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迄今為止惟一一本按“考綱闡釋+同步練習”體例編寫的書,充分體現了科學的複習方法,是醫考輔導用書的經典之作。該書糅合了眾多版本之長,文題結合,一書兩用,邊學邊練,效果顯著。考綱闡釋以第七版規劃教材為藍本,以2011年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大綱為導向,全面敘述了考試的重點難點,內容精煉,條分縷析,圖表結合,通俗易懂。同步練習以學科章節為單位布置了數量適宜的練習題目,幫助考生檢測複習效果,達到鞏固記憶、提高複習效率的目的。
全書共分24篇,其中基礎綜合包括10篇,分別為生物化學、生理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藥理學、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預防醫學、衛生法規;專業綜合包括13篇,分別為症狀與體徵、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含男性生殖系統)疾病、女性生殖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運動系統疾病、兒科疾病、傳染病和性傳播疾病、其他;實踐綜合1篇,包括了32種臨床常見病的症狀、體徵、診斷思路、診斷流程和相關操作等。
作為國內權威的醫考培訓品牌,倍智教育在積累十年的成功經驗基礎之上,集結了一大批具有豐富教學和命題經驗的專家教授組成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應試教材編寫組,對最新考試大綱認真分析研究,用科學、嚴謹、規範又極具針對性的文字圖表,系統地敘述了考試大綱所涉及的各個知識要點,突出考試重點難點,幫助考生快速理解考試內容,準確把握考試方向,突破考試瓶頸。
編者寄語
倍智教育在十年醫考輔導經驗的基礎上,組織一大批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命題經驗的專家教授,編輯推出了醫考系列精品輔導用書,該系列圖書按照衛生部醫師資格考試委員會制定的《醫師資格考試大綱》編寫,是融眾多醫考輔導用書之長,集百位名師多年心血之精,並在廣泛聽取考生意見的基礎上,不斷修訂和完善的結果。本套考試用書可徹底解決考生複習教材不好選、複習方法不科學、複習時間不夠用的難題,達到事半功倍的複習效果。
——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應是教材編寫組
《2011年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應試教材--綜合筆試--臨床執業醫師》是專門針對參加2011年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朋友複習備考而編寫的,該書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將考試內容與同步練習完善地整合在一起。考試內容,緊扣大綱,以單元、細目、要點的構架編寫,條理性強,突出考試重點;同步練習,針對各單元考查內容,按照考試命題特點編寫,可有效幫助考生鞏固知識、強化記憶,提高複習效率!
——心血管內科學教授馬鳳傑
本書編寫組與醫學考試線上網站全力合作,推出了網上專家答疑,考生在複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在欄目中向我們提問,我們將定期為考生解答。在此提醒廣大考生朋友,看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切不可繞道而行,一定要知難而進,力求掌握每一個考試知識點,我們會一直為你保駕護航、攻克難關!
——泌尿外科學主治醫師杜光生
大綱是複習的靈魂,選擇一本緊扣考試大綱的輔導書是通過考試的先決條件,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應試教材--臨床執業醫師這本書就是完全按照最新大綱編排的,包括了生物化學、生理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藥理學、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預防醫學、衛生法規、症狀與體徵、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女性生殖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精神神經系統疾病、運動系統疾病、兒科疾病、傳染病及性傳播疾病、其他、實踐綜合24個篇目,共384個內容要點和3645個知識要點,條例清晰,層次性強,在每個單元、要點後都配有同步練習,方便考生及時鞏固記憶。因此該書堪稱臨床執業醫師考試的過關寶典,強烈推薦!
——骨外科學副教授胡野
現在臨床執業醫師考試的相關輔導書有很多版本,但是感覺考試針對性都不太強,而這本應試教材將考試內容和同步練習匯集在一起,不僅內容敘述精煉、條理清晰,而且圖表結合、易於掌握,最關鍵的是該書特別針對單元內容設定了同步練習,貼近考試,針對性極強,可將記憶的知識點及時轉化為考試得分能力!
