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是新一屆政府施政的第一年,又恰逢我市建市十周年。在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下,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和衷共濟,克難奮進,戰勝了嚴重春旱和非典疫情的衝擊,完成了市人大三屆一次會議確定的全年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建市第十年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的新成就,呈現出各業興旺、城鄉繁榮、政通人和的喜人景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4年凌海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4年
- 地點:凌海市
- 人均純收入:增長18.3%
2003年工作回顧
2003年是新一屆政府施政的第一年,又恰逢我市建市十周年。在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下,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和衷共濟,克難奮進,戰勝了嚴重春旱和非典疫情的衝擊,完成了市人大三屆一次會議確定的全年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建市第十年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的新成就,呈現出各業興旺、城鄉繁榮、政通人和的喜人景象。
--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實現50億元,同比增長17.6%(按可比價格計算);
--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3.34億元,增長10.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04億元,增長13.5%(不含松山);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實現9.5億元,增長33.8%;
--全市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預計實現9.2億元,增長8.8%;
--出口創匯預計實現5800萬美元,增長24.3%;
--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實現3800元,增長18.3%。
招商引資成效明顯
全面實施“外向牽動”戰略,對外開放不斷向縱深發展。充實完善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對通亞、阿里郎等10戶企業實行了掛牌保護,投資環境不斷改善。堅持以內引外,以商招商,全年新增內資企業100個,外資企業6個。積極參加經貿洽談和招商引資活動,組團赴東南亞、香港進行招商,加強與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外客商的經貿友好往來,並以建市十周年為契機,開展了多層次的經貿洽談活動。全市域外招商引資額實現4.5億元,實際使用外資額508萬美元,分別增長16.6%和90.2%。加大資金、政策扶持力度,做大做強出口企業群體,自營出口企業發展到16戶,出口創匯超歷史最高水平。
改革步伐不斷加快
深入開展各項改革,為經濟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農村稅費改革平穩推進,全市化解村級債務4765萬元,農民平均減負43%以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全市流轉土地1.5萬畝,促進了種植業結構調整。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得到深化,供銷實業公司、特種電機廠、鹽業公司、農機四廠等9戶企業完成改制。新增並軌企業21戶,並軌人數2883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積極推進,參保人員達到8800人。財政統管、統籌範圍進一步擴大,市直行政事業單位經費實行了財政統管,農村公教人員標準工資實行了市級財政統籌,農村行政事業單位和村級財務實行了鄉級財政統管。
國民經濟持續發展
工業經濟提速發展。全面開展“項目年”活動,推動了工業經濟的強勢擴張和快速發展。全市工業總產值實現65億元,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達到61戶,產值實現14億元。投資15億元,新上項目190個,其中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54個,2000萬元以上項目9個。規劃和建成雙羊、閻家、安屯、三台子等10個工業園區,雙羊工業園區新入駐企業19戶。
民營經濟強勁發展。堅持改革牽動、政策推動、大戶帶動,民營經濟總量迅速增長。新上項目均以民營經濟為主體,民營企業發展到2.94萬戶,註冊資本金達4.7億元,民營經濟增加值預計實現23.1億元,占全市GDP總量的46%,入庫稅金1.46億元,占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71%。
第三產業蓬勃發展。加快商品流通,遼西農機、雙羊肉食、三台子果菜、翠岩農副產品等10大專業市場初步形成,各類中介服務組織發展到40個。商貿企業充分發揮行業優勢,擴大經營範圍,參與市場競爭,促進了城鄉市場繁榮和穩定。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預計實現17億元。
農業結構最佳化發展。積極推進優勢農產品合理布局,農業結構得以調優、調高、調強、調外。新增棚室面積3.5萬畝,農業科技園區達到39個,“訂單”農業發展到15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4.05億公斤。以右衛、雙羊、西北山區鄉鎮為重點,完成人工造林16.4萬畝,植樹1850萬株,被省政府評為全省林業建設先進市。改造、新栽果樹1.1萬畝,完善了京瀋高速公路萬畝果樹精品帶建設,水果總產量實現1億公斤。畜牧業步入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軌道,規劃新建西八千、閻家、右衛等9個畜牧小區,取得歷史性突破。生豬、家禽、牛、羊飼養量分別達到149.5萬頭、1312萬隻、7.7萬頭和38.4萬隻。
