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半年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關於印發《2010年上半年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的通知 教社科司函〔2010〕 27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教育工作部門、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為做好今年上半年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工作,我司組織研究制定了《2010年上半年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附屬檔案:2010年上半年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

二○一○年二月九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0年上半年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
  • 編號:教社科司函〔2010〕 27 號
  • 發布單位:教育部
  • 發布時間:二○一○年二月九日
相關檔案,2010年上半年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國內“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國際“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

相關檔案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關於印發《2010年上半年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的通知 教社科司函〔2010〕 27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教育工作部門、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為做好今年上半年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工作,我司組織研究制定了《2010年上半年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附屬檔案:2010年上半年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
教育部社會科學司
二○一○年二月九日

2010年上半年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

教學要點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是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決定性勝利、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年。2010年上半年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深入開展形勢與政策教育,引導大學生準確分析判斷國內外形勢,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順利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迎接“十二五”規劃中來,引導和激勵青年學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努力奮鬥。

國內“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

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深入分析了黨的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認真總結了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基本經驗,對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作出戰略部署。全會明確提出,要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貫穿高等學校黨組織活動始終,發揮黨組織在推進教育改革、搞好教書育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深入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是全黨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也是高校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一是要充分認識高校黨建在整個黨的建設中的特殊重要地位,深刻理解高校黨員隊伍是黨的隊伍的重要方面軍,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壯大青年學生黨員隊伍,為黨的隊伍不斷注入新的血液、增添新的活力。二是要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準確把握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對黨的建設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引導學生按照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要求,以提高思想理論素養為重點,加強理論學習,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自覺推動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向深度和廣度發展。三是要認真領會反腐倡廉制度建設是根除黨內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的根本途徑,體現了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戰略思維,為開闢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指明了方向,引導學生看到我黨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要求的堅強決心,進一步增強反腐倡廉制度意識,切實提高遵守黨的紀律、抵禦歪風邪氣的自覺性主動性。
二、深入系統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幫助學生自覺劃清“四個重大界限”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是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的基本內容。要結合學生思想實際,有針對性地講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學生自覺劃清“四個重大界限”。一是要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最新成果,對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加強深度引導,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作出有說服力的回答,引導學生在解疑釋惑中明辨理論是非,在交流互動中統一思想認識。二是要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中之重,圍繞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深入進行學習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個人理想融入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之中。三是要緊密聯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在大力宣講經濟發展成就的同時,積極宣講我國政治建設的成果,宣講人們精神面貌的變化,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關係,充分認識到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對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的有力支持。