——生物化學博士後程衛兵
今年最新版的輔導教材,廣泛採納考生的建議,特別將歷年考點內容進行概括提煉,並用陰影標示出來,在此提醒讀者,看書複習時,一定要重點學習此部分內容,不僅要牢固記憶,還要達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的水平。另外,如果考前有時間,最好能夠把陰影文字快速瀏覽一遍,以便加強記憶,考試時能夠應付自如。
——神經內科學主治醫師 許龍堂
圖書目錄
上冊
第一部分 基礎綜合
第一篇 生物化學
第一單元 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第二單元 核酸的結構與功能
第三單元 酶
第四單元 糖代謝
第五單元 生物氧化
第六單元 脂類代謝
第七單元 胺基酸代謝
第八單元 核苷酸代謝
第九單元 遺傳信息的傳遞
第十單元 蛋白質生物合成
第十一單元 基因表達調控
第十二單元 信息物質、受體與信號轉導
第十三單元 重組DNA技術
第十四單元 癌基因與抑癌基因
第十五單元 血液生化
第十六單元 肝膽生化
第二篇 生理學
第一單元 細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單元 血液
第三單元 血液循環
第四單元 呼吸
第五單元 消化和吸收
第六單元 能量代謝和體溫
第七單元 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八單元 神經系統的功能
第九單元 內分泌
第十單元 生殖
第三篇 醫學微生物學
第一單元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單元 細菌的形態與結構
第三單元 細菌的生理
第四單元 消毒與滅菌
第五單元 噬菌體
第六單元 細菌的遺傳與變異
第七單元 細菌的感染與免疫
第八單元 細菌感染的檢查方法與防治原則
第九單元 病原性球菌
第十單元 腸道桿菌
第十一單元 弧菌屬
第十二單元 厭氧性桿菌
第十三單元 棒狀桿菌屬
第十四單元 分枝桿菌屬
第十五單元 放線菌屬和諾卡菌屬
第十六單元 動物源性細菌
第十七單元 其他細菌
第十八單元 支原體
第十九單元 立克次體
第二十單元 衣原體
第二十一單元 螺旋體
第二十二單元 真菌
第二十三單元 病毒的基本性狀
第二十四單元 病毒的感染和免疫
第二十五單元 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和防治原則
第二十六單元 呼吸道病毒
第二十七單元 腸道病毒
第二十八單元 肝炎病毒
第二十九單元 蟲媒病毒
第三十單元 出血熱病毒
第三十一單元 皰疹病毒
第三十二單元 逆轉錄病毒
第三十三單元 其他病毒
第三十四單元 朊粒
第四篇 醫學免疫學
第一單元 緒論
第二單元 抗原
第三單元 免疫器官
第四單元 免疫細胞
第五單元 免疫球蛋白
第六單元 補體系統
第七單元 細胞因子
第八單元 白細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第九單元 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及其編碼分子
第十單元 免疫應答
第十一單元 黏膜免疫系統
第十二單元 免疫耐受
第十三單元 抗感染免疫
第十四單元 超敏反應
第十五單元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十六單元 免疫缺陷病
第十七單元 腫瘤免疫
第十八單元 移植免疫
第十九單元 免疫學檢測技術
第二十單元 免疫學防治
第五篇 病理學
第一單元 細胞、組織的適應、損傷和修復
第二單元 局部血液循環障礙
第三單元 炎症
第四單元 腫瘤
第五單元 心血管系統疾病
第六單元 呼吸系統疾病
第七單元 消化系統疾病
第八單元 泌尿系統疾病
第九單元 內分泌系統疾病
第十單元 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統疾病
