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

現任、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並就《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作說明,請序審議,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人員提出意見。

——二○一一年一月十九日在山西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山西省人民政府省長 王君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並就《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作說明,請予審議,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回顧
“十一五”時期是我省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面對經濟結構深層次矛盾的重重困擾,面對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繁重任務和安全生產的巨大壓力,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奮力進取、紮實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圓滿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全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經濟發展躍上了新的台階。
不斷加大投資力度,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萬億元。特別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全力實施兩年投資1萬億元的計畫 (實際完成1.1萬億元),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和企業技改等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石太客運專線、太中銀鐵路建成通車,大西客運專線、中南部出海大通道等一批鐵路項目加快建設;高速公路建設掀起新高潮,去年建成1037公里,全省通車總里程已突破3000公里;太原長治機場改擴建全面完成,運城、大同機場改擴建順利推進,五台山、呂梁、臨汾機場開工建設。35項應急水源工程全面推進,27項建成投入使用,引黃北乾工程建設進展順利。新增發電裝機2669萬千瓦。省城十大建築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大規模的投資,不僅有效地拉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而且大大地增強了我省的發展後勁。
在全面落實國家“家電下鄉”、“農機下鄉”等政策的基礎上,制定實施了我省擴大消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擴大農機補貼範圍、提高補貼標準,實施旅遊春季和金秋行動計畫,擴大住房、汽車、文化消費,加強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建成2.7萬個農家店,支持60個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流通企業升級改造,促進了消費快速增長。“十一五”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8%。
著力穩定和拓展外需,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7.8%。實行社會保險“五緩四減三補”政策,實施促進民營企業發展9項優惠政策,對焦化等企業實行有關費用減免緩繳措施,大幅度減輕企業負擔,協調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幫助企業渡過了難關。
通過這些切實有效的措施,保持了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預計2010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8700億元、比2009年增長13%,財政總收入完成1810億元、增長17.8%,一般預算收入完成970億元、增長20.3%,分別是2005年的2.1倍、2.4倍和2.6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5640元、4730元,增長11.8%、11.6%。以上數據說明,我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二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力推進煤炭資源整合煤礦兼併重組,結構調整邁出新的步伐。
按照鞏固加強第一產業、最佳化提升第二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思路,全面推進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制定實施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及28個子行業實施方案,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支柱產業多元化的步伐加快。煤炭、焦炭、冶金、電力等傳統行業在穩步增長的同時,質量效益明顯改善,內部結構不斷最佳化;先進裝備製造業、現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工業、特色食品工業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在經濟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服務業發展取得新的進展,旅遊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
緊緊抓住國際金融危機蘊涵的機遇,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啟動實施煤炭資源整合煤礦兼併重組,取得重大成果。礦井總數已減少到1053座,辦礦主體已減少到130個,70%的礦井生產規模達到90萬噸以上,30萬噸以下煤礦全部淘汰,保留礦井全部實現機械化開採。去年煤炭產量達到7.4億噸,是歷史最好水平。通過這一輪整合,我省煤炭工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產業水平顯著提高,安全生產狀況明顯改善,採礦秩序明顯好轉,能源基地的地位進一步鞏固,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全省轉型跨越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狠抓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5年共關停小火電機組316萬千瓦,淘汰落後鋼鐵產能5397萬噸、焦炭產能4761萬噸、水泥產能2586萬噸、電石產能142萬噸;全面啟動生態省建設,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工程”、造林綠化工程、生態環境治理修復工程;嚴格實行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綜合運用結構、工程、技術和管理節能減排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與2005年相比,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22%,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16.3%、13.5%,全部超額完成了國家下達的“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11個省轄市城區空氣品質二級以上天數平均達到347天,優良率提高33個百分點;完成營造林2335萬畝,森林覆蓋率由14%提高到18%,全省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三是毫不放鬆抓好“三農”工作,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力度,“三農”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全面落實國家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結合我省實際,先後出台實施了玉米最低收購保護價等 “五項補貼政策”、設施蔬菜大縣獎補等“八項惠農政策”、鹽鹼地改造等“七大強農工程”。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高標準旱作農田、節水灌溉農田、中低產田改造2000萬畝,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五年來糧食產量年均超過百億公斤,特別是去年達到108.5億公斤,創歷史新高。繼續推進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建設,啟動運城、晉中、大同三大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大力實施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513”工程,農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
