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張家港市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1月13日在張家港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市長朱立凡代表張家港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5年張家港市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人:江蘇省張家港市市長朱立凡
- 報告時間:2015年1月13日
- 報告背景:張家港市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
- 報告地點:江蘇張家港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工作回顧,2015年工作安排,
2014年工作回顧
2014年,全市人民在中共張家港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強大動力,弘揚張家港精神,緊扣轉型升級,突出“810工程”重中之重,著力提升“四個品質”,科學務實推進現代化建設各項任務,穩增長達到預期目標,轉型升級取得一定突破,社會民生各項事業實現了新的進步。
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200億元,增長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2.66億元,增長5.5%,其中稅收收入增長6.9%;固定資產投資780億元,增長1.2%;進出口總額327億美元,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0億元,增長1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7萬元,分別增長8.5%和10.2%。
(一)重點領域改革深入實施
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上級一系列改革部署,協調有序推進各項改革,主動對接上海自貿區、長江經濟帶等重大發展戰略,搶抓機遇,結合實際,探索實踐。在政府行政領域,推進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承接上級下放我市行政審批事項68項,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和暫停49項。編制公布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清單、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目錄清單、政府及部門行政權力清單。對18類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政府集中採購。對第一批10家單位進行預算公開。實施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推行工商登記“先照後證”改革。高標準組織實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在經濟發展領域,進口汽車整車轉關、外商投資性公司設立等政策功能實現突破,獲批全國首家“進口汽車三包責任險”試點口岸。深入開展口岸“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改革省級試點。國泰集團、沙鋼集團獲批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全面完成。成立市級農村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組建市農村承包土地仲裁委員會,完成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同時,醫療衛生、社區管理、生態建設等社會民生領域的改革創新進一步深化。
(二)產業轉型升級紮實推進
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強化經濟運行監測預警,完善金融風險防控和處置機制,落實臨時性困難企業幫扶措施,創新實施債權銀行委員會等舉措,全力維護金融穩定。搭建銀企對接、產銷對接、產學研合作等各類平台,加強對重點行業、骨幹企業的引導服務。最佳化整合財政政策,創新“撥改投”形式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啟動“三優三保”行動,1.65萬畝土地規劃流量指標落地上圖,騰籠換鳳面積5261畝。新增上市公司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1家,上市公司再融資112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960億元,新興產業產值占比達到41.2%;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4%;商品市場成交額3100億元,增長21%;港口貨物吞吐量2.7億噸。8家企業入選全國服務業500強。沙鋼集團連續六年入圍世界500強、列第308位。
重點項目加快建設。頁岩氣綜合利用產業基地丙烯一期等四個主體項目整體竣工;霍尼韋爾首個催化劑和分子篩項目竣工試產。光學膜產業基地康得新一期實現量產、二期完成報批,康得新總部從北京搬遷至我市。LED產業基地華燦光電96台(套)MOCVD投產。再製造產業基地展示中心建成投運,富瑞特裝汽車發動機再製造一期竣工投產,IBM再製造物聯網平台落戶。沙鋼1420mm冷軋板項目全面投產。江蘇化工品交易中心長江國際電子交易平台上線運行。玖隆物流園保稅和出口監管庫、剪下加工庫竣工,電商平台投入運行。整車物流園完成進出口汽車1.6萬輛,新增註冊企業68家。曼巴特購物廣場開業運營。完成工業投資435億元,服務業投資34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7.15億美元。新建高標準農田2.68萬畝,新增設施農業面積1.47萬畝,建成優質蔬菜基地1500畝。
創新能力繼續增強。在全省率先實現建制鎮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全覆蓋。哈工大研究院、西工大研究院、清華大學鋰電研究院入駐沙洲湖科創園。與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為中科院系統第一家地方合作模式的產學研重大載體。經開區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新增創新創業載體面積33萬平方米。新增省“雙創計畫”人才17名、“姑蘇計畫”人才31名、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團隊85個、博士185名,新建“千人計畫”專家工作站25個。新增“千人計畫”專家產業化項目42個、省級以上科技項目92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99家、省民營科技企業182家。新增授權發明專利415件,萬人擁有發明專利超過15件。獲批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市。
