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們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務實工作,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實現201.3億元,增長2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59.1億元,增長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9450元,增長14%;農村人均純收入實現5673元,增長18%。連續四年被評為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現排名第85位,並首次進入全國縣(市)綜合發展指數百強縣行列,排名第97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7年大石橋市政府工作報告
- 檔案類別:工作報告
- 發布時間:2007年
- 地點:大石橋市
主要內容,發布機構,
主要內容
二六年工作簡要回顧
2006年,我們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務實工作,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實現201.3億元,增長2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59.1億元,增長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9450元,增長14%;農村人均純收入實現5673元,增長18%。連續四年被評為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現排名第85位,並首次進入全國縣(市)綜合發展指數百強縣行列,排名第97位。
改革實現新突破。一是農村改革進一步深化。全面完成了農村二輪土地承包;基本完成了農村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了村財鎮監管制度;推進了農村信用聯社改革。二是企業和事轉企單位產權制度改革邁出重大步伐。列入省改革考核的6家企業和營口市考核的38家企業已完成年度考核任務。事轉企單位改革取得新突破,率先實施了市政、園林、環衛、自來水等公用事業改革,妥善安置了職工,提高了公用事業管理和服務水平,開啟了事轉企單位改革的新局面,並被營口市政府作為經驗加以推介。三是全面完成了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對全市151家事業單位實行了單位分類、職能界定、核實編制和全員競聘,競聘上崗2139人,未聘分流658人,改革運行平穩。四是財政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進一步完善並嚴格執行了國庫集中支付、零基預算和政府採購制度;按核定基數、環比增長、超收分成的辦法,調整了市與鎮區財政體制。五是推進了投資體制改革。制定了《大石橋市投資體制改革和規範招投標活動實施意見》,明確和規範了我市招投標活動。特別是將政府投資招投標方式由過去的合理區間法改為競標法,確保了招投標工作的公開、公平和公正,節省資金34%以上。
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業總產值實現29億元,增長21.5%。發放惠農資金3229萬元,取消直接向農民收費6971萬元,農民人均受益186元,獲得省“減輕農民負擔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糧食產量達到8.85億斤,創歷史最高水平。特色農業和綠色生態農業得到較快發展。新栽南果梨104.4萬株,總株數達到230萬株;新建板栗示範園2處,面積140畝;營造紅松果材兼用林480畝;栽植林下參2200畝。進一步完善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達到48.5萬畝。投資8000多萬元,實施農業產業化項目16項,新增市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家,繼湯池毛絹廠之後,志同肉禽有限公司又被確定為省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共完成造林4.1萬畝,封山育林3.5萬畝,村屯綠化包裝11個,植樹430.4萬株。投資4800萬元,實施農田水利工程32項,完成土石方總量965.5萬立方米,再次奪得“大禹杯”;通過積極爭取,省、市已初步批准東水西調工程在我市增設出水口,根本上解決了我市用水短缺問題。農村生態能源建設迅速發展,新上秸稈氣化項目4項,建設大型沼氣池1座。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進一步加強,畜牧業得到穩步發展。新增農業機械總動力2.2萬千瓦,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50.2%。作為全省新農村建設試點縣(市)之一,積極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10個試點鎮區和100個試點村建設,較好地完成了為農民辦的15件實事。南樓經濟開發區“遷村移民”工程取得顯著的階段性成果,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新鮮的經驗。
工業發展年活動取得較大成效。全年新上工業項目259項,完成投資38.3億元,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141項,5000萬元以上項目21項,超億元項目8項。成功論證了50萬噸銅冶煉項目,其中有30萬噸已完成立項並開始施工。全市工業總產值實現460億元,增長27.8%,其中規模企業產值實現215億元,增長37.6%。工業增加值實現105億元,增長34.1%,增加值率25.5%,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實現58.3億元,增長30.7%。新增規模企業60家,總數達到302家,新增億元以上企業13家,總數達到48家,初步統計新進納稅超百萬元企業35家,總數達到126家。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初步成效。鎂質材料、新型建材、機械加工、化工、輕紡、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發展迅速,其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3%。進一步加強了發展要素管理,加大了土地資源配置和礦產資源整合力度,確保了發展需要。建立健全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安全生產形勢繼續保持平穩,市礦山應急救援中心被列為全國110強,市安監局被省和營口市評為安全生產先進單位。進一步完善了鎂、硼行業協會和交通運輸協會,新組建了建材輕紡化工協會,行業協會在加強行業內部管理、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強。
第三產業穩步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5.9億元,增長17.5%;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66億元,增長22.5%。新建了佳鵬煤炭交易市場、二手手機交易市場,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市場成交額實現30億元。加強了市場專項整治,強化了食品安全管理,市場經營秩序得到有效規範。全面實施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完成“農家店”改造200家。以營口市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為契機,進一步加強了我市旅遊基礎設施和人文景觀建設,完成了營口市爭創國家優秀旅遊城市下達的任務。
外向型經濟進一步發展。積極參加各類招商引資活動,共組織赴國內外招商引資團組44個。新辦三資企業18家,總數達到179家。新增產品進出口經營權企業30家,總數達到143家。實際利用外資實現2300萬美元。營口南樓和大石橋兩個省級開發區共新上百萬元以上項目86項,總投資29億元,開發區在經濟發展中的牽動作用日益明顯。全市出口創匯實現3.62億美元,增長16%。
城鎮建設邁出新步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4180萬元,其中投資2209萬元完成了雲橋、青花、蟠龍三個廣場和勝利大街、和平大街、團結路、康復路等20條街路改造工程,新鋪人行道板4.3萬平方米,安裝路燈470盞。投資50多萬元,完成瀋大鐵路南段及峪子溝河明渠清淤5800延長米,新建城區排水管網6610延長米。投資近400萬元,完成哈大路、石橋大街、人民大街等城區綠化6.4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13%。城市開發建設總投資2.5億元,完成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特別是城市開發拆遷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難,拆遷1568戶,拆遷面積16.1萬平方米,形成了城市拆遷工作的新局面。進一步落實了“門前五包”責任制,成立了城市管理聯合執法大隊,加強了火車站、興隆商城、中心市場等地段的綜合治理,促進了城市面貌的改觀。在綜合整治莊林路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以玻鎂板、高速公路兩側景觀整治和鎂行業污染治理為重點,深入開展了環保專項整治行動,全市環境質量有所好轉。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7007萬元,新修排水管線1.9萬延長米,鋪彩色道板1.9萬平方米。總投資1.3億元,完成黑色路面69.3公里,村通工程81.8公里。總投資900萬元,完成了南樓、建一等4個客運站建設。南環變電所一次投運成功,完成了石佛、望馬等6座變電所增容工程,改造送配電線路183公里,城鄉供電能力進一步增強。
社會保障能力得到提高。超額完成了養老、醫療保險擴面工作任務,全市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61658人,徵收保費12154萬元,發放養老金17650萬元,確保了全市21496名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月足額社會化發放。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75734人,徵收保費3070萬元,近7000名“兩國”退休人員享受了醫保待遇。培訓城鎮新成長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9932人,城鎮就業再就業實現17370人,為3950名“4555”下崗失業人員發放社保補貼428萬元。培訓農村剩餘勞動力19065人,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18410人。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達到27887人,支付保障金2197萬元。廣泛開展了城鄉醫療救助工作,救助對象達到32000人。繼續深入開展“X+1”扶貧幫困工程,投入款物100餘萬元。為災民和特困戶援助建房78戶,維修房屋110戶。雙擁等工作取得顯著成績,我市被評為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市。
