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鐵嶺縣政府工作報告

剛剛過去的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帶領全縣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兩個不低於”目標,努力克服諸多不利因素影響,全力做好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圓滿完成了縣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縣生產總值實現180億元,增長50%;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到10.5:71.7:17.8;地方財政總收入15億元,增長50.1%,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8億元,增長50.4%,生產總值和一般預算收入連續四年實現“雙50”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0億元,增長60%;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18億元,增長28.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增長17.6%;萬元GDP能耗和水耗分別降低5%和4%。全縣經濟社會呈現出發展加快、質量提高、民生改善、社會穩定的喜人局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0年鐵嶺縣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內容:  二〇〇九年工作回顧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 部門:鐵嶺縣政府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二〇〇九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帶領全縣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兩個不低於”目標,努力克服諸多不利因素影響,全力做好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圓滿完成了縣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縣生產總值實現180億元,增長50%;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到10.5:71.7:17.8;地方財政總收入15億元,增長50.1%,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8億元,增長50.4%,生產總值和一般預算收入連續四年實現“雙50”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0億元,增長60%;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18億元,增長28.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增長17.6%;萬元GDP能耗和水耗分別降低5%和4%。全縣經濟社會呈現出發展加快、質量提高、民生改善、社會穩定的喜人局面。
——對外開放取得新成果。“大項目年”活動成效顯著。堅持項目投資規模、科技含量和產業特色“三突出”原則,積極落實“捆綁式”招商新機制,全年引進5000萬元以上域外投資項目125個,其中超億元項目52個,占項目總數的41.6%,到位資金76億元,增長15.5%;實際利用外資3000萬美元,增長158%,出口創匯5000萬美元,增長66.7%。在市“項目年”活動評比中名列前茅。鐵新水泥三期、中利電纜、鎮西堡風力發電、聖加侖汽車零部件、億科銅業等項目建成投產,華揚機械、瑞宏管件、東立水泥等在建項目進展順利,通用航空產業園等後備項目蓄勢待發,大項目成為全縣經濟快速發展的助推器。主導產業招商紮實推進。共引進裝備製造項目39個,有色金屬項目10個,新型建材項目13個,環保項目6個,專用車及汽車零部件項目10個,進一步壯大了主導產業實力。
——工業化水平有了新提升。工業總產值實現450億元,增長50%;增加值實現125億元,增長50.6%。規模企業總戶數發展到352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65戶;規模工業產值實現420億元,增長55.6%;增加值實現120億元,增長60%。骨幹企業競爭能力不斷提高。鐵新水泥、嘉旭銅業、億科銅業、新鑫銅業、天豐糧油等行業龍頭努力克服金融危機影響,年產值均超過5億元,成為全市企業發展的亮點,鐵新水泥熟料生產能力進入全國水泥行業40強,嘉旭銅業被評為全省最具活力民營企業之一。產業集群實力不斷增強。汽車零部件、有色金屬、裝備製造、新型建材、靜脈環保五大產業集群企業發展到179戶,實現產值306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68%。園區建設紮實推進。投入建設資金5.54億元,懿路工業園東區實現“九通一平”,腰堡、凡河、平頂、陳平、橫道等園區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園區內生產運營企業發展到440戶,實現產值397億元,上繳稅金6.5億元。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投入技改資金50億元,爭取技改貼息1240萬元,實施技改項目98項,新增產值50億元。電力保障能力不斷增強。高標準建設了66千伏懿路變電所,完成66千伏輸電線路改造77公里。品牌建設不斷加強。全縣擁有國家免檢產品2個,省、市級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55個。
