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錦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進入新世紀以來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老工業基地振興和沿海地區開放的雙重機遇,深入實施工業立市、以港興市、開放牽動三大戰略,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市經濟社會保持了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較好地完成了“十五”計畫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6年錦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6年
  • 地點:錦州市
  • 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發展目標,工作回顧,

發展目標

進入新世紀以來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老工業基地振興和沿海地區開放的雙重機遇,深入實施工業立市、以港興市、開放牽動三大戰略,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市經濟社會保持了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較好地完成了“十五”計畫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
“十五”期間,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8%,超過預期4.8個百分點。預計2005年地區生產總值比2000年增長近一倍,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500美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352.7億元,比“九五”時期增長一倍,年均增長16.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3%。實際利用外資累計完成4.9億美元。出口創匯累計完成12.6億美元,年均增長41.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比2000年增加3154元和1435元,年均增長9.2%和10.2%。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我市改革開放不斷取得突破,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人民民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是城區面貌發生明顯改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的五年;是社會各項事業和諧發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可喜進步的五年。在這裡,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各個領域和崗位上辛勤勞動、做出貢獻的全市人民,向給予我們支持與監督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向大力支持我們工作的駐錦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過去五年的實踐,進一步深化了我們對錦州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
第一,必須堅持科學的發展戰略。思路決定出路。市委提出的工業立市、以港興市和開放牽動三大戰略切合實際,“三年大變樣、十年大振興”目標初見成效,我們必須一以貫之地貫徹執行,堅持不懈地為之努力。
第二,必須堅持又快又好地發展。高效益是檢驗工作質量的最終標準。只有以高效益為前提的快發展,才能扭轉落後局面,提高競爭能力,加快推進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第三,必須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改革解決矛盾,開放增添活力。只有依靠不斷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才能形成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
第四,必須堅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是執政為民的根本體現。只有真正解決好事關百姓利益的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棚戶區改造等現實問題,才能贏得人民民眾的支持和擁護。
第五,必須堅持奮力拚搏的工作作風。良好工作作風是事業成功的關鍵。當前錦州經濟社會的發展,更是時刻離不開奮力拚搏精神的弘揚與光大。
這些經驗對於我們實現“十一五”期間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必不可少,至關重要。
“十一五”期間是我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實現“三年大變樣、十年大振興”目標的重要階段。根據市政府提請本次會議審議的《錦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十一五”期間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標誌是:確保經濟成長速度持續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確保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具體目標是:到2007年,基本構築起區域性中心城市總體框架,實現“三年大變樣”;到2010年,基本實現老工業基地振興,地區生產總值實現800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人均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與生產總值協調增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4200元、6000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為建設遼西沿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實現“十一五”目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託,也是全市人民的殷切希望。我們將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全力推進遼西沿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不斷開創各項工作的新局面,努力把“十一五”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的現實。

