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我市經濟轉型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的五年,是全市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的五年,是阜新發生歷史性變化的五年。五年來,全市各族人民在中共阜新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奮鬥,勵精圖治,戰勝了前進道路上的諸多困難,譜寫了轉型振興和構建和諧阜新的新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8年阜新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8年
- 性質:政府工作報告
- 發布單位:阜新市政府
一、過去五年政府工作的回顧
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我市經濟轉型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的五年,是全市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的五年,是阜新發生歷史性變化的五年。五年來,全市各族人民在中共阜新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奮鬥,勵精圖治,戰勝了前進道路上的諸多困難,譜寫了轉型振興和構建和諧阜新的新篇章。
一是國民經濟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五年間,全市生產總值由83.9億元增加到193.6億元,年均增長15.6%,分別高於全國、全省5個和3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由4350元增加到10040元,突破萬元大關。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18.8億元增加到47.7億元,年均增長1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由5.2億元增加到10.9億元,突破10億元大關,年均增長18.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390.9億元,是上五年的3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673元增加到87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592元增加到4150元,年均分別增長13%和21%。
二是接續替代產業框架基本形成。堅持以項目為核心,以“工業年”活動為載體,大力推進農產品及食品加工供應、新型能源、煤化工等“三大產業基地”建設,以煤炭為主的單一產業結構逐步向多元化產業格局轉變。農產品加工業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由12.7%上升到27.3%,煤炭工業比重由30.7%下降到19.5%。裝備製造業配套、新型建材、精細化工、新型電子、瑪瑙加工、北派服飾等優勢特色產業快速發展。五年間,實施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490個,開工建設了巴新鐵路等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百萬千瓦風電城建設全面啟動。經過不懈努力,我市被列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
三是農業和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堅持城鄉統籌,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全面啟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改變了以糧食種植業為主的單一結構,形成了畜牧業、林果業、特色種植業、設施農業四大支柱產業。全面落實了國家關於取消農業稅和除菸葉稅以外的農業特產稅政策,累計發放惠農資金3.9億元。完成植樹造林和封山育林435.5萬畝,是上五年的3倍,森林覆蓋率達到32.1%,提高10.4個百分點,生態環境實現了整體改善、局部最佳化。我市被列入全國防沙治沙示範區。海棠山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四是改革開放實現歷史性突破。完成各類國有企業改制304戶,轉制面達84%。香港力勁、香港百江、大連永盛等20多個域內外大企業參與國企轉制,全市正常生產經營的120戶地方國有工業企業全部實現轉制,煥發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平穩實施了王營礦、海州露天礦等煤礦關閉破產工作。民營經濟占全市經濟的比重逐年提高,成為推進轉型振興的重要力量。堅持擴大規模和提高質量並重,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內蒙伊利、香港富年等一批知名企業和重大項目落戶阜新。累計招商引資到位200億元,年均增長22.7%;直接利用外資1.1億美元,出口創匯2.2億美元,分別是上五年的2倍和4倍。
五是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沈彰高速公路通車,阜朝、阜鐵高速公路全線開工,阜新至北京的直通旅客列車開通。建設了阿金公鐵立交橋、引白水源、污水處理廠等一批重點工程。改造了阜新火車站,新建市長途客運站,新增無人售票公車104台;新建和改造城區街路217條,對550棟舊樓鋪設甬道,73%的行政村實現通油路。城市綠化覆蓋率由35.1%提高到40.6%,人均公共綠地由4.6平方米增加到7.9平方米,超過全省平均水平。海州礦排土場土地復墾項目竣工。城市環境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天數由183天增加到304天。“生態園林城市”和“清潔衛生城市”建設取得成效。我市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被評為“水環境治理優秀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
六是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貢獻率提高5個百分點。各類教育健康發展。普通高中招生由7000人增加到1.2萬人,高考錄取率高於全省15個百分點;職業教育布局和結構調整成效顯著。遼工大辦學質量不斷提高,新增5個省級重點學科和2個博士後科研活動站。現代京劇《血膽瑪瑙》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阜新瑪瑙節。籃球城建設深入推進。我市培養的運動員實現了中國男子賽艇項目世界大賽金牌零的突破。城鄉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人民健康水平有較大提高。社區服務功能得到加強,90%以上的辦公用房達到省、市規定標準。“友愛阜新”、“平安阜新”建設紮實推進。
七是人民生活質量穩步提高。突出改善礦區環境和礦工生活條件,採煤沉陷區治理一期工程順利完成,1.8萬戶居民得到安置;實施了全省面積最大的棚戶區改造工程,8.2萬戶居民喜遷新居。1/3以上市區居民告別了沉陷區和棚戶區,城市南部和新邱地區人居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積由13平方米增加到17.5平方米。堅持就業優先戰略,累計實名制就業22.3萬人,以“零就業家庭”和“4050”人員為重點的就業困難群體得到援助,就業矛盾有效緩解。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市各類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城鄉低保制度逐步健全。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
八是縣區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兩縣五區主要指標增幅均高於全市水平,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對全市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拉動作用。總量及年均增幅居前三位的是:生產總值,阜蒙縣41.3億元、彰武縣26.1億元、海州區15億元,新邱區31.3%、海州區27.4%、細河區26.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阜蒙縣1.5億元、海州區0.9億元、彰武縣0.85億元,細河區27.9%、海州區23.9%、新邱區22.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阜蒙縣53.9億元、彰武縣29億元、海州區17.7億元,海州區56.1%、太平區42%、清河門區31.8%。
九是阜礦集團在轉型中做大做強。堅持穩定煤炭生產,加快調整和最佳化結構,企業管理水平和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為推進全市轉型振興作出突出貢獻。實施了清河門礦、海州立井、五龍礦改擴建工程,新增煤炭生產能力375萬噸。非煤經濟比重由25%提高到40%。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推進內蒙古白音華露天煤礦開發。五年間,企業總收入由18.6億元增加到50億元,年均增長21.9%;累計上繳稅金10.4億元,是上五年的1.7倍。