三、認真學習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準確把握當前我國經濟形勢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面對嚴峻複雜的經濟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化挑戰為機遇,有效遏止了經濟成長明顯下滑態勢,率先實現經濟形勢總體回升向好。同時,當前我國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積極變化和不利影響同時顯現,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相互交織,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相互影響,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難度增大。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一是要教育引導學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統一到中央對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判斷以及2010年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大政方針上來,既要增強必勝信心,又要增強憂患意識。二是要教育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意義和現實緊迫性。深入闡述做好2010年經濟工作,重點要在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機統一起來,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三是要教育引導學生準確把握2010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即提高巨觀調控水平,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夯實“三農”發展基礎,擴大內需增長空間;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推動出口穩定增長,促進國際收支平衡;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四、深入學習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刻領會加強“三農”工作的重大意義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切實加強“三農”工作,努力確保糧食生產不滑坡、農民收入不徘徊、農村發展好勢頭不逆轉,是增強農業發展後勁、鞏固農村發展好形勢的迫切需要。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一要充分認識2009年農業農村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糧食生產再獲豐收,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農村民生改善和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農村改革有了新的突破,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是“三農”工作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的一年。二要全面把握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即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把改善民生作為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內容,把擴大農村需求作為拉動內需的關鍵舉措,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任務,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推進城鎮化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三要深入領會和準確把握統籌城鄉發展的科學內涵、目標任務、本質要求,以加強“三農”作為立足點,以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作為著力點,以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作為關鍵點,以城鄉改革聯動作為切入點,促進工農城鄉協調發展。四要深入領會和全面把握中央一號檔案的重大主題、主要特點及2010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的基本思路,毫不鬆懈地抓好農業農村工作,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五、結合重要時間節點、重要活動和重大部署,集中開展主題宣傳教育活動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利益關係深刻調整,各種矛盾問題相互交織。同時,高校與社會聯繫日益緊密,大學生接受知識和獲取信息的渠道發生深刻變化,大學生思想意識和價值取向的獨立性選擇性差異性特徵日益明顯,保持和發展高校和諧穩定良好局面的任務更加艱巨。一是要抓住國家重要經濟數據發布、“兩會”召開等重要時間節點,上海世博會等重大活動,深入宣傳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出色表現和經濟回升向好的總體趨勢,宣傳各地各部門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變的重要措施和生動實踐,宣傳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和對外形象的不斷提升,展示經濟社會發展的輝煌成就和美好前景,引導學生把思想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把報國熱情轉化到刻苦學習的實際行動上來。二是要突出做好熱點問題的解疑釋惑,主動及時應對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著力析事明理,深入解讀中央有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用事實和數據說話,講清政策內容,闡釋政策背景,把中央政策措施講透徹講明白。三是要精心組織民族大團結的主題宣傳教育,著眼鞏固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廣泛宣傳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歷史與現實,引導學生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自覺做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推動者。
六、準確把握兩岸關係發展新形勢,續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篇章
2009年,兩岸關係在實現歷史性轉折基礎上,取得了新的重要進展和突破。國共兩黨、兩岸雙方保持良性互動,兩岸經濟關係加快走向正常化、制度化和機制化,兩岸文化教育交流蓬勃發展,各界交流方興未艾,大交流局面正在形成。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越來越成為台灣民意主流,成為兩岸同胞的普遍共識。
正確認識當前兩岸關係的形勢,準確把握兩岸關係發展的趨勢,一是要繼續深入貫徹胡錦濤總書記“12·31”重要講話精神,深刻認識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這一主題,既符合當前推進兩岸關係的實際需要,又反映了兩岸關係發展的客觀趨勢,同時也是堅持和平統一方針的必然要求。全面領會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我們國家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選擇。二是要全面把握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雙方建立政治互信、加強對話合作的重要基礎,“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是兩岸雙方保持良性互動、解決複雜問題的基本思路,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把握節奏、循序漸進是推進兩岸協商不斷向前邁進的有效途徑。三是要充分認識台灣政治社會狀況的複雜性和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艱巨性,以及“台獨”分裂勢力仍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障礙與威脅。一些外部勢力仍以各種方式插手台灣問題,阻礙兩岸關係發展。破解制約兩岸關係深入發展的難題,消除“台獨”思想對台灣民眾造成的毒害,還需要我們付出長期的艱苦努力。四是要深刻認識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處在進一步向前推進的重要歷史機遇期。要堅定信心,排除干擾,努力保持兩岸關係良好發展勢頭,不斷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物質基礎、文化基礎和社會基礎,不斷增進兩岸經濟、文化、社會和人民思想感情的大融合,不斷壯大支持和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力量,努力構建基礎堅實、支撐有力、內涵豐富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

