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絲綢之路文化發展論壇

2014絲綢之路文化發展論壇

2014絲綢之路文化發展論壇是2014年9月2日在西安舉行的論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絲綢之路文化發展論壇
  • 舉辦地點:西安
2014年9月2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華文化促進會主辦,西安市發改委、西安市貿促會等承辦的“絲綢之路文化發展論壇”在西安舉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助理總幹事漢斯·道維勒、西北大學校長方光華同國內外絲綢之路文化與產業建設領域的專家和世界重要機構的高級官員探討如何復興絲路文化,弘揚絲路精神,促進絲綢之路各國文化的深度交流與合作。
漢斯·道維勒表示,古代絲綢之路曾經是各國友好合作的標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漸漸被人們忽略。如今,新絲綢之路建設正在為其注入新的文化內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願意就此與中國絲路沿線展開合作。全球文化網路及文明間對話音樂協會主席麥瑞·瑪德沙麗在發言時指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將給絲路沿線上的國家和地區帶來全新的機遇。與千年前的古代絲綢之路一樣,新絲綢之路將對沿線區域社會文化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會使許多國家受益,這也是人口、文化、信仰的再次交融。
絲綢之路是新航路開闢之前人類文明交流最重要的通道。西北大學校長方光華表示,絲綢之路歐亞大陸不同地區人類精神世界的交流之路,是歐亞大陸不同文明的相互借鑑之路。“絲綢之路把華夏文明、印度文明、中亞文明、波斯—阿拉伯文明、希臘—羅馬文明、非洲文明以及亞歐草原帶的遊牧文明連線起來,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往以及人類文明的共同進步。” 方光華介紹,上世紀90年代以來,重建歐亞大陸橋,重新煥發“絲綢之路”的活力的呼聲不斷高漲。1997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認為,絲綢之路應該恢復其古代的角色作用,成為東西方之路文化貿易往來的主要血管和通道。2001年6月,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上海五國”機制的基礎上成立了上海合作組織,致力於加強成員國之間的全方位合作。在此之後,印度、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5國成為上海合作組織的觀察員國,土耳其、斯里蘭卡和白俄羅斯3國成為對話夥伴國。
方光華在發言中指出,多年來,西北大學圍繞“絲綢之路”,開展了多領域、多學科、多渠道的科學研究,形成了絲綢之路沿線的文化遺產保護、多種文明交往與融合、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等獨具特色和優勢的研究和服務方向。彭樹智教授提出的文明交往論,從文化地理角度,提出一條文明發展的“黃金海岸”,以及反映文化格局的“金啞鈴”理論,被評論為中國世界史研究的三大理論體系之一。方光華還具體介紹了西北大學將在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新舉措,主要包括:集中優勢力量辦好中亞學院,結合國家戰略需求形成一批有社會和市場價值的研究成果,舉辦多場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重大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在中亞籌備建設中國文化中心
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長楊富學研究員通過赴歐考察的經歷,表達了自己深切感受到中國與各國在古代密切交往的輝煌,感受到在當代經濟文化發展中,歐洲諸國籍由絲綢之路以圖發展的遠謀。“我接觸到的歐洲相關領域學者都對絲綢之路研究密切關注,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也逐步成為國外學術界研究的焦點”。
此次論壇是聯合國對我國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的積極回響。與會學者倡導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搭建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機制與平台,共同促進絲綢之路文化發展與繁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