(三)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深化
強化環境整治。推進環境行政執法與司法聯動,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立案查處142件。建立鎮(區)黨政主要領導生態環境責任審計制度。完善生態補償政策,健全河道管理辦法,全面實施河道管理“河長制”和區域斷面水質考核。鋼鐵行業燒結機脫硫、電力行業燃煤機組脫硝基本實現全覆蓋。淘汰黃標車6607輛。獲評省級綠色建築示範市。重點區域工業污水集中處理及走馬塘污水管網工程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建成鎮區生活污水管網47.4公里,完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4464戶、農村供水管網改造1.5萬戶。
推進保護修復。一乾河生態廊道、鳳凰湖生態系統工程全面完成。三乾河南延工程基本完工。疏浚農村河道639條、拆壩建橋155座,建成生態河道33公里。城鄉綠化統籌推進。完成3個省級美麗鄉村試點示範村、1個蘇州市美麗村莊示範點和10個蘇州市三星級康居鄉村建設任務。經開區獲批開展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建設,再製造產業基地獲批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
(四)城鄉建設管理統籌推進
重點工程有序實施。滬通鐵路張家港站核心區及地下空間、張家港北站配套物流園區等專項規劃和78個保留村莊建設整治規劃編制完成。滬通鐵路長江大橋及線路工程開工建設。疏港高速路基土方完工,橋樑主體工程基本完成。沿江公路改造和市區人民路東延、東環路北延、南苑西路改造等工程竣工通車。通洲沙西水道長沙河至福山塘段工程、“百年一遇”江堤十三圩港至三乾河段工程全面完工。老海壩節點綜合整治一期工程啟動。新開工安置房303萬平方米、竣工300萬平方米,安置過渡戶1.3萬戶。
城市功能不斷完善。沙洲湖科創園和西側配套商業項目竣工交付。谷瀆港—新沙河整治改造、背街小巷及沙洲中路兩側建築立面改造全面完工。完成城鎮天然氣配套改造3.55萬戶。青草巷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竣工投用。全面完成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項目108個,建成省級城市管理示範社區3個、示範路1條。創新設立“城市e管家”公眾互動平台。12345便民服務熱線受理民眾各類諮詢、求助200餘萬件。
(五)社會民生水平不斷提升
社會保障擴面提質。提供就業崗位7.66萬個,開發就業援助崗位1.24萬個,培養高技能人才3832人,幫助6915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本市籍應屆高校畢業生、特困家庭勞動力、被征地農民就業率保持在99%以上。新增城鎮社保參保人數5.78萬人。新開工保障性住房20.8萬平方米、2786套(戶),竣工12.3萬平方米、2019套(戶)。新增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3萬人。發放“共享陽光”慈善助學金586.95萬元,惠及困難家庭學生1923人。完成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1065戶。蟬聯“七星級慈善城市”稱號。
社會事業均衡發展。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現場會在我市召開,再次確立張家港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的樣板地位。成功舉辦2014中國(張家港)長江文化藝術節。在全國縣域率先建立文化館總分館體系,24小時圖書館驛站實現各鎮、街道辦事處全覆蓋,蟬聯全國文化先進市。新建養老床位500張、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8家、助餐點24家,城區老年活動中心竣工投用。“虛擬養老院”全市推廣,60周歲以上老人人身意外傷害險實現全覆蓋。高職園區竣工投用,完成景巷幼稚園、樂余高中等11所學校新(改)建工程,建成11個“美麗校園”示範點。普通高考、職校對口單招本科達線率繼續位居蘇州前列。市第一人民醫院婦兒大樓竣工投用,市中醫院門診樓改造工程完成,康樂醫院易地新建工程開工建設,新(改)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6家。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先診療後付費”就醫新模式,列入省級重點專科3個,通過“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國家級評估。“單獨兩孩”計生新政平穩實施。成功舉辦第六屆市體育運動會,承辦國際男子網球巡迴賽、亞歐桌球對抗賽等6項大型賽事。香山景區、永聯小鎮創建為國家4A景區。
社會治理有效強化。“政社互動”實現鎮(區)全覆蓋,新增登記社會組織數158個,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8個、擁有持證社工15.2人,獲評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範地區。1.14萬名新市民子女獲居民醫保續保資格,新增新市民子女積分入醫7000名、入學5956名。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公眾安全感、法治建設滿意度連續四年列蘇州第一。食品安全“天安行動”深入推進。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總要求,推進“安全到家?村村行”行動,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隱患專項排查整改和打非治違“六打六治”專項治理,實施生產企業格線化安全監管,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完成52家三級政府掛牌督辦單位整改任務。
