順利實施。市民健身中心體育場、體育館按期建成。在第18屆省運會上,我市代表團獲得的金牌總數、獎牌總數均首次位居全省第一。成功舉辦首屆市民健身運動會。民族宗教工作創新開展。婦女兒童發展規劃深入實施。加強國防教育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認真落實優撫安置政策,創建省雙擁模範城實現“滿堂紅”。
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於各類文明創建活動,社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深入實施。民主法治創建取得新成效,國家級、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數量保持全省領先。創新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我市被評為全國“六五”普法中期考核先進市。積極構建“半小時法律服務圈”,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快建設。法律援助服務標準化試點深入開展。社區矯正規範化建設持續加強。創新社會治理,“政社互動”試點實現全覆蓋。培育發展社會組織,我市獲評全國社會組織建設創新示範區。推行依法逐級走訪和訴訪分離,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和信訪積案化解力度,一批疑難複雜糾紛得到解決。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一期工程和企業徵信服務平台建成運行。推進平安中國示範區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圓滿完成國家重要活動期間的重大安保維穩任務。崑山中榮公司“8·2”特別重大事故發生後,迅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重要批示精神,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全力做好事故救援、傷員救治和後續處置等工作。深刻吸取血的教訓,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全面開展粉塵爆炸危險企業專項整治和“六打六治”打非治違行動,狠抓重大隱患掛牌整改和安全生產格線化監管,最大程度消除安全隱患和不穩定因素。完善應急救援指揮平台,組建水上搜救應急處置中心和電梯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建成應急物資儲備庫、救援專家庫和專業隊伍庫,提高應急管理能力。
6.人民生活不斷改善。認真辦好民生實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事,持續增加民生投入,城鄉公共服務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達到76.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66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6萬元,分別增長8.5%和10%。新增就業17.2萬人,開發公益性崗位1.15萬個,免費培訓城鄉勞動者43.6萬人,蘇州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8.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零就業”、“零轉移”貧困家庭保持動態清零。實施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政策,新建創業孵化載體12個,累計達到173個,蘇州市大學生公共實訓基地獲批國家級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城鎮職工社會保險覆蓋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覆蓋率均保持在99%以上,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310元提高到360元。城鄉老年居民全部納入社會化管理服務。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月630元提高到700元。低保邊緣重病困難對象救助範圍進一步拓寬,醫療費用自負部分救助比例由60%提高到70%。“蘇銀通”業務開通運行,市區養老金實現免費跨行存取。新增養老床位6125張、日間照料中心96個、助餐點163個,市怡養老年公寓建成啟用。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發放殘疾人各類專項生活救助金1.2億元。探索建立流動人口積分管理制度,拓展居住證服務功能。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46794套,基本建成32773套,公租房和廉租房並軌運行。新增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65.8萬人,職工月均繳存額提高7.8%。市區15個老住宅小區、57幢零星居民樓、25條街巷綜合整治工程全部完工,12個城中村(無地隊)改造完成年度任務;梅巷片區、解放新村片區危舊房改造穩步推進;完成居民家庭天然氣置換4萬戶。國家“公交都市”創建工作全面啟動,市區新購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公車600輛,新增計程車500輛。開展食品安全放心行動,強化藥品安全綜合治理。肉類流通追溯體系覆蓋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一期平台建成使用,新增放心糧油店(櫃)52個。全市新增“菜籃子”保供基地333公頃,市區新建和改造標準化農貿市場10家。加強價格監管,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2.1%。
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為市民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緊扣“為民務實清廉”主題,嚴格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總要求,聚焦反對“四風”,認真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自覺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堅決執行改進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各項規定,狠抓民眾提出的意見建議和中央巡視組反饋意見的整改落實,政府機關作風有了明顯轉變。學習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省委制定的貫徹落實意見,推動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市政府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地方性法規1件,頒布政府規章3件、規範性檔案6件,並對10件政府規章和2件規範性檔案進行立法後評估。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完善行政執法網上監督平台。深化政務公開,建立重大行政決策網上公開運行系統,市政府預決算、市級部門預決算和市級“三公”經費預算全部公開。