國際“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要點

2009年是冷戰結束以來國際形勢變化最大的一年。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世界加速進入經濟大動盪、格局大調整、體系大變革的新階段。世界經濟艱難復甦,風險猶存;世界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序幕拉開,多極化進程明顯加快;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突出,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威脅並存,國際安全形勢出現新動向;主要大國和新興力量抓緊調整內外政策,綜合國力競爭更趨激烈;金融危機引發思想領域大反思,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呈現新特點;中國國際地位與作用不斷增強,對國際規則的話語權不斷提升,對國際秩序重塑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一、深刻認識全球經濟出現企穩回升跡象,但復甦基礎不牢,不排除出現新的動盪和反覆
金融危機的負面深層影響繼續在全球經濟領域顯現。受金融危機拖累,美、歐、日三大經濟體同步陷入衰退,大多數國家經濟均遭受不同程度衝擊,全球陷入自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衰退,2009年成為二戰結束以來世界經濟首次出現負增長的一年。在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作用下,世界經濟出現復甦好轉跡象,主要經濟體探底企穩,但發達經濟體財政赤字攀高,印度、越南等新興經濟體通貨膨脹嚴峻,以及杜拜債務危機表明:世界經濟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復甦艱難,風險猶存。主要表現在:在虛擬經濟領域,全球金融體系結構性缺陷尚未得到根本性治理,新的監管機制和交易規則尚未建立,美國的金融衍生品仍在繼續泛濫,這些金融風險有可能引發新一輪金融動盪;在實體經濟領域,美、歐、日經濟雖止跌企穩,但不確定因素仍多;在國際貿易領域,受流動性增多、美元貶值等因素影響,國際上大宗商品以及黃金等貴金屬的價格快速上漲,已開發國家消費疲軟,各種形式的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再度抬頭,對國際貿易發展和世界經濟復甦都將產生不利影響。總體上看,世界經濟好轉的基礎並不牢固,推動世界經濟全面恢復增長將是一個緩慢、曲折的過程。
二、深刻認識國際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國際體系變革深入推進
國際金融危機使新興大國和已開發國家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新的消長變化。美國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被阿富汗、伊拉克兩場戰爭拖累,軟硬實力明顯受挫。歐盟、日本困難重重。新興大國雖受一定衝擊,但總體上仍能保持較快增長勢頭,憑藉後發優勢,新興大國日益成為世界經濟新的驅動力和增長點,聯合自強意識增強,中俄印、“金磚四國”、發展中五國等合作機制不斷發展,積極參與國際治理。國際力量對比朝著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
國際金融危機充分暴露了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的種種弊端,引發國際體系的深刻變革,國際力量消長變化成為國際經濟體系改革的重要推動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分別將已開發國家5%的份額和3%的投票權轉給開發中國家。二十國集團(G20)峰會迅速取代G8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核心平台。已開發國家越來越難以壟斷國際事務,在解決全球性問題上越來越離不開新興大國的參與。
正確認識當前國際形勢重大而深刻的變化,一要認識到這一變化才剛剛起步,仍處於階段性過程中;二要認識到西方在經濟科技上仍占優勢,在國際體系中仍處於主導地位,這一格局短期內還難以根本改變;三要認識到國際體系的調整是一個各方反覆博弈、長期複雜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深刻認識“後危機時代”國際競爭的態勢,把握各大國對外政策走向
為著眼於“後危機時代”的國際競爭,各大國加緊調整各自發展戰略和對外政策,搶抓戰略制高點。美國歐巴馬政府上台後主打“變革”旗幟,對美國對外政策進行冷戰結束以來最大幅度調整:重視運用“巧實力”修復美國形象,高度重視經濟金融外交,積極推動和主辦G20金融峰會,要求各國在刺激經濟成長方面與美國協調行動,但在美元地位等問題上堅持既有立場;推行全面兼顧的地緣戰略,出台從伊拉克撤軍計畫以及對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新戰略;進一步鞏固跨大西洋關係,“重啟”美俄關係,加強美印合作,取悅伊斯蘭世界,調整對伊朗和朝鮮姿態。美國外交政策調整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國際關係中的緊張狀態,有利於大國加強溝通協調。但美國戰略目標仍是防範遏制潛在的戰略競爭對手,千方百計維護自己一超獨霸地位。