第十一單元 常見傳染病及寄生蟲病
第十二單元 性傳播疾病
第六篇 藥理學
第一單元 藥物效應動力學
第二單元 藥物代謝動力學
第三單元 膽鹼受體激動藥
第四單元 抗膽鹼酯酶藥和膽鹼酯酶復活藥
第五單元 M膽鹼受體阻斷藥
第六單元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
第七單元 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
第八單元 局部麻醉藥
第九單元 鎮靜催眠藥
第十單元 抗癲癇藥和抗驚厥藥
第十一單元 抗帕金森病藥
第十二單元 抗精神失常藥
第十三單元 鎮痛藥
第十四單元 解熱鎮痛抗炎藥
第十五單元 鈣拮抗藥
第十六單元 抗心律失常藥
第十七單元 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藥物
第十八單元 抗心絞痛藥
第十九單元 抗動脈粥樣硬化藥
第二十單元 抗高血壓藥
第二十一單元 利尿藥
第二十二單元 作用於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藥物
第二十三單元 組胺受體阻斷藥物
第二十四單元 作用於呼吸系統的藥物
第二十五單元 作用於消化系統的藥物
第二十六單元 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
第二十七單元 甲狀腺激素及抗甲狀腺藥物
第二十八單元 胰島素及口服降血糖藥
第二十九單元 β內醯胺類抗生素
第三十單元 大環內酯類及林可黴素類抗生素
第三十一單元 氨基苷類抗生素
第三十二單元 四環素類及氯黴素
第三十三單元 人工合成的抗菌藥
第三十四單元 抗真菌藥和抗病毒藥
第三十五單元 抗結核病藥
第三十六單元 抗瘧藥
第三十七單元 抗惡性腫瘤藥
第七篇 醫學心理學
第一單元 緒論
第二單元 醫學心理學基礎
第三單元 心理衛生
第四單元 心身疾病
第五單元 心理評估
第六單元 心理治療
第七單元 醫患關係
第八單元 患者的心理問題
第八篇 醫學倫理學
第一單元 緒論
第二單元 醫學道德的規範體系
第三單元 醫療活動中的人際關係道德
第四單元 預防醫學道德
第五單元 臨床醫學實踐道德
第六單元 醫學科研的道德
第七單元 醫學高科技倫理
第八單元 醫學道德的修養和評價
第九篇 預防醫學
第一單元 緒論
第二單元 醫學統計學方法
第三單元 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學原理和方法
第四單元 臨床預防服務
第五單元 人群健康與社區衛生
第六單元 衛生服務體系與衛生管理
第十篇 衛生法規
第一單元 執業醫師法
第二單元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
第三單元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四單元 母嬰保健法
第五單元 傳染病防治法
第六單元 愛滋病防治條例
第七單元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第八單元 藥品管理法
第九單元 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
第十單元 處方管理辦法
第十一單元 獻血法
第二部分 專業綜合
第一篇 症狀與體徵
第一單元 發熱
第二單元 咳嗽與咳痰
第三單元 咯血
第四單元 發紺
第五單元 呼吸困難
第六單元 呼吸頻率、深度及節律變化
第七單元 語音震顫
第八單元 叩診音
第九單元 呼吸音
第十單元 囉音
第十一單元 胸膜摩擦音
第十二單元 水腫
第十三單元 心悸
第十四單元 胸痛
第十五單元 暈厥
第十六單元 頸靜脈怒張
第十七單元 心前區震顫
第十八單元 心界
第十九單元 心音
第二十單元 心音分裂
第二十一單元 額外心音