工作回顧

2005年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市委九屆八次、九次全會精神,圍繞“百姓腰包鼓起來、保障體系建起來、城鄉環境美起來、社會治安好起來、文化氛圍濃起來”的具體工作目標,以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奮力拚搏的工作鬥志,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大力實施工業倍增、農業升級、城市南擴、建設商貿中心、打造文化名城、構築和諧錦州六大舉措,保持了經濟社會的快速健康協調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初步預計,全市生產總值實現38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6.5%,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88億元、145億元和151億元,分別增長6%、20%和1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7.3億元,增長16.7%。
--發展動力不斷增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37億元,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92億元,增長25.2%,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新口徑完成6647萬美元(老口徑為7693萬美元),增長69.6%;實際利用域外資金32億元,增長38.3%。預計出口創匯5.2億美元,增長43.9%。 
--臨港經濟勢頭良好。港口吞吐量預計達到3000萬噸,增長22.2%;貨櫃吞吐量達到20.1萬標箱,增長95.1%。開發區實際利用外資2633萬美元,增長41.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25.2億元,增長43.9 %。
--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城鎮勞動力就業實名制安置9.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7%以內。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62元,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3730元,增長9.7%。
這些成績的取得,標誌著"三年大變樣、十年大振興"開局良好,也標誌著我市經濟社會進入了新的快速發展時期。
一年來,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堅持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顯現
堅持把擴大開放作為增強發展後勁、增添發展活力的重要途徑,大力實施開放牽動戰略,努力在全市營造重視開放、支持開放、參與開放的濃厚氛圍。特別是國辦36號檔案下發後,深入學習貫徹檔案精神,先後召開錦州港、開發區、凌海市、國有企業以及多領域等專題對外開放工作會議,全市上下掀起了第三輪擴大開放的新高潮。堅持以日韓、港台、珠三角、長三角等國家和地區為主,有針對性、有重點地走出去招商,香港投資說明會、廣州投資說明會、深圳家鄉人懇談會暨投資說明會等招商引資活動取得圓滿成功。日電鐵合金、中海貨櫃、進永精密鍛造、美聯橋汽車零部件等一批項目落戶錦州,真空開關管、大唐錦州熱電廠、愛迪達運動鞋、路易達孚大豆深加工、沃爾瑪等一批在談項目進展順利。錦州港對外開放龍頭牽動作用凸顯,港口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30萬噸級油品泊位、兩個5萬噸級貨櫃專用泊位、進港主航道拓寬等工程竣工投入使用。開發區開放先導示範作用進一步增強,錦州灣核心區域開發全面啟動,投資4.3億元的西海國際工業園開工建設。凌海對外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娘娘宮申報省級開發區工作正在進行,臨海工業帶規劃初步形成。
全方位深化改革,努力消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農村稅費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土地延包等政策得到落實,糧食直補和良種補貼資金全部發放到戶,99%的村完成了二輪土地延包工作。制定出台了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等政策意見,150個國企輔助單位和企業辦社會職能機構完成了主輔分離,華光、焊條、叉車等85戶國有企業實現改制。市直394家事業單位機構分類定位和落實編制"實名制"工作初步完成。第三次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圓滿結束,行政審批事項削減到267項,視窗辦結率提高到50%。文化體制改革有序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二)推進工業倍增,工業經濟實力進一步提升