各位代表,五年來的發展,使阜新迎來了希望的曙光。全市人民精神振奮,自力更生,埋頭苦幹,實現了困境中的崛起,求發展、盼富裕的願望更加強烈,工作熱情空前高漲,對阜新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特別是黨中央、國務院對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更加重視,阜新作為全國第一個試點市,越來越引起國內外的極大關注,中央電視台“和諧中國行·走進阜新”、“對話·東北振興”等欄目對阜新進行了集中宣傳。阜新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日益擴大,正在成為一座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城市。
各位代表,2007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一年來,我們堅持科學發展,立足關鍵之年,突出項目建設,全面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預期目標。預計全市生產總值193.6億元,增長17%,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17.3%、17%和16.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9億元,增長22.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0億元,增長8.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2億元,增長16.1%;直接利用外資和出口創匯分別完成2500萬美元、8100萬美元,分別增長35.6%和10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8700元和4150元,分別增長14.5%和45.5%;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5%。為全市人民辦的10件實事全部完成。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進“工業年”活動,項目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圍繞建設“三大產業基地”,全力組織項目攻堅戰,一批具有牽動作用的重大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總投資58.6億元的巴新地方鐵路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479億元的阜新煤化工項目完成總體規劃,其中,年產13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已經省發改委批准立項,年產50萬噸煤制油等3個項目完成可研報告。投資10億元的華能一期10萬千瓦風電項目進入安裝調試階段。阜電三期技改、金山煤矸石熱電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
華豐食品、德美客肉類加工等一批項目實現當年建設、當年投產。全年新開工投資千萬元以上生產經營型項目166個,同比增加60個,其中,北京中電地埋式變壓器、太克鑄造等28個項目超過億元。彰武火電項目可研報告正式上報國家發改委。德爾機械與韓國斗山合資生產柴油發動機項目簽訂協定。做大做強重點骨幹企業,新引進建設永生專用車、香可口杏仁深加工等銷售收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30個,累計達到50個;新增萬達鑄業、鈴蘭味素等銷售收入億元以上企業10戶,達到40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戶,達到275戶。阜新發電公司加強管理,實現減虧增盈7000萬元;阜新供電公司積極搞好項目服務,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加強各類園區建設,新增開發面積650萬平方米。工業經濟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7.7億元,增長20%;實現利稅14億元,增長45%。建築業完成增加值10.5億元,增長9.4%。
(二)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新農村建設邁出新步伐。農業生產克服雪災、春旱、秋吊等災害影響,實現糧食總產量35.2億斤,增長29.7%,為歷史上第三個豐產年。農業產業化呈現良性發展態勢,農產品基地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生豬規模化飼養水平高於全省10個百分點,奶源基地建設與整合成效顯著,肉羊、肉驢、白鵝飼養量居全省第一位。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我市被省政府評為“畜牧倍增計畫”先進市。舉辦了首屆中國·阜新肉驢節和第四屆中國·彰武白鵝節。設施農業取得新突破,新建日光溫室1.2萬棟,增長32%;新建“四位一體”生態模式戶3650戶。“百萬農民增收致富工程”紮實推進,新增項目戶5.5萬戶。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20萬畝,新增節水灌溉2.2萬畝。機械化保護性耕作達到82萬畝,居全省第一位。人工增雨基地建設得到加強。完成植樹造林和封山育林70.5萬畝,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轉制面達到85%以上。我市被農業部確定為東北三省唯一的循環農業示範市。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實施“八大工程”,開展了“百企帶百村”、城鄉學校醫院對口幫扶和新型農民培訓等活動。全年投入支農資金2.5億元,增長19.2%。
(三)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財稅金融運行健康平穩。遼西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投入使用。時代商業廣場和新天地商業廣場主體工程完工,水產市場竣工,果品市場開工建設,東市商業區和海州廟周邊地區改造工程啟動。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增各類連鎖店220家。成功爭創“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城市形象和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海棠山景區進入國家4A級景區行列。海州礦國家礦山公園建設步伐加快。鄉村旅遊蓬勃興起。全市旅遊總收入增長80%。房地產業穩步發展,開發住宅面積253萬平方米。郵政、通訊、保險等行業有了新的發展。轉變理財方式,整合財力資源,保障了重點支出需要。強化審計監督,有效地規範了經濟秩序和資金管理。國稅收入達到13.2億元,增長22.9%;地稅收入突破10億元,增長23.6%。菸草公司、石油公司等單位對全市稅收增長作出積極貢獻。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全行業扭虧增盈,各項貸款餘額204億元,比年初淨增26億元。積極推進企業上市融資,制定出台了《關於支持企業上市工作的若干意見》。
(四)啟動實施融入戰略,對外開放躍上新台階。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主動融入以瀋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城市群建設、遼寧“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和蒙東地區開發。制定實施了《瀋陽、阜新經濟與社會合作規劃綱要》;彰武打造瀋陽“衛星城”工作啟動;沈阜兩市10戶企業簽訂長期合作協定,瀋陽15家銀行與阜新企業實現對接。與錫林郭勒盟建立了友好市盟,舉辦了“中蒙六地區”加強戰略合作年會。抓住國際產業轉移和國內南資北移的有利契機,組織開展13次境內外招商活動,全市招商引資到位59億元,增長27%。利用外資規模和質量實現歷史性突破,中國風電公司投資4700萬美元的風力發電、香港東方公司投資2300萬美元的生物質能源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阜新;山東六和集團對阜新大江實施重組並引進日本三井物產加盟,世界500強企業首次進入阜新。義大利援助阜新礦區老年醫院項目正式簽約實施。舉辦了中國光彩事業阜新行、中國·阜新瑪瑙博覽會、經濟轉型城市高峰論壇和台商阜新行等活動,引進了蘇寧集團等一批知名企業。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分別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3億元和2200萬元,引進項目實現新的突破。