——新農村建設取得新成效。糧食生產在大旱之年仍然取得較好收成,產量達到47.5萬噸。主導產業優勢進一步凸顯。全縣各類畜牧場(區)發展到168個,奶牛飼養量達到3.2萬頭,實現畜牧業產值30.6億元;保護地蔬菜總面積發展到32.5萬畝,實現產值11.2億元,產量和效益同步增長;榛子產業快速發展,建成高標準榛子示範園1.3萬畝,榛林總面積發展到32.8萬畝,實現產值5.2億元,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全國林業科技推廣示範縣”,被省政府確定為“遼寧省榛子產業開發示範縣”。農業基礎設施和林業生態建設顯著增強。投入資金2.1億元,動用土石方945萬立方米,完成農建骨幹工程84項,其中精品工程30項,有望連續二十年奪得省“大禹杯”;完成人工造林5.3萬畝,封山育林1.2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34.2%。凡河新城區現代都市農業規劃正式啟動。農業標準化建設不斷加強。新通過“三品”認證農產品13個,總數達到92個。農村合作組織蓬勃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34家,成立了全市首家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進一步增強。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投入資金2.7億元,完成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92項,腰堡新市鎮綜合服務中心和鎮西堡鎮歪石村改造等工程成為全市新農村建設的樣板工程。全年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7.5萬人,勞務收入實現7.5億元。
——第三產業迸發新活力。商貿流通業迅猛發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深入推進。各類超市、農家店網點發展到182個,各類農資網點發展到120個,覆蓋全縣的農村商貿流通體系初步形成。“家電下鄉”工程進展順利。累計銷售各類家電2167台(部),補貼資金233萬元,實現銷售收入368萬元。金融服務平台功能不斷完善。金融系統各項存款餘額23.2億元,增長30.9%;鵬圖小額貸款公司、五色大地投資擔保公司相繼成立,有效地支持了農業生產和中小企業發展。旅遊業健康發展。大甸子羊湯文化旅遊節晉級省級節會,蓮花湖濕地公園和熊官屯美食一條街等休閒旅遊知名度不斷提高,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57萬人次,實現收入4.1億元。
——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縣行政中心和縣高中順利遷入新城區,實現了鐵嶺縣人民期盼25年的城區夢。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強勢推進。全年投入資金1.1億元,完成基建工程144項,城鎮功能不斷得到完善,承載輻射能力進一步提升。歪石新村建設順利結束,212戶村民喜遷新居。城鄉交通事業長足發展。全年完成重點公路工程17項142.6公里,省級重點項目新調公路開通,為西部鄉鎮經濟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遼河特大橋成為我縣公路橋樑建設史上新的里程碑。
——和諧社會建設展現新局面。“五險合一”社保體系不斷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0506人,參保率達到92.4%,發放養老金10312萬元;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大幅增長。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果顯著。累計培訓農民工和下崗職工12200人,實現實名制就業20010人。弱勢群體得到有效救助。納入城鄉低保線13889人,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累計發放救助款780萬元,為低保困難戶建房288所;完成了全縣4960名殘疾人的第二代殘疾證發放工作;追討拖欠農民工工資50.3萬元,督促追繳社保費40.5萬元,責令用人單位與職工補簽勞動契約7356份。扶貧開發紮實推進,為8個村2953戶農民提供資金扶持320萬元。積極開展信訪“百日攻堅”和縣級領導接訪活動,妥善解決了建材廠、教師學校住宅樓、建委退休職工、農村衛生院職工醫保等涉及十幾家單位1000餘人的重點信訪案件,有效緩解了信訪工作壓力。應急管理得到加強,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明顯提高。切實強化安全生產監管,杜絕了重特大事故發生。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社會事業有了新進步。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階。科技富民強縣項目在科技部正式立項,2個項目被列入省海外研發團隊引進計畫,省、市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發展到5家,我縣被確定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和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示範縣”。教育事業開創新局面。縣高中新校區啟用,教學環境得到大幅提升,縣實驗中學動工興建,“雙高”普九工作全面啟動;被確定為省親職教育實驗區,家長學校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14個鄉鎮衛生院和216個行政村規範化衛生所建設全面完成,三級醫療衛生體系覆蓋全縣;積極落實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被確定為全市唯一一家中央與省共建愛滋病綜合防治示範區。新農合制度深入人心,補償參合農民患者242231人次,補償資金2812萬元。人口低生育水平繼續穩定,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4.68‰和0.19‰,榮獲“全國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稱號。文體事業持續繁榮。農村信息共享工程全面完成,行政村覆蓋率達到100%;送文藝下鄉活動備受歡迎,累計下鄉演出、放映電影140場;拉場戲《嫁接》、二人轉《桃花山下》分獲遼寧省首屆農民藝術節金銀獎;“百萬農民健身工程”進展順利,為69個村屯安裝了戶外健身器材。