科學分析工業經濟現狀和未來三年發展機遇,制定並全力實施了工業經濟三年倍增計畫,工業經濟保持了較快發展速度。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479.2億元,增長36%;增加值完成99.3億元,增長28.9%。全市產值5億元以上企業達到12戶,其中元成、沈宏、華宇、華龍4戶企業步入10億元以上企業行列。新開工建設1000萬元以上項目117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24個,億元以上13個。中石油錦州石化公司750萬噸煉量擴能改造、錦恆公司年產20萬套安全氣囊、華昌矽公司8英寸矽單晶棒、華光集團80KV陶瓷真空開關管、錦開電器等36個項目相繼竣工投產。14個工業國債項目順利推進,攀鋼鈦業3萬噸鈦白粉等10個項目開工建設,其中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苯磺酸等4個項目實現部分投產。新爭取省技改貼息項目26個,財政貼息資金達到4582萬元。三個優勢產業、兩個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四個傳統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最佳化,"三二四"產業格局更加清晰。加大政策扶持、金融服務、依法保護和環境治理力度,努力為民營企業創造寬鬆的發展環境。民營工業增加值實現147.8億元,稅金11.5億元。地方工業發展勢頭迅猛,規模以上縣(市)區屬工業企業總產值實現197.5億元,增長59.4%。
(三)實施農業升級,農村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
結合我市實際,全面啟動實施了農業結構、經營模式和增長方式升級計畫。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預計實現165億元,增長6%。糧食總產量達到201萬噸,增長7萬噸,再創歷史新高。新增有機、綠色食品認證40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4個。新建現代農業科技園區50個,畜牧小區55個,肉羊改良站100個。禽產品、林產品、水產品等十大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不斷完善壯大,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17戶。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8.6萬畝,增加有效灌溉面積11.3 萬畝,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57%。人工植樹造林48.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2.3%。落實治理海水倒灌方案,大小凌河扇地防海水入侵一期工程已經完成,二期工程正在抓緊報批,整個工程有望在今年10月完工。中心漁港建設竣工在即,南凌一級漁港即將開工建設。積極搶修應急度汛工程,順利實現安全度汛。農村剩餘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5.2萬人。
面對突如其來的禽流感疫情,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及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眾志成城,按照"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依靠科學、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斷處置"的24字方針,快速發動、科學應對, 7個市級防控工作組和200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公安幹警、醫務人員、機關幹部深入防控一線,與黑山、北寧、南站新區等縣(市)區的廣大幹部民眾一道合力攻堅,取得了防控禽流感工作的決定性勝利。
(四)加速城市南擴,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
老城區改造和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大。新建大修道路115條,其中改造小街小巷101條。投入1513.6萬元,分兩批對250棟樓、103萬平方米非物業住宅區環境進行了徹底整治。100條"摸黑路"改造工程全部完工。新增供暖面積80萬平方米、燃氣用戶1萬戶、公交線路2條。站前廣場等重點地段實施交通整治,交通秩序明顯好轉。制定了城市管理三年規劃,通過實行門前三包、格線化管理、聘請城市管理監督員等辦法,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全面開展了爭創國家衛生城、國家環保模範城活動。城市南擴"十大工程"全面啟動。渤海大道、市府廣場、女兒河帶狀公園、凌南道路網、濱海公路工程開工建設,凌南市場建設和第三醫院組建工作進展順利,南山核心區綠化任務接近尾聲,實驗學校竣工並按期開學,凌南棚戶區拆遷工作穩步推進,拆遷面積達到40多萬平方米。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展順利。完成了士英街排水改造工程和女兒河4公里截流乾管工程。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糞便無害化處理廠建成,圖書館工程即將竣工投入使用。完成村村通油路工程327.5公里,64個村新通油路。102國道等公路大中修工程全部完工。高天地方鐵路增能改擴建工程完成2200延長米,鐵路年綜合運輸能力達到1500萬噸。全市建築工程質量總體水平穩居全省前列,渤海大學圖書館工程獲國家優質工程大獎,率先實現遼西地區"魯班獎"工程零的突破。
(五)建設商貿中心,商貿財稅實力進一步增強
穩步提升傳統商貿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全力打造服務遼西的區域性商務中心、購物中心、集散中心、物流中心。消費市場進一步繁榮活躍,元都大酒店等投入運營,新華購物廣場等即將竣工開業,天宇商貿中心等先後開工建設。物流業發展步伐加快,恆大物流保稅倉庫通過驗收開始運營;華聯物流配送網路發展到赤峰、本溪、阜新等8個城市;渤海物流一期工程完工,中海集團北方物流、滿洲里神怡鮮儲公司等陸續入駐園區。建立健全市縣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實現了城區所有封閉市場速測機構的全覆蓋;建立公開透明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發布制度,通過媒體向全社會發布檢測結果;創建無公害農產品銷售示範市場,食品市場準入制度進一步落實,有力保證了市民食品安全。會展業有新的發展,成功舉辦了錦州市首屆房展會、第八屆中國古玩藝術品博覽會和第九屆中國(錦州)北方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展銷會。
