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的中國鄉村》是2021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世紀的中國鄉村
- 作者:王先明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21年11月1日
- 開本:32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101153491
《20世紀的中國鄉村》是2021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
《20世紀的中國鄉村》是2021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以問題為導向,對20世紀以來的中國鄉村社會歷史變遷進行了深度解析。本書主體內容基於作者既有學術研究(大都是近年已經刊發的重要論文),匯集了作者對這一領域研究的重要成果。各篇章的論題相對獨立,卻又有著內在的學術關聯,由此建構了一個相對系統...
《鄉路漫漫:20世紀之中國鄉村》是2017年11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先明。內容簡介 本書側重於制度變遷與鄉村社會結構性變遷的相關性研究。既著眼於歷史變遷的縱向展開,力求從整體上把握20世紀前期制度性變遷所引致的鄉村社會演變的基本軌跡和發展脈絡,又著力於區域角度的橫向展開,以揭示不同社會、...
《二十世紀中後期中國鄉村社會變遷》是People's Publishing House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易新濤 內容簡介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在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創新鄉村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當下,探討人民公社化運動與20世紀中後期中國鄉村的社會變遷,...
《20世紀中國的文化裂變與鄉村敘事主題變遷》是中國礦大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孝芬 內容簡介 鄭孝芬所著的《20世紀中國的文化裂變與鄉村敘事主題變遷》選擇“20世紀中國的文化裂變與鄉村敘事主題變遷”為題,對文化與鄉村敘事的相生互動進行耙梳,力圖從近一個世紀的文化變遷史及其相隨的鄉村敘事的主題變遷中尋找出時代和...
《走近鄉村-20世紀以來中國鄉村發展論爭的歷史追索》是201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先明。內容介紹 《走近鄉村:20世紀以來中國鄉村發展論爭的歷史追索》梳理、總結了20世紀以來中國鄉村發展理論論爭的歷史進程與走向。此書不僅對於了解中國近代以來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三農”問題的形成和發展演變,以及“舊三農”問題和“新...
20世紀20年代在中國出現的教育運動和社會運動。20年代、30年代達到興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逐漸衰落,不再成為一種社會運動。促進和推進鄉村運動的教育家有陶行知、晏陽初、梁漱溟等人。組織鄉村教育的機構有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中華職業教育社、中華教育改進社。鄉村教育運動力圖通過教育對我國近代農村貧窮落後進行...
《傳統與變革:20世紀五六十年代山西鄉村社會研究》是一本2022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英澤。 內容簡介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鄉村社會經歷了從土地改革到農業合作化的巨大變遷,變革是在地方社會的傳統上展開的。區別於宏大敘事和已有研究,本書利用記錄歷史細節與過程的新材料,揭示了外來戶以及土地、果樹...
中國現代史上主張以鄉村"教育"、“改造”、“建設”來解決中國的出路和前途問題的改良主義理論。流行於20世紀20~30年代,代表人物有梁漱溟、晏陽初等。1930年以前,梁漱溟提出村治的構想,他的“村治”與翟城的村治和山西的村治有所不同,已不再是建設模範村的慈善事業和側重於保甲制度的鄉村治安,而是作為復興...
《鄉村中國的社會主義想像:20世紀40-70年代小說研究》是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文元。內容簡介 20世紀40-70年代小說對鄉村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想像充滿豐富性和複雜性,或以鄉村現代的本土性想像方式重建鄉村人情倫理秩序,或以鄉村階級、革命意識思索幹部、望城青年的主體性,或以德性標榜的...
一個建立在二十幾年對歷史檔案的研究和實地訪問、調查基礎上的《中國的經濟革命》,是第一個基於西方人視角的關於中國小企業的商業史研究。編輯推薦 《中國的經濟革命:二十世紀的鄉村工業》:鳳凰文庫·海外中國研究系列 媒體推薦 經過多年的文獻研究和實地調查。顧琳教授對20世紀中國的鄉村工業化問題做出了最有說服力...