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完成9098個新農村試點村和重點推進村建設任務。深入開展扶貧工作,105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四是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廣大人民民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制定實施科技、教育、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加快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尤其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兩年多來,扎紮實實地辦了幾件大事。在教育方面,全面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改造,全面實行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免除城鄉義務教育學雜費,免除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學費,制定出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招聘6427名特崗教師到貧困地區和農村任教,啟動占地9300畝的高校新區建設,為高校增加3000名教師編制,投資3億多元對高校危房進行改造,幫助高校解決貸款負擔問題。在醫療衛生方面,全面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投資30多億元完善基層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在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實行績效工資,在67%的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積極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全面實行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在23所市縣級公立醫院開展改革試點工作。在科技人才方面,投入9000多萬元,引導實施19個重大科技專項,一批共性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大力培養開發本地人才,積極吸引外來人才,5年共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5400多人,特別是近兩年每年拿出5000萬元,實施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百人計畫”,先後引進58人。在文化體育方面,全面加強城鄉文化設施建設,有序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文藝院團試點單位改革任務全面完成,省出版系統全部轉企改制,省級廣播電視局台分離,市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三局合一,《立秋》、《解放》等一批精品劇目和平遙國際攝影展等重大文化活動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五台山成功申遺;我省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亞運會等重大賽事上取得優異成績。與此同時,積極做好雙擁工作、支持軍隊建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工作和政策諮詢、參事、史志、人防、氣象、地震、測繪、文物、檔案工作,發展老齡事業、殘疾人事業、慈善救助事業和紅十字會事業,取得了新的成績。
突出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多種渠道擴大就業。5年新增城鎮就業225.7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8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多種形式建設保障性住房。5年共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90萬套、5830萬平方米,國有重點煤礦採煤沉陷區治理任務全部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基本完成,農村危房改造進展順利。多方籌資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險綜合覆蓋率達到87%,5年提高了13.5個百分點;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實現省級統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由2005年的每月人均627元提高到1500元;在全國率先啟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已擴大到50%以上的農業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94.3%;219.5萬城鄉低保對象和14.2萬農村五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多措並舉穩定物價。五年來,居民消費價格水平平均漲幅控制在3%。特別是去年認真貫徹國家穩定物價政策措施,及時制定實施了12條具體措施,並投入5億多元,對大中專院校學生、優撫對象、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發放臨時價格補貼,有效地穩定了物價,保障了困難民眾的基本生活。
全力推進農村“五個全覆蓋”工程。兩年共投資300多億元,新建通村水泥(油)路2.5萬公里,改造中國小校舍9483所,建成6971個村級衛生室,建成各類飲水工程1.2萬處,完成9638個村的村通廣播電視任務。這是近年來我省影響範圍最大、受益人數最多的民生工程。農村“五個全覆蓋”任務的完成,使昔日的羊腸小道、泥濘土路變成了寬闊通暢的水泥(油)路,狹小昏暗、陳舊破敗的危房變成了安全堅固、寬敞明亮的新校舍,苦鹹水變成了乾淨衛生的甘泉水,廣大農民實現了“小病不出村”的心愿,封閉落後的偏遠山村看上了電視、享受到了現代文明,廣大農民從這五大工程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與此同時,全力以赴支援南方地區抗擊雨雪冰凍災害,千方百計確保全國煤炭供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支援四川茂縣恢復重建和對口援疆;積極捐款捐物,支援四川汶川、青海玉樹、甘肅舟曲抗震救災,作出了山西人民應有的貢獻。
五是堅持不懈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全力扭轉被動局面,安全生產形勢明顯好轉。
針對一度時期我省安全生產事故頻發的狀況,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在全省範圍內深入開展以煤礦為重點、覆蓋各行業各領域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建立完善十項安全生產制度,出台12個行業118條安全生產規定,進一步強化“兩個主體”責任,配備市縣長安全助理,組建煤炭工業廳,安監局與煤監局分設,嚴肅對待事故,嚴格責任追究,不斷強化安全生產的組織、制度、技術、人才、管理、紀律和體制保證,安全生產形勢明顯好轉。全省各類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在2009年比2008年減少1018人的基礎上,2010年又比2009年減少505人,煤炭生產百萬噸死亡率由2005年的0.905下降到0.187。安全生產形勢的明顯好轉,不僅保護了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保護了大批的幹部,也大大地改變了山西的對外形象!