加強稅費征管,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完善市與縣(市)區財政體制的決定》,禁止濫拉稅源,嚴厲打擊偷逃騙稅行為,稅收征管秩序進一步規範。通過壓縮一般性支出,削減專項支出和公用經費,以及多方籌集資金,重點保證了工資發放、社會保障和救災救濟等支出。特別是市本級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通過調整支出結構,保證了國家公務人員地方性補貼政策的落實。積極爭取到省開發銀行5億元貸款額度,緩解了失業保險、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短缺問題。金融業運行平穩,資產進一步最佳化,改革取得新的進展。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達到511.9億元,增長11.6%。保險業快速發展,保險金額達到10億元,增長35.6%。
(六)打造文化名城,社會各項事業進一步繁榮
積極推進科技自主創新,39項科技成果通過省、市鑑定,其中8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5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爭取國家和省級科技計畫項目73項,科技三項經費實際到位1656萬元,支持科技項目91個。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預計完成96億元,增長27.8%;增加值完成24.3億元,增長55.4%。科技進步對全市經濟成長貢獻率達到51%。順利組織了"遼西五市首屆畢業生擇業洽談大會"等各類人才交流會。成功舉辦了古塔春節廟會、筆架山海會、國際民間文化節和周末文化廣場等大型文化活動,組織了《鳳鳴遼西》電視春節文藝晚會及幾百場文藝演出。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99.8%,開通數位電視400餘戶。文化市場體系進一步健全,文藝演出、音像電子、古玩藝術品等九大行業發展快速,年銷售收入達到3億元。進一步整合旅遊資源,打造精品線路,遼瀋戰役紀念館"紅色旅遊"品牌在省內外叫響。旅遊總收入實現30.4億元,增長40.1%。撤併中國小79所,建設九年一貫制(寄宿制)學校8所,農村中國小布局更趨科學合理;普通高中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中等職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完成"宏志班"招生450人,解決外來打工人員子女入學514人。省十運會會徽、會歌、吉祥物、主題語和開幕日期均已確定,場館改造、競賽安排、宣傳、籌資等項工作順利推進。積極開展義縣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加大流行性出血熱等傳染病的防治力度,公共衛生體系進一步完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7.17‰和2.26‰以內。圓滿完成了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各項任務。檔案信息、人防地震等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七)構築和諧錦州,安定祥和氛圍進一步濃厚
大力開展就業再就業工作,全年實名制培訓再就業人員2.4萬人,為下崗失業人員發放小額貸款2892萬元、減免稅費2337萬元,17329戶"零就業家庭"全部實現了至少有1人就業。全力實施社會保險擴面工作,"五險合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建立。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31.6萬人、38.7萬人、40.7萬人、20萬人和8.1萬人。養老保險金按時足額發放,保障水平有所提高。歸集住房公積金2.7億元,年歸集總量創歷史新高。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城區低保對象大病救助保險制度運行良好,全年救助550人次,賠付330萬元,被省民政廳譽為"錦州模式",得到國家民政部肯定。全市城市低保對象達到7萬餘人,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建立了農村低保制度,保障對象達到4.6萬人。社區"一站四室"建設全面啟動,136個社區"一站四室"面積平均達到267平方米,給廣大社區居民帶來極大方便。清理網上拖欠工程款6.4億元、農民工工資365萬元。深入開展了軍民攜手綠化南山、民營企業擁軍等軍民共建和擁軍優屬活動,雙擁工作成果顯著。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的進展。堅持扶貧工作經常化,安排救助走訪金640萬元;深入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程,28個村、近3萬人得到扶助。為支持疫區人民抗擊禽流感,全市掀起了捐款熱潮,慈善總會共收到捐款1000多萬元,充分體現了錦州人民團結互助的崇高精神。
貫徹落實新《信訪條例》,繼續實施信訪公開接待日和主要領導包案制度。安排信訪領導接待日44次,處理信訪案件38起;各級領導共包案615件,已辦結526件,辦結率86%、息訪率70%。認真開展了公安"大接訪"活動,社會治安形勢明顯好轉。110、119、122"三台合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平安縣(市)區創建工作全面展開,新型治安防控體系初步建立,全市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大幅下降,打擊刑事犯罪績效考核全省名列第一。建立了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保障體系,編制了總體預案、基本案、專項預案和保障計畫。人民調解和法律援助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四五"普法工作順利完成。加強生產、交通和消防安全管理,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
(八)加強政府建設,依法行政能力進一步增強