全市性政府會議減少16%,市政府檔案精簡35%,清理評比達標表彰項目114個,市級因公出國(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公務接待經費下降20.1%。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推進政府系統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嚴懲腐敗行為,反腐倡廉取得新成效。深化財政預算執行審計,強化“三責聯審”,加強重點公共工程跟蹤審計,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監督權力運行,服務民生改善。我市審計工作再次被評為全國先進。圓滿完成第三次經濟普查任務,並獲國家先進集體稱號。市政府自覺接受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重大事項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向市政協通報,注重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參政議政作用。組織實施人大議案2件,辦復人大代表建議236件、政協提案417件。

2015年主要任務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世界經濟雖然可能略有回升,但是總體復甦疲弱態勢難有明顯改觀。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蘇州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去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時作了重要講話,賦予了江蘇“兩個率先”光榮使命以新的內涵,明確了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的最新定位,提出了推動經濟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文化建設、民生建設和全面從嚴治黨邁上新台階的重點任務。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總要求作為蘇州未來發展的總命題和引領各項工作的總綱領,當好“邁上新台階、建設新江蘇”的先行軍和排頭兵。
根據中共蘇州市委十一屆八次全體(擴大)會議的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按照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最新要求,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更加注重以創新驅動引領轉方式調結構,更加注重統籌城鄉發展,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權益保護,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更加注重歷史文化傳承保護,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法治蘇州建設、全面從嚴治黨,努力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6000億元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左右,進出口總額保持穩定,實際使用外資70億美元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增幅,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0.1個百分點,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完成省下達任務。
在新的一年裡,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1.堅持提質增效,促進經濟穩增快轉。牢堅持提質增效,促進經濟穩增快轉。牢抓住轉方式、調結構這一關鍵,推動經濟在轉型升級中行穩致遠,努力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持續穩定增長。確保經濟穩健運行。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落實鼓勵社會投資的政策措施,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帶動民間資本參與重點領域建設。著力抓好210項重大項目,年內完成投資超過1600億元,支持新增長點項目和企業技術改造。超前謀劃和儲備全局性、戰略性項目,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家規劃。創新消費供給,釋放消費潛力,不斷滿足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加快建設現代商貿集聚區,最佳化發展社區商業、農村商業。推進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建設,完善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功能,新增一批電子商務示範平台、示範企業。加大古城旅遊示範區和旅遊度假區建設力度,擴大休閒度假旅遊消費,提高旅遊產品品質、旅遊服務質量、市場監管水平和旅遊業的綜合效益。培育文化、信息、養老、健康等潛力大前景好的消費熱點,促進大眾消費。加強出口基地和出口品牌建設,提高一般貿易出口比重。加快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貿易集聚化、品牌化水平。保持服務外包快速發展勢頭,力爭接包契約額、離岸執行額均增長15%。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資源進口。繼續辦好中國(蘇州)電子信息博覽會、中國(崑山)品牌產品進口交易會。強化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有效防控金融、房地產市場和產能過剩等風險,加強對困難企業的風險預警和幫扶解困。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發展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製造業向智慧型化、高端化、服務化邁進,打造工業經濟升級版。培育壯大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材料、生物技術和新醫藥、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新的支柱產業,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鼓勵中小微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構建產業鏈長、附加值高、特色鮮明的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爭創國家品牌培育示範城市,形成一批國家級質量標桿和品牌培育示範企業。堅決淘汰落後產能,下大力氣化解過剩產能,嚴控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項目和低水平重複建設項目。推動現代服務業跨越發展,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積極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大力發展平台經濟。