第二十二單元 心臟雜音
第二十三單元 心包摩擦音
第二十四單元 周圍血管征
第二十五單元 噁心與嘔吐
第二十六單元 進食梗噎、疼痛、吞咽困難
第二十七單元 腹痛
第二十八單元 腹瀉
第二十九單元 嘔血及便血
第三十單元 便秘
第三十一單元 蜘蛛痣
第三十二單元 腹壁靜脈曲張
第三十三單元 黃疸
第三十四單元 腹水
第三十五單元 肝大
第三十六單元 脾大
第三十七單元 腹部腫塊
第三十八單元 排尿異常
第三十九單元 尿路刺激征
第四十單元 異常白帶
第四十一單元 異常陰道流血
第四十二單元 外陰瘙癢
第四十三單元 淋巴結腫大
第四十四單元 紫癜
第四十五單元 意識障礙
第四十六單元 頭痛
第二篇 呼吸系統疾病
第一單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二單元 肺動脈高壓與肺源性心臟病
第三單元 支氣管哮喘
第四單元 支氣管擴張
第五單元 肺炎
第六單元 肺膿腫
第七單元 肺結核
第八單元 肺癌
第九單元 肺血栓栓塞症
第十單元 呼吸衰竭
第十一單元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與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
第十二單元 胸腔積液、膿胸
第十三單元 胸部損傷
第十四單元 縱隔腫瘤
第三篇 心血管系統疾病
第一單元 心力衰竭
第二單元 心律失常
第三單元 心臟驟停和心臟性猝死
第四單元 高血壓
第五單元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第六單元 心臟瓣膜病
第七單元 感染性心內膜炎
第八單元 心肌疾病
第九單元 心包疾病和心臟損傷
第十單元 休克
第十一單元 周圍血管疾病
第四篇 消化系統疾病
第一單元 食管、胃、十二指腸疾病
第二單元 肝臟疾病
第三單元 膽道疾病
第四單元 胰腺疾病
第五單元 腸道疾病
第六單元 闌尾炎
第七單元 直腸肛管疾病
第八單元 消化道大出血
第九單元 腹膜炎
第十單元 腹外疝
第十一單元 腹部損傷
下冊
第五篇 泌尿系統(含男性生殖系統)疾病
第一單元 尿液檢查
第二單元 腎小球疾病
第三單元 泌尿、男性生殖器感染
第四單元 腎結核
第五單元 尿路結石
第六單元 泌尿、男性生殖系統腫瘤
第七單元 泌尿系統梗阻
第八單元 泌尿系統損傷
第九單元 泌尿、男性生殖系統先天性畸形及其他疾病
第十單元 腎功能不全
第六篇 女性生殖系統疾病
第一單元 女性生殖系統解剖
第二單元 女性生殖系統生理
第三單元 妊娠生理
第四單元 妊娠診斷
第五單元 孕期監護與孕期保健
第六單元 正常分娩
第七單元 正常產褥
第八單元 病理妊娠
第九單元 妊娠合併症
第十單元 遺傳諮詢、產前篩查、產前診斷
第十一單元 異常分娩
第十二單元 分娩期併發症
第十三單元 異常產褥
第十四單元 女性生殖系統炎症
第十五單元 外陰上皮非瘤樣病變
第十六單元 女性生殖器官腫瘤
第十七單元 妊娠滋養細胞疾病
第十八單元 生殖內分泌疾病
第十九單元 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子宮腺肌病
第二十單元 女性生殖器損傷性疾病
第二十一單元 不孕症與輔助生殖技術
第二十二單元 計畫生育
第二十三單元 婦女保健
第七篇 血液系統疾病
第一單元 貧血
第二單元 白血病
第三單元 淋巴瘤
第四單元 出血性疾病
第五單元 血細胞數量的改變
第六單元 輸血
第八篇 內分泌系統疾病
第一單元 內分泌及代謝疾病概述
第二單元 下丘腦垂體病
第三單元 甲狀腺疾病
第四單元 腎上腺疾病
第五單元 糖尿病與低血糖症
第六單元 水、電解質代謝和酸鹼平衡失調
第九篇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
第一單元 神經病學概論
第二單元 周圍神經疾病
第三單元 脊髓病變
第四單元 顱腦損傷
第五單元 腦血管疾病