“海上凌海”創新發展。海洋經濟規模不斷壯大,地位不斷提升。新編制了《2003—2007年海洋與漁業經濟發展規劃》,促進了海洋經濟有序發展。狠抓重點工程項目,娘娘宮、大有等鄉鎮新上金星海業、贏鑫養殖等6個龍頭企業,漁業產業化水平有了新提高。工廠化養殖面積達到1.7萬平方米,水產養殖面積發展到55.8萬畝,水產品總產量達到12.3萬噸,總產值實現7億元。
財政金融平穩發展。在稅源和收費項目減少的情況下,堅持依法理財治稅不動搖,千方百計開源節流,確保了財政收支平衡,確保了工資發放,確保了重點項目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的順利進行。政府採購範圍不斷拓寬,節約資金400多萬元。金融運行形勢良好,支持了地方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各項儲蓄存款和貸款餘額達到35.7億元和30.1億元,分別增長6.8%和8.9%。社會保險擴面工作進展順利,“兩個確保”成果得到鞏固,城鄉低保、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紮實開展,社會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城鄉面貌明顯改觀
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城鄉整體形象得到提升。投資2800萬元,完成了體育場館建設;投資2630萬元,完成了23個村通油路工程81公里;投資2380萬元,完成了一高中新建校區主體工程建設;投資240萬元,新建了九華山公園;投資220萬元,完成了城區和大錦線兩側栽大樹2.7萬株;投資100萬元,完成了錦凌路西段、振安路等4條街路硬化任務;籌資1.3億元,完成了第二期農村電網改造;積極配合鐵路部門,新建了土台公鐵立交橋。雙羊、石山、翠岩等小城鎮建設進一步加強,投資環境和生活環境不斷改善。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
大力實施科技創新,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明顯提高。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實現2億元,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達到54.5%。教育布局合理最佳化,教學條件不斷改善,撤併農村中國小43所,新建和改造校舍1.3萬平方米,一國中、二國中改建工程和一高中新建工程順利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取得可喜成績。有線電視和寬頻網路取得新發展,新增有線電視用戶3000戶,發展寬頻網路用戶2000戶。周末文化廣場、桌球賽、籃球賽等各種形式的文化、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民眾精神生活豐富多彩。衛生體制改革初見成效,社區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市抗擊“非典”取得階段性勝利,保持了凌海的一片淨土。計畫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人口出生率和計畫生育率分別為7.46‰和100%。成立了凌海市少年兒童活動中心,婦女兒童工作取得新成績。
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深入學習貫徹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及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開展了“東北大振興,錦州大發展,凌海怎么辦”大討論活動。全面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有了新提高。加強村鎮環境建設與管理,改善了農村招商引資環境。圍繞慶祝建市十周年,擴大對外宣傳,提高了凌海的知名度。自覺接受各方監督,廣泛吸納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定期向人大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39件,政協委員提案78件,辦復率100%。切實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公路“三亂”得到治理,被錦州市評為暢通工程優秀組織單位。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破獲刑事案件806起,查處治安案件1762起。加強同邪教組織的鬥爭,狠抓“四五”普法和安全生產工作,被錦州市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擁軍優屬成績突出,被省評為擁軍優屬模範先進單位。信訪、土地、環保、統計工作得到加強;農機、外事、僑務、氣象、檔案、民兵、民族、宗教等項工作取得新進展;駐市部門和單位都為全市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回顧過去一年,大家普遍感到,2003年是全市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一年,是全市社會持續穩定、人民民眾滿意度較高的一年,也是全市面貌明顯改觀、對外聲譽顯著提高的一年。特別是建市十周年慶祝活動的成功舉辦,更營造了人心思上、合力創新的濃厚氛圍。這些成績是在市委正確領導下取得的,是在市人大、市政協有力監督下完成的,是在全市廣大幹部民眾艱苦奮鬥中創造的,是在社會各界鼎力相助下發展的。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積極投身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全市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熱情支持與監督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人民解放軍駐凌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駐市部門和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凌海建設和發展的海內外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的看到,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有一些不可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與省內先進地區比,與我市自身優勢比,發展速度還不夠快,經濟總量有待提高;二是經濟外向度水平低,實際使用外資額度小;三是產業結構、企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任務艱巨,支撐項目少,骨幹企業少,名牌產品少;四是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增收節支任務艱巨;五是農民增收難,城鎮就業難,社會保障壓力較大;六是發展環境不夠最佳化,制約了經濟發展速度,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高度重視,採取措施,在加速發展中予以解決。