財稅金融運行平穩。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114162萬元,增長21.2%。國稅收入實現68632萬元,增長23.7%;地稅收入實現36328萬元,增長16.3%。全市各項存款餘額實現99.8億元,貸款餘額實現62.7億元。
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和審議意見,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共辦復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60件,辦理政協委員提案153件。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成了“三台合一”工作,建成了區域監控網路,進一步加強了社區巡防,城區巡防覆蓋面達到100%,全年共破獲刑事案件3036起,打擊處理2220人,獲得省平安縣三連冠。全面完成了“四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市工作,獲得省“四五”普法先進縣(市)榮譽稱號。《國防法》、《人防法》、《消防條例》等法律法規得到進一步落實,武裝、人防、消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績。狠抓《信訪條例》的貫徹落實,共受理民眾來信來訪712批次、4456人次,辦結市民投訴2881件。共立案查處違法違紀案件115件,處理違紀幹部91人。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政風、行風建設,軟環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共編制實施科技項目70項,完成專利申請158件,實施專利技術產業化項目20項,完成產學研技術合作項目24項。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實現29億元,科技進步對全市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44.5%。積極推行清潔生產,金龍集團被評為“國家環境友好企業”。嚴格執行“兩免一補”政策,保證了義務教育事業健康發展。中國小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1500多萬元,新建、維修校舍3.3萬平方米,基本消除了D級危險校舍。順利通過了普九“提高水平”的驗收。強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疾病防控和婦幼工作進一步加強。調整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補助標準和報銷比例,農村人口參合率達到84%。全面推行了“計畫生育村民自治示範村”建設,計畫生育率和人口出生率繼續達標,出生人口綜合性別比趨於正常。城鄉新增有線電視用戶2.3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達45%。承辦國家、省級體育賽事10餘項,成功舉辦了大石橋市第七屆全民運動會。廣泛開展了“農村愛心圖書超市”活動,舉辦民眾性文藝活動百餘場,豐富了人民民眾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經過多年努力,大石橋市首部市志正式出版發行。投資460萬元,建立了電子政務網,推進了政務工作。地震工作被評為國家先進。
各位代表,2006年是改革進一步深化,經濟加快發展,社會穩定和諧的一年。一年來,我們全面完成了四屆四次人代會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完成和超額完成了各項經濟指標,實現了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不斷進步。這些工作成果的取得,是政府及其各部門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結果;是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人民政協和社會各界給予有效監督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同心同德、艱苦奮鬥的結果;也是駐橋部隊、中省直部門鼎力相助、無私援助的結果。對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和問題:一是農業基礎薄弱,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農民增收的難度仍然較大;二是工業產業產品結構仍需加快調整,企業規模小,名牌產品少,土地、能源、環保等工作任務艱巨;三是第三產業發展不快,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牽動作用不強;四是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外資項目還比較少,出口創匯面臨較大壓力;五是調資等增支因素不斷增加,確保財政剛性支出的難度加大;六是城市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七是政府職能和工作作風需進一步轉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部門利益至上、為政不廉、廉政不勤政的問題在少數部門和個人身上仍然存在,為經濟發展服務的水平需進一步提高。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改革實現新突破。一是農村改革進一步深化。全面完成了農村二輪土地承包;基本完成了農村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了村財鎮監管制度;推進了農村信用聯社改革。二是企業和事轉企單位產權制度改革邁出重大步伐。列入省改革考核的6家企業和營口市考核的38家企業已完成年度考核任務。事轉企單位改革取得新突破,率先實施了市政、園林、環衛、自來水等公用事業改革,妥善安置了職工,提高了公用事業管理和服務水平,開啟了事轉企單位改革的新局面,並被營口市政府作為經驗加以推介。三是全面完成了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對全市151家事業單位實行了單位分類、職能界定、核實編制和全員競聘,競聘上崗2139人,未聘分流658人,改革運行平穩。四是財政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進一步完善並嚴格執行了國庫集中支付、零基預算和政府採購制度;按核定基數、環比增長、超收分成的辦法,調整了市與鎮區財政體制。五是推進了投資體制改革。制定了《大石橋市投資體制改革和規範招投標活動實施意見》,明確和規範了我市招投標活動。特別是將政府投資招投標方式由過去的合理區間法改為競標法,確保了招投標工作的公開、公平和公正,節省資金34%以上。
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業總產值實現29億元,增長21.5%。發放惠農資金3229萬元,取消直接向農民收費6971萬元,農民人均受益186元,獲得省“減輕農民負擔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糧食產量達到8.85億斤,創歷史最高水平。特色農業和綠色生態農業得到較快發展。新栽南果梨104.4萬株,總株數達到230萬株;新建板栗示範園2處,面積140畝;營造紅松果材兼用林480畝;栽植林下參2200畝。進一步完善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達到48.5萬畝。投資8000多萬元,實施農業產業化項目16項,新增市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家,繼湯池毛絹廠之後,志同肉禽有限公司又被確定為省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共完成造林4.1萬畝,封山育林3.5萬畝,村屯綠化包裝11個,植樹430.4萬株。投資4800萬元,實施農田水利工程32項,完成土石方總量965.5萬立方米,再次奪得“大禹杯”;通過積極爭取,省、市已初步批准東水西調工程在我市增設出水口,根本上解決了我市用水短缺問題。農村生態能源建設迅速發展,新上秸稈氣化項目4項,建設大型沼氣池1座。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進一步加強,畜牧業得到穩步發展。新增農業機械總動力2.2萬千瓦,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50.2%。作為全省新農村建設試點縣(市)之一,積極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10個試點鎮區和100個試點村建設,較好地完成了為農民辦的15件實事。南樓經濟開發區“遷村移民”工程取得顯著的階段性成果,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新鮮的經驗。
工業發展年活動取得較大成效。全年新上工業項目259項,完成投資38.3億元,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141項,5000萬元以上項目21項,超億元項目8項。成功論證了50萬噸銅冶煉項目,其中有30萬噸已完成立項並開始施工。全市工業總產值實現460億元,增長27.8%,其中規模企業產值實現215億元,增長37.6%。工業增加值實現105億元,增長34.1%,增加值率25.5%,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實現58.3億元,增長30.7%。新增規模企業60家,總數達到302家,新增億元以上企業13家,總數達到48家,初步統計新進納稅超百萬元企業35家,總數達到126家。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初步成效。鎂質材料、新型建材、機械加工、化工、輕紡、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發展迅速,其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3%。進一步加強了發展要素管理,加大了土地資源配置和礦產資源整合力度,確保了發展需要。建立健全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安全生產形勢繼續保持平穩,市礦山應急救援中心被列為全國110強,市安監局被省和營口市評為安全生產先進單位。進一步完善了鎂、硼行業協會和交通運輸協會,新組建了建材輕紡化工協會,行業協會在加強行業內部管理、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強。
