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是陽曆一年中的第326天(閏年第327天),離全年的結束還有39天。
基本介紹
重大事件,出生人物,逝世人物,節日風俗,黨史記錄,
重大事件
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罷相。
1894年——日軍占領旅順。
1902年——紐約威廉斯堡大橋起火。
1910年——列夫·托爾斯泰的葬禮在家鄉舉行。
1918年——護法戰爭:廣州政府宣布停戰。
1927年——波斯政府對英國控制的巴林群島提出主權要求。
1927年——義大利和阿爾巴尼亞之間第二個《地拉那條約》簽訂。阿爾巴尼亞開始淪為義大利的保護國。
1928年——中國青年天文學家張鈺哲在美國葉凱士天文台發現一顆編號第1125號的小行星。命名其為“中華”。
1931年——日軍進攻錦州。24日,國民黨政府向英法美三國大使磋商和緩錦州局勢,提出如保證日軍不再進攻,中國軍隊可撤至山海關。26日,國民黨政府向國聯提議劃錦州為中立區。27日,外交部正式公布劃錦州為“緩衝區”辦法,全國輿論紛起反對。
1943年——中英美領導人舉行開羅會議。
1945年——印度發生國民軍審判事件。
1948年——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結束。
1956年——第十六屆墨爾本奧運會開幕。
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
1962年——蘇聯建設當時世界最長的地下輸水管道。
1962年——我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全線主動停火。
1963年——第一屆新興力量運動會閉幕。
1971年——蘇聯無人駕駛的“火星2號”宇宙飛船把一個著陸器送到火星上。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取消禁止美國人去中國旅行的法令。
1975年——胡安·卡洛斯出任西班牙國王。
1984年——中共中央整黨工作指導委員會發出第十號通知。
1986年——拳擊選手邁克·泰森成為最年輕的拳王。
1987年——首屆世界針灸學術大會在北京舉行。
1989年——微縮景區“錦繡中華”在深圳開幕。
1989年——黎巴嫩新總統薩利姆·胡斯遇刺身亡。
1998年——江澤民訪問俄羅斯。
2001年——《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發布。
2003年——鄭州王樂天將漢服穿上街頭並被媒體報導,成為現代漢服復興運動正式開始的標誌。
2003年——一架DHL快遞公司的空客A300F貨機在巴格達遭到防空飛彈襲擊,飛機成功迫降。
2004年——塞席爾成為拉姆塞爾公約第144個締約國。
2013年——黃島爆炸山東青島黃島區中石化黃濰輸油管線發生燃油爆炸特大事故,造成62人死亡。
2016年——日本福島縣凌晨發生7.3級地震。
2017年——台灣新北出租屋火災已造成9人死亡。
2017年——台灣嘉義縣阿里山鄉發生5.5級地震。
2017年——姆南加古瓦被推選為辛巴威總統。
2018年——湖北省漢川市外環東森產業園附近路段發生一起嚴重車禍。
2018年——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第二國小校門前,發生一男子駕車衝撞過路人群案件。
2018年——一名槍手襲擊了一個位於法國尼日東南部的採礦營地。
2018年——香港九龍塘浸會大學學生宿舍偉倫樓南座發生火警,懷疑有學生慶祝生日,撒麵粉引起粉塵爆炸。
2018年——倫敦南部奧平頓法恩伯勒山一公車站點發生火災,7輛公車被損毀,4輛被嚴重損壞,60多名消防員參與滅火。
2018年——美國印第安納州發生槍擊事件。
出生人物
1693年——鄭燮,中國清代畫家。
1709年——弗朗茲·本達,波西米亞作曲家,小提琴家。
1710年——威廉·弗里德曼·巴赫,德國作曲家,管風琴家。
1819年——喬治·艾略特,英國小說家。
1868年——約翰·南斯·加納,第32任美國副總統。
1869年——安德烈·紀德,法國著名作家。保護同性戀權益代表。
1899年——霍奇卡麥可,美國歌手、鋼琴家,並從事歌曲創作。
1811年——程長庚,京劇表演藝術家,被譽為京劇鼻祖。
1899年——豪吉·卡麥可,美國通俗作曲家,奧斯卡金像獎獲得者。
1900年——林風眠,中國近現代畫家和美術教育家,20世紀的中國傑出藝術家。
1902年——菲利普·勒克萊爾,法國著名軍人。
1909年——米哈伊爾·列昂季耶維奇·米爾,前蘇聯著名飛機設計師和航空工程師。
1913年——班傑明·布里頓,英國作曲家及指揮家。
1917年——劉東生,著名地理學家,有“黃土之父”美稱,中國科學院院士。
1922年——尤金·M·斯通納,美國槍械設計師。
1930年——厲以寧,著名中國經濟學家。
1931年——羅盛教,傑出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