當前形勢和2004年主要工作任務
2004年是全面落實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躋身全省縣(市)級先進行列的關鍵一年。當前,我市正面臨著凝心聚力、蓄勢騰飛的大好時機。一是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遼西北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及省委把錦州定位為遼西經濟區中心城市,使我市獲得了比以往更加有利的發展良機;二是省政府出台的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相關政策,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和資金支持;三是我市確定要在錦州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將會進一步促使我們搶抓機遇、搶占先機;四是我市已經具備快速發展的客觀條件和現實可能,發展平台基本搭建,格局板塊初步形成,軟硬環境得到改善。以上這些都為我們在新時期、新階段的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了良好條件。但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各地都在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提速發展,如果不能保持一個較快的發展速度,不能構築加快發展的比較優勢,我們的資源就會被先進地區最佳化吸收,發展的空間就會更小,與先進地區的差距就會拉大。因此,必須辯證地看待當前形勢,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堅定必勝的信心和決心;又要對不利因素有充分的估計,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與時俱進,奮發有為,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完成2004年的工作任務,推動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發展。
根據市委二屆七次全會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確定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發展為第一要務,實施開放強市、工業立市、海洋興市戰略,加速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推動外向化、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強化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為建設工業凌海、海上凌海、城區型凌海和文明開放凌海,率先實現小康社會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
--國內生產總值59億元,增長17.6%;
--全口徑財政收入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5億元和2.15億元,分別增長4.8%和5.4%(不含松山);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增長26.3%;
--全市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1億元,增長19.6%;
--農民人均純收入4180元,增長10%。
突出招商引資,放手發展民營經濟
突出抓好招商引資。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方位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做到經常抓、抓經常、常抓不懈。一是依託政策招商引資。利用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遼西北大開發和我市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客商來我市投資興業。二是依託企業招商引資。企業是招商引資的主體,要充分調動各類企業特別是重點企業的積極性,發揮企業自身優勢,招大客商、引大資金、搞大聯合,擴張經濟總量,增強發展後勁。三是依託資源招商引資。圍繞石材、農產品、水產品等資源優勢進行招商引資,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業化水平。四是依託洽談招商引資。積極組織人員和企業參加各類展銷會、洽談會,通過小批次、小團隊方式,赴日本、韓國、東南亞、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開展經貿洽談活動,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實現招商引資新突破。年內引進域外資金5.2億元,實際使用外資額600萬美元。
放手發展民營經濟。振興凌海經濟,動力在民營,潛力在民營,希望在民營。要堅持思想上放心放膽,政策上放寬放活,工作上放手放開,把思維的興奮點、工作的著力點、社會的合力點引向民營經濟。在廣泛吸納域外資金,發展民營經濟的同時,制定出台相關優惠政策,把本地民間資本和域外投資等同對待,使我市民間資本真正得到充分利用。重點扶持規模型、外向型和科技型民營企業,使其不斷向規模化、外向化、科技化方向發展。支持民營企業依法申請認定馳名商標,逐步建立和完善爭創馳名商標的企業梯隊。民營經濟增加值和入庫稅金分別實現28億元、1.7億元。