第三產業穩步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5.9億元,增長17.5%;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66億元,增長22.5%。新建了佳鵬煤炭交易市場、二手手機交易市場,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市場成交額實現30億元。加強了市場專項整治,強化了食品安全管理,市場經營秩序得到有效規範。全面實施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完成“農家店”改造200家。以營口市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為契機,進一步加強了我市旅遊基礎設施和人文景觀建設,完成了營口市爭創國家優秀旅遊城市下達的任務。
外向型經濟進一步發展。積極參加各類招商引資活動,共組織赴國內外招商引資團組44個。新辦三資企業18家,總數達到179家。新增產品進出口經營權企業30家,總數達到143家。實際利用外資實現2300萬美元。營口南樓和大石橋兩個省級開發區共新上百萬元以上項目86項,總投資29億元,開發區在經濟發展中的牽動作用日益明顯。全市出口創匯實現3.62億美元,增長16%。
城鎮建設邁出新步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4180萬元,其中投資2209萬元完成了雲橋、青花、蟠龍三個廣場和勝利大街、和平大街、團結路、康復路等20條街路改造工程,新鋪人行道板4.3萬平方米,安裝路燈470盞。投資50多萬元,完成瀋大鐵路南段及峪子溝河明渠清淤5800延長米,新建城區排水管網6610延長米。投資近400萬元,完成哈大路、石橋大街、人民大街等城區綠化6.4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13%。城市開發建設總投資2.5億元,完成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特別是城市開發拆遷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難,拆遷1568戶,拆遷面積16.1萬平方米,形成了城市拆遷工作的新局面。進一步落實了“門前五包”責任制,成立了城市管理聯合執法大隊,加強了火車站、興隆商城、中心市場等地段的綜合治理,促進了城市面貌的改觀。在綜合整治莊林路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以玻鎂板、高速公路兩側景觀整治和鎂行業污染治理為重點,深入開展了環保專項整治行動,全市環境質量有所好轉。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7007萬元,新修排水管線1.9萬延長米,鋪彩色道板1.9萬平方米。總投資1.3億元,完成黑色路面69.3公里,村通工程81.8公里。總投資900萬元,完成了南樓、建一等4個客運站建設。南環變電所一次投運成功,完成了石佛、望馬等6座變電所增容工程,改造送配電線路183公里,城鄉供電能力進一步增強。
社會保障能力得到提高。超額完成了養老、醫療保險擴面工作任務,全市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61658人,徵收保費12154萬元,發放養老金17650萬元,確保了全市21496名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月足額社會化發放。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75734人,徵收保費3070萬元,近7000名“兩國”退休人員享受了醫保待遇。培訓城鎮新成長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9932人,城鎮就業再就業實現17370人,為3950名“4555”下崗失業人員發放社保補貼428萬元。培訓農村剩餘勞動力19065人,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18410人。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達到27887人,支付保障金2197萬元。廣泛開展了城鄉醫療救助工作,救助對象達到32000人。繼續深入開展“X+1”扶貧幫困工程,投入款物100餘萬元。為災民和特困戶援助建房78戶,維修房屋110戶。雙擁等工作取得顯著成績,我市被評為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市。
財稅金融運行平穩。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114162萬元,增長21.2%。國稅收入實現68632萬元,增長23.7%;地稅收入實現36328萬元,增長16.3%。全市各項存款餘額實現99.8億元,貸款餘額實現62.7億元。
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和審議意見,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共辦復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60件,辦理政協委員提案153件。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成了“三台合一”工作,建成了區域監控網路,進一步加強了社區巡防,城區巡防覆蓋面達到100%,全年共破獲刑事案件3036起,打擊處理2220人,獲得省平安縣三連冠。全面完成了“四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市工作,獲得省“四五”普法先進縣(市)榮譽稱號。《國防法》、《人防法》、《消防條例》等法律法規得到進一步落實,武裝、人防、消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績。狠抓《信訪條例》的貫徹落實,共受理民眾來信來訪712批次、4456人次,辦結市民投訴2881件。共立案查處違法違紀案件115件,處理違紀幹部91人。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政風、行風建設,軟環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共編制實施科技項目70項,完成專利申請158件,實施專利技術產業化項目20項,完成產學研技術合作項目24項。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實現29億元,科技進步對全市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44.5%。積極推行清潔生產,金龍集團被評為“國家環境友好企業”。嚴格執行“兩免一補”政策,保證了義務教育事業健康發展。中國小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1500多萬元,新建、維修校舍3.3萬平方米,基本消除了D級危險校舍。順利通過了普九“提高水平”的驗收。強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疾病防控和婦幼工作進一步加強。調整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補助標準和報銷比例,農村人口參合率達到84%。全面推行了“計畫生育村民自治示範村”建設,計畫生育率和人口出生率繼續達標,出生人口綜合性別比趨於正常。城鄉新增有線電視用戶2.3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達45%。承辦國家、省級體育賽事10餘項,成功舉辦了大石橋市第七屆全民運動會。廣泛開展了“農村愛心圖書超市”活動,舉辦民眾性文藝活動百餘場,豐富了人民民眾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經過多年努力,大石橋市首部市志正式出版發行。投資460萬元,建立了電子政務網,推進了政務工作。地震工作被評為國家先進。
各位代表,2006年是改革進一步深化,經濟加快發展,社會穩定和諧的一年。一年來,我們全面完成了四屆四次人代會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完成和超額完成了各項經濟指標,實現了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不斷進步。這些工作成果的取得,是政府及其各部門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結果;是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人民政協和社會各界給予有效監督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同心同德、艱苦奮鬥的結果;也是駐橋部隊、中省直部門鼎力相助、無私援助的結果。對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和問題:一是農業基礎薄弱,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農民增收的難度仍然較大;二是工業產業產品結構仍需加快調整,企業規模小,名牌產品少,土地、能源、環保等工作任務艱巨;三是第三產業發展不快,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牽動作用不強;四是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外資項目還比較少,出口創匯面臨較大壓力;五是調資等增支因素不斷增加,確保財政剛性支出的難度加大;六是城市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七是政府職能和工作作風需進一步轉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部門利益至上、為政不廉、廉政不勤政的問題在少數部門和個人身上仍然存在,為經濟發展服務的水平需進一步提高。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七年工作安排