第六單元 顱內感染第七單元 顱內腫瘤
第八單元 顱內壓增高
第九單元 腦疝
第十單元 帕金森病
第十一單元 偏頭痛
第十二單元 癲癇
第十三單元 神經-肌肉接頭與肌肉疾病
第十四單元 精神疾病
第十五單元 腦器質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礙
第十六單元 軀體疾病所致精神障礙
第十七單元 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
第十八單元 精神分裂症
第十九單元 心境障礙
第二十單元 神經症及癔症
第二十一單元 應激相關障礙
第二十二單元 心理生理障礙
第十篇 運動系統疾病
第一單元 骨折概論
第二單元 上肢骨折
第三單元 下肢骨折
第四單元 脊柱和骨盆
第五單元 關節脫位
第六單元 手外傷及斷肢(指)再植
第七單元 周圍神經損傷
第八單元 運動系統慢性疾病
第九單元 非化膿性關節炎
第十單元 骨與關節感染
第十一單元 骨腫瘤
第十一篇 兒科疾病
第一單元 緒論
第二單元 生長發育
第三單元 兒童保健
第四單元 營養和營養障礙疾病
第五單元 新生兒與新生兒疾病
第六單元 遺傳性疾病
第七單元 免疫與風濕性疾病
第八單元 感染性疾病
第九單元 結核病
第十單元 消化系統疾病
第十一單元 呼吸系統疾病
第十二單元 心血管系統疾病
第十三單元 泌尿系統疾病
第十四單元 造血系統疾病
第十五單元 神經系統疾病
第十六單元 內分泌系統疾病
第十二篇 傳染病、性傳播疾病
第一單元 總論
第二單元 常見疾病
第三單元 性傳播疾病
第十三篇 其他
第一單元 無菌技術
第二單元 圍手術期處理
第三單元 外科患者的營養代謝
第四單元 外科感染
第五單元 創傷和戰傷
第六單元 燒傷
第七單元 腫瘤
第八單元 乳房疾病
第九單元 風濕性疾病概論
第十單元 系統性紅斑狼瘡
第十一單元 中毒
第三部分 實踐綜合
第一單元 發熱
第二單元 胸痛
第三單元 咳嗽、咳痰、咯血
第四單元 呼吸困難
第五單元 水腫
第六單元 腹痛
第七單元 噁心與嘔吐
第八單元 腹瀉
第九單元 黃疸
第十單元 淋巴結腫大
第十一單元 發紺
第十二單元 頭痛
第十三單元 意識障礙
第十四單元 抽搐
第十五單元 嘔血、便血
第十六單元 紫癜
第十七單元 蒼白乏力
第十八單元 進食梗噎、疼痛、吞咽困難
第十九單元 暈厥
第二十單元 心臟雜音
第二十一單元 心悸
第二十二單元 甲狀腺腫大
第二十三單元 肝大、脾大
第二十四單元 腹水
第二十五單元 腹部腫塊
第二十六單元 癱瘓
第二十七單元 精神障礙
第二十八單元 頸肩痛
第二十九單元 關節痛
第三十單元 腰腿痛
第三十一單元 異常陰道流血
第三十二單元 血尿
正文選讀
第二單元核酸的結構與功能
核酸包括DNA和RNA兩大類,DNA是遺傳信息的貯存和攜帶者,RNA主要參與遺傳信息表達的各過程。
一、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
核酸是由數十個以至數千萬計的核苷酸構成的生物大分子,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
(一)核苷酸分子組成
核苷酸是由鹼基、核糖或脫氧核糖、磷酸三種分子連線而成的。參與核苷酸組成的主要鹼基有5種: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尿嘧啶(U)和胸腺嘧啶(T)。鹼基與核糖通過糖苷鍵連線形成核苷,核苷再與磷酸以酯鍵結合形成核苷酸。
(二)核酸(DNA和RNA)由幾個或十幾個核苷酸連線起來的分子稱為寡核苷酸,而由更多的核苷酸連線形成的聚合物就是核酸(DNA和RNA)。核苷酸與核苷酸之間由磷酸二酯鍵相連線。
核酸主要根據所含戊糖的不同而分為DNA和RNA。DNA分子由2條脫氧核糖核苷酸鏈組成,其中所含的鹼基是A、G、C、T,戊糖為脫氧核糖;RNA分子由1條核糖核苷酸鏈組成,其中所含的鹼基是A、G、C、U,戊糖為核糖。