六是不斷深化改革,努力擴大開放,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明顯增強。
全面完成省市縣三級政府機構改革,取消、下放、調整行政審批事項489項。穩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試點,省直事業單位清理規範工作基本完成。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省屬國有企業改革重組步伐加快。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成確權面積5907萬畝。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60個縣實行財政省直管縣體制。紮實推進金融改革,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晉商銀行及一批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相繼組建,大同煤業等16家企業在境內外成功上市,省金融辦開始籌建。實行燃油稅改革,政府性收費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站全部撤銷。紮實推進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試點、循環經濟省試點、生態省試點。積極開展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調研申請工作,獲國家正式批覆,我省成為唯一的國家級、全省域、全方位、系統性的綜改區。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成功舉辦能博會、農博會、裝備製造業博覽會、港洽會、珠洽會和央企、民企山西行等大型招商活動,積極參加世博會、中博會等重大活動,5年共引進各類資金5223億元。
七是紮實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各級政府自覺接受人大的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積極支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5年省政府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5783件,向省人大常委會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48件,制定政府規章45件。全面推進“法治山西”建設,“五五”普法成效明顯。不斷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充分發揮群團組織作用,全面落實政府系統廉政建設責任制,切實加強審計和監察工作,深入開展煤焦領域反腐敗專項鬥爭,依法推進治超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文學藝術進一步繁榮。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
在這裡,我向大會鄭重報告,我省“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向全省人民承諾的實事全部兌現!
各位代表,回顧這五年,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辦好山西的事情,必須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把中央精神與山西實際緊密結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地完善發展思路、創新工作方法,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動經濟社會的大發展;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高度重視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讓人民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必須始終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切實抓好安全生產,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始終堅持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以優良作風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必須始終堅持緊緊依靠廣大幹部民眾,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同心同德、共謀發展的強大合力。所有這些,既是過去五年積累的寶貴經驗,又是我們今後一個時期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
各位代表,五年來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這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親切關懷的結果;是中共山西省委統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支持配合、有效監督的結果;是全省廣大幹部民眾團結奮鬥、辛勤勞動的結果;也是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無私奉獻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駐晉部隊廣大指戰員、武警官兵和中央駐晉單位,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所有關心支持山西發展的海內外各界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方式粗放,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壓力較大,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社會事業和民生欠賬較多,制約科學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尚未從根本上解決,幹部思想解放程度、政府職能轉變還不能適應轉型跨越發展的要求,等等。對此,我們將積極採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也是實現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時期。
根據省委九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及“十二五”規劃《建議》,省政府編制了“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明確提出“十二五”時期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扣科學發展這一主題,緊緊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突出轉型跨越發展。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轉型跨越發展為目標,以推進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為重要抓手,以安全生產為重要保障,大力推進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在建設國家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的基礎上,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中西部現代物流中心和生產性服務業大省、中部地區經濟強省和文化強省,再造一個新山西。
“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經濟快速健康發展,主要經濟指標實現翻番,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達到17000億元以上;財政總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分別達到3640億元和195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萬億元。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需求結構、產業結構和要素投入結構更趨合理,城鎮化率達到55%左右,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節能減排取得新的成效,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9000元。社會建設明顯加強,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社會更加和諧穩定。改革開放不斷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資源型經濟轉型的體制機制逐步完善,對外合作水平不斷提升。這些目標,體現了中央要求與山西實際的結合,體現了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的銜接,體現了轉型發展與跨越發展的統一,體現了經濟發展與社會事業發展、民生改善的協調,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是:
(一)最佳化生產力布局,構建轉型跨越發展的戰略基礎。
按照最佳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不同功能定位和要求,編制和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進一步最佳化產業布局和空間結構,提高國土資源利用效率,促進區域分工合理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區際的良性互動。特別是對大運骨幹通道沿線等人口密集、開發強度偏高、資源環境負荷過重的地區,要最佳化開發;嚴禁在各類自然文化資源保護區、重要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進行開發。
(二)加快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和城鄉生態化步伐,推進轉型跨越發展。
加快工業新型化,堅持以煤為基、多元發展,以循環經濟為主要模式,以大項目、大企業、大園區為主要支撐,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構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農業現代化,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進一步加大強農惠農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加快市域城鎮化,按照“一核一圈三群”的布局,加快太原都市圈發展,充分發揮區域中心城市和城鎮群的輻射帶動作用,實施“大縣城”戰略和百鎮建設工程,加強城鎮化管理,形成城鎮化與工業化、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加快城鄉生態化,著眼於建設綠化山西、氣化山西、淨化山西和健康山西,堅持“綠色、低碳、潔淨、健康”的發展理念,努力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