切實改善投資環境。牢固樹立“不抓環境就是放棄發展”的思想,強化環境建設。一是誠實守信。誠信既是道德,更是無形資產。要樹立誠信第一的觀念,將其作為資本來經營,以誠信的態度引商、安商、富商。要繼續實行掛牌保護制度,為民營企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二是靈活辦事。在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的基礎上,對重大項目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真正做到手續從簡、收費從低、服務從優、辦事從快。三是整頓秩序。要治亂、治髒、治惡、治貪,為企業發展掃除障礙,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發展氛圍。
主攻項目建設,加速工業立市進程
抓好規模項目建設。圍繞金屬冶煉、農產品加工、石材建材、服裝紡織、機電製造和醫藥化工六大支柱產業,主攻大項目和重點項目,做到項目牽動,走活全盤,強項更強,優勢更大。一是抓龍頭項目,扶強做大沈宏、華宇、華龍、新興化工等一批產值超億元創稅骨幹企業。二是抓在建項目,著力建設電力制鋼、電力鋼製品、永仲潤滑油、金環精細化工等一批具有凌海特色的新型工業企業。三是抓新上項目,重點引進熱電廠、超細煅燒高嶺土、汽車部件、生命動力素等一批新興規模企業。新上固定資產投資100萬元以上項目120個,其中500萬元以上項目達到50個。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要在61戶的基礎上,增加到100戶。全市工業總產值實現70億元。
抓好工業園區建設。圍繞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高科技先導、高效益回報的“五高”理念,結合城鎮建設,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為拉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資源來抓,推動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進程。要在城區內規劃設計市級工業園區,制定優惠政策,引導鼓勵企業向園區聚集。同時,抓好雙羊高新工業園、閻家工業園的規劃建設,年內分別達到設計產值10億元和5億元的生產規模。其他鄉鎮也要及早規劃,搞好工業園區建設。環保部門要堅持建設項目環境評估和“三同時”制度,搞好環境保護,提高城鄉環境質量。
抓好出口創匯企業。圍繞國際市場需求,鼓勵支持外貿出口企業調整和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穩定發展沈宏、華龍、敬華、通亞等傳統出口企業,加快培育漢之王、秦仕、達蓮、福成等一批新興出口創匯企業,積極幫助有出口產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高競爭力,使更多的出口產品由間接出口轉變為直接出口。出口創匯實現6000萬美元。
抓好市營企業改制。按照建立現代企業產權制度的要求,採取重組、聯合、租賃、合資、轉讓等多種形式,重點搞好印刷廠、糧油貿易公司等15戶市營企業改制,保證市營企業改制工作健康、有序、規範進行。在企業改制過程中,認真做好清產核資、財務審計等項工作,做到公開信息、競價轉讓,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
搞活市場流通,提升壯大第三產業
加快市場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大力發展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有效益的專業市場,拉動消費需求。在鞏固遼西農機、商貿城、翠岩水果、三台子蔬菜等原有市場的同時,重點抓好建材城、萬隆、石材、體育館超市等新興市場,規劃新建海產品、畜產品等專業市場,使其帶動區域產業升級、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工商、技術監督等部門要行使管理、監督職能,維護正常經濟秩序。
做大商貿物流產業。要以省政府提出的建設錦州物流中心城市為契機,進一步發揮環錦州城、環油田以及路多港近的優勢,圍繞消費熱點開拓經營領域,培育具有現代經營理念、現代經營業態和現代經營環境的商貿物流產業,形成市場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良性互動。全市要新增各類中介組織20個以上,經濟人隊伍發展到4萬人。
積極發展新興產業。在鞏固發展交通、房地產、餐飲娛樂業等傳統行業的同時,引導扶持信息、中介、房地產等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拓寬第三產業發展領域,努力創造就業崗位。重點抓好社區服務業,積極組織各類人員特別是下崗職工參與便民服務和社會福利服務。進一步搞好翠岩山、蕭軍紀念館、張作霖墓園等景觀的宣傳推介,改善景區環境,提升景區品位。同時,聘請有關單位,著手規劃設計濕地保護區和大有濱海旅遊區。
加快結構調整,發展農業農村經濟
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一是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工程。完成農業產地環境檢測評估工作,搞好綠色認證和品牌註冊,建成蔬菜、雜糧、水稻、水果等9大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面積達到6萬畝。二是實施農業設施化發展工程。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突出抓好以棚室經濟和地膜覆蓋為主的保護地生產,新增保護地5萬畝,新發展百棟以上棚室農業科技園區20個。三是實施畜禽集約化養殖工程。以福成集團和大興集團為龍頭,調整畜牧業養殖結構,提高集約化飼養水平,每村新發展專業飼養大戶5戶。加大村外畜牧小區建設力度,新建畜牧小區13個。四是實施林業生態化增效工程。抓好重點造林工程,山區半山區實現可視荒山和河灘全面綠化,平原區大力營造楊樹速生豐產林,完成人工造林15萬畝;全面實施封山禁牧,鞏固造林成果。完善40個果樹標準園建設,新增果樹1.3萬畝。五是實施農業產業化牽動工程。充分發揮通亞、阿里郎、達蓮、福成等產業化龍頭企業牽動作用,壯基地,帶農戶,強化企業和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新增“訂單”農業面積2萬畝。
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搞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機械化保護性耕作,完成小流域治理3萬畝、農業綜合開發4萬畝、水源工程150項、人畜基本飲水井工程60項,確保奪得省農田基本建設“大禹杯”。氣象部門要為農作物適時合理化播種提供服務,為防災、減災提供決策依據。