——依法行政水平有了新提高。主動向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自覺接受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積極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7件,政協委員提案48件,辦復率和滿意率均為100%。以縣行政中心遷入新城區為契機,加強了以提高政府凝聚力、領導力、執行力和公信力為核心的機關作風建設,政府行政效能進一步提升。政府法制建設不斷加強,依法行政水平有了較大提高。政府目標管理得到強化,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國土、監察、審計、物價、環保、氣象、檔案、人事編制、民族宗教等方面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我縣在國內外經濟環境發生複雜深刻變化、影響發展不利因素明顯增多的情況下,發展質量和速度顯著提高的一年;是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條件下,基礎設施建設最多、民生改善最大的一年;更是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工業強縣邁出重要步伐、跨越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年。變化令人振奮,成就令人鼓舞。我們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紮實工作和優異成績,向偉大祖國的六十華誕作出了匯報和獻禮。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依法監督、縣政協民主監督的結果,是全縣各級各部門及廣大人民民眾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為鐵嶺縣發展做出無私奉獻、付出辛勤勞動的全縣廣大幹部民眾,向積極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人民團體、駐鐵部隊和單位以及所有關心支持鐵嶺縣建設與發展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工業增長方式仍然比較粗放,發展質量和效益有待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抗禦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能力不強;城鎮化水平較低,第三產業發展受到制約;社會保障體系仍需進一步完善,構建和諧社會仍然任重道遠。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積極採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〇一〇年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2010年是全面實現“十一五”目標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們進一步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衝刺全省縣域經濟十強縣的決勝之年,更是我們搶抓重要戰略機遇期,邁進全國百強縣五年規劃的奠基之年。2010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進入全國百強縣目標,深入實施“五大戰略”,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促進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認真解決民生問題,加速構建和諧鐵嶺縣,努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
2010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270億元,增長50%;地方財政總收入20億元,增長33.3%,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0.2億元,增長5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0億元,增長50%;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4億元,增長33.3%;工業增加值183億元,增長46.4%,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175億元,增長45.8%;實際利用外資3900萬美元,增長30%;出口創匯6500萬美元,增長30%;農民人均純收入9400元,增長17.5%;萬元GDP能耗和水耗均降低5%。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全力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強勢推進招商引資,著力提高經濟發展外向度
一是全力突破大項目。緊緊圍繞主導產業實施專業招商,著力引進一批助推汽車零部件、有色金屬、裝備製造等產業提檔升級的大項目,一批能夠最佳化工業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好項目,一批符合資源特色、產業特點的骨幹項目。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力爭完成90億元,引進超10億元項目3個、超5億元項目15個,爭取在超30億元項目上實現突破。
二是促進項目投產達效。繼續落實重點項目包扶責任制,加大項目扶持服務力度。重點督促東立水泥、華揚機械、瑞宏管件、雙樹子煤礦、鑫興煤礦等在建項目加快工程建設,確保按期竣工投產;大力推動平頂堡和腰堡風力發電、飛機發動機試驗基地、中利二期等項目按期開工建設,真正發揮項目對經濟發展的強力支撐作用。對已落戶園區但遲遲未開工的違約項目按照相關程式堅決予以清退。
三是開拓招商新領域。繼續深入挖掘瀋陽招商潛力,不斷拓展長三角、珠三角及華北地區招商平台,廣泛開展招商活動,力求取得實效。進一步強化和完善縣直部門“捆綁式”招商制度和“一把手”推進工程,建立大項目招商快速反應機制。充分發揮新城區、物流城和新市鎮的載體優勢,加大公共事業和三產項目引進力度,不斷完善產業結構。
四是拓展經濟外向度。進一步加強對企業的扶持服務,積極幫助企業搭建外資融資平台,爭取在利用外資的總量和水平上實現突破。全力支持企業擴大出口,引導企業最佳化出口產品結構,暢通出口渠道,增強外向型經濟活力和競爭力。
二、強化特色產業建設,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一是提高園區建設水平。繼續加大投入,推進懿路、平頂、陳平工業園和橫道靜脈產業園建設,重點加快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和通用航空產業園的規劃建設。積極把握二輪土地規劃修編的機會,做好工業園區土地總體規劃,為園區發展提供用地保障。