1938年——李昌鈺,美籍華裔刑偵專家。
1940年——特里·吉列姆,英國電影導演。
1942年——圭恩·布魯福德,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人。
1943年——比利·簡·金,前美國職業網球運動員。
1951年——長野健,日裔美籍指揮家。
1952年——劉文正,台灣歌手。
1958年——傑米·李·柯蒂斯,美國女演員。
1961年——曾偉權,香港演員。
1962年——曹秀美,韓國女高音歌唱家。
1967年——鮑里斯·貝克爾,德國職業網球男運動員。
1967年——馬克·魯法洛,美國電影演員、導演、製片及編劇。
1968年——劇雪,中國著名女演員。
1969年——瑪嘉·莎塔碧,伊朗漫畫小說作家、插圖畫家。
1975年——柳井愛子,日本歌手。
1975年——皆川純子,日本女性聲優。
1976年——托爾斯滕·弗林斯,德國足球運動員。
1978年——寶曉峰,中國中央電視台播音員。
1981年——韓國女星宋慧喬出生。
1982年——張懷秋,台灣嘻哈組合大嘴巴男主唱。
1983年——鄭詩君,香港饒舌歌手。
1983年——小宇,台灣歌手。
1984年——斯嘉麗·詹森,好萊塢女影星。
1987年——吳明毅,著名聯商博主,吳話不談創始人。
1987年——馬羅阿尼·費萊尼,比利時球星。
1988年——傑米·坎貝爾·鮑爾,英國演員。
1988年——任容萱,台灣女演員。
1988年——董斌,國男子三級跳遠運動員
1989年——曹贇定,中國足球運動員。
1990年——李侑菲,韓國女演員。
1993年——阿黛爾·艾克阿切波洛斯, 法國女演員。
1995年——奧真奈美,日意混血,前AKB48成員。
1999年——丁世雪,壘球運動員。
2004年——台灣童星小小彬(原名溫玄燁)出生。
逝世人物
321年——祖逖,東晉名將。
1850年——林則徐,清末愛國者,思想家。
1902年——商克·克虜伯,德國當時最大製造。
1916年——傑克·倫敦,美國著名小說家。
1944年——亞瑟·斯坦利·愛丁頓,英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
1954年——維辛斯基,蘇聯政治家。
1976年——劉易斯,英國小說家。
1989年——穆瓦德,黎巴嫩總統。
1993年——李萊生,馬來西亞“橡膠大王”。
2010年——林思齊,加拿大華裔政治家、企業家、慈善家。
2014年——孫飛虎,中國內地男演員,曾多次飾演蔣介石。
2018年——方誌敏烈士四子方蘭同志在南昌病逝。
節日風俗
簡介
好夫妻日,即每年的11月22日,取自雙關語11月22日=いいふうふ。於1988年設立,宗旨在於促進夫妻感情與家庭和睦。在“好夫妻日”這天,夫妻應更加相互感恩,相互重視。
黨史記錄
1926年11月22日至12月16日 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舉行第七次擴大全會,討論中國革命問題
1926年11月22日至12月16日 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舉行第七次擴大全會,討論中國革命問題。史達林在會上作《論中國革命前途》的報告。根據這一報告,全會通過《關於中國問題決議案》,著重指出:帝國主義已採取分化革命陣營的新策略,大資產階級將不可避免地脫離革命;目前,中國民族革命運動的發展重點是土地革命;中國革命的前途有可能向非資本主義即社會主義的方向發展,無產階級應竭力爭取革命的領導權;革命軍隊是中國革命極重要的因素,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是中國革命的特點和優點之一。
1998年11月22日至30日 江澤民對俄羅斯、日本進行國事訪問。訪俄期間,江澤民與俄羅斯總統葉爾欽舉行兩國元首首次非正式會晤,並發表《世紀之交的中俄關係》的聯合聲明和《關於中俄邊界問題的聯合聲明》。訪日期間,江澤民會見了日本明仁天皇,與小淵惠三首相舉行了會談。江澤民訪日,是歷史上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訪問日本。
2011年11月22日至25日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
2011年11月22日至25日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胡錦濤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廣大文藝工作者要認清時代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響時代前進號角,創作生產更多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優秀作品,奮力開創文藝發展新局面,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