(五)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民營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完成各類國有企業改制43戶,其中分類處理殼企業20戶。高德礦關閉破產工作平穩操作。遼寧有線電一廠等3戶企業政策性破產工作啟動實施。廠辦大集體改革準備工作有序推進。組織回購資產經營公司債權3.2億元,為10戶國有企業改制創造了有利條件。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和遼寧虎躍快客公司分別對市第三糧庫和長客公司實施戰略重組。出台了國有企業資產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檔案,規範了國企改制及國有資產評估、轉讓等行為。注重啟動民間資本,不斷最佳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制定了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組建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及中小企業信用促進會。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營業收入、增加值、實繳稅金均增長20%以上。
(六)充分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市中心區、阜蒙縣城、新邱區“三位一體”發展規劃得到省政府批覆。高德公鐵立交橋達到通車條件,外環路、五龍立交橋、市南排水主幹渠、清河門長途客運站等一批重點工程開工。對振興路等98條主幹道和街巷路進行了改造。鋪設通村油路156公里,完成34個建制鎮第二輪規劃編制工作。引白水源工程土建及管線鋪裝主體基本完工。啟動實施細河治理二期、九營子河城市段治理和雨污分流工程。污水處理廠試運行,中水回用工程進度加快。改造城市供水管網20公里,新增供熱面積141萬平方米,新發展煤氣用戶7000戶。啟動創建國家衛生城工作。設立了“環衛工人節”。城市植樹44.4萬株,新增城市綠化覆蓋面積100萬平方米。新邱礦區排土場治理和海州露天礦地質災害治理一期工程完工。深入開展“城市建設管理提高年”活動,對市容衛生、交通秩序、環境污染等進行了專項整治。加大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力度,出台了加強物業管理工作的意見。繼續實施老舊住宅小區改造。積極推進節能減排,阜新發電公司10萬千瓦小火電機組關停,取締城市中心區4噸以下燃煤鍋爐70餘台,城市環境空氣品質進一步提高。
(七)著力解決關係人民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和諧阜新建設取得新成效。積極做好穩定就業工作,實現就業和再就業7.6萬人。繼續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一半以上棚戶區零就業家庭實現雙就業。大力倡導全民創業,實名制扶持創業帶頭人557人。組織城鄉勞務輸出26萬人次。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分別提高4.4和15.6個百分點,全市正常生產經營的企業參保率達到100%。市以下基本養老保險金征繳額為4.27億元,增長30.4%。提高了8.7萬名企業離退休人員待遇和16.7萬名城市低保人員保障標準。減免了1.8萬城市低保戶供暖費。啟動了城市低保邊緣戶救助制度。在棚改新區建立6個幫扶站,對困難民眾實施“一站式”幫扶救助。開展“蓓蕾生命救助”和“友愛在阜新,博愛一日捐”活動,對2500多戶低保特困家庭實施醫療救助。棚戶區改造一期工程住宅小區配套設施建設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全面啟動,104.8萬平方米住宅樓主體完工。採煤沉陷區治理二期工程開工。住房公積金累計歸集2.3億元,2614戶棚戶區和中低收入家庭得到貸款援助。完成城鄉危險校舍改造維修26萬平方米,建設九年寄宿制學校6所。對城鄉14.2萬名學生實施了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建立了農村低保制度,6.1萬名貧困農民得到救助。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達到9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5%。由礦總院承擔的“阜新農村高鹽地區高血壓干預防治”省級科技攻關課題取得階段性成果,6000餘名農民受益。解決了農村7.4萬人飲水安全問題,為1151戶災民援建了新房。農村改廁率達到55%。對62個重點貧困村實施整村扶貧開發、320戶重點貧困戶實施移民扶貧。
(八)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加強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5戶。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0%。推進校企合作,遼工大組織200多名教授和研究生深入企業,全面開展促進經濟轉型科技行動。“環宇牌”橡膠輸送帶填補了我市沒有中國名牌產品的歷史空白。推進新一輪“普九”工作,促進教育公平公正、均衡發展。中高等職業教育對外聯合辦學取得突破。以人力資源大廈為主導的人才市場實現人才交流3.4萬人次。繼續實施經濟轉型人才定向培養和“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農村技術員培訓工程啟動。阜新蒙醫藥研究所、彰武縣人民醫院和52所鄉鎮衛生院改擴建工程完工。評劇《東藏聖火》榮獲第七屆省藝術節金獎,阜新瑪瑙雕正式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舉辦了“農民工文化節”。市工人文化宮改造一期工程竣工。市體育場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全面開放。舉辦了首屆“阜新籃球運動大會暨遼寧農民籃球賽”和以迎奧運為主題的“中國·阜新瑪瑙圍棋文化交流會”。完成1000個20戶以上自然村通有線電視工作。不斷提高人口質量,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關愛老齡事業,設立了百歲老人津貼。創建了阜新婦女兒童救助基金。殘疾人培訓中心建成使用。
(九)推進民主法制建設,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及時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辦復率100%,滿意率98%。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積極推進公安系統“三基”建設,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鄉鎮、社區警民聯防和警務進校園等活動深入開展,人民民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健全應急管理體系,有效應對和處置了22起突發公共事件。不斷完善社區功能,出台了《關於加強和改進社區建設的若干意見》,提高了社區工作人員補助標準。第九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順利完成。“五五”普法工作深入開展。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共有346項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進入行政服務大廳。全市受理市民投訴2.9萬件,辦結率85%。通過市長公開電話及時解決210個市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認真做好信訪工作,堅持市長接待上訪制度,解決了1300多件涉及民生的信訪問題。通過《行風熱線》為民眾和企業解決難題471件。發揮市長聯絡員作用,及時聽取民眾呼聲,推進民主決策。開展勞動關係和諧企業創建活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累計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2300萬元。加強廉政建設和行政效能建設,規範和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查處商業賄賂案件32件。加大行政責任追究力度,查處“行政不作為”等案件11件。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專項整治和基礎管理,遏制了重大事故的發生,安全生產形勢總體保持平穩。
認真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重視和支持民族自治縣經濟社會發展,民族地區資源開發、特色產業發展步伐加快。依法加強了宗教事務的管理。深入開展雙擁工作,提高了現役軍人和退伍軍人待遇。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基本完成。消防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物價、檔案、地方志、地震監測、外事僑務、對台事務、國家安全、國防教育、民防、民兵預備役等工作進一步加強。