2007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四屆二次全會精神,堅持“工業強市、農業穩市、商業活市、科技興市、就業安市、依法治市、和諧建市”的發展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打造民營經濟強縣、構建和諧鎂都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以增強政府執行力為重點,以招商引資上項目為核心,以工業化為主導,以科技進步為動力,進一步深化改革,全方位擴大開放,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轉變經濟成長方式,不斷提高經濟運行質量,著力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實現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007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按照“十一五”規劃,國內生產總值實現238億元,可比增長20%,爭取實現242億元;工業總產值實現563億元,可比增長25%,爭取實現575億元,其中規模工業總產值實現264億元,可比增長30%,爭取實現291.5億元;工業增加值實現112.8億元,可比增長20%,爭取實現126億元,增加值率達到28%,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實現74.1億元,可比增長30%,爭取實現77億元;一般預算收入爭取實現69791萬元,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74億元,可比增長25%,爭取實現76.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實現2990萬美元,增長30%;出口創匯實現41630萬美元,增長15%;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實現40.3億元,可比增長15%,爭取實現41.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0400元,可比增長12%,爭取實現10584元;農村人均純收入實現5817元,可比增長10%,爭取實現6240元。
為確保完成上述目標,我們要著力做好以下十項工作:
(一)深化體制改革,增強發展活力
繼續深化農村改革。進一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認真抓好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制度,積極培育土地使用權流轉市場,促進農業集約化生產。全面完成林權改革收尾工作。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模式,加快農技推廣體系改革。
推進企事業單位改革。全面完成省、市下達的企業改革考核任務,鞏固和完善改革成果,做好改革收尾工作,處理好遺留問題。加快事轉企單位改革步伐,力爭全部完成改革任務。積極促進民營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完善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事業單位職稱改革,認真完成公務員登記工作。積極推進衛生改革,儘快建立公共衛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新體制。
做好發展縣域經濟試點縣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關於擴大縣域經濟重點縣(市)經濟管理許可權改革試點的意見》(遼委辦發[2006]31號檔案),積極做好各項業務、政策、許可權的銜接,並以此為契機增強責任意識、發展意識,轉變和改革已有的工作方式和管理體制,切實將各項改革措施落到實處,努力開創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局面。
(二)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發展優勢特色產業。進一步抓好糧食生產,著力做好超級稻品種示範推廣。加快以“三果一參”為主的林果業發展,果樹總株數力爭超過1000萬株;大力推廣稻魚稻蟹淡水養殖技術,稻田養魚養蟹面積要達到12萬畝。擴大畜禽、蔬菜等優勢產業規模,建設標準化畜禽飼養小區30個,“四位一體”綠色蔬菜基地1處。加大對重點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新增市級龍頭企業5家、省級1家。發展壯大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和經紀人隊伍,積極推進“訂單農業”,抓好農業部常規水稻良種繁育基地項目建設,爭取實施農業產業化項目15項。積極培育金塔椒、泥鰍魚、五味子等農產品出口示範基地。
加快科技興農步伐。以“陽光工程”培訓和“百名專家進百村”活動為載體,進一步加強農民培訓和農業適用新技術推廣工作,加快益農信息網的三級聯網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科技整體水平。建立健全三級農產品檢測網路,強化農產品市場準入及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化生產能力,增加新型農機具400台(套),新增農業機械總動力2.2萬千瓦,實現以水源鎮為主體的水稻全程機械化作業5萬畝。
推進新農村建設。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加強鎮村規劃建設工作,編制完成中心鎮、試點村規劃,積極探索新農村建設的多元投入機制,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以村鎮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完成村屯綠化包裝20個、造林4萬畝。加快農村生態能源建設,新上秸稈氣化項目6項,建設庭院式戶用沼氣池1500戶。繼續推進“遷村移民”工程,啟動南樓經濟開發區陳家村、王家村、錢家村、徐家村和金橋管理區金屯 (杏樹) 村的整體搬遷和農民新村的規劃建設工作。
為農民辦好十件實事。(1)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發展到60萬畝,農業標準化推廣面積達到30%以上。(2)新栽南果梨100萬株;完成蘋果套袋1億個。(3)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發展“農家店”100個,“農資店”50個。(4)實施測土配方施肥30萬畝,發放施肥卡3萬張。(5)推廣農業示範項目15項,推廣新技術10項,引進新品種80個。(6)治理小流域面積2萬畝,實施灌溉水源工程7項;完成周家、虎皮峪、繞山頭3個水庫及賞軍、八一等4處大遼河護岸除險加固工程。(7)完成部分鎮村貧困戶危房改造;對部分行政村的飲水設施進行改造。(8)完成農村改廁400戶。(9)完成196個20戶以上自然村通光纜工程;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50%以上。(10)80%的村建有1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室和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廣場。
(三)堅持“以工強市”,進一步壯大工業經濟實力
強力推進項目工程。重點圍繞“11251”項目工程規劃,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全年要新上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80項,新增規模企業60家,規模企業總數達到362家,產值超億元企業達到58家。加快推進奧鼎高純耐火材料、津大肥業複合肥、湯池礦業電解銅等重點項目建設,努力提升優勢企業和優勢產業的競爭力。積極引導和鼓勵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和企業集團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在全市逐步形成以大企業為主導,大中小企業合理分工、有機聯繫、協調發展的企業組織新格局。
著力壯大主導產業。做強做大國家鎂質材料產業化基地,加快大石橋鎂質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要新增符合入園標準的企業20家,園區內企業總數要達到42家,實現產值38億元。以盼盼集團、永壯集團、湯池礦業、金橋機械廠、博拉碳黑等重點企業為依託,加快發展有色金屬機械加工、新型建材、化工、輕紡、農副產品深加工五項產業。舉全市之力重點推進有色金屬冶煉行業的發展,電解銅產業力爭實現產值20億元。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開發與節約並重,節約優先”的原則,大力整頓礦產品開發秩序,整合礦產資源,提高回採率和綜合回收率,降低採礦貧化率,延長礦山壽命。積極開發和推廣資源節約、替代和循環利用技術。大力開展低品位礦石、硼泥、尾礦等資源綜合利用,制定優惠政策,重點支持選礦企業的發展,變廢物為資源,延長產業鏈條。嚴格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法》和環保設施“三同時”制度,加快用清潔生產技術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傳統產業,逐步淘汰和關閉資源浪費較大、污染環境嚴重的落後工藝、設備和企業,積極發展節能、降耗、減污的高新技術產業。
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繼續鼓勵、支持企業廣泛開展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大型企業集團的合作,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積極開發專利技術和專利產品,引進國內外高新技術和科技成果。完成技改項目70項,開發新產品60種。進一步強化獎勵機制,推進名牌戰略的實施,積極爭創名牌產品,不斷擴大名牌規模,增加名牌效益。
(四)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促進經濟協調健康發展
積極發展商貿流通業。在鞏固和提升現有市場功能的同時,加快建材、木材、煤炭、機車維修和永安輕紡市場建設,不斷擴大市場規模,規範市場秩序,增強市場輻射能力。加快物流資源整合步伐,推進綜合物流基地建設,努力提高倉儲配送、連鎖經營、貨物託運、展示交易等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規模和經營水平。
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積極扶持會計、審計、律師、評估、社會公證等中介服務組織發展,加快推進家政、托養、物業管理等社區服務產業化經營,認真做好指導、協調、監督、規範等工作,促進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開發搞活旅遊業。認真貫徹落實《大石橋市旅遊發展規劃》,以“三山三庫”(蟠龍山、紅旗山、迷鎮山,三道嶺水庫、周家水庫、虎皮峪水庫)景點建設為重點,加快東部黃丫口等生態景區、中部金牛山等人文景點、西部遼河大堤等自然風光的開發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增強觀賞度。切實改善餐飲、娛樂、住宿環境,五星級的麗華大酒店年內要建成並投入使用,促進旅遊服務業向高檔次、高質量、高水平方向發展。