表2-1構成RNA的主要鹼基、核苷以及單磷酸核苷酸的名稱和符號
表2-2構成DNA的主要鹼基、核苷以及單磷酸核苷酸的名稱和符號
二、DNA的結構與功能
(一)DNA鹼基組成規律
1.DNA鹼基組成有一定的規律,即腺嘌呤與胸腺嘧啶分子數相等,鳥嘌呤與胞嘧啶的分子數相等,按照摩爾百分數計算:[A]=[T],[C]=[G]。
2.DNA的鹼基組成具有種屬特異性,即不同生物種屬的DNA具有各自特異的鹼基組成。
3.同一生物體的各種不同器官或組織DNA的鹼基組成相似。
4.每種生物的DNA具有各自特異的鹼基組成,與生物遺傳特性有關,一般不受年齡、生長狀況、營養狀況和環境等條件的影響。
上述DNA鹼基的組成特點,稱為Chargaff法則。
(二)DNA的一級結構
DNA的一級結構是指其中核苷酸的排列順序,稱為核苷酸序列。由於四種核苷酸間的差異主要是鹼基不同,因此也稱為鹼基序列。四種脫氧核苷酸按照一定的排列順序以磷酸二酯鍵相連形成的多聚脫氧核苷酸鏈稱為DNA。這些脫氧核苷酸或核苷酸的連線具有嚴格的方向性,由前一位核苷酸的3′-OH與下一位核苷酸的5′位磷酸基之間形成3′,5′-磷酸二酯鍵,從而構成一個沒有分支的線性大分子。其兩個末端分別稱為5′末端(游離磷酸基)和3′末端(游離羥基)。
(三)DNA雙螺旋結構
DNA雙螺旋結構是DNA的二級結構,其結構要點:①雙螺旋由兩條走向相反的核苷酸鏈,以右手螺旋的方式圍繞而成。並形成交替出現的大溝和小溝,螺旋直徑為2nm。②兩股單鏈中的糖-磷酸骨架均位於螺旋外側,鹼基均垂直於螺旋軸而伸入螺旋之內,每個鹼基均與對應鏈上的鹼基共處一平面,並以氫鍵形成配對,其配對關係是A對T、C對G,螺旋旋轉一周為10對鹼基。③維持雙螺旋橫向穩定的化學鍵主要是氫鍵,縱向的穩定則由鹼基平面之間的鹼基堆積力來維持。
(四)DNA的高級結構
原核生物的DNA在雙螺旋的基礎上進一步扭轉盤曲,形成超螺旋,使體積壓縮,此超螺旋結構即為DNA的高級結構。
真核生物的染色質中,DNA的高級結構與蛋白質的結合有關。與DNA結合的蛋白質有組蛋白和非組蛋白兩類。
超螺旋可能有兩方面的生物學意義:①超螺旋DNA比鬆弛型DNA更緊密,使DNA分子體積變得更小,對其在細胞的包裝過程更為有利。②超螺旋能影響雙螺旋的解鏈程式,因而影響DNA分子與其他分子(如酶、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
(五)DNA的功能DNA是遺傳的物質基礎,表現生物性狀的遺傳信息就貯存在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中,並作為基因複製和轉錄的模板。基因從結構上講是指DNA分子中的特定區段,其中的核苷酸排列順序決定了基因的功能。當細胞分裂時,生物遺傳信息通過複製從親代(細胞)傳遞給子代(細胞),使物種得以延續。因此,DNA與細胞增生、生物體傳代有關。DNA還可通過轉錄指導RNA(包括mRNA)合成,將遺傳信息傳遞給mRNA;繼而以mRNA為模組,合成特異的蛋白質分子。蛋白質賦予生物體或細胞特異的生物表型和代謝表型,使生物性狀遺傳。
考生評論
劉雅麗:我感覺這本應是教材中的同步練習編的非常好,一方面可以及時檢測自己的複習效果,做到心中有數,一方面還可以強化記憶知識點,熟悉考試出題方式,非常具有針對性。
李昌偉:作為過來人,我不得不說這本輔導書,太適合參加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考生複習了。首先考試內容緊扣大綱,重點內容講解細緻,深入淺出;其次精選題目針對性強,可快速讓人消化所學知識點;最後標記歷年考試重點,考前突擊,事半功倍。如果能夠把這本書看完看透,那不能通過考試的,一定是傻子。
張平:後悔去年沒有買這本輔導教材,周圍的同學大部分都買了,我當時因為不以為然、盲目自信沒有拿她複習,結果今年考試差16分,未能通過考試,所以這本2011年教材剛一出版就訂購了,138元,免費送貨,真是物有所值啊。