建設服務業集聚區,培育和引進總部企業做大做強現代物流、信息服務、商務服務、創意設計、檢驗檢測認證等生產性服務業,提升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建設中新金融創新合作試驗區、台資金融機構集聚區和金融服務外包集聚區、科技保險創新試驗區三大金融高地,構建區域金融中心。著力培育文化創意產業,使之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催生新技術、創新新工藝、開發新產品,實現文化產業規模、質態和效益的全面提升。辦好第四屆中國蘇州文化創意設計產業交易博覽會。大力推進創新驅動。抓住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的機遇,集聚國際國內優質創新資源,推動區域創新一體化發展。構建“三核、多區、兩中心”的空間布局,著力把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崑山高新區打造成為創新驅動的核心區,支持吳江汾湖高新區、常熟高新區升格為國家高新區,建設各縣級市(區)省級高新區,做實做優國家技術轉移蘇南中心、區域性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企業增加創新投入,撬動社會資金助力各類創新。深入實施“雛鷹”、“瞪羚”計畫,促進中小科技企業快速成長。推動科教協同創新,深化產學研合作,爭取更多創新研究機構、合作研發項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落戶蘇州。完善納米大科學裝置、中科院科技服務網路蘇州中心等載體平台功能,啟動蘇州自主創新廣場二期工程,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推進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和著作權示範城市建設,發揮國家智慧財產權專利審查協作江蘇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增強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能力。深化省科技金融結合試點工作,努力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資體系。做好質量強市工作,完善質量管理長效機制。統籌抓好人才隊伍建設,堅持高端引領,突出產業導向,加大高層次、高技能、複合型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實現創新人才培養引進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創新成果轉化同產業對接。深入實施“姑蘇人才”計畫,辦好國際精英創業周、蘇州技能英才周、“贏在蘇州”海外系列創業大賽等活動。改進人才管理,營造有利於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政策環境。
2.堅持改革開放,增強持續發展動力。創堅持改革開放,增強持續發展動力。新體制機制,破解發展難題,增創發展優勢。加大行政體制改革力度。制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管理辦法,做到目錄之外無審批。推進行政審批服務中介機構改革,實現審批服務提速增效。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落實“先照後證”、註冊資本認繳及企業年度報告公示等規定。以徵信體系建設為基礎和重點,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探索建立科學的抽查制度、責任追溯制度、經營異常名單和黑名單制度。實施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繼續推動政府部分職能向社會轉移。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進有條件的事業單位轉為企業或社會組織;改革事業單位登記制度,取消事業單位年檢。發展壯大市場主體。積極化解制約市場主體發展的各種束縛,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機制。擴大市屬國資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範圍,推動城建類國有企業以股權方式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特許經營行業和古城保護等領域的投資。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拓寬民間投資領域,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完成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任務,進一步減輕納稅人負擔。深化價格改革,引導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最佳化配置。支持金融改革創新。深入開展蘇州工業園區外商投資企業外匯資本金管理方式改革,爭取擴大試點範圍,促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做大蘇州工業園區跨境人民幣創新業務,做好台資金融機構在崑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開展跨境人民幣貸款試點工作。深化跨國公司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拓寬企業參與面。鼓勵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確保蘇州金融資產交易中心開業運營。深化開放型經濟體制改革。主動對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率先複製推廣其成功經驗。爭創蘇州工業園區國家開放創新綜合改革試驗區,積極開展綜合保稅區貿易多元化試點工作。加快建設崑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加強兩岸在人才、管理、金融、商貿、載體等方面的合作創新。推進外資項目快速審批試點、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外貿綜合服務體系建設等工作。爭取獲批開展國際貿易“單一視窗”試點,完善關檢合作“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模式。支持張家港保稅(港)區在汽車保稅、汽車平行進口等方面探索實踐。推動現有出口加工區轉型為綜合保稅區,增強太倉港啟運港退稅功能。最佳化境外投資管理流程,實行以備案制為主的境外投資管理模式。拓展對外對內開放。突出國家級開發區的龍頭帶動作用,推動開發區發展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質量轉變,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由同質化競爭向差異化發展轉變,由硬環境見長向軟環境取勝轉變。完善“蘇州造”內外貿一體化網上銷售平台,力爭將常熟服裝城、東方絲綢市場列入國家商務部內外貿結合商品市場試點。最佳化使用外資結構,著力引進高質量項目,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比重提高到38%,新興產業和高技術項目實際使用外資比重提高到48%。堅持“引進來”、“走出去”並重,鼓勵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境外併購以及建立境外行銷網路、研發中心、服務外包接單服務中心,培育本土地標型跨國經營企業。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暢通“蘇滿歐”等貿易物流通道。規範外事管理,促進對外交流與合作。做好僑務、對台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加強南北共建園區建設,繼續抓好對口援建幫扶。