(五)全方位擴大開放,努力提高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緊緊抓住環渤海開發的歷史機遇,加強同經濟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合資合作,重點圍繞我市優勢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以及服務領域,著力做好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網上招商和專業招商,努力拓寬引資渠道,提高招商成效。爭取引進投資5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5項、世界500強企業2-3家,新增三資企業21家。
加快開發區建設。充分利用省級開發區享有的優惠政策,完成南樓、大石橋兩個開發區向湯池、金橋、鋼都、永安四鎮區的輻射規劃工作。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開發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承載能力,努力引進一批國內外的大公司、大集團到開發區投資興業。力爭引進資金23.2億元,新上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56項。同時,加快規劃建設好盼盼、河口、青山懷三個工業園區及永安至博洛鋪、南樓至湯池兩條工業帶,促進“三園兩帶”儘快成規模、上水平,為我市外向型經濟提供強有力的發展平台。
全力拓展對外貿易合作。要認真分析外貿出口的嚴峻形勢,積極調整出口戰略,充分挖掘出口企業潛力,努力拓寬出口領域,增加出口產品種類,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和檔次,不斷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要達到6家,2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要達到9家,1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要達到16家;產品進出口經營權企業要達到180家。鼓勵和引導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國門,利用境外資源投資辦廠;用足用好國家現有的支持政策,積極開展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
(六)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做好城市規劃工作。按照城市中心南移的思路,圍繞建設文化商城和園林式城市的目標,完成《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和控詳規劃的編訂工作。不斷加大規劃監督力度,堅決杜絕違反規划行為的發生。嚴格履行工程項目建設審批制度,強化施工監管和竣工驗收工作。
推進城市開發建設。堅持總量控制、適度開發、科學合理的原則,加快城市開發改造,完成開發面積35萬平方米左右。認真落實拆遷政策,依法履行拆遷程式,保證城市開發建設順利進行。全面完成聖泰鑫宇、美地佳園、地王國際花園、鵬源明居二期、蟠龍山水居等重點項目建設,切實改觀城市面貌,提高城市建設水平。
加強城市綜合管理。認真貫徹執行《大石橋市城市綜合管護考核辦法》,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三位一體”綜合管護水平。嚴格落實“門前五包”責任制,切實建立起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強化小區物業管理,大力治理交通秩序,嚴厲打擊占道經營和黑車非法營運等行為,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認真完成好十方面公益事業。(1)修建和平大街西段、繁榮大街西段、兒童廣場東巷、中興大廈南巷等街路;完成震興路、哈大路、營大路等道路的部分路段維修和道板改造;新建部分城區排水管網。(2)完成市區內主街主路綠化、亮化工程。(3)完成雲橋廣場雕塑和蟠龍山公園改造。(4)籌建污水處理廠;完成瀋大鐵路至北三道街護城河暗渠清淤。(5)維修公廁40座,新建公廁10座。(6)完善電子政務網建設;籌建行政審批服務大廳和信訪接待大廳。(7)啟動大石橋市集中供熱工程;推進青少年活動中心暨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建設。(8)完成220千伏大石橋一次變、鎂都一次變各增加2回220千伏進線工程和66千伏大石橋二次變電所、金牛山變電所、高坎變電所等改造增容工程,新建220千伏官屯一次變電所、66千伏西環變電所、博洛鋪變電所。(9)完成湯池、高坎、水源、呂王等28個鎮村客運站建設。(10)完成徐榜線、岫水線55.2公里路面工程;沈營線、徐榜線11.9公里路基工程;岫水線、腰石線、新後線337延長米橋樑工程和122.2公里村通工程。
(七)強化財稅金融和社會保障工作,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
加強財政稅收工作。強化稅收征管,搞好稅源調查,有針對性的研究征管措施,不斷提高征管水平,確保應收盡收。進一步完善市對鎮區一般預算收入考核辦法,調動鎮區加快發展的積極性。要認清財政面臨的嚴峻形勢,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嚴格部門預算制度,加強審計監督,控制、壓縮消費性支出,確保民政優撫、社保、調資等剛性支出。要堅持國有資產清查登記處置制度,搞好國有資產經營,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努力做好本級政府、鎮區、村級債務的清理和化解工作,積極探索“鎮財市管”的試點工作。
切實做好金融工作。金融部門要結合地方經濟的發展實際,在大力支持主導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同時,加快開發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信貸市場,完成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做好登記、審批工作,建立配套制度,促進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積極推進社會信用建設,維護金融債權,壓縮不良貸款,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繼續推進農村信用聯社改革,全面完成資產置換、不良貸款清收和央行票據兌現工作,實現一級法人治理結構。
推進社會保障工作。基本養老保險要實現擴面8000人,徵收保費12000萬元,力爭實現14000萬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要實現擴面3200人,徵收保費3900萬元;失業保險參保人數要達到30000人,徵收保費445萬元;工傷保險要實現擴面3000人,徵收保費144萬元;生育保險要實現擴面1000人,徵收保費36萬元。在搞好保費徵收和清欠的同時,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加快資產變現,確保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月足額發放。城鎮實名制就業要達到8000人,普惠制實名培訓下崗失業人員2000人。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要達到4600人,實現轉移就業4800人。進一步加大力度,解決好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繼續開展好為貧困戶援建住房活動,實施好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深入開展“X+1”扶貧幫困活動,保障貧困民眾的生產和基本生活。
(八)加強民主法制和信訪等工作,創建和諧穩定的社會局面
推進依法治市。增強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的自覺性,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和政協提案。積極開展好“五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市工作,加大普法宣傳和法制培訓工作力度,全面貫徹落實《建設法制鎂都實施綱要》和《大石橋市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五年規劃》,切實提高全民法律素質和政府依法管理行政事務的能力,促進我市依法治市工作再上新台階。
加強平安縣建設。深入開展“三基”工程建設,提高民警執法水平和崗位技能,健全和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高社會治安防控能力。嚴厲打擊涉毒、涉爆、涉黑、兇殺等嚴重刑事犯罪和盜竊、搶劫等多發性犯罪,堅決剷除社會醜惡現象。繼續深入開展同邪教組織的鬥爭,積極預防群體性事件的發生,爭創省平安縣四連冠。
強化信訪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信訪條例》和信訪工作責任制,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實行信訪“一票否決”制度。加強上訪信息排查和控訪,著力做好重複訪和滯留訪工作。同時,要進一步加大依法治訪力度,促進信訪形勢的不斷好轉。
抓好安全生產。堅持安全生產“三同時”制度,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度,認真實施企業安全費用提取、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等制度,進一步強化目標管理,切實開展好安全生產培訓、基層監管體系建設和各類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促進“平安鎂都”建設。
穩妥做好政府換屆工作。堅決貫徹和實現黨組織的意圖,切實保證市、鎮兩級政府和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的正確方向;堅持發揚民主,尊重和保障選舉人權利,創造有利於表達意願的環境和條件;堅持嚴格依法按章辦事,健全完善選舉操作規程和相關措施,推進換屆選舉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確保換屆選舉工作的順利完成。