各位代表,五年來,全市人民緊緊抓住國家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重大機遇,圍繞實現產業、環境和人的可持續發展,依靠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科技創新,基本完成了轉型振興第一階段任務。五年來的實踐,我們探索並走出一條符合阜新實際的經濟轉型之路,為今後的發展積累了經驗。主要體會是: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轉型振興這條主線,全面推進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建設;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強化機遇意識,始終堅持加快發展不動搖;必須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注重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必須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核心,加快結構調整,構築多元化產業格局;必須堅持把“三農”問題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發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改革開放,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切實解決好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必須堅持完善社會管理,全力維護社會穩定,為轉型振興創造良好環境;必須堅持統籌兼顧,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努力形成加快轉型振興的整體合力;必須堅持轉變政府職能,改進工作作風,不斷提高執政能力。
過去五年成績的取得,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下,在市委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下,全市各族人民辛勤勞動、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阜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中省直駐阜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阜新發展的海內外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不足,重大項目少,經濟發展方式沒有根本轉變;農業經濟結構不盡合理,抗旱能力較弱,農民持續增收的基礎不牢固;穩定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較大,部分民眾生活仍然困難,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還比較多;城市功能仍需完善,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管理仍需進一步加強;在政府機關中,少數幹部缺乏創新意識和進取精神,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作風不實、效能不高、執行力不強等現象,經濟發展軟環境需要進一步最佳化。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切實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總體要求和奮鬥目標
從2008年起,我們已經進入轉型振興的第二階段。努力開創阜新轉型振興的新局面,是新一屆政府肩負的歷史重任。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幫助資源枯竭地區實現經濟轉型”。國務院近期制定下發了《關於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7〕38號),明確提出了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加大財政一般性和專項轉移支付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阜新作為全國第一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黨和國家賦予我市轉型試點的地位更加突出、任務更加艱巨、使命更加神聖。我們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優勢、新機遇。全市上下要進一步增強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牢牢把握新的戰略機遇,積極應對新的挑戰,堅定不移地朝著轉型振興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根據市委十屆五次全會精神,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轉型振興這條主線,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大力發展以農產品及食品加工、新型能源、煤化工為主的現代工業,以農業產業化為主的現代農業,以物流業、旅遊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加快構築以“三大產業基地”為主體的多元化產業發展格局;堅持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並重,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和諧,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奪取轉型振興新階段的勝利而努力奮鬥。
今後五年,要基本完成轉型振興任務。主要奮鬥目標是:
——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實現主要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到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億元,年均增長18%,力爭達到20%;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5萬元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23億元,年均增長17%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1000億元,年均增長22%;直接利用外資5750萬美元,年均增長18.5%;出口創匯1.9億美元,年均增長18.7%;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0%,取水量下降25%。
——接續替代產業構建完成,多元化經濟格局基本確立。全國重要的農產品及食品加工供應基地基本建成,農產品及食品加工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30%以上;全國重要的新型能源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建成百萬千瓦風電城;全國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完成一期工程,啟動二期工程。“六大優勢特色產業”得到發展壯大。
——社會建設加速推進,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增強。科技事業蓬勃發展,整體教育水平日益提高,文化進一步發展繁榮,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初步建立,廣電、體育事業得到更大進步。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勞動力供求基本平衡,歷史遺留問題得到更好解決。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改善。城鄉人民生活水平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萬元,年均增長15%以上;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年均增長12%以上。
完成上述目標,阜新將成為一個接續替代產業完全形成、經濟結構基本合理、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的地區,成為一個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社會文明素質進一步提高的地區,成為一個團結友愛進步、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地區,成為一個環境優美、市容整潔、生態良好、更加適宜人居的地區,成為一個對外更加開放、形象更加美好、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地區。
三、2008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務