3.堅持統籌發展,提升城鄉一體水平。以堅持統籌發展,提升城鄉一體水平。改革為動力、試點為抓手、政策為保障,在統籌城鄉發展上取得更大進展。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按照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要求,最佳化提升“四個百萬畝”,著力構建現代農業體系。建設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新增現代農業園區面積6.67千公頃,新建和改建蔬菜基地267公頃。突出科技強農,提高農業物質裝備和技術水平。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現代行銷,建設現代農產品物流園。保護農業種質資源,擴大本地特色優良品種種養規模。加強糧食生產基地建設,開展糧安工程國家級試點工作。鼓勵發展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建設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民經紀人隊伍,加快形成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強化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現秸稈資源化、商品化。深化城鄉發展一體化綜合改革。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資源,以最佳化建設用地空間布局保障科學發展,以最佳化農業用地結構布局保護耕地資源,以最佳化鎮村居住用地布局保障農民權益。全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深化社區股份合作社股權固化改革,抓好“政經分離”改革試點。建設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推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開、公正、規範運行。創新農村金融服務,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實施富民強村工程。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推動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加快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開工新建100萬平方米“一村二樓宇”物業載體,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落實集體經濟薄弱村掛鈎幫扶機制,提高村級穩定性收入。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保障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規範健康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健全長效增收機制。實施農民安居工程,竣工交付安置房800萬平方米。持續最佳化鎮村面貌。完善鎮村布局規劃,編制實施重點村、特色村修建性詳細規劃,加強農村交通、電力、通訊、供水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美麗城鎮建設項目,提高城鎮發展水平。深入推進“百村示範、千村整治”三年行動計畫,新增美麗村莊示範點10個、三星級康居鄉村100個,打造美麗村莊精品片區。積極開展被撤併老鎮區的環境整治和長效管理。
4.堅持規劃引領,最佳化城市功能品質。完堅持規劃引領,最佳化城市功能品質。善城市格局,增強承載能力,提升城市能級。高起點編制各類規劃。推動新一輪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和中心城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編制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制定城市綜合交通、地下管線等專項規劃。完善古城保護控制性詳細規劃、閶門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觀前商圈規劃,編制甪直、東山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推進“多規融合”,實現產業發展、城鎮建設、土地利用、生態保護等規劃有機銜接。高質量建設重大項目。繼續建設東部綜合商務城、西部生態科技城、南部太湖新城、北部高鐵新城。積極配合滬通鐵路蘇州段建設。續建張家港疏港高速公路和常嘉高速公路崑山至吳江段,做好錫太高速公路蘇州段前期準備工作。確保中環快速路及內環快速路延伸線建成通車,高標準改造城北路(原312國道城區段)。建設軌道交通2號線延伸線、3號線、4號線及支線和蘇州高新區有軌電車2號線。完成蘇南運河蘇州段四級航道改三級航道整治工程,繼續整治楊林塘、蘇申內港線(吳淞江)航道。支持太倉港重點項目建設,做強做優現代港口物流。實施1000千伏特高壓淮上線工程。開展電信網、廣電網、網際網路三網融合國家試點,落實“寬頻中國”蘇州實施方案,建設和完善4G網路基礎設施。新增人防設施95萬平方米。高標準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古城是蘇州歷史文化的精華、不可再生的瑰寶,我們必須切實加強古城保護和有機更新,當好歷史文化名城的守護者、建設者、傳承人。加快構建分層次、分年代、分系列的保護體系,將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存保護緊密結合起來,突出精細秀美特色,使蘇州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歷史文化保護示範區。以古城為核心,創新思路舉措,實行整體保護、活態保護,精心實施平江歷史文化片區成片保護利用、桃花塢歷史文化片區保護整治、虎丘地區綜合改造和古建老宅保護修繕等工程。促進古城、古鎮、古村落保護與發展渾然一體,傳承歷史文脈,延續歷史記憶,彰顯江南水鄉風貌,使這座被譽為“人間天堂”的名城生生不息、熠熠生輝。高效能加強城市管理。紮實推進“共建美麗新蘇州、同享美好新生活”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提升行動,集中整治一批長期影響城市形象的頑疾,落實長效管理措施,確保市容面貌得到新提升。繼續改造市區人民路沿線街景容貌,抓好一批市政道路專項大修工程。推動“數字城管”信息共享,促進城市管理即時化、精細化、高效化。健全防災減災體系,提高防禦應對自然災害能力。完成全市地理國情普查工作