(九)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堅持“科技興市”戰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創新。全年要編制實施重點科技項目50項,申請國家專利100項,實施專利技術產業化項目20項,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實現35.9億元。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幼兒教育和特殊教育,鼓勵發展民辦教育,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均衡發展。加大投入力度,實現“雙高”普九全面達標。繼續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做好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大病救治制度,不斷提高參合面和救治能力。加強對食品、藥品安全的監管工作,推進消費安全工程建設。開展好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做好參加省第五屆農民運動會和營口市第十一屆全民運動會工作,積極爭取和承辦好國家、省級體育賽事。深入開展“關愛女孩行動”和“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活動,確保通過國家驗收。推進武裝、人防、消防、民族宗教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設,提高管理水平。進一步加強社區軟硬環境建設,推進社區健康發展。
(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不斷改善發展環境
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建設創新型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政府工作,強化發展是第一要務的觀念,切實把全市人民的思想統一到加快發展、建設民營經濟強縣上來。進一步推動思想解放和開拓創新,用改革的辦法攻堅克難,靠市場機制解決體制性和結構性矛盾。堅持用新思路、新機制、新方式,走出加快鎂都振興的新路子。
轉變職能、執政為民,建設服務型政府。按照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進一步明確政府職能定位,切實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以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克服諸多困難,千方百計落實中央、省市的惠民政策,全力做好廣大幹部民眾關心的優撫對象提高優待金、離退休人員增加離退休費、公務員及事業單位人員調資和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等工作,讓廣大幹部民眾享受改革開放和我市經濟發展的成果。
依法行政、強化監督,建設法制型政府。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規範行政行為,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認真實施《行政許可法》和《依法行政綱要》,依法完善行政管理決策機制。對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事項,健全協商和協調機制;對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重大事項,健全專家論證、技術諮詢、決策評估機制;對與民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健全公示、聽證制度。完善政務公開、行政監察、行政問責、行政投訴制度。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部門的監督職能,圍繞行政執法全面開展監督工作,全力打造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依法行政的法制政府。
從嚴治政、嚴格管理,建設廉政型政府。堅決制止和嚴厲查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部門利益至上、損害民眾利益行為,增強政府及其部門的執行力。進一步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從提高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素質入手,加強幹部培訓和學習,要分期分批對政府機關工作人員進行綜合知識考試,對考試不及格的要實行離崗學習和培訓。牢固樹立艱苦奮鬥、勤儉創業的思想,堅決反對講排場、擺闊氣、揮霍奢侈、鋪張浪費。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把解決損害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作為黨風政風建設的工作重點,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從源頭上預防和懲治腐敗,樹立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2007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也是充滿發展機遇和面臨嚴峻挑戰的一年,政府的責任重大而神聖,任務光榮而艱巨。讓我們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在人大和政協的監督下,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拼搏進取,務實工作,為建設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的大石橋而努力奮鬥!
2007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按照“十一五”規劃,國內生產總值實現238億元,可比增長20%,爭取實現242億元;工業總產值實現563億元,可比增長25%,爭取實現575億元,其中規模工業總產值實現264億元,可比增長30%,爭取實現291.5億元;工業增加值實現112.8億元,可比增長20%,爭取實現126億元,增加值率達到28%,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實現74.1億元,可比增長30%,爭取實現77億元;一般預算收入爭取實現69791萬元,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74億元,可比增長25%,爭取實現76.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實現2990萬美元,增長30%;出口創匯實現41630萬美元,增長15%;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實現40.3億元,可比增長15%,爭取實現41.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0400元,可比增長12%,爭取實現10584元;農村人均純收入實現5817元,可比增長10%,爭取實現6240元。
為確保完成上述目標,我們要著力做好以下十項工作:
(一)深化體制改革,增強發展活力
繼續深化農村改革。進一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認真抓好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制度,積極培育土地使用權流轉市場,促進農業集約化生產。全面完成林權改革收尾工作。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模式,加快農技推廣體系改革。
推進企事業單位改革。全面完成省、市下達的企業改革考核任務,鞏固和完善改革成果,做好改革收尾工作,處理好遺留問題。加快事轉企單位改革步伐,力爭全部完成改革任務。積極促進民營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完善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事業單位職稱改革,認真完成公務員登記工作。積極推進衛生改革,儘快建立公共衛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新體制。
做好發展縣域經濟試點縣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關於擴大縣域經濟重點縣(市)經濟管理許可權改革試點的意見》(遼委辦發[2006]31號檔案),積極做好各項業務、政策、許可權的銜接,並以此為契機增強責任意識、發展意識,轉變和改革已有的工作方式和管理體制,切實將各項改革措施落到實處,努力開創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局面。
(二)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發展優勢特色產業。進一步抓好糧食生產,著力做好超級稻品種示範推廣。加快以“三果一參”為主的林果業發展,果樹總株數力爭超過1000萬株;大力推廣稻魚稻蟹淡水養殖技術,稻田養魚養蟹面積要達到12萬畝。擴大畜禽、蔬菜等優勢產業規模,建設標準化畜禽飼養小區30個,“四位一體”綠色蔬菜基地1處。加大對重點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新增市級龍頭企業5家、省級1家。發展壯大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和經紀人隊伍,積極推進“訂單農業”,抓好農業部常規水稻良種繁育基地項目建設,爭取實施農業產業化項目15項。積極培育金塔椒、泥鰍魚、五味子等農產品出口示範基地。
加快科技興農步伐。以“陽光工程”培訓和“百名專家進百村”活動為載體,進一步加強農民培訓和農業適用新技術推廣工作,加快益農信息網的三級聯網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科技整體水平。建立健全三級農產品檢測網路,強化農產品市場準入及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化生產能力,增加新型農機具400台(套),新增農業機械總動力2.2萬千瓦,實現以水源鎮為主體的水稻全程機械化作業5萬畝。
推進新農村建設。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加強鎮村規劃建設工作,編制完成中心鎮、試點村規劃,積極探索新農村建設的多元投入機制,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以村鎮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完成村屯綠化包裝20個、造林4萬畝。加快農村生態能源建設,新上秸稈氣化項目6項,建設庭院式戶用沼氣池1500戶。繼續推進“遷村移民”工程,啟動南樓經濟開發區陳家村、王家村、錢家村、徐家村和金橋管理區金屯 (杏樹) 村的整體搬遷和農民新村的規劃建設工作。
