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的一年,面對首都功能核心區艱巨的發展任務,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為主線,以加強作風建設為抓手,緊緊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定信心、務實進取、攻堅克難,較好地完成了區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保持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4年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單位: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
  • 性質:工作報告
  • 發布時間:2014年
條例全文
2013年工作回顧
預計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區級財政收入完成147.72億元,增長9.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1644元,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0億元;萬元GDP能耗下降3.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0.78%。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深入實施文化強區戰略,文化建設取得新進展
歷史文化保護穩步推進。“三個十工程”完成26項,鐘鼓樓廣場恢復整治等4個項目進展順利。按照“三個鞏固、三個加快”原則,有序推進前門西區建設,啟動前門東區修繕整治。時間博物館主體結構完工。智珠寺古建築群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全區文物修繕率達到68%。深化與故宮博物院戰略合作,積極參與“平安故宮”文物修復保護工作,故宮學院正式掛牌成立。
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明顯提升。東城區成功獲得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資格。完成永外、體育館路和天壇街道文化活動中心達標工程建設,建成10個數字文化社區,萬米以上文化廣場達到5個。全市首家胡同博物館——史家胡同博物館對外開放,社區博物館達到6家。開通全國首個公共文化服務導航網站,成立10家街道文聯組織。圍繞紀念北京建都860周年,舉辦前門歷史文化節、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皇城國際旅遊節、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等高品質文化活動,《前門人家》、《隆福寺》等優秀原創劇目首演。國內首家公益性油畫專業美術館——大都美術館建成開館。史志研究成果在全市處於領先水平,東城區檔案館成為北京市第一家新國標一級檔案館。
文化產業發展迅速。文化創意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2%左右,文化藝術業、廣告會展業、新聞出版業成為主體。創新產業培育和孵化機制,組建胡同工廠孵化器產業聯盟,發起設立全市首家專門面向文化產業的融資性擔保機構。繼續深化“戲劇東城”品牌,演藝市場繁榮發展。全方位、多渠道推介東城旅遊文化資源,預計旅遊接待總人數76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611億元,繼續位居全市前列。重組成立北京天街集團有限公司,形成文化資產運營、文化地產開發、文化金融服務三大運營平台。
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經濟建設取得新進步
功能區集聚作用增強。完成中關村東城園空間規模和布局調整,制定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畫,高新技術企業預計實現收入850億元,增速達到124%。繼續實施王府井品牌升級戰略,新增5家國際知名品牌旗艦店,總數達到41家。東二環高端服務業發展帶成為全市首批“總部經濟集聚區”和“商務服務業集聚區”。前門歷史文化展示區積極調整商業業態,聯想全球首家品牌形象店等知名商家入駐。穩步推進龍潭湖體育產業園、和平里商務新區重點項目建設,永外現代商貿區加快業態調整升級。
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堅持“高端化、低碳化、集約化”,加大政策引導支持力度,六大重點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6%左右。金融業結構不斷最佳化,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支撐作用明顯。實施消費拉動戰略,組織開展東城區商業資源整體行銷,地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位居全市首位。信息服務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明顯,重點企業加快集聚,新興業態發展迅速。商務服務業平穩增長,對區域經濟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落實鼓勵措施,積極培育中醫藥、低碳、體育等新興產業。
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整合招大選強政策和工作機構,中國黃金珠寶公司、中海油財務公司等優質企業落戶東城,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到17家。加大中小企業扶持力度,推動建立規模為2億元的創業投資基金,設立兩家中小企業服務分中心。加強和改進行政服務,深化並聯審批工作。
節能降耗工作紮實推進。制定鼓勵節約能源辦法,完成370萬平方米熱計量改造工作。以用能大戶和公共機構為重點,推進節能管理、監測監察及評價考核等工作,和平里醫院和史家國小成為國家第一批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創建單位。東城區榮獲“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市)”和“北京市節能先進區縣”稱號。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實現“十二五”規劃的攻堅之年,做好今年(2014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意義重大。當前,東城區正處於轉型發展、創新驅動的關鍵時期,面臨著難得的機遇,也面對著嚴峻的挑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的總體部署,使我們堅定了改革創新、攻堅克難的信心和決心;市委、市政府對核心區工作的重視和支持,為我們破解發展難題、加快科學發展提供了有利契機;東城區服務主導、高端引領的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文化與科技創新的資源優勢和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區域發展後勁不斷積聚。這些有利條件為我們做好今年(2014年)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錯綜複雜,外部環境對東城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仍然存在,區域人口資源環境的壓力越來越大,保持全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新的考驗。全區上下必須統一思想,牢牢把握方向,立足我區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增強進取意識、機遇意識和責任意識,大膽探索實踐,扎紮實實做好全年工作。
