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時間: 2010-9-8
| 版 次: 1
|
印 次: 1
|
|
圖書目錄
教育學原理
一、教育學概述(一)教育學的研究對象(1)
(二)教育學的研究任務(1)
(三)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1)
二、教育及其產生與發展
(一)教育的概念(5)
(二)教育的結構與功能(8)
(三)我國關於教育本質問題的主要觀點(9)
(四)關於教育起源的主要觀點(11)
(五)教育的發展(11)
三、教育與社會發展
(一)關於教育與社會關係的主要理論(13)
(二)教育的社會制約性(15)
(三)教育的社會功能(19)
(四)當代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需求與挑戰(22)
四、教育與人的發展
(一)人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其對教育的制約(27)
(二)人的身心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29)
(三)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32)
五、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
(一)教育目的(35)
(二)培養目標(42)
六、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43)
(二)學校教育制度(43)
(三)現代教育制度改革(47)
七、課程
(一)課程與課程理論(48)
(二)課程類型(51)
(三)課程編制(53)
(四)課程改革(62)
八、教學
(一)教學概述(69)
(二)教學理論及主要流派(70)
(三)教學過程(74)
(四)教學模式(80)
(五)教學原則(84)
(六)教學組織形式(86)
(七)中國小常用的教學方法(92)
(八)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93)
(九)教學評價及其改革(96)
九、德育
(一)德育概述(98)
(二)我國學校德育的基本內容(98)
(三)德育過程(99)
(四)德育原則(101)
(五)德育方法(103)
(六)德育途徑(105)
(七)德育模式(107)
十、教師與學生
(一)教師(111)
(二)學生(119)
(三)師生關係(122)
中外教育史
一、中國古代教育
(一)官學制度的建立與“六藝”教育的形成(125)
(二)私人講學的興起與傳統教育思想的奠基(128)
(三)儒學獨尊與讀經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143)
(四)封建國家教育體制的完善(147)
(五)理學教育思想和學校的改革與發展(156)
(六)理學教育思想的批判與反思(167)
二、中國近代教育
(一)近代教育的起步(170)
(二)近代教育體系的建立(176)
(三)近代教育體制的變革(184)
三、中國現代教育
(一)南京國民政府的教育(191)
(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教育(197)
(三)現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論與實踐(203)
四、外國古代教育
(一)東方文明古國的教育(210)
(二)古希臘教育(213)
(三)古羅馬教育(218)
(四)西歐中世紀教育(221)
(五)拜占廷與阿拉伯的教育(224)
五、外國近代教育
(一)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的教育(226)
(二)歐美主要國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230)
(三)西歐近代教育思想(246)
六、外國現代教育
(一)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期歐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實驗(259)
(二)歐美主要國家和日本的現代教育制度(263)
(三)現代歐美教育思想(282)
教育心理學
一、教育心理學概述
(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294)
(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任務(294)
(三)教育心理學的歷史發展(295)
二、心理發展與教育
(一)心理發展一般規律與教育(296)
(二)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297)
(三)人格發展理論與教育(299)
(四)心理發展的差異與教育(301)
三、學習及其理論解釋
(一)學習的一般概述(305)
(二)學習的聯結理論(306)
(三)學習的認知理論(310)
(四)學習的建構理論(314)
(五)學習的人本理論(317)
四、學習動機
(一)學習動機的實質及其作用(319)
(二)學習動機的主要理論(320)
(三)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323)
五、知識的建構
(一)知識及知識建構(325)
(二)知識的理解(327)
(三)錯誤概念的轉變(329)
(四)知識的整合與套用(333)
六、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及其作用(336)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與培養(337)
(三)操作技能的形成與訓練(338)
七、學習策略及其教學
(一)學習策略及其結構(340)
(二)認知策略及其教學(341)
(三)元認知策略及其教學(342)
(四)資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學(343)
八、問題解決能力與創造性的培養
(一)當代有關能力的基本理論(343)
(二)問題解決的實質與過程(345)
(三)問題解決的影響因素(345)
(四)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346)
(五)創造性及其培養(347)
九、社會規範學習與品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