為農民辦好十件實事。(1)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發展到60萬畝,農業標準化推廣面積達到30%以上。(2)新栽南果梨100萬株;完成蘋果套袋1億個。(3)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發展“農家店”100個,“農資店”50個。(4)實施測土配方施肥30萬畝,發放施肥卡3萬張。(5)推廣農業示範項目15項,推廣新技術10項,引進新品種80個。(6)治理小流域面積2萬畝,實施灌溉水源工程7項;完成周家、虎皮峪、繞山頭3個水庫及賞軍、八一等4處大遼河護岸除險加固工程。(7)完成部分鎮村貧困戶危房改造;對部分行政村的飲水設施進行改造。(8)完成農村改廁400戶。(9)完成196個20戶以上自然村通光纜工程;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50%以上。(10)80%的村建有1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室和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廣場。
(三)堅持“以工強市”,進一步壯大工業經濟實力
強力推進項目工程。重點圍繞“11251”項目工程規劃,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全年要新上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80項,新增規模企業60家,規模企業總數達到362家,產值超億元企業達到58家。加快推進奧鼎高純耐火材料、津大肥業複合肥、湯池礦業電解銅等重點項目建設,努力提升優勢企業和優勢產業的競爭力。積極引導和鼓勵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和企業集團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在全市逐步形成以大企業為主導,大中小企業合理分工、有機聯繫、協調發展的企業組織新格局。
著力壯大主導產業。做強做大國家鎂質材料產業化基地,加快大石橋鎂質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要新增符合入園標準的企業20家,園區內企業總數要達到42家,實現產值38億元。以盼盼集團、永壯集團、湯池礦業、金橋機械廠、博拉碳黑等重點企業為依託,加快發展有色金屬機械加工、新型建材、化工、輕紡、農副產品深加工五項產業。舉全市之力重點推進有色金屬冶煉行業的發展,電解銅產業力爭實現產值20億元。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開發與節約並重,節約優先”的原則,大力整頓礦產品開發秩序,整合礦產資源,提高回採率和綜合回收率,降低採礦貧化率,延長礦山壽命。積極開發和推廣資源節約、替代和循環利用技術。大力開展低品位礦石、硼泥、尾礦等資源綜合利用,制定優惠政策,重點支持選礦企業的發展,變廢物為資源,延長產業鏈條。嚴格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法》和環保設施“三同時”制度,加快用清潔生產技術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傳統產業,逐步淘汰和關閉資源浪費較大、污染環境嚴重的落後工藝、設備和企業,積極發展節能、降耗、減污的高新技術產業。
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繼續鼓勵、支持企業廣泛開展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大型企業集團的合作,建立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積極開發專利技術和專利產品,引進國內外高新技術和科技成果。完成技改項目70項,開發新產品60種。進一步強化獎勵機制,推進名牌戰略的實施,積極爭創名牌產品,不斷擴大名牌規模,增加名牌效益。
(四)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促進經濟協調健康發展
積極發展商貿流通業。在鞏固和提升現有市場功能的同時,加快建材、木材、煤炭、機車維修和永安輕紡市場建設,不斷擴大市場規模,規範市場秩序,增強市場輻射能力。加快物流資源整合步伐,推進綜合物流基地建設,努力提高倉儲配送、連鎖經營、貨物託運、展示交易等現代物流業的發展規模和經營水平。
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積極扶持會計、審計、律師、評估、社會公證等中介服務組織發展,加快推進家政、托養、物業管理等社區服務產業化經營,認真做好指導、協調、監督、規範等工作,促進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開發搞活旅遊業。認真貫徹落實《大石橋市旅遊發展規劃》,以“三山三庫”(蟠龍山、紅旗山、迷鎮山,三道嶺水庫、周家水庫、虎皮峪水庫)景點建設為重點,加快東部黃丫口等生態景區、中部金牛山等人文景點、西部遼河大堤等自然風光的開發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增強觀賞度。切實改善餐飲、娛樂、住宿環境,五星級的麗華大酒店年內要建成並投入使用,促進旅遊服務業向高檔次、高質量、高水平方向發展。
(五)全方位擴大開放,努力提高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緊緊抓住環渤海開發的歷史機遇,加強同經濟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合資合作,重點圍繞我市優勢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以及服務領域,著力做好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網上招商和專業招商,努力拓寬引資渠道,提高招商成效。爭取引進投資5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5項、世界500強企業2-3家,新增三資企業21家。
加快開發區建設。充分利用省級開發區享有的優惠政策,完成南樓、大石橋兩個開發區向湯池、金橋、鋼都、永安四鎮區的輻射規劃工作。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開發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承載能力,努力引進一批國內外的大公司、大集團到開發區投資興業。力爭引進資金23.2億元,新上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56項。同時,加快規劃建設好盼盼、河口、青山懷三個工業園區及永安至博洛鋪、南樓至湯池兩條工業帶,促進“三園兩帶”儘快成規模、上水平,為我市外向型經濟提供強有力的發展平台。
全力拓展對外貿易合作。要認真分析外貿出口的嚴峻形勢,積極調整出口戰略,充分挖掘出口企業潛力,努力拓寬出口領域,增加出口產品種類,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和檔次,不斷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要達到6家,2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要達到9家,1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要達到16家;產品進出口經營權企業要達到180家。鼓勵和引導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國門,利用境外資源投資辦廠;用足用好國家現有的支持政策,積極開展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
(六)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做好城市規劃工作。按照城市中心南移的思路,圍繞建設文化商城和園林式城市的目標,完成《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和控詳規劃的編訂工作。不斷加大規劃監督力度,堅決杜絕違反規划行為的發生。嚴格履行工程項目建設審批制度,強化施工監管和竣工驗收工作。
推進城市開發建設。堅持總量控制、適度開發、科學合理的原則,加快城市開發改造,完成開發面積35萬平方米左右。認真落實拆遷政策,依法履行拆遷程式,保證城市開發建設順利進行。全面完成聖泰鑫宇、美地佳園、地王國際花園、鵬源明居二期、蟠龍山水居等重點項目建設,切實改觀城市面貌,提高城市建設水平。
加強城市綜合管理。認真貫徹執行《大石橋市城市綜合管護考核辦法》,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三位一體”綜合管護水平。嚴格落實“門前五包”責任制,切實建立起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強化小區物業管理,大力治理交通秩序,嚴厲打擊占道經營和黑車非法營運等行為,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認真完成好十方面公益事業。(1)修建和平大街西段、繁榮大街西段、兒童廣場東巷、中興大廈南巷等街路;完成震興路、哈大路、營大路等道路的部分路段維修和道板改造;新建部分城區排水管網。(2)完成市區內主街主路綠化、亮化工程。(3)完成雲橋廣場雕塑和蟠龍山公園改造。(4)籌建污水處理廠;完成瀋大鐵路至北三道街護城河暗渠清淤。(5)維修公廁40座,新建公廁10座。(6)完善電子政務網建設;籌建行政審批服務大廳和信訪接待大廳。(7)啟動大石橋市集中供熱工程;推進青少年活動中心暨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建設。(8)完成220千伏大石橋一次變、鎂都一次變各增加2回220千伏進線工程和66千伏大石橋二次變電所、金牛山變電所、高坎變電所等改造增容工程,新建220千伏官屯一次變電所、66千伏西環變電所、博洛鋪變電所。(9)完成湯池、高坎、水源、呂王等28個鎮村客運站建設。(10)完成徐榜線、岫水線55.2公里路面工程;沈營線、徐榜線11.9公里路基工程;岫水線、腰石線、新後線337延長米橋樑工程和122.2公里村通工程。
(七)強化財稅金融和社會保障工作,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
加強財政稅收工作。強化稅收征管,搞好稅源調查,有針對性的研究征管措施,不斷提高征管水平,確保應收盡收。進一步完善市對鎮區一般預算收入考核辦法,調動鎮區加快發展的積極性。要認清財政面臨的嚴峻形勢,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嚴格部門預算制度,加強審計監督,控制、壓縮消費性支出,確保民政優撫、社保、調資等剛性支出。要堅持國有資產清查登記處置制度,搞好國有資產經營,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努力做好本級政府、鎮區、村級債務的清理和化解工作,積極探索“鎮財市管”的試點工作。