認真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實現了"兩促進、兩提高"。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堅持政府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繫制度。全年辦理市人大議案2件,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486件,辦復率、滿意率分別達到100%和96%。積極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認真做好行政複議和應訴工作,依法行政得到加強。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建立了新聞發布會制度,及時向社會發布各類信息,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深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制定了公務員行政效能投訴處理辦法、行政效能監察規定等制度,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進行了公開有效的監督和處理。出台了《關於嚴肅機關工作紀律的四項規定》,堅持對餐飲娛樂場所明察暗訪,發現、處理違紀問題8起,給予7人公開曝光和紀律處分。"求真務實、雷厲風行、令行禁止、嚴細成風"的十六字要求深入落實,公務員的行政行為進一步規範,快速反應、務實高效的行政指揮系統逐步建立,以"錦州港精神"、"實驗學校速度"、"南山綠化幹勁"等為代表的"想幹事、真幹事、乾成事"的工作作風和行政氛圍日益濃厚。
回顧一年的工作,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農業生產方式落後。無論是種植業、養殖業,還是農產品加工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生產方式落後問題。特別是去年發生的禽流感疫情,將我市家禽養殖業飼養分散、密度過大、畜禽混養等傳統落後的生產方式問題暴露無遺,農業升級迫在眉睫。二是個別工業企業虧損嚴重。工業生產雖然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但由於原油、煤、電等重要基礎原材料和能源價格上漲,導致石化公司、東港電力、熱電公司等大戶企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三是國有企業改革進展緩慢。國有企業改革工作受政策、改革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進展速度緩慢,改革任務十分艱巨。四是財政收入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由於產業結構不合理、工業總量偏小、縣域經濟發展緩慢等因素影響,全市稅收收入增長還不夠快,財政狀況還不寬裕。上述問題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三、2006年工作安排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實現"三年大變樣"目標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全市工作,對實現"三年大變樣"目標,為"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6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省委九屆十一次全會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九屆十次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圍繞建設遼西沿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目標,以錦州灣整體開發為突破口,加快實施工業倍增、農業升級、城市南擴、建設商貿中心、打造文化名城、構築和諧錦州六大舉措,著力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努力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快又好地發展。
2006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18%和1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域外招商引資增長23%,實際出口創匯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物價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以內;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0%和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7%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要著重抓好以下十項工作:
(一)突出錦州灣整體開發,加速沿海經濟帶建設
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沿海城市經濟帶"三點一線" 開發戰略,按照我市"一港、一區、一帶、一面"的具體構想,加大錦州灣整體開發力度,加速打造錦州沿海經濟帶。
做強做大錦州港。加大投入力度,積極推進205、206、502泊位、糧食現代物流和進港主航道浚深等工程的施工進度。大力開拓腹地貨源市場,確保年內吞吐量進一步大幅度增長。調整完善第三、四港池的總體規劃和特大型散貨泊位、煤炭專業化泊位、油品專用泊位建設方案。加快西部港區一期開發建設籌備工作進程,開工建設西部港區。
加速開發區提檔升級進程。積極做好國家級開發區申報工作,保稅物流中心爭取年內申報成功。調整完善開發區總體規劃,將開發區規劃面積擴大至28平方公里。高標準做好西海國際工業園、白馬綜合工業園和白沙灣海濱新區建設規劃,全力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擺放步伐。
加快凌海工業帶建設。以娘娘宮申報省級開發區為契機,抓緊啟動"三區二園一基地"(物流倉儲區、濱海別墅區、特色海珍品養殖區,臨港工業園、水產品加工工業園,水產品批發、加工、運銷集散基地)和凌南、雙羊、娘娘宮、建業、大有、閻家、大凌河口等7個工業園區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金屬冶煉、油田配套、精品海鹽等項目,加速形成臨海工業帶。
加大沿海開發對各縣(市)區全面發展的帶動作用。進一步整合資源,積極促進錦州港、開發區、凌海市所屬沿海工業園區和工業項目的延伸銜接,加大沿海經濟對其它地區發展的牽動輻射作用,努力實現黑山、北寧、義縣等縣(市)區和沿海經濟帶的統籌聯動發展。
(二)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加快工業倍增進程