二是加快主導產業發展。依託裝備製造、有色金屬等產業的基礎優勢,加大補鏈項目引進力度。加快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儘快做大產業規模,與專用車生產基地實現“無縫對接”。全力打造通用航空產業園,培育縣域經濟發展新支點。全年產業集群形成的產值要達到全縣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
三是壯大規模工業實力。實行領導幹部包扶責任制,幫助企業分析和解決實際困難,促進企業提高運行質量。推進具備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促進企業做大做強,提高對縣域經濟發展的貢獻份額。全年新增規模企業70戶,規模企業實現產值600億元,產值超億元企業力爭達到75戶,超10億元企業達到5戶。
四是扶持重點企業技術改造。支持和鼓勵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提高競爭力,重點抓好中利二期、申鑫福三期、億科銅業二期和天豐糧油二期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強與國家、省、市對接,篩選重點項目,向上爭取更多技改專項資金扶持,全年投入技改資金60億元,實施重點技改項目100項,新增產值80億元。
三、大力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著力推進城鄉一體化
一是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在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圍繞重點鄉鎮集中連片開發蔬菜保護地2.5萬畝。依託農民專業合作社重點抓好奶牛、生豬規模化養殖,新建標準化養殖場(區)40個。繼續擴大榛林面積,深入挖掘榛子單產和品質潛力,發展榛果精深加工,提高產品檔次。
二是提高農業生產服務水平。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成農建骨幹工程50項,土石方600萬立方米,繼續爭奪省“大禹杯”。鞏固退荒還林成果,打擊非法占用林地行為,全面完成林改及配套制度改革,造林綠化11萬畝。大力發展保護性耕作,重點推廣土壤深松作業,提高農田抗災增產能力。抓好農業“防火、防汛、防疫”三防工作,切實提高對災情疫情的預防和處置能力,為農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全面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區。在新城區周邊發展以優質、高效、精品、觀光為主題的現代都市農業,突出發展優質稻米和設施農業生產的現代農業,結合生態餐飲和生態旅遊的發展,儘快建立與新城區發展相協調、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現代都市農業體系。
四是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全面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開始在城鄉規劃布局、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保障、社會事業、生態環保等方面的全面對接。進一步推進各級試點村建設,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加強飲水安全、新能源、道路、綠化、美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
四、提高城鎮經營水平,著力發展第三產業
一是加強新城區建設管理。做好如意湖、蓮花湖街道辦事處組建工作,提高新城區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逐步發揮新城區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加快推進縣實驗中學、政法系統辦公用房等項目建設進度,確保按時投入使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用好用活各項優惠政策,將項目、資金、人才等各類生產要素集聚到新城區,積極擴張城區規模。
二是提升小城鎮建設水平。以打造三個10萬人口新市鎮為目標,全力加快新台子、腰堡、凡河的開發建設步伐,完善城鎮功能,促進服務業快速發展。積極做好大甸子、阿吉兩個中心鎮的整體規劃修編,推進蔡牛和李千戶撤鄉變鎮,全面提高城鎮化水平。
三是大力推進現代服務業。以新城區、東北物流城和鐵南三鎮為依託,將現代商貿物流業作為支柱產業重點扶持,引進和培育一批現代物流及相關配套企業,推進物流業向現代化、專業化和規模化發展。結合“新網工程”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進一步激活農村消費市場,滿足人民民眾消費需要。
四是積極發展旅遊業。堅持“文化搭台、旅遊承載、經濟唱戲”的原則,加大對小品之鄉、紅樓故里等特色文化品牌的包裝和宣傳。以大甸子羊湯文化旅遊節為紐帶,以凡河現代都市農業為拉動,全面整合我縣鄉村旅遊資源,發展生態休閒旅遊新亮點,全力打造瀋陽及周邊城市休閒遊勝地。
五、加大財稅金融建設,著力增強發展內動力
一是強化財源建設。重點扶持納稅大戶發展,確保主體財源穩中有升;切實抓好新上重點項目投產達產,爭取早日形成新的稅收增長點。牢牢把握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有利時機,全力爭取項目和資金,特別是轉移支付和政策性補貼。
二是提高收入管理水平。深化稅收征管,堅持依法治稅、依規管費,加強稅法宣傳,營造良好的稅費征管環境。建立健全稅收收入分析、納稅評估、稅源監控和稅務稽查互動機制,加強重點稅源和稅種管理,堵塞征管漏洞,減少稅款流失,確保應收盡收。
三是最佳化支出結構。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嚴格控制消費性支出,集中財力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保穩定、促發展。強化審計監管,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擴大政府採購範圍,進一步完善集中收付和“鄉財縣管鄉用”制度,提高公共財政保障水平和調控能力。