2008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也是轉型振興新階段的起步之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0億元,增長18%,力爭20%;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2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2億元,增長2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2.5億元,增長13.5%,力爭1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億元,增長17%;直接利用外資3000萬美元,增長20%;出口創匯突破1億美元,增長23.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萬元,增長1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800元,增長16%;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7%;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下降13%和16%。
(一)深化“工業年”活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經濟轉型邁出新步伐
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工業年”活動內涵,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舉措謀劃和推動工業發展,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轉型振興向縱深發展。
加快建設“三大產業基地”。 巴新鐵路上半年要全線開工。全力推進大唐國際阜新煤化工項目核准,力爭年內開工。華能風電一期併網發電,開工建設華能二期、遼寧能源、中國風電、瀋陽科訊等風電項目,全市風電裝機總容量達到60萬千瓦以上;彰武火電項目得到國家核准並開工建設,支持阜新發電公司積極推進四期技改項目前期工作。實施振隆南瓜深加工、新金隆實木地板、維遠大豆蛋白等一批農產品及食品加工項目。著力培育優勢產業和骨幹企業。加快推進德爾公司百萬台汽車轉向泵和柴油發動機、大金集團新能源一體化以及迪亞公司擴產改造等重點項目;積極引進香港力勁集團鑄造項目;開工建設紡織工業園區。支持阜礦集團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增強整體實力;支持春成集團、阜新雙匯、大昌銅業等重點企業做大做強;支持環宇牌橡膠輸送帶等名牌產品發展壯大。全年新開工建設千萬元以上生產經營型項目18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5個;力爭200個新建、續建項目建成投產。新增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10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5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60億元,增長22%。
深入開展“園區建設推進年”活動。健全園區管理體制和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園區發展規劃,科學定位各類園區功能和產業布局。研究制定利益分配政策,圍繞產業鏈延伸,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特色產業向園區集聚,加快園區主導產業群建設。要多渠道籌資,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積極為項目入區創造條件,全市新增開發面積和投資千萬元以上入區項目均增長40%。突出抓好經濟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著力提高入區項目質量、規模和土地利用率。
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進以企業為主體、以遼工大和省農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為依託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以消化吸收、再創新為重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新建企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6個,開發重點新產品42項。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引導企業運用先進適用技術、信息化手段和現代管理方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15%以上。實施名牌戰略,加快培育知名品牌和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產品,支持阜新三溝酒業爭創中國馳名商標。
(二)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促進農民增收
堅持走農業現代化道路,把發展現代農業和繁榮農村經濟作為首要任務,把農民增收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保持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鼓勵、引導、支持各類資本創辦不同類型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引進培育一批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畜牧業,擴大生豬、奶牛、肉雞、白鵝等配套基地建設規模,堅持規模化、規範化、科學化,重點扶持飼養小區和規模飼養場、戶的發展。調整種植業內部結構,抓好特色種植業和優質專用糧生產基地建設。以“菜籃子工程”為重點,整合各類資金,突出抓好設施農業,新建蔬菜保護地1.5萬畝。加快發展節水農業、高效農業和以“三杏”、優質梨為重點的林果業生產。積極推進“一村一品”和“一鄉一業”,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培育集體經濟組織等各種形式的經營主體,提高農業集約化程度。加快發展抗災農業和避災農業,逐步建立適應乾旱氣候條件的農業產業結構。
突出試點村、鎮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示範作用,努力在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尊重農民意願,發揮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加快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以實施整村推進為重點,將部分貧困村和貧困戶優先納入“百萬農民增收致富工程”,新增項目戶4萬戶。多渠道轉移農民就業,輸出農村富餘勞動力18.5萬人次。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推進縣域工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鼓勵發展鄉鎮企業,使工業成為縣(區)、鄉(鎮)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落實強農惠農政策,不斷增加對“三農”的投入。
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大力推進水源、節水灌溉等工程建設,開發利用雲水資源。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20萬畝,農田保護性耕作100萬畝。繼續加強防沙治沙、農田防護林、村屯綠化等重點工程建設,植樹造林和封山育林70萬畝。抓好退耕還林管理和封山禁牧工作,鞏固生態建設成果。
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為“三農”服務水平。以良種工程、科技示範工程為載體,重點推廣一批實用技術,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增強科技對現代農業的支撐作用。加強動植物疫病防控工作,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加強經紀人職業資格認證培訓,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三)以服務生產和人民生活為出發點,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培育新的增長點
充分發揮服務業在促進經濟結構升級、擴大社會就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把現代服務業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來抓,制定規劃,完善政策,不斷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
改造提升傳統商貿流通業,構築現代商業新格局。調整最佳化商業布局,進一步完善核心商業區整體功能。大力培育建材、家具等專業市場,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流通企業。時代商業廣場、新天地商業廣場投入運營,完成東市商業區改造主體工程、海州廟周邊地區改造及水果交易市場改擴建工程,啟動蔬菜批發市場二期工程建設。鼓勵發展經營業態多樣的零售、餐飲等商貿服務,適時啟動早餐工程。積極發展農村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建設工程,發展各類連鎖店200家。加強物價監管,穩定市場供應,保障民眾生活。