發展重大項目。深入實施"工業倍增"計畫,以重大項目牽動工業經濟總量、規模的擴張。加大75個投資3000萬元以上續建新建項目的建設力度,重點推進中石油錦州石化公司15萬噸異丙醇、8萬噸苯乙烯、中海貨櫃、華光金屬化陶瓷殼、新日矽矽單晶片、元成10萬噸高果糖、西洋特肥50萬噸複合肥等項目。建立工業發展振興基金,努力爭取國債和省財政貼息資金,切實加大對重大工業項目的支持力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5%,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
最佳化結構布局。繼續按照"三二四"格局調整工業結構,積極吸引民間資本發展石油化工、汽車零部件、農產品深加工、新材料、電子信息、機械裝備製造等行業,形成產業集群,拉長產業鏈條。整合資源,激活要素,盤活存量,加快湯河子工業區振興步伐。實施品牌戰略,引導和扶持企業創建發展自有知名品牌。加強對工業經濟運行中重大問題的研究和調控,從整體上提高工業企業產品競爭能力,切實提高工業企業效益。
加快國企改革。籌集國企改革專項基金,建立完善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規範國企改制和產權交易,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取消省屬以下國有企業改制的股許可權制,拓寬改革成本的籌措渠道,妥善處置改制企業的債權債務,做好職工安置工作。重點抓好金城、鐵合金、燃氣等38戶企業改制工作,確保年內國有企業改制任務全面完成。
壯大民營工業。重點支持元成、沈宏等企業做強做大,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跨地區、跨行業發展,努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支持民營企業加大投入,幫助中小企業與工業主導產業對接。積極扶持民營科技企業,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加大培訓工作力度,著力打造高素質民營企業家隊伍。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0%以上。
(三)全面實施農業升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各項要求,全面落實農業升級10大指標,加快農業結構、經營模式和增長方式的升級。 
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提高高效農作物比例,努力擴大棚菜、優質水果、花生、花卉、食用菌等生產面積;提高新優品種比例,優質品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積極開展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的環評和無公害、有機、綠色農產品的認證。進一步加快水產品養殖業發展,水產品總量達到32萬噸以上。努力發展創匯農業,不斷擴大農產品出口創匯份額。堅持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發展,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規模以上產業化企業達到135戶,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達到40億元。
加快轉變養殖方式。認真吸取禽流感教訓,全面落實扶持家禽飼養業的各項措施,高標準做好農村養殖業發展規劃,努力使養殖業向規模化、園區化、現代化方向發展。抓緊配齊配強監測、防疫人員,建立起完善的動物衛生防疫及監控體系,降低畜禽養殖風險,確保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新建標準化畜牧小區50個,實現畜牧業產值92億元。
切實改善農村發展環境。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土地延包、"兩減免三補貼"和農村稅費改革的各項政策。加大財政對農業和農村的支持力度,集中城市優勢資源,重點幫促經濟薄弱鄉村。統籌城鄉義務教育和公共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加快推進大小凌河防洪和防海水入侵工程。依託"三沿"抓好"四綠",完成人工造林面積35萬畝和大凌河口濕地保護區建設工作。全面實施"興機惠農"工程,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58%。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全年轉移勞動力5萬人,努力增加農民現金收入。認真做好全國第二次農業普查的前期準備工作。
(四)完成南擴十大工程,提高城市建設管理水平
推進城市南擴工程。渤海大道8月底前竣工通車,市府廣場8月底前交付使用,女兒河帶狀公園 10月底前完成改造,南山核心區綠化全面完成,市第三醫院正式掛牌,凌南東里、西里等地段房地產開發全面啟動,科技路、市府東路等路網全面貫通,濱海公路建設抓緊推進,確保三年的城市南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
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堅持建管並舉,加快環衛、城管體制改革進程,逐步建立城市長效管理機制。嚴看死守、嚴管重罰,進一步鞏固門前三包和格線化管理成果,堅決維護城市規劃管理的嚴肅性和連續性。治理城鄉環境,搞好城市建築垃圾處理和危險廢物綜合利用工程建設,嚴厲查處環境違法案件。深入開展全國衛生城和環保模範城創建工作。積極穩妥地推進供暖體制改革。做好土地儲備整理與經營開發工作,實行市場化運作,公開拍賣一批土地使用權,進一步盤活土地資源。
加快老城區改造和重點工程建設步伐。開工建設漢口街公鐵立交橋,完成小扒溝、白老虎屯明溝改暗渠工程;實施主城區街路照明改造工程,徹底消滅"摸黑路";新建、改造科技路、松坡路等20條主次幹道,完成35條小街小巷改造任務;加大城市綠化投入,新增綠地面積85萬平方米;全面完成城區非物業住宅區環境整治任務。切實搞好300公里村通油路路基改造和省定100公里、連通34個村的村村通油路工程,加快推進高天地方鐵路增能改擴建、疏港路大中修等項目進程,力爭完成錦凌水庫項目國家報批工作。積極爭取政策性銀行貸款、國債資金和上級撥款,多形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五)增強三產輻射功能,建設區域商貿中心
加速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構築物流業基礎設施平台和公用信息平台,重點支持物流園區發展,儘早完成恆大物流和渤海物流二期工程建設,增強華聯北方、宏基等物流企業的配送功能。加快會展、通信網路、中介信息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新型業態銷售額實現26億元,增長15%。促進住房、汽車、教育等消費健康發展。