貫徹落實農村政策。鞏固農村稅費改革階段性成果,深化和完善配套改革,嚴格執行農民負擔管理程式,嚴防負擔反彈。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凡未搞土地延包的村,必須確保春耕前完成延包工作。積極探索有效的土地流轉機制,推動農村經營體制創新。
抓好扶貧幫困工作。認真落實幫扶責任制,大力實施“送溫暖”工程,解民心之盼、盡政府之責。要改變扶貧救濟方式,把扶貧工作的重心由解決貧困戶暫時生活困難轉變到幫助發展生產、提高自救能力上來,多為農村弱勢群體和貧困戶上致富項目,變輸血為造血,增強貧困戶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
突出區域特色,抓板塊經濟帶建設
全力打造四大板塊。一是打造海洋經濟板塊。要突出科技創新,抓好淺海底播養殖、對蝦生態養殖、海參養殖、灘涂養貝等10個養殖園區建設和工廠化養殖等設施漁業。新增工廠化養殖面積1.6萬平方米,新增水產養殖面積19.2萬畝,水產品總產量達到14.8萬噸。要大力發展海產品冷凍保鮮和精深加工業,扶持達蓮、金星、瑞龍等10個龍頭企業,搞好產品精深加工和包裝,形成產業化發展格局。要改善沿海道路交通狀況,美化村屯環境,高標準完成娘娘宮到南凌、建業到哈達鋪、西鋪到小柳38公里油路工程和“綠色通道”建設。爭取資金,建設南凌國家一級漁港。二是打造雙羊經濟板塊。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發展雙羊經濟區,把雙羊儘快建設成全市對外開放的視窗,提升工業園區檔次,承接錦州市內產業轉移,使一批大高外項目向園區集結,新增企業15戶,總量達到70戶。三是打造環油田經濟板塊。閻家、西八千、大有、安屯等環油田鄉鎮要進一步加強油地協作,主動承接油田輻射,加大閒置土地利用率,著手規劃建設工業園區,力爭每個鄉鎮新引進2個以上規模企業。四是打造西北山區經濟板塊。要用足、用活、用好省實施遼西北開發和“雙百村”扶貧工程的相關政策,積極爭取扶貧資金和土地開發整理資金,在鞏固壯大沈宏、華宇、敬華等支柱企業的基礎上,實施好高嶺土、60萬噸水泥等項目,同時發展雜糧、牛羊、珍稀動物和優質水果生產,促進農民增收。
突出抓好四帶建設。一是抓好大錦線經濟帶。以實現土地增值為目標,對大錦線兩側進行規劃建設,吸納社會資本,新上一批二、三產業項目,使其成為連線錦州與凌海的經濟產業帶。二是抓好興閻線經濟帶。加大沿路地區的農業結構調整力度,以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為牽動,大力發展精準農業,使其成為我市現代農業的展示帶。三是抓好京瀋高速公路經濟帶。要以棚室園區、果樹精品園、葡萄園建設和高效經濟基地為重點,繼續推進沿路高效農業上規模、上水平,使其成為科技型經濟帶。四是抓好102線石材經濟帶。對石山至白台子的10公里地段,要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品牌,拓展市場,組建集團,使其成以石材加工、銷售為主,相關產業共同發展的經濟帶。
堅持開源節流,做大做強政府財政
切實加強財源建設。積極培植財源不動搖,進一步拓寬財源建設視野,加大對民營經濟、第三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及國有土地開發等領域的支持力度,開闢財源增長新途徑。要抓好大項目建設,形成強勢擴張,做到以產增稅;不斷完善市場體系,擴大商品流通領域,做到以銷增稅;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財源、留稅源,做到以企增稅,構築結構合理、富有潛力的地方財源體系。
不斷強化稅收征管。嚴格依法治稅不動搖,以組織收入為中心,進一步加大徵收及清欠力度,突出抓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稅收征管,強化稅務稽查,全面清理漏征漏管戶,嚴厲打擊偷逃抗稅行為,做到應收盡收。
嚴格控制財政支出。堅持勤儉辦事不動搖,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進一步最佳化支出結構,確保工資發放和其他重點支出,嚴禁一切不合理開支。嚴格執行《預算法》和“收支兩條線”,強化對財政資金的管理。審計部門要加大對鄉鎮、市直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審計力度,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繼續擴大政府採購範圍,切實節約財政資金。
努力改善金融服務。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增強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意識,積極籌措和爭取資金,最佳化投向,加大對重點企業技術改造、民營企業發展、農業結構調整和重點事業建設的支持,為凌海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認真搞好社會保障。努力做好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失業保險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切實加強社會保障平台建設,努力提供方便快捷服務。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有關規定,使更多的下崗和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
建設城區凌海,努力塑造城市形象
提高城市規划水平。按照體現濱海特色、提高城市品位的原則,搞好城市新規劃的編修工作,科學指導今後城市建設。重點做好舊城區改造、城市新板塊建設和金城街道辦事處建設的規劃,最佳化城市整體布局和空間布局,實現城區向南發展,向西拓展,增強城區輻射帶動能力。同時,抓好小城鎮規劃建設,以雙羊、石山、閻家、翠岩等鄉鎮為重點,帶動全市小城鎮建設快速發展。
提高城市建設水平。採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籌資的辦法,加快城市環境、城市新板塊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凌海城市新形象。重點辦好10件實事:一是完成一高中教學樓建設工程;二是完成48個村179公里村通油路工程;三是完成九華山公園續建和凌河公園擴建工程;四是完成西北街1.35公里排水治理工程;五是完成外貿二街路改工程;六是實施城市水源地改造工程;七是實施由國慶路至102線2.98公里西環路打通工程;八是爭取資金完成興閻線21公里改擴建工程;九是投資1億元,實施城鄉電網改造工程;十是實施城市管理工程,改革不適應管理的單位和機構,組建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隊伍,整治城市環境,規範交通、經商、建築市場秩序,適應對外開放的需要。