依託巴新鐵路和高速公路,規劃發展物流業。引進和培育一批規模化、專業化、網路化的物流企業,重點推進北方國際物流園等一批物流項目,建設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努力打造現代物流節點城市。支持房地產業快速發展,充分發揮其對城市經濟的拉動作用。實行部門抓產業責任制,培育會展經濟,著力抓好信息、中介及社區服務等新興服務業的發展。
紮實建設“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加快發展阜新特色旅遊業。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搞好旅遊目的地建設。科學開發和保護旅遊資源,重點推進藏傳佛教、大漠生態、工業遺產和鄉村特色旅遊。加快海州礦國家礦山公園建設,搞好海州礦矸石山旅遊綜合開發。瑞應寺晉升國家4A級景區。加強旅遊人才隊伍建設,推進經營機制創新,激活旅遊市場。
(四)以招商引資為重點,全面實施融入戰略,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整體水平
圍繞我市資源優勢、產業比較優勢,認真研發、包裝、儲備、吸引一批項目。以長三角、珠三角和日本、韓國、香港、台灣等境內外地區為重點,創新方式,拓寬渠道,緊緊盯住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著力引進一批知名企業和重大項目。充分發揮企業的招商主體作用,鼓勵現有企業與域外大企業掛靠聯合、戰略重組,實現借勢發展。積極打造節會招商平台,全力組織好第二屆中國·阜新瑪瑙節,力爭辦成一次規模大、層次高、效果好的經貿盛會。進一步完善招商政策,提高招商質量,切實抓好重大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推進項目開工建設。
全面融入遼寧中部城市群,加強與瀋陽全方位的合作。推進瀋陽裝備製造業阜新配套基地建設,在交通運輸、招商信息、人才培養、融資平台建設、旅遊開發網路、文化交流等方面實現與瀋陽的資源共享,彰武打造瀋陽“衛星城”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積極融入遼寧“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在加強與錦州等沿海城市合作中實現加快發展。以巴新鐵路、白音華煤田等項目為依託,在資源開發、現代物流業、農業產業化等方面,加強與蒙東地區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巴新鐵路的牽動作用,吸引境內外大企業到我市投資。
把握國際市場需求,最佳化出口產品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擴大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產品出口。以爭取國際無償援助項目和擴大境外勞務輸出為重點,進一步開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加強國際勞務人員儲備和培訓工作,推動對外勞務輸出梯次發展。加快推進義大利援助阜新礦區老年醫院項目建設。
(五)繼續深化各項改革,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逐步完善轉型振興的體制保障
大力推進商貿、交通、建築等領域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國有公益性企業改革。全年完成國企改革20戶。商業、糧食企業改革基本完成,物資企業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繼續做好分類處理殼企業工作。對列入國家政策性計畫的市電纜廠等3戶國有企業啟動實施破產。做好廠辦大集體改革的各項準備工作。全面加強改制企業履約監管,積極處置和化解國有企業不良債務,妥善處理改制遺留問題,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繼續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加強國有產權交易管理,建立國有資產轉讓、處置監管長效機制,將經營性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納入依法監管軌道。積極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
認真落實各項扶持政策,為民營經濟提供寬鬆的發展環境。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促進民營企業向規模化、集團化、品牌化發展。扶持信用擔保公司發展,促進中小企業融資,鼓勵中小企業組建行業協會,增強自我發展能力。鼓勵民營企業增資擴股,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創辦各類企業。加強民營企業經營管理者培訓,培養造就一支有現代經營理念、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隊伍。民營經濟營業收入、增加值、實繳稅金均增長20%以上。
積極推進其它領域改革。擴大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範圍,積極化解鄉村債務。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做好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收尾及配套改革,進一步完善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樹立經營城市理念,盤活城市存量資產,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建立健全有利於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
(六)加強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把節能減排作為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社會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全面貫徹國家關於節能減排指標體系的統計、監測、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嚴格執行新建項目節能評估和環境評價制度,抓好重點耗能企業節能減排。大力推進清潔生產,積極推廣先進節能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逐步淘汰落後生產能力。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認真落實責任,把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作為檢驗經濟發展成效的重要標準,納入政府系統績效考核,實行一票否決。
抓住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機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規劃、實施一批重點項目,提高風能、太陽能、煤層氣、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水平。鼓勵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社會循環式消費,加快培育建設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和產業園區。進一步提高粉煤灰、煤矸石、礦井水等工業廢棄物和伴生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推進大鷹水泥低溫餘熱發電、廣廈建材粉煤灰砌塊和泰山石膏板等一批循環經濟項目,加快市循環經濟示範區和清河門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建設。以循環農業示範市為契機,逐步建立以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農業副產品、林業廢棄物為資源的農業循環經濟體系,培育一批利用當地資源形成新能源產業的生態模式村。城市領域要重點搞好建築、生活垃圾等廢棄資源循環利用,提高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水平。
加強污染治理,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加大環境保護執法力度,新建項目的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要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突出抓好大氣、水和噪聲污染等專項整治,實現全年80%以上的天數達到國家二級以上城市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強化環境監察監測,不斷提高環境安全應急處理能力。做好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提高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管理和保護水平,努力建設節水型城市。加大勘探找礦力度,加強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加快推進海州礦、新邱礦、艾友礦地質環境災害治理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科學規劃、節約集約利用土地。