5.堅持生態優先,營造良好人居環境。切堅持生態優先,營造良好人居環境。實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始終不渝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加強生態建設。落實主體功能區制度和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堅守耕地保護、開發強度、生態保護“三條紅線”。制定《蘇州市生態補償條例》實施細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十大工程”,深入開展“兩河一江”、“兩山一鎮”環境綜合整治,繼續建設上方山石湖生態園和虎丘濕地公園。加快“綠色蘇州”建設步伐,市區新增綠地430萬平方米,抓好農村沿水、沿路、沿田、沿工業區綠化,最佳化綠化結構,提高綠化質量。重視森林撫育,強化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濕地保護,注重生態修復,創建濕地小區(公園)。狠抓環境治理。持之以恆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和水環境治理。認真貫徹新《環境保護法》,落實源頭保護、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執法聯動和長效監管機制,掛牌督辦突出環境問題,嚴查重處違規排放、偷排偷放等行為。貫徹國務院制定的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突出抓好能源結構最佳化、產業結構調整、工業污染治理、綠色低碳交通、城市揚塵控制、應急預警提升六大工程,確保PM 濃度持續下降。推進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陽澄湖生態最佳化等工程,完成七浦塘綜合整治主體工程,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動計畫,完成1000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加強噪聲污染防治以及固體廢物、重金屬、核與輻射環境監管,開展土壤污染調查與修復。完成七子山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工程,健全建築垃圾收集、運輸、處理體系。落實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屬地責任,建成各縣級市、區無害化處理廠(場)。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新標準,全面落實結構減排、工程減排、管理減排措施,開展火電、水泥、鋼鐵、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提標改造,狠抓工業廢水、農業面源污染和機動車尾氣排放治理,整治淘汰環保不達標企業。強化能源審計和節能精細化管理,推廣套用節能新產品、新技術,實施節能環保產業化示範工程和LED照明示範工程。做好電力需求側管理城市綜合試點工作,開展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和“能效之星”創建活動。推進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建設,爭創國家級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建設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管理平台。積極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
6.堅持惠民利民,增進人民民眾福祉。按堅持惠民利民,增進人民民眾福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努力讓人民民眾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的民生工作重點要求,最佳化民生保障體系,辦好辦實各項民生實事,讓廣大民眾普遍得益受惠。促進就業創業。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健全市場導向、城鄉統籌的就業制度,全年新增就業15萬人,蘇州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確保“零就業”、“零轉移”貧困家庭動態清零。降低創業門檻,支持自主創業。加快建設國家級創業孵化示範基地,擴大創業集聚效應。整合勞動力市場與人才市場,建立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更好發揮中國蘇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一園多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在充分就業、大眾創業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和養老服務。開展全民參保登記工作,注重統籌各類社會群體的保障待遇,爭創社保更加公平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鼓勵符合條件的單位規範建立企業年金制度。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以更大的力度幫扶困難群體,確保困難群體應保盡保、受助及時。完善社會醫療救助和大病保險制度,逐步擴大救助範圍,提高救助水平。穩步提高城鄉低保等救助標準,探索“救急難”工作由戶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拓展。支持發展慈善事業和紅十字事業,建立主動發現、快速回響、綜合救助機制。對申請救助家庭的經濟狀況進行核對,確保社會救助對象認定準確公正。制定殘疾人特殊困難救助辦法,做好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和殘疾預防工作。穩步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鼓勵發展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推動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改善居民住行條件。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推行住房保障貨幣化,提高租賃補貼標準,增加公租房供應量。繼續推進梅巷片區、解放新村片區危舊房改造,加快實施城中村(無地隊)整治。新增繳存住房公積金職工35萬人,城鎮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覆蓋率保持在85%以上。大力發展公共運輸,最佳化線網結構,提高換乘效率;市區新購公車550輛,其中新能源公車250輛。改進城市交通管理,緩解道路擁堵現象。加強食品藥品和市場物價監管。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開展餐飲環節食品安全專項整頓,擴大電子遠程監管系統在學校食堂、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和大型餐飲單位的套用,完善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嚴抓藥品質量安全,強化對藥品生產企業和高風險醫療器械的監管。加強對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的監測分析,及時防範和應對市場價格的異常波動。