基於此,《高利貸與20世紀西北鄉村社會》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無論農民借貸戶數比例,還是借貸利率,20世紀的中國西北高利貸均遠高於同時的中國其他地區。而且,這種借貸主要不是出自生產需要,而是生活的困苦。時人調查後說:“一般農戶借得資金多分配於日常生活及婚喪等項,或彌補舊因稅課、...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分別就城鄉觀念、城鄉互動、城鄉交流與城鄉體驗等四個分主題展開論述,觸及整個20世紀中國城鄉關係的發展、變遷歷程的方方面面。書中“城鄉分治與觀念變遷”部分討論清末民國即20世紀上半葉城市脫離鄉村、獨立市政初建之時的各種探索; “城鄉互動與中共革命”部分討論中國革命如何在既有的城鄉關係...
20世紀之中國鄉村社會變遷,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研究領域,它不僅是從“長時段”探討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規律性的課題,而且也是認識當代中國社會變革尤其是農村變革、發展道路的重大課題。這是它所獨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之所在。作者簡介 郝錦花,女,史學博士,浙江大學教育學博士後,中國民航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社會...
中國改革開放的領導者鄧小平說:“農村政策放寬以後,一些適宜搞包產到戶的地方搞了包產到戶,效果很好,變化很快……鳳陽花鼓中唱的那個鳳陽縣,絕大多數生產隊搞了大包乾,也是一年翻身,改變了面貌。”上個世紀80年代之前,小崗村是全縣有名的“吃糧靠返銷,花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的三靠村;“大包乾”的...
它的產業結構以農業為中心,其他行業或部門都直接間接地為農業服務或與農業生產有關,故認為鄉村就是從事農業生產和農民聚居的地方,把鄉村經濟和農業相等同。產業發展 20世紀80年代以來,鄉村產業結構已發生深刻變化,鄉村分工分業也有了很大發展,對鄉村的認識有新的突破,表現在:①鄉村不僅是從事農業生產和農民聚居...
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 設有農場,供本院學生進行農業實習,因此兼有推廣農業實驗的作用。20世紀40年代後,鄉村建設和鄉村教育逐漸衰落。現實困境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居多,為了提高農村教育水平,實現農村義務教育的全覆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中國鄉村教育管理模式一直以縣、鄉、村分級管理,這種教育管理模式極大...
而且在整整一個世紀的發展進程中,鄉村社會變遷始終是中國歷史變遷的主體內容,這不僅因為在區位結構中鄉村占據絕對的多數,而且因為鄉村的生活模式和文化傳統,從更深層次上代表了中國歷史的傳統。即使對於整個近現代史而言,近代化或城市化進程,本質上也是鄉村社會變遷的過程。20世紀初期開始的中國鄉村社會變革雖然在...
《那時候: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鄉村記憶》是2019年山東友誼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仇長義。內容簡介 日暮旅途何處去,炊煙生處憶鄉愁。仇長義的散文新作《那時候》,結集六十餘篇,從水土、草木、鳥蟲,再到吃喝、人事,幾乎把自己的鄉村童年記憶一網打盡。那單純的稚趣與歡樂,那懵懂初開的疑惑與哀傷,以及精細寫實...
中國農村規劃60年是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內容簡介 20世紀50年代末,筆者開始悟出規劃的魅力,從70年代至21世紀初,當規劃變為現實之後,它的魅力更加凸顯出來。在看到薄霧環繞,微風吹拂著的荒山變成了鬱鬱蔥蔥的山林之時,就像看到腰纏輕羅、裊娜婆娑舞蹈的少女之魅力;在看到田、渠、林、路、井五位一體的...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79年以前,中國農村和農民問題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因而中國國內對地權純粹學術意義上的研究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改革開放以來,學界對傳統中國農村地權分配和地權交易的研究多集中於民國時期和前近代社會,或針對中國農地制度的弊端,集中於提出各種農地制度理論模式的預設。至於對20世紀50年代...
1988年中國學術界將聚居常住人口2500人以下、非農業人口超過30%的居民點稱為鄉村。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鄉村地區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深刻地改變了聚落的傳統特徵,鄉村聚落既成為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鄉村聚落的分布、形態和內部結構等反映了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間的...
自力村碉樓多建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當地僑胞為保護家鄉親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而興建的。自力村碉樓將中國傳統鄉村建築文化與西方建築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罕有地體現了近代中西文化在中國鄉村的廣泛交流,成為中國華僑文化的紀念豐碑和獨特的世界建築藝術景觀。樓內保存著完整的家具、生活設施、生產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