(七)認真做好財稅工作,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加快企業上市進程
壯大現有稅源,培育後續稅源,千方百計增加財政收入。建立納稅大戶激勵機制,加大對重點稅源項目的支持力度。健全重點稅源監控體系,突出抓好礦業、餐飲娛樂、房地產等行業的稅收征管,依法清理欠稅,確保應收盡收。強化公共財政職能,加強財政預算約束,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集中財力求發展、促和諧、辦大事。整合財力資源,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積極推進“鄉財縣管”,規範政府採購行為,努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嚴肅財經紀律,加強對重點項目和重點支出的審計監督和財政監督。
推進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繼續開展金融機構業績評價,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投入。支持金融機構加快處置不良資產,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推進市商業銀行增資擴股和跨區域經營。加快農村金融體制創新。加大金融產業招商力度,積極引進國內外金融和風險投資機構到阜新設立分支機構。逐步建立地方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制度,改善金融業發展環境。
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境內外上市融資。按照“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輔導一批、申報一批”的方針,加強對上市後備企業的指導和服務,進一步最佳化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力爭實現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八)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三位一體”規劃實施,構築城市發展新優勢
認真組織實施“三位一體”規劃,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結合產業發展方向,著手編制區域內各分區規劃,促進主城區、阜蒙縣城、新邱區組團發展,努力構建功能完善、資源共享、聯動發展的城市新格局。多渠道融資,加快道路交通、村莊整理改造等基礎建設,完成北新路中心段建設。高水平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做好九營子河兩岸開發、火車站周邊地區改造等重點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實施八大工程,改善城鄉環境。一是高速公路建設工程。阜鐵、阜朝兩條高速公路9月底前建成通車,開工建設彰武至通遼高速公路。二是城鄉路網改造工程。打通人民大街與北外環路,完成北外環路與高速公路的連線,對10條市區街巷路進行改造,完成村通油路200公里,解決40個行政村通油路。新建彰武縣客運站和4個鄉鎮客運站。三是地下管網改造工程。提高供熱、供氣普及率,改造供熱主線管網17公里。四是城市公園改造工程。改造完善人民公園、三一八公園和森林公園。五是城市水系建設工程。推進九營子河治理,加快兩岸開發建設步伐。繼續搞好細河綜合治理。六是水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污水處理廠要正式運行,中水回用工程竣工使用。引白水源工程基本達到供水條件,啟動城市管網配套設施建設。做好引白水源二期和鬧德海水源複線工程前期工作。七是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以解決居民出行和照明為重點,推進老舊住宅小區改造,消滅市區無燈路。八是小城鎮建設工程。搞好縣城和重點小城鎮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進程。
強化綜合管理,提升城市形象。按照建設“生態園林城市”和“清潔衛生城市”的要求,做好城市街路、社區、遊園、廣場和出入口以及棚改新區的綠化、美化和亮化,完成植樹35萬株,新增綠化覆蓋面積100萬平方米。發揚“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優良傳統,動員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城市管理。健全長效機制,繼續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規範城區車輛停放秩序和散裝建築材料運輸,解決好民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維護良好的交通、衛生、市場環境。深入開展國家衛生城創建工作。完善住宅小區物業服務政策措施,強化以棚改新區為重點的物業管理。大力發展城市公交事業,暢通市區交通,方便市民出行。
(九)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以穩定就業為目標,全年實現實名制就業4.9萬人。加大就業援助力度,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確保有就業能力和需求的棚戶區回遷下崗失業人員60天內實現就業,安排“4050”人員就業2000人。進一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完成普惠制培訓4萬人。完善政策措施,鼓勵全民創業,成立創業指導中心,實名制扶持創業帶頭人200名。加強公益性崗位的管理,切實發揮其在公共服務、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強化社會保險擴面,加大社會保險基金征繳力度。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著力解決困難企業和關閉破產集體企業退休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問題。進一步完善城鄉低保制度,健全醫療救助等社會救助體系。為1000戶農村特困戶援建新房。對50個重點貧困村實施整村扶貧開發。加強社會福利機構建設,建成市兒童福利院。全面完成棚戶區改造二期工程和採煤沉陷區治理二期工程。加強住房公積金的歸集和管理。啟動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工程,逐步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加強供熱運行管理,嚴格執行供熱質量不達標退賠細則,切實維護民眾利益。以為民、便民、利民為宗旨,以生活、衛生、文體、平安服務為重點,加快建設社區“十分鐘服務圈”。提高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和企業離退休人員待遇。建立企業職工工資增長集體協商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逐步提高收入水平。認真貫徹《勞動契約法》,發展和諧的勞動關係,努力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優先發展教育。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積極做好新一輪“普九”工作,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發展職業教育,重點培育一批適應經濟轉型和新農村建設的職業技術人才。支持遼寧工大提升辦學水平,加快發展步伐,建好職業技術學院。鼓勵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建立教師流動制度,加強薄弱學校建設。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改造維修校舍10萬平方米,建設九年寄宿制學校2所,改造棚戶區學校8所。全部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城市學生學雜費和農村學生書本費。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強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將符合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範圍,新增農村甲級村衛生室100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覆蓋面均達到100%。提高醫院經營管理和醫療服務水平,加強醫德醫風建設,為人民民眾提供優質、便利的醫療服務。繼續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7.8萬人飲水安全。進一步做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加強以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的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做好規劃,創新機制,加強各類人才的培養與引進,營造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環境。繼續推進新一輪“一村一名大學生”培養和農民技術員培訓工程,做好引智工作,辦好各級各類人才市場,最佳化配置人力資源。