切實做好金融工作。金融部門要結合地方經濟的發展實際,在大力支持主導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同時,加快開發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信貸市場,完成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做好登記、審批工作,建立配套制度,促進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積極推進社會信用建設,維護金融債權,壓縮不良貸款,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繼續推進農村信用聯社改革,全面完成資產置換、不良貸款清收和央行票據兌現工作,實現一級法人治理結構。
推進社會保障工作。基本養老保險要實現擴面8000人,徵收保費12000萬元,力爭實現14000萬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要實現擴面3200人,徵收保費3900萬元;失業保險參保人數要達到30000人,徵收保費445萬元;工傷保險要實現擴面3000人,徵收保費144萬元;生育保險要實現擴面1000人,徵收保費36萬元。在搞好保費徵收和清欠的同時,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加快資產變現,確保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月足額發放。城鎮實名制就業要達到8000人,普惠制實名培訓下崗失業人員2000人。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要達到4600人,實現轉移就業4800人。進一步加大力度,解決好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繼續開展好為貧困戶援建住房活動,實施好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深入開展“X+1”扶貧幫困活動,保障貧困民眾的生產和基本生活。
(八)加強民主法制和信訪等工作,創建和諧穩定的社會局面
推進依法治市。增強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的自覺性,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和政協提案。積極開展好“五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市工作,加大普法宣傳和法制培訓工作力度,全面貫徹落實《建設法制鎂都實施綱要》和《大石橋市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五年規劃》,切實提高全民法律素質和政府依法管理行政事務的能力,促進我市依法治市工作再上新台階。
加強平安縣建設。深入開展“三基”工程建設,提高民警執法水平和崗位技能,健全和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高社會治安防控能力。嚴厲打擊涉毒、涉爆、涉黑、兇殺等嚴重刑事犯罪和盜竊、搶劫等多發性犯罪,堅決剷除社會醜惡現象。繼續深入開展同邪教組織的鬥爭,積極預防群體性事件的發生,爭創省平安縣四連冠。
強化信訪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信訪條例》和信訪工作責任制,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實行信訪“一票否決”制度。加強上訪信息排查和控訪,著力做好重複訪和滯留訪工作。同時,要進一步加大依法治訪力度,促進信訪形勢的不斷好轉。
抓好安全生產。堅持安全生產“三同時”制度,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度,認真實施企業安全費用提取、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等制度,進一步強化目標管理,切實開展好安全生產培訓、基層監管體系建設和各類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促進“平安鎂都”建設。
穩妥做好政府換屆工作。堅決貫徹和實現黨組織的意圖,切實保證市、鎮兩級政府和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的正確方向;堅持發揚民主,尊重和保障選舉人權利,創造有利於表達意願的環境和條件;堅持嚴格依法按章辦事,健全完善選舉操作規程和相關措施,推進換屆選舉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確保換屆選舉工作的順利完成。
(九)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堅持“科技興市”戰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創新。全年要編制實施重點科技項目50項,申請國家專利100項,實施專利技術產業化項目20項,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實現35.9億元。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幼兒教育和特殊教育,鼓勵發展民辦教育,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均衡發展。加大投入力度,實現“雙高”普九全面達標。繼續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做好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大病救治制度,不斷提高參合面和救治能力。加強對食品、藥品安全的監管工作,推進消費安全工程建設。開展好民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做好參加省第五屆農民運動會和營口市第十一屆全民運動會工作,積極爭取和承辦好國家、省級體育賽事。深入開展“關愛女孩行動”和“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活動,確保通過國家驗收。推進武裝、人防、消防、民族宗教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設,提高管理水平。進一步加強社區軟硬環境建設,推進社區健康發展。
(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不斷改善發展環境
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建設創新型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政府工作,強化發展是第一要務的觀念,切實把全市人民的思想統一到加快發展、建設民營經濟強縣上來。進一步推動思想解放和開拓創新,用改革的辦法攻堅克難,靠市場機制解決體制性和結構性矛盾。堅持用新思路、新機制、新方式,走出加快鎂都振興的新路子。
轉變職能、執政為民,建設服務型政府。按照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進一步明確政府職能定位,切實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以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克服諸多困難,千方百計落實中央、省市的惠民政策,全力做好廣大幹部民眾關心的優撫對象提高優待金、離退休人員增加離退休費、公務員及事業單位人員調資和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等工作,讓廣大幹部民眾享受改革開放和我市經濟發展的成果。
依法行政、強化監督,建設法制型政府。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規範行政行為,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認真實施《行政許可法》和《依法行政綱要》,依法完善行政管理決策機制。對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事項,健全協商和協調機制;對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重大事項,健全專家論證、技術諮詢、決策評估機制;對與民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健全公示、聽證制度。完善政務公開、行政監察、行政問責、行政投訴制度。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部門的監督職能,圍繞行政執法全面開展監督工作,全力打造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依法行政的法制政府。
從嚴治政、嚴格管理,建設廉政型政府。堅決制止和嚴厲查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部門利益至上、損害民眾利益行為,增強政府及其部門的執行力。進一步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從提高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素質入手,加強幹部培訓和學習,要分期分批對政府機關工作人員進行綜合知識考試,對考試不及格的要實行離崗學習和培訓。牢固樹立艱苦奮鬥、勤儉創業的思想,堅決反對講排場、擺闊氣、揮霍奢侈、鋪張浪費。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把解決損害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作為黨風政風建設的工作重點,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從源頭上預防和懲治腐敗,樹立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2007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也是充滿發展機遇和面臨嚴峻挑戰的一年,政府的責任重大而神聖,任務光榮而艱巨。讓我們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在人大和政協的監督下,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拼搏進取,務實工作,為建設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的大石橋而努力奮鬥!
發布機構
大石橋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