提高城市經營水平。堅持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運行方式社會化,加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力度,最大限度地實現國有土地資產增值。要本著“人民城市人民建,公益事業大家辦”的原則,多元籌集建設資金,對好的項目敢於舉貸,加快城市建設步伐,走聚財建城、以城養城之路。
發展社會事業,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以“健心健身強素質、誠信文明奔小康”為目標,認真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升廣大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漁民新村建設和“十進小區”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城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文明社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文明家庭創建水平,引導人們樹立熱愛凌海、建設凌海、發展凌海的共同信念,爭做德才兼備、明禮誠信的新時代公民。
搞好民主法制建設。從嚴治政,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批評、意見和建議及政協委員提案,不斷提高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完善村民自治,搞好第四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深入開展“四五”普法,提高公民法律素質,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繼續抓好公路“三亂”等專項治理,鞏固“雙評”工作成果,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堅決同邪教組織進行持久的鬥爭,維護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的社會穩定。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嚴格落實各項責任制度,防止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強化信訪工作,妥善解決社會影響大、民眾關注和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圍繞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引進新品種50個,推廣新技術30項。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推進素質教育,加強職業教育,鼓勵民辦教育。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活躍民眾文化生活。發揮體育場館設施優勢,廣泛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繁榮廣播電視事業,把握輿論導向,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大局服務。加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步伐,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網路,提高預防保健和醫療服務水平。認真宣傳貫徹《人口與計畫生育法》,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進一步加強“雙擁”工作,爭創省級“雙擁”模範城。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環境保護。增強統計意識,依法做好統計工作。經濟發展,電力先行。供電部門要充分發揮行業優勢,搞好城鄉電網改造,繼續為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多做貢獻。同時,進一步加強民兵、民族、僑務、檔案、郵政、網通、保險等項工作。
轉變政府職能,建設高效廉潔政府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要把對全市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貫穿於政府工作的始終,以民眾的意願為第一選擇,民眾的滿意為第一標準,民眾的富裕為第一目標,切實為民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真正把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
勤奮工作、高效務實。要大力弘揚“求實、務實、抓落實”的工作作風,勤勤懇懇乾工作,兢兢業業謀發展。對於圍繞全市重點工作確定的大事實事,切實做到定了就乾,說了就辦,盯住不放,狠抓不捨,確保把政府的承諾化為事業的發展,把工作的成績變成人民的實惠。
嚴於律己、廉潔奉公。要正確對待和使用管人、管事、管財等方面的權力,用人民賦予的權力來為人民謀利益。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更要勤政廉政,乾淨幹事。要認真落實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開展好以“艱苦奮鬥、廉潔從政”為主線的“兩個務必”教育活動,用自身形象取信於民,用實際行動帶領民眾,以良好的政風和政績在人民民眾中樹立新形象。
各位代表,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發展的使命重於泰山。讓我們在市委的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大膽的創新和跨越的氣魄謀求發展,以昂揚的鬥志和實幹的作風投入工作,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開拓進取,以新的姿態創造新的業績,為加快強市富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