俄羅斯對內積極消弭危機影響,著力調整經濟結構,整頓經濟秩序,對外致力於加強和改善與各方關係。歐盟推動完成《里斯本條約》批約進程,一體化建設取得新進展,對外積極參與國際議程和國際規則制定。日本民主黨首次上台執政,倡導“友愛外交”,倡建“東亞共同體”。總體上看,大國間維持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框架,同時利益聯繫更加緊密,合作、協調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
四、深刻認識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問題,準確把握國際安全形勢與地緣政治的新動向
在傳統安全領域,核安全問題在國際議程中的位置顯著前移,朝鮮再度核試驗引起國際社會強烈反響,伊朗核問題形勢逐步升級。“三股勢力”活動猖獗,為禍於我國和周邊。阿富汗、巴基斯坦安全形勢嚴峻,塔利班勢力捲土重來,美國和北約駐軍窮於應對。海洋、極地、外空、網路爭奪愈演愈烈。美、俄、英、法等國在削減核武庫的同時,紛紛研製和改進戰略核武器,以確保核威懾繼續有效。在非傳統安全領域,氣候變化問題不斷升溫,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頭號焦點問題。甲型流感發展成全球性“大流感”,公共健康安全問題突出。國際糧價暴漲暴跌,危及糧食安全。世界正進入水資源嚴重短缺時代,水安全問題彰顯。
面對全球性挑戰,任何一方都無法單獨應對,“同舟共濟”成為各方共識,各國積極溝通協作,多邊外交空前活躍。同時,各方也從各自利益出發,展開了複雜激烈的鬥爭。排放問題本質上是發展問題,排放權即發展權。在國際氣候談判中,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之間以及已開發國家內部鬥爭激烈。美歐日競相搶奪氣候變化主導權,實施雄心勃勃的綠色經濟計畫,推動形成“碳減排”、“碳關稅”等規則,謀求搶占新經濟先發優勢。
五、深刻認識隨著中國日益向世界大國邁進,中國外交越來越活躍
一是大力開展峰會外交,推動國際體系改革進程。中國領導人頻繁出席各類多邊峰會,與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共同應對各種全球和地區性問題和挑戰,取得顯著成果,有力維護了國家利益,充分展示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二是全力開展經濟外交,服務國內經濟社會發展。三是推動中國與其他大國、開發中國家和周邊國家的關係整體邁上新台階。中美關係打破每逢美國總統易人、兩國關係就起波折的“怪圈”,雙方共同努力建立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係。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邁出更堅實的步伐,雙方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的戰略協作不斷加強。中國同歐盟機構和歐洲大國的合作得到加強。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在日本新政府執政後進一步加強,兩國在亞洲地區事務上的合作空間不斷擴大。中國與周邊國家睦鄰友好合作深入推進,與廣大開發中國家的協調合作不斷加強。四是大力加強安全、公共、人文等領域外交。新疆烏魯木齊“7·5”事件發生後,中國積極同西方、穆斯林國家和周邊國家溝通對話,贏得國際社會廣泛理解和支持。中國堅決打擊和遏制“藏獨”等勢力在國際上進行反華分裂活動,就某些國家領導人會見達賴的行為進行嚴正交涉和鬥爭。堅定捍衛一個中國原則,妥善處理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出席第62屆世界衛生大會等涉台外交問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積極勢頭。
中國國際地位提升,在吸引全球關注目光的同時,也處於國際輿論的風口浪尖。後危機時代,外部環境空前複雜、多變,機遇挑戰並存。一是金融危機後遺症頻仍,我經濟發展形勢趨於嚴峻。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涉及我國的貿易摩擦增多。二是全球性挑戰直面而來,外交新課題不斷增多。既有“綠色新政”、低碳經濟、新能源、“無核武世界”等新問題,又有國際體系改革和全球治理等新挑戰,既有發展理念和模式之爭,又有新經濟發展制高點之爭。三是周邊不穩定因素增加,我地緣政治安全環境堪憂。我周邊熱點問題四起,大國紛紛插手,牽動地區安全形勢。巴基斯坦、緬甸、朝鮮等局勢變數增多,美國將反恐重心轉向阿富汗,域外大國染指我南海事務,南海問題解決更趨複雜化。我與西方圍繞“軟霸權”的鬥爭和較量趨於長期化,堅決打擊“藏獨”和“東突”分裂勢力、著力維護與穆斯林世界的傳統友好關係,是我外交工作的長期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