與此同時,對口援建、台務僑務、宗教事務、兵役、人民防空、氣象、外事、檔案、地方志、婦女、兒童、關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步。
(六)政府自身建設全面加強
深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市政府黨組制定落實四個方面31條整改措施,開展“六項即知即改行動”和7項專項治理行動。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勤儉節約等各項制度,“三公”經費得到有效壓減。辦復人大代表建議223件、政協委員提案347件。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程式,實行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管理制度,實施行政決策跟蹤評估和後評估。落實32項財政重點專項資金全過程績效管理。內部績效管理制度在政府機關全面推開,被省政府列為績效考評試點縣(市)。推進行政調解,調解成功率96.6%。辦理行政複議案件86件,獲評全省行政複議工作規範化建設示範單位。辦理各類行政審批服務事項17.8萬餘件,提前辦結率99.6%。
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我市“現代化建設三年行動計畫”的最後一年,也是收官“十二五”、謀劃“十三五”的關鍵之年。市政府將緊緊圍繞市委的部署要求,適應經濟新常態,增強改革新動力,落實法治新要求,堅持“發展更科學、工作更務實”,聚焦聚力,創新作為,攻堅突破,高標準完成“現代化建設三年行動計畫”的各項任務。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十屆九次全會的部署,與時俱進大力弘揚張家港精神,科學務實抓牢“810工程”重中之重、體現“四個品質”內涵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導向,突出轉型升級核心,積極搶抓改革機遇,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全面加強法治建設,確保圓滿完成“現代化建設三年行動計畫”,推動張家港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爭當排頭兵。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7%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5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6.5億美元;進出口總額增長3%;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於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率完成上級下達任務。
市政府將重點抓好五個方面工作:
(一)強化創新驅動核心戰略,全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堅持以提高經濟質量效益為中心,全面增強創新支撐力,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抓好“810工程”重大產業項目,加快形成新的增長點。
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突出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激發市場中的各類創新元素更加活躍起來,健全完善服務創新的市場體系,發揮“810工程”十大科技載體等創新平台的孵化產出和服務功能,瞄準市場化、產業化方向,推進高水平載體、高層次人才項目、高新技術企業聯動發展。實施轉型升級“三個一百”培育工程,做強百家規模型企業,做大百家成長型高新企業,做好百家科技人才企業。著力引導高新技術企業提升市場拓展能力,培育壯大高新企業集群。制定落實人才項目產業化推進分類支持政策,建設鋰電、雷射、檢驗檢測、精密機械、電力電子集成等公共服務平台,推動產業技術研究院構建“檢測、標準、研發”三位一體的產業共性技術服務平台,更大力度促進人才項目與現有企業“嫁接”發展,更大力度引導社會資本投入人才項目,加快把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產業和產品。引進、培育並加快構建資金、技術、人才、保險、專利等各類創新服務平台和社會機構。鼓勵金融機構加強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加大對科技型企業、領軍型人才項目的金融支持。年內新增創新創業載體面積30萬平方米,累計突破150萬平方米。引進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團隊85個以上、“千人計畫”專家產業化項目35個以上,新增“姑蘇計畫”以上人才超過30名。引進博士180名以上,累計突破1000名。提升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8件。支持鋼鐵、紡織、化工等傳統產業,實施裝備、技術、品牌和經營模式的全面創新。引導企業依託信息化、物聯網技術,加速“兩化融合”,推進“機器換人”。實施好沙鋼綜合技改、永鋼轉型升級項目,打造精品鋼材產業基地。加大對臨時性困難企業的幫扶力度,凝聚企業、金融機構等多方合力,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和政府服務環境。
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全力推進“810工程”十大製造業項目建設,推動十大製造業基地加快呈現集群發展態勢。保稅區要強化產業鏈和技術鏈招商,加快打造新材料產業基地。頁岩氣綜合利用基地已竣工項目要加快投產運營,丙烯二期、環氧丙烷項目力爭開工建設,乙烯、聚丙烯二期等項目開展前期工作。啟動建設康得新二期、霍尼韋爾二期催化劑等重點項目。加快潤英聯、中集聖達因等項目建設,爭取新興際華新能源裝備項目改裝業務實現放量。經開區要推進國家級再製造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大力引進優質再製造項目和知名企業,加快電子商務、逆向物流、檢驗檢測等平台建設。推進天合汽車安全系統、晶台LED封裝等重點項目建設,培育壯大智慧型裝備、綠色能源和照明等新興產業集群。冶金園要推進北斗航天純電動汽車設備、南京郵電大學張家港研究院等重點項目建設。全年計畫完成工業投資390億元,其中新興產業投資245億元;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3%。