擴大商貿流通業規模。加強同域外服務貿易企業的合作,加速批發市場改造升級,做強光彩大型家居建材中心、宏發建材商城等交易方式現代、服務功能完備的批發市場,增強對遼西、蒙東乃至更大範圍的輻射作用。積極引進沃爾瑪、家世界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加快商業區街改造和社區服務網點建設。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改造鄉級農家店20個,村級農家店90個。 
促進金融保險業繁榮。推進金融信用體系建設,強化金融監管,改善企業融資環境,支持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積極引進外埠銀行進入我市,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以及其它銀行的合作。充分發揮資本市場融資功能,擴大直接融資規模。重點抓好漢拿電機、沈宏實業等7家企業的擬上市工作。依法運用保險資金,進一步加快保險業發展步伐。
提高旅遊業發展水平。按照"夯實基礎、叫響品牌、規範服務、強化管理、做大產業"的工作思路,繼續推進旅遊基礎設施開發建設;加大旅遊宣傳促銷力度,全方位開拓旅遊客源市場;強化行業管理,嚴格規範旅遊市場秩序;全面整合旅遊資源,建設京遼通廊黃金旅遊線,重點推出紅色旅遊、綠色旅遊等特色文化旅遊項目。旅遊總收入增長20%以上。 
(六)用足用好開放政策,實現招商引資突破
抓住重要機遇,爭取政策支持。學深學透國辦36號檔案,用足用好29條開放政策。進一步完善錦州灣整體開發規劃,做好相應政策銜接工作,力爭在港口建設、開發區建設、重大項目和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得到國家和省的政策支持。
注重項目包裝,創新招商方式。確保每個縣(市)區 "精品" 包裝項目不少於5個,全市不少於100個。加大在談項目跟蹤服務力度,加快愛迪達運動鞋、路易達孚大豆深加工等項目的落戶進程。加強與香港貿發局、台灣中小企業經貿策進會等行業協會的合作,切實發揮行業協會的中介作用,拓寬招商引資市場化運作渠道。注重招商引資實效,重點組織好針對韓國、日本、珠三角、長三角、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的小規模、多批次招商引資活動。
擴大開放領域,最佳化投資環境。全面放開產權、經營、作業市場,力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公用事業、房地產、旅遊等領域在利用外資上取得實質性突破。沉澱部分經濟增量收入建立"開放基金",支持園區發展和入園企業建設;逐步取消省以下收費項目,嚴格控制收費標準;積極利用開發區特殊管理許可權,減少項目審批環節,縮短項目審批時間。進一步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努力擴大外貿出口份額。 
(七)努力增加財稅收入,壯大縣域經濟實力
切實增強財稅增收能力。堅持把培植稅源型企業作為財源建設的發展方向,逐步提高經濟發展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經濟指標對財政收入的轉化率,實現財政收入與生產總值的協調增長,切實提高政府可支配財力規模。加強重點稅源和稅種的監控,加大稅收稽查力度,挖掘增收潛力,大力清理欠稅,堅決做到應收盡收。嚴格界定稅費優惠條件,嚴厲打擊和制止各種"拉稅"以及違背國家政策的"先征後返"等行為。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確保公教人員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和社會保障資金需要,重點保證農業、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加強對財政資金運行全過程的審計監督,嚴肅財經紀律。
提高縣域經濟發展能力。各縣(市)區要積極圍繞主導產業加快發展,進一步調整最佳化稅源結構;儘快消除禽流感恢復期內不準養殖家禽等滯後影響,積極引導農戶利用現有場所進行轉產;大力扶持發展產業關聯度高、經營機制活的中小企業,加速引進大企業、大項目,力爭早投產、早達效、早獲益;依託和發掘自身優勢,著力培育工業、貿易企業向集群化發展;推進溝幫子開發區建設,更好發揮其對地區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加大雙羊、大虎山、七里河、營盤等各類工業園區、工業小區的資源整合力度,提高園區土地利用效益。
(八)大力發展社會事業,積極打造文化名城
致力科技創新,加快教育發展。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積極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型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效保護智慧財產權,進一步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和利用。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5%以上。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強化人才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大力培養和引進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改進德育工作。抓好中國小教師崗位培訓,深化課程改革,鞏固提高"普九"成果。搞好危舊校舍改造,落實好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的要求。推進機電工程學校搬遷和職業學校布局調整,加大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水平。
全力辦好省十運會,活躍民眾文化生活。抓緊做好省十運會籌備工作,高標準完成場館及相關設施建設;精心組織好開幕式、閉幕式和接待工作;提高運動成績,確保實現金牌總數、獎牌總數、團體總分"保五爭四"目標。舉辦好古塔廟會、北方農展會、筆架山海會、國際民間文化節等大型民眾文化活動,積極吸引民眾的廣泛參與;修改加工《酒魂》等重點劇目,力爭進入全省文化精品工程行列;抓好鄉鎮、社區等文化中心創建工作,夯實民眾文化基礎;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不斷壯大文化產業。加大投入,出台政策,啟動廣播電視數位化整體平移工程,完成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進一步做好醫巫閭山、北鎮廟、奉國寺等"申遺"工作。