7.堅持協調並進,推動社會和諧進步。加堅持協調並進,推動社會和諧進步。快發展社會事業,增強公共服務能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發展優質均衡適切的教育。最佳化教育設施布局,新建幼稚園16所、國小15所、國中10所。穩妥實施積分入學制度,保障流動就業人口隨遷子女公平有序入學。完善中考制度,穩步實施招生考試評價制度改革,逐步形成體現素質教育要求、以學生髮展為核心、具有蘇州特色的教育綜合評價體系。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深化校企合作、校產合作、校地合作。支持在蘇高校加強內涵建設,促進名城名校融合發展。大力推動民辦教育健康發展,不斷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建設“學在蘇州”市民終身學習雲平台。促進文化繁榮。編制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規劃,做好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試點工作,打造城區“10分鐘文化圈”、農村“十里文化圈”。建成市檔案館新館、蘇州現代傳媒廣場和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遷建工程,建設蘇州第二圖書館、蘇州文博中心、蘇州歷史文化陳列館、中國絲綢檔案館、蘇州高新區文體中心、吳中區東吳文化中心。支持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著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加強古典園林保護和管理,完成可園修復一期工程。建設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監測國家示範點,爭取更多項目納入國家“海上絲綢之路”和“江南水鄉古鎮”申遺方案。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公布首批市級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推動健康事業發展。落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省級試點任務,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創新人事、薪酬等政策制度。完善醫改財政補償機制,公立醫院全部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探索實施執業醫師在全市範圍內集中註冊、多點執業。建立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就醫制度。啟用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園區總院,繼續建設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體遷建二期工程和市公共醫療中心、市第九人民醫院、獨墅湖醫院、蘇州科技城醫院、姑蘇醫院。深入開展生育關懷主題活動,加強流動人口計畫生育服務與管理。構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續建蘇州工業園區體育中心,改造運河體育主題公園,加快建設市民健身步道。辦好第53屆世界桌球錦標賽。創新和加強社會治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張家港精神、崑山之路、園區經驗“三大法寶”。深化文明城市長效建設,做好公共文明指數測評工作。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支持駐蘇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建設,做好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工作。深入開展擁軍優屬活動,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六連冠”。最佳化街道和社區管理體制,深化“政社互動”,健全以社區為基礎、社會組織為載體、專業社會工作者為骨幹的“三社聯動”機制,促進多元善治。建成集社區管理服務、民意溝通、信息公開於一體的綜合信息平台。實施流動人口積分管理制度。加強誠信社會建設,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完善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功能。依法規範信訪秩序,推行信訪網上受理,及時回應民眾合理訴求,提高信訪事項辦理效能。構建立體化、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涉黑犯罪、邪教和黃賭毒等違法犯罪行為,高度警惕和嚴密防範敵對勢力的分裂滲透顛覆活動,有效管控化解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做好社區矯正和刑釋人員安置幫教工作,加強特殊人群管理服務。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積極化解社會矛盾。狠抓安全生產工作。認真貫徹新《安全生產法》,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始終把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不斷強化“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督促企業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嚴格執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規定,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和“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不折不扣落實屬地監管、綜合監管、直接監管的各項責任,切實防範重特大事故。健全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深化“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堅決堵塞漏洞、排除隱患。抓好監管隊伍建設,夯實監管基層基礎。加快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最佳化重點企業、高危企業信息化監管系統,提高安全生產監管智慧型化水平。完善應急預案,落實物資裝備,加強應急聯動,提高快速處置能力。
8.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緊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緊圍繞使法治成為蘇州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和內容這一要求,加快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履行政府職能。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法定程式履行責任、行使權力,切實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修訂蘇州市法治政府建設指標體系,制定法治政府建設規劃(2016~2020)。認真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式規定,嚴格落實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法定程式,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強化決策執行的過程監督和反饋糾偏,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完善政府規章、規範性檔案制定程式,拓寬公眾參與政府立法渠道。推動政府工作部門和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提高行政執法水平。