郭莉莉:明年考執業醫師,同學向我推薦了這本書,當時她有一套09年的,我想借她的用,但她還是建議我買一本最新版的輔導書,後來才知道,這本2011年版年的變動較大,不僅更新了一些知識點的敘述,而且將前幾年考試的重點都標記了出來,使得複習起來特別方便,感覺很好。
楊陽:現在市面上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輔導書特別多,給人一種琳琅滿目的感覺,但書的質量實際上則是參差不齊、魚龍混雜,甚至很多盜版劣質書籍,讓人看了就一點學習的心情都沒有。當時我在書店找書,翻到這本應試教材的時候,眼睛一亮,被她精美的封面和裝幀吸引了,翻開大概瀏覽了一遍,文字編排整齊,層次分明,看起來很舒服,拿了一本大綱對了考試內容,也完全一致,接著詳細閱讀了支氣管哮喘部分的內容,發現敘述的很細緻,脈絡清晰,層次分明,不再猶豫了,就拿她複習了,以後有需要再買考題精選和模擬試卷!
李劍鋒:決定購買這本書之前,自己做了很多比較,客觀來說,可以用各有千秋來形容,但唯獨這本書做的最全面,可謂博採眾長,不僅切合考試方向、敘述詳略得當,而且文題結合、學練一體,針對性極強,尤其是對歷年考點的歸納總結,更是解決了我看書抓不住重點的難題,大大提高了複習效率。
名師博文
看書時注意力不集中該怎么辦?
一般來說,注意力不集中有以下幾種常見原因:
1、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任務,自然不能使人長久地集中注意力。任務是目的的具體化,每一次學習之前,如果不給自己規定具體的任務,不限定時間,則學習時就會鬆懈拖沓,容易分心。
2、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如果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那么學習對你而言是一件苦差事,需要相當大的意志力去集中精神。意志稍一薄弱,注意力便會分散。
3、學習環境的干擾。容易分心往往跟學習環境也有很大關係,如學習時周圍嘈雜,學習環境雜亂無章,空氣污濁,環境過於空曠冷清等。
4、過度疲勞和焦慮。大腦和人體的其它器官一樣,如長時間從事單一的工作,長時間處於興奮狀態,就會產生疲勞,導致思維抑制,使注意力分散。
5、學習內容太易或太難也會影響注意力的集中。
總之,導致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很多,在此給大家提一些建議,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明確目標,規定任務。要確立適當的學習目標,制定詳細的學習計畫,每次學習都指定具體的任務。最好具體到每門課每個小時的安排,同時對自己進行適當的獎勵和懲罰,如今天完成甚至超額完成了任務,就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來慰勞一下自己。
第二,勞逸結合,心境愉快。要科學安排自己的時間,做到張弛有度,防止過度疲勞。同時,調整學習的強度,一般保持在中等強度效果最佳,以便降低焦慮情緒,保持平和愉快的心境。
第三,進行適當的行為訓練。不妨試試在自己的手腕上套一根橡皮筋,一旦發現自己注意力不集中,就拿起橡皮筋用力彈一次手腕。給自己一個小小的懲罰,並記錄每天彈手腕的次數,如果次數逐漸減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獎勵自己。
第四,進行自我暗示,放鬆心情。如用“偶爾注意分散一下,沒關係,就當休息。”、“這種現象別人也有,並非我特有,不必緊張。”、“開一下小差很正常,不必自責,我相信能控制好自己”、“我發現很容易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了”、“原來學習可以這樣快樂的”等想法進行自我暗示,放鬆心情,減輕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