四是提升金融服務質量。進一步完善政、銀、企協調製度,強化銀企對接,探索建立金融部門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激勵機制。加強擔保和融資平台建設,擴大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擔保公司業務,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
六、切實推進民生工程,著力打造和諧鐵嶺縣
一是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規範運行程式,加大征管力度,強化基金監督,不斷擴大社保覆蓋面,逐步開展新農村養老保險推廣工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應保盡保。全力做好危房改造、貧困救助、醫療救助、上學救助和五保戶供養等社會救助工作,切實提高社會弱勢群體生活水平。
二是努力擴大就業再就業。以城鎮失業人員、失地農民和大中專畢業生就業為重點,廣搭就業平台,開展技能培訓,全年完成就業培訓3000人,實現實名制就業8000人。依法監督企業用工,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三是全力創建平安縣。認真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深入基層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源頭遏制不良社會事件和信訪案件發生。進一步嚴格安全生產監管,加強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專項整治,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大執法力度,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強化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暢通信息渠道,提高處置各類突發事件能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七、努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著力推進社會全面進步
一是促進科技教育均衡發展。以創建“全國科技進步示範縣”為目標,突出科技創新服務、新產品開發、標準化建設等重點內容,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進行產學研合作,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全年新創建縣級以上研發中心10家。圍繞“教育年”活動,加大普九工作力度,加速教育資源整合,建設運行好縣實驗中學,力爭通過省級“雙高”普九驗收。
二是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強化人才引進培養,加快設備補充更新,切實提高鄉鎮衛生院和規範化衛生所的醫療基礎地位。加強食品藥品監督管理,保障人民民眾飲食用藥安全。嚴格落實計畫生育基本國策,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
三是大力繁榮文體事業。切實加強基層文體設施建設,全年新建綜合文化中心4個,村級文化廣場及村文化室各15個。大力推廣“種文藝在鄉”經驗,不斷加強詩歌、剪紙、書法等特色農村文化基地建設。加大體育人才培養和輸送力度,廣泛開展各類民眾文化體育活動,全面提升人民民眾身體素質和精神面貌。
四是促進其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高起點、高標準做好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編制工作,突出規劃的前瞻性、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繼續推進“五五”普法進程,強化公民道德體系建設,做好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
八、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著力打造公共服務型政府
一是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建立健全決策程式,完善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專家諮詢制度。推進政務公開,保障人民民眾對政府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二是創新運行機制,建設服務政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行政審批程式。積極穩妥地推進政府機構改革,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不斷精簡會議和檔案。增強服務意識,著力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三是強化節儉意識,建設節約政府。始終保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勤儉乾一切事情,取消不合理、不必要的行政開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加強政府投資項目計畫和資金管理,加大政府重點項目、重點領域的審計、監察力度,提高投資績效。
四是完善監督機制,建設廉潔政府。健全政府職責體系,落實行政分級負責制,推行行政問責制,確保政令暢通。完善監督機制,形成人大監督、政協監督、政府層級監督、專門機構監督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監督體系。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切實做好反腐倡廉工作。
各位代表!我們正處在跨越發展的戰略機遇期,肩負的使命神聖而光榮,責任重大而艱巨。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解放思想,振奮精神,團結一致,奮力拚搏,努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為實現富民強縣新跨越、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