落實執法責任,規範執法行為,做到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減少市、縣級市(區)兩級政府執法隊伍種類,推行跨部門綜合執法,開展鎮級綜合執法試點。推動縣級市、區城市管理領域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向建制鎮延伸。加大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確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調查取證、全過程記錄等規定,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推行行政執法公示。細化、量化行政裁量標準,規範裁量範圍、種類和幅度。加強權力監督制約。做好行政應訴工作,推行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推進行政複議規範化建設,開展行政複議委員會試點和相對集中行政複議權試點。健全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機制,堅決查處行政不作為、亂作為行為,切實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深入開展執法監察、廉政監察、效能監察,加大行政問責力度。創新審計方式,提高審計效率,加強對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的跟蹤審計,推進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審計監督全覆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全面深化政務公開,重點做好財政預決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信息公開工作。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接受司法機關的監督,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的監督,認真實施人大議案,辦理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推動法治社會建設。總結髮掘蘇州文化精髓,做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推進法治蘇州建設相互融合。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實行“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提高普法實效,爭創全國“六五”普法先進市。深入開展政府學法活動,增強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創新法治惠民舉措,推進縣級市(區)、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村(社區)便民法律服務站建設,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援助範圍。推動法律服務隊伍建設,促進律師、公證等法律服務業發展。持續開展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和基層民主法治村(社區)創建活動,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強化法律在維護民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引導和支持民眾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
9.堅持從嚴治政,建設人民滿意政府。深堅持從嚴治政,建設人民滿意政府。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著力在武裝頭腦、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把握要旨、融會貫通上下功夫,在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上下功夫,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實新形勢下堅持從嚴治黨的要求,嚴格執行黨建工作責任制,切實做到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堅決防止“一手硬、一手軟”,全面提升政府系統黨建水平。深入推進作風建設。鞏固拓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按照中央巡視組反饋意見,對照民眾意見建議,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整改落實,確保事事有著落、項項見成效。以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決心,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持之以恆反“四風”、改作風,實現作風建設的常態化、長效化。堅決執行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各項規定,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開展的專項治理任務,確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區、不留空白。加強政風行風建設,切實解決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真正做到勇於擔當、敢於負責、善抓落實。紮實開展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訪三促”活動,更好服務掛鈎企業、重點項目和幫扶對象,積極回應民眾訴求,密切同民眾的血肉聯繫。完善網上辦事大廳和實體大廳“線上線下、虛實一體”的政務服務平台,探索推行政務服務中心與便民服務中心、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一體化運行管理模式。厲行勤儉節約。嚴格遵守《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狠剎奢靡之風,嚴禁浪費行為。規範和改進公務接待、商務接待工作,改革公務用車制度,加強因公出國(境)管理,繼續壓縮“三公”經費支出。大力壓減會議,精簡檔案簡報資料,嚴控創建達標檢查評比和節慶論壇等活動,禁止使用財政性資金舉辦年會、經營性文藝演出。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健全政府系統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違規必糾,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對違反紀律的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絕不手軟。
編制“十三五”規劃是今年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發展提出的最新定位、最新要求和“兩個百年”的奮鬥目標為行動指南,認真總結蘇州發展的經驗和特徵,以全球視野、戰略眼光,把準重大目標、重大課題、重大布局,凝聚各方智慧,科學謀劃未來,精心編制適應時代要求、符合蘇州實際、反映人民意願的高質量規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