2014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堅定信心、凝心聚力、銳意進取,全面落實“文化強區”戰略,積極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切實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大民生改善力度,鞏固和諧穩定良好局面,實現新的歷史起點上的新發展。
今年(2014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區級財政收入增長5.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萬元GDP能耗下降3.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
圍繞實現今年(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要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保護與發展並重,增強文化核心競爭力
全面落實文化強區戰略,整合利用多元文化資源,促進文化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推動文化資源優勢向城市競爭優勢轉化。
推進歷史文化保護重點項目建設。堅持整體保護原則,重點豐富和完善中軸線文化景觀,保護和復興歷史文化街區。深入實施前門地區修繕整治改造整體規劃,加快前門西區剩餘地塊建設,全面啟動前門東區修繕整治,重點推進正義路南延兩側整治和前門東路東側沿街地塊修繕。完成玉河南區院落修繕,積極推動玉河水系恢復。完成鐘鼓樓廣場恢復整治,實現時間博物館對社會開放,加快推進捷運8號線鼓樓大街站織補用地項目。啟動自然博物館周邊環境整治,完成北京外城東南角樓歷史文化景觀標誌性建築恢復工程。繼續推動文物建築騰退修繕,確保文物修繕率達到69%。探索歷史文化保護多元投融資模式,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名城保護。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效能為核心,舉全區之力,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依託“智慧東城”,提高公共文化數位化服務水平,建設數字文化館、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開通“東城區高清數位電視互動服務平台”。實施基層文化設施提升工程,確保街道文化中心100%達標、社區文化室80%達標。實現區文化活動中心主體結構完工。健全公共文化人才培養體系,壯大基層文化工作者、民眾文化團隊和文化志願者隊伍。繼續辦好故宮講壇、國子監大講堂等高端文化活動,高水平承辦2014年中國圖書館學會年會。
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實施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行動計畫,建設2~3家綜合性行業服務平台,重點推動數字著作權、移動網際網路、文化演出服務等板塊發展,培育一批引領產業發展的文化科技企業。完善文化產業促進體制機制,做大文化要素市場,力促北京文化藝術品交易所、北京文化產權交易平台等落戶我區。積極推動中關村重大產業化項目落地,中關村東城園高新技術企業收入力爭突破1200億元。做強“戲劇東城”品牌,加快推進天壇演藝區規劃建設。
二、堅持高端引領,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
沉著應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和轉型發展的艱巨任務,發揮功能區集聚帶動作用,積極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進一步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統籌推進功能區建設。加快中關村東城園體制機制整合,更好發揮先行先試政策優勢,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聚集更多高端要素資源,實現區域聯動發展。加快雍和航星科技園二期和青龍胡同地塊項目建設,打造一批主導產業突出的示範基地和樓宇。加快龍潭湖體育產業園重點項目建設,籌建中國體育產業產權交易中心,吸引國際體育組織、體育企業總部入駐,促進體育產業融合發展。依託東二環發展帶能源企業總部、新興金融機構和信息服務業龍頭企業聚集優勢,大力發展以能源為中心,金融、信息服務等多元產業融合的要素交易市場,加強跟蹤聯絡,加大服務力度,吸引相關市場主體入駐。積極協調處理東直門交通樞紐項目遺留問題,使其儘快投入經營。加快推進王府井國際品牌中心、嘉德藝術中心、海港城、西部會館等重點項目建設,結合捷運工程,統籌實施王府井地下空間開發。進一步改進招商工作,促進前門商業區業態升級,打造文化體驗式消費街區。加快永外現代商貿區建設,鼓勵支持批零企業業態調整,提升商業設施的檔次和層級。按照綜合性文化商務區定位,推進隆福寺地區整體開發前期工作,啟動捷運6號線東四站織補地塊項目建設。
著力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堅持“二四三”高端產業發展方向,六大重點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7%左右。加快服務業內部結構升級,實現從規模數量型向內涵提升型轉變。統籌市、區兩級產業政策和資金,促進總部經濟實體化發展。抓住國家發展健康服務業機遇,發揮“國家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驗區”政策優勢,充分調動區域人才、科研機構、民間社團等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中醫藥產業發展。健全支持符合核心區功能定位的中小企業發展政策制度,推出互助資金池等融資產品,鼓勵支持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實施一批重點用能單位節能改造工程。
努力擴大消費需求。按照建設國際知名商業中心的目標,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全力推進品牌消費、網路消費和便民消費,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5.5%。實施品牌消費集聚區戰略,推進國內外高端品牌和老字號向王府井、前門大街等區域集聚,辦好第四屆王府井國際品牌節。制訂並落實保護和振興老字號的實施意見,鼓勵老字號走向國際市場。推進流通業態升級,支持傳統商業企業開拓網上市場,發展電子商務。圍繞改善民生促進消費,最佳化社區商業網點布局,提高連鎖化率。充分發揮旅遊對消費的拉動作用,培育會獎旅遊、國學旅遊和中醫藥旅遊等高端業態,促進商旅文融合發展。完成南新倉“北延南擴”工程,出台特色街區業態指導目錄,推進“智慧街區”建設。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平台,提高運營效率。深入推進天街集團內部資源整合,打造歷史文化保護髮展的重要主體。完成區屬商業服務業企業整合。繼續推進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重點支持部分老字號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