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做好人口計生工作。推進19所鄉鎮中心衛生院、6所偏遠衛生院規劃建設,啟動試行涉農縣(市)區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達到90%;加大藥品流通改革力度,建立完善惠民醫療制度。全面落實農村60歲以上獨生子女戶、雙女戶父母獎勵扶助政策,全市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8.4‰和3.4‰以內。
(九)切實關心百姓生活,全力構築和諧錦州
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進一步落實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完善就業再就業責任體系,大力開展就業援助,解決"零就業家庭"和大齡就業群體就業難問題。積極推行普惠制培訓,著力提高下崗失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和就業本領。實現實名制就業6萬人,其中安置大齡就業困難人員4000人;實施普惠制培訓2萬人,勞務輸出3萬人。加大勞動契約管理和勞動監察執法力度,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強化基金征繳和監管,依法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人數分別達到32萬人、40萬人、41萬人、22萬人、9萬人。確保離退休人員養老保險金按時足額發放。開通社會保障網站和"12333"勞動保障諮詢服務電話,加快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步伐,推進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 
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強化城市低保規範化管理,穩步推進農村低保制度的實施。完善城鄉醫療救助體系,解決看病難、看大病更難的問題。發揮慈善總會作用,採取政策扶貧、科技扶貧措施,妥善解決弱勢群體尤其是禽流感疫區受災民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做好殘疾人康復、就業、維權等項工作;落實好貧困戶三年建房規劃。加快老年公寓等社會福利設施建設,改善農村敬老院條件。做好第六輪全國雙擁模範城評比的準備工作。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社區的服務功能。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各種社會黑惡勢力和兇殺綁架等嚴重刑事犯罪。建立健全社會安全預警機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增強城鄉居民的安全感。認真做好民眾來信來訪、人民調解工作,努力化解社會矛盾。推進基層司法所建設,切實搞好普法工作。加強國家安全工作,全力維護社會政治穩定。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安全生產執法力度,消除各種事故隱患。強化食品衛生監督,實施"放心菜"、"放心肉"工程;加大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維護人民民眾切身利益。 
(十)增強行政執行能力,樹立政府嶄新形象
求真務實,恪盡職守。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講空話、不圖虛名,嚴禁虛報浮誇、不搞形象工程。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執行人大關於政府工作的各項決議、決定,周密安排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視察活動,切實提高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的辦理質量。加強同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聯繫,集思廣益,更好履行政府工作職責。
雷厲風行,高效行政。著力建設反應快速、高效運轉的行政指揮系統,加快推進法治型、服務型、公信型、實幹型政府建設進程。深入貫徹《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行政許可法》,嚴格依法行政。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認真做好行政複議工作,堅決糾正違法行政行為。規範政府職能定位,不斷提高政府服務水平。大力推行政務公開,進一步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強化政務督察工作,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令行禁止,清正廉明。全力維護政令的權威性,切實增強政令的執行力。嚴格執行《關於嚴肅機關工作紀律的四項規定》等規章制度,對違規者嚴懲不貸。認真貫徹《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全面落實市委具體實施意見,嚴肅查處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濫用權力、謀取非法利益的案件,堅決懲處腐敗分子。切實加強廉政自律教育,堅決反對和制止奢侈浪費。
嚴細成風,勤政為民。大力倡導嚴格嚴謹、仔細縝密的工作作風,進一步強化敢於負責、甘於奉獻的為民理念。積極穩妥地推進行政事業單位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步伐。堅持和完善重大事項新聞發布制度,保證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不斷拓寬政府與民眾的溝通渠道,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真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
各位代表,人民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和支持,給了我們無窮的力量和必勝的信心。我們將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埋頭苦幹,奮力拚搏,確保今年全市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努力為"十一五" 高起點開局和"三年大變樣"目標的實現做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