大力發展服務業新興業態。推動“810工程”十大服務業項目、十大專業市場提能升級,加快培育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成為新的“發動機”。放大化工品交易中心線上線下交易量能,推動與鄭州商品交易所合作建設期貨保稅交割平台。加快長江航運交易中心建設,提升大宗商品現貨市場電子交易功能,鼓勵紡織、木材、糧油等傳統市場開展電商等創新業務。拓展進口消費品市場交易品種,推進進口整車物流園加快引進汽車經銷、改裝等品牌企業,不斷提增運營效益。推進沙鋼與中船合作,完善玖隆物流園倉儲加工、融資服務、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平台。推進軟體動漫產業園全面運營,加快集聚一批高端服務業項目。鼓勵生產製造企業延伸自主研發、品牌行銷等服務經濟價值鏈。全年計畫完成服務業投資360億元,其中生產經營性服務業投資150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5%。
不斷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持續落實保護和發展農業“四個百萬畝”,推進沙洲生態農業園、雙山島現代農業示範園、常陰沙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通洲沙西水道綜合農業開發等生態農業園區建設。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創建,確保農產品生產企業、合作社農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實施率達100%。支持發展農產品網路和實體配送,推進線下配送體系進社區,讓市民“菜籃子”更安全、更放心、更方便。
(二)統籌生態與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堅持排放減量化、產業替代化、經濟循環化發展,打好系統性開展生態建設的“組合拳”,以不懈努力,推進環境質量的持續好轉。
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實施生態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鎮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多規合一”試點,嚴格落實耕地保護、開發強度、生態保護“三條紅線”。深化推進“三優三保”行動,科學劃定城鎮、保留村莊、保留開發區、工業集中區發展邊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邊界及生態保護邊界,完善節約集約用地的政策保障體系。實行耕地占補平衡、新增建設用地、城鄉增減掛鈎等各類土地指標在市域範圍內有償使用。加快建設土地批、供、用、補、查等綜合監管平台,以區鎮為單位綜合評價節地水平和產出效益,大力提升土地開發利用水平。繼續推進淘汰落後、騰籠換鳳。深入開展萬企節能低碳和能效促進行動。積極倡導市民低碳生活、綠色消費。
深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堅持鐵腕治污,深入排查整治環境隱患問題,依法嚴厲查處各類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違法行為,嚴格執行鎮(區)黨政主要領導生態環境責任審計制度,突出抓好水和大氣環境整治。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加快鋼鐵、電力、玻璃等行業提標升級改造,推進熱電企業歸併整合和燃煤鍋爐整治,實施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治理,加強揚塵污染防治。黃標車淘汰比例達到90%,細顆粒物(PM2.5)濃度比2013年下降7%。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畫。加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因地制宜、經濟適用,統籌推進重點村、特色村、近河村等重點區域的生活污水收集和處理。加快推進污水納管和集中處理,塘橋、鳳凰等區域工業污水集中處理和改道排放工程建成運行,完成走馬塘主管網建設。新增鎮區生活污水管網27公里。實施第一批8條市級以上、80條鎮村河道綜合治理。加快農村河網連片整治,疏浚各級河道940條,拆壩建橋171座。開展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治理,年內關停不合格養殖場165家,完成整治70家。
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紮實做好國家生態市覆核工作,推進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試點和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完善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及一般工業固廢規範化處置終端建設。開展零星補綠、見縫插綠,推進沿河、沿路綠化。因村制宜、常態長效,穩步推進村莊環境整治。完成省、蘇州市下達的美麗鄉村建設任務,鳳凰鎮、南豐鎮通過美麗城鎮建設示範點驗收。
(三)不斷提升城鄉一體建設的品質內涵,積極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治理模式
堅持以人為本,科學有序建設“810工程”十大基礎設施、十大民生工程,突出功能品質,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統籌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堅持量力而行、民生優先、突出重點的原則,嚴控新建項目,重點抓好民生工程和既定重大基建項目。全面完成保留村莊建設整治規劃,開展城市功能提升、沿江城際鐵路線路站點等專題研究。推進滬通鐵路建設,做好沿江城際鐵路和錫張高速大橋連線線前期準備工作。開工建設沿江公路西段改造、滬通鐵路樞紐站核心區路網等道路工程。疏港高速公路、南苑路東延、五棵松路和申張線金港段航道整治工程年內竣工。推進晨豐公路東延、港豐公路東延工程。實施沙洲東路、蔣乘路等市政道路改造。做好福南水道-12.5米進港航道整治工程相關準備工作。基本完成老海壩節點綜合整治二期、通洲沙西水道三期邊灘整治及奔輝至十三圩段“百年一遇”江堤加固改造工程。
最佳化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安置房建設,年內新開工安置房140萬平方米,竣工360萬平方米。黃泗浦生態園核心區形態初顯。城北科教新城加速設施配套。暨陽湖商貿休閒街正式營業。啟動20萬噸/日深度處理水廠改擴建工程,完成農村供水管網改造3萬戶,配套改造城鎮天然氣用戶3.65萬戶。探索城中村改造新模式。推進公共腳踏車服務工程向鄉鎮延伸。完善“城市e管家”功能,建成首批江蘇省優秀管理城市,高標準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及6個國家衛生鎮複審。