把完善社會管理作為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任務,推進“平安阜新”建設。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係,有效預防和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全面落實信訪工作領導責任制,完善信訪工作制度,健全政府主導的維護民眾權益機制。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切實抓好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進一步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抓好公安系統“三基”建設,健全治安防控體系,加大對各種刑事、經濟違法犯罪打擊力度,不斷增強人民民眾安全感。
(十)培育文明風尚,促進文化建設和繁榮,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推進“友愛阜新”建設。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愛互助、見義勇為的良好社會風尚。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整治,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加快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點抓好農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文化中心及社區文化室等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豐富城鄉民眾文化生活,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強對阜新歷史文化和民族、宗教以及民間特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保護。推進文化創新,繁榮文化市場,大力發展動漫創意等文化產業,增強城市文化實力。支持《東藏聖火》參加全國評劇節。完成工人文化宮整體改造。籌建傳媒大廈。完成2.5萬戶、20戶以上自然村有線電視入戶工程。廣泛開展以迎奧運為主題的全民健身活動,加快籃球城建設,辦好首屆中國·阜新籃球節。建設集體育、會展、商貿於一體的高水平、多功能的體育文化中心。做好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大力發展老齡事業,促進婦女兒童工作,關心殘疾人生活,發展紅十字和社會慈善事業,加強外事、僑務、對台、民防及國家安全工作,不斷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紮實推進國防後備力量和雙擁工作取得新成果。
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自覺接受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聯繫,重視並有效採納其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等組織的作用。堅持和完善基層民眾自治制度。加強以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基層政權建設,積極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試點。認真組織好第七屆社區居委會換屆工作。繼續開展“五五”普法工作,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
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以辦好阜蒙縣50年縣慶活動為契機,全面提升自治縣綜合實力水平。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充分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民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四、持之以恆地建設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政府
轉型振興新階段對新一屆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級政府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努力建設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受人民監督、讓人民滿意的政府。
一是堅持解放思想,推進工作創新。要認真學習十七大精神,深入開展“認識新優勢,搶抓新機遇,實現新發展”學習實踐活動,推動思想解放和觀念創新。各級幹部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適應新形勢下發展的需要。要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要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把創新貫穿於每一個系統、每一個環節,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要創新機制,加快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要強化憂患意識,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以昂揚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推進經濟轉型與振興。
二是改進工作作風,最佳化發展環境。要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不斷完善政務公開制度,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提高市長公開電話、市長接訪、市長信箱工作質量,辦好《行風熱線》節目,進一步完善民眾訴求機制。嚴格行政執法程式,規範執法行為。繼續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項目,全面簡化審批程式,提高市、縣行政服務大廳的服務水平,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切實提高各級幹部的責任意識,深入開展“行政不作為、行政濫作為”專項治理活動,堅決查處損害投資者利益的案件,不斷最佳化以企業為核心的經濟發展環境。要增強大局意識,正確處理部門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係,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強化績效考評,提高行政效能。要進一步健全狠抓落實的科學管理機制,從工作成效、工作創新、工作紀律等多方面建立健全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將縣區納入績效考核範圍。研究制定辦法,加強對考核結果的套用,使考核真正起到鼓勵、鞭策、教育作用。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全面推行以行政首長為重點的行政問責制,提高各級政府工作質量和效率,確保政令暢通,切實增強執行力。要通過調研、諮詢、聽證、公示、專家論證等方法,形成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提高決策水平。進一步精簡會議,減少檔案,規範各種檢查、評比和驗收活動,降低行政成本。
四是加強反腐倡廉,堅持從嚴治政。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進一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肅查處濫用職權、貪污賄賂等違法違紀案件。以規範權力運行、資金監控和從政行為為重點,強化對項目招投標、行政權力使用、國有資產轉讓等環節和部位的制約和監控,加強對領導幹部經濟責任的審計監督和重特大責任事故的責任追究,確保權力陽光運行。深入開展專項治理,繼續糾正教育、醫藥、醫療等領域的不正之風,著力解決在土地使用、工程管理、社保基金等方面損害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
各位代表,我們已經邁進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新一屆政府肩負著開創轉型振興新局面的歷史使命。我們堅信,有中共阜新市委的正確領導,有勤勞智慧、勇於拼搏的全市193萬各族人民的團結奮鬥,阜新轉型振興的宏偉目標一定能夠勝利實現,全市人民一定能夠過上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