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全年提供就業崗位5.5萬個,開發就業援助崗位1萬個,培養高技能人才3000人。本市籍應屆高校畢業生、特困家庭勞動力、被征地農民就業率穩定在99%以上。開展全民參保登記工作,新增城鎮參保人員6萬人。加大對困難群體的救助幫扶力度,實施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建設試點。完成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1000戶。推行經濟適用住房共有產權制度,新開工保障性住房3.2萬平方米、422套(戶),竣工12.8萬平方米、1980套(戶)。新增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2.2萬人。
全面發展社會事業。深入實施“老有頤養”工程,新增養老床位500張、老年活動場所6處,新建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7家、助餐點34家。推進醫養融合發展,養老機構護理員持證上崗率達90%以上。提升“虛擬養老院”服務功能,建立完善居家呼叫服務系統和應急救援服務網路。啟動實驗國小西校區、七里廟幼稚園等新建項目。突出文化功能和內涵,深化“美麗校園”建設。支持沙洲職業工學院、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和蘇州理工學院發展,不斷提升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患者平均個人醫療費用負擔控制在30%以內,藥占比下降8%以上,市域內就診率達到95%以上。最佳化醫療聯合體運行,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加強高層次衛生人才引進培育,新增省級以上重點學(專)科2個。實施金港醫院易地新建工程,開展醫療便民“一卡通”等惠民服務。最佳化公共體育設施配套,推進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六連冠”。
深化文明城市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圍繞“引導文明自覺、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全面發展”的方向要求,深入推進文明城市建設。充分發揮張家港精神和好人文化、鄉賢文化、優秀傳統文化、法治文化在提升市民文明素養中的促進作用。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化“書香城市”建設,推進全民閱讀活動,推廣24小時圖書館驛站,建成全國著作權示範城市。開展“幸福港城”格線文化系列活動,創新策劃舉辦長江文化藝術節。完善文明城市建設的社會參與機制,推動志願服務向基層、社區、家庭延伸。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積極引導守信自覺。深化科普工作,提升市民科學素養。政府部門及其公務人員,要帶頭參與文明禮儀、文明交通、志願服務等文明實踐,依法公正高效為民辦事,提升視窗單位服務形象,自覺樹立文明、誠信、公正、守法的良好榜樣。
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堅決貫徹“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大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力度,督辦整改三級政府掛牌隱患,完成危化品重點縣攻堅任務。構建安全監管信息化平台,提高安全監管專業化、格線化水平。加快建設應急指揮調度平台,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調整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制,確保食品藥品安全。深化平安法治建設,完善立體化、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為全體市民安居樂業打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四)全面深化改革,注入體制機制新動力
堅持在法治的軌道上全面推進改革,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向深化改革要“紅利”。
激發市場發展活力。搶抓國家長江經濟帶建設機遇,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區域環境容量平衡體制機制等方面開展探索實踐,加快形成以低碳排放、循環利用為特徵的產業體系、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搶抓上海自貿區建設“溢出效應”,重點推進保稅區在汽車平行進口試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進口試點城市、跨境人民幣創新業務試點、區內企業外債比例自律管理等新領域爭取先行先試。依託電子口岸的良好基礎,爭取“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試點,加快建立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搶抓再製造產業基地的先發優勢,在汽車零部件“舊件進口”、逆向物流稅收扶持、“以舊換再”政策等方面加快突破。
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實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發揮市鎮兩級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功能,探索土地、環境、技術等資源的價格形成機制。拓展市級農村資源交易平台功能,穩妥推進農村資源產權交易、土地確權、經營分配方式等改革,探索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質押擔保途徑,深化落實“一村二樓宇”政策,創新推進富民強村工程。加快建設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發揮行業協會、市場專業化服務組織以及公眾和輿論監督作用,促進市場自我管理、自我規範、自我淨化。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國資公司治理結構。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做好下放審批事項承接和市級行政審批項目的調整工作,健全事中事後監管機制。深化財政制度改革。逐步構建由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組成的全口徑預算體系。積極穩妥、有序推進預決算公開,逐步擴大公開範圍,年內除涉密部門外,市級預算單位部門預算和“三公”經費預算全部公開,第一批公開的10個部門同時公開部門決算和“三公”經費決算。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控制存量、壓縮增量,使政府性債務保持在合理水平。重點做好“雙控雙減”,即從嚴控制債務規模和融資成本,合理壓減財政開支和政府投資的基本建設規模。建立債務備案制度、報告制度、償債準備金制度和債務風險應急處置機制。創新社會治理機制。規範有序發展社會組織,持續提高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的能力。建立政府向社會組織轉移職能、購買服務的動態機制,逐步擴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試點。對適宜開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項目,探索通過特許經營權、合理定價、財政補貼等事先公開的收益約定規則,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提供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並獲取合理回報。深化“政社互動”,推進社區減負增效。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發展,加快社會治理與信息化融合,推動信息網路技術在社會民生、城市管理等領域的廣泛套用,打造“智慧城市”,展現“城市智慧”。
(五)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堅持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夯實社會治理基礎,體現文明城市特質,努力讓法治成為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和標誌。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推進政府權力清單制度,進一步釐清政府權力“邊界”。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法定程式。實施“張家港市基本建成法治政府首席諮詢專家”項目,建立健全以政府法制機構為主導、專家和律師參與的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完善規範性檔案制定、審查、定期清理和後評估機制。深化“六五”普法,完善公務人員學法用法制度,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同時,準確把握新形勢、新要求和我市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突出改革創新,強化法治思維,緊扣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定位,深入研究、科學編制我市“十三五”發展規劃。
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逐步推進綜合執法試點。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制定行政執法人員行為準則,推進執法隊伍專業化、規範化建設。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依法規範行政執法程式。推進執法信息化建設,強化對執法活動的全程監督。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探索運用信息公示、信用約束等手段,提高行政監管水平。健全社會矛盾調處機制,依法及時有效化解糾紛,切實維護好人民民眾的合法權益。
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高度重視司法、輿論和公眾監督,切實增強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完善政府內部監督,加大行政複議糾錯力度,積極做好行政訴訟應訴工作,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落實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把違法決策、行政不作為、失職瀆職、濫用職權和嚴重損害民眾利益的行為作為問責重點,做到有錯必糾、有責必問。全面推進政務信息公開,讓市民看得見、看得懂,反映訴求有通道、有回應,保證政府各項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常態長效改進提升作風效能。以“釘釘子”精神抓好執行落實,突出對“810工程”和全市重大部署、重要工作實施全程跟蹤、督查、問責。強化目標明確、權責明晰、獎優罰劣的績效導向,建立健全節點督查和內部督查機制,激勵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積極作為、務實作為、創新作為。我們將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抓好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各項整改措施的落實,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制度化、長效化。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各級關於改進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要求。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加大對財政資金使用、工程項目建設、公共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的監管和審計力度。壓縮公用經費和項目經費支出,用好納稅人的每一分錢。政府及其部門要暢通建言獻策渠道和批評監督渠道,自覺接受市民民眾的評判“挑刺”,主動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堅決糾改我們身邊仍存在的“辦事找關係”、“說情打招呼”、“信息不透明”、“態度生冷硬”等不正之風。以實際行動展現新風正氣,廉潔高效行政,務實為民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