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魯迅長安行》是2024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鵬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924:魯迅長安行
- 作者:王鵬程
- 出版時間:2024年7月
- 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4154146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1924:魯迅長安行》是2024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鵬程。
《1924:魯迅長安行》是2024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鵬程。內容簡介1924年7月,魯迅與同行的十餘位名家學者,從北京西站坐火車出發,西行前往西北大學暑期學校講學。這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次西北之行。魯迅的這次...
為紀念魯迅西安講學100周年,西北大學文學院從2021年起開始謀劃籌備,先後重建了“魯迅紀念室”,編輯了《西北大學魯迅研究論集》,影印了《國立西北大學、陝西教育廳合辦暑期學校講演集》,出版了《1924:魯迅長安行》,並創作了《魯迅在西安》系列人物畫。組織機構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魯迅研究會和西北大學聯合主辦。活...
1924年秋天,魯迅先生在西安講學時,下榻處窗外有一叢盛開的白木槿花,他對花凝視良久,想構思一部《楊貴妃》的劇本。晚年魯迅定居上海時,還特地在前院種上夾竹桃,石榴,紫荊花,桃花等花木。看戲 魯迅先生從小愛看紹興的戲文。有一次,他還在民間演的目連戲中自告奮勇地扮演了一個角色。1924年夏赴西安講課時,...
《燈下漫筆》是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魯迅創作的雜文。這篇文章通過銀票貶值時期折現銀的小故事作為引子,講解了人們在危難之中容易“降格以求”的保命心態,引申到中國自古以來的歷史現狀,判斷出中國歷史中人民“做人而不得,只能做奴隸,甚至常常連做奴隸也不得”的處境;並從勞動人民地位的角度,將中國歷史分為“想做奴隸...
民國十二年(1923年)10月30日,魯迅先生買下位於宮門口三條21號的6間舊屋的小宅院,議價800元。同年10月31日,魯迅先生親自繪製房屋改建圖3張。同年12月2日,訂立買房契約,付原房主500元。民國十三年(1924年)1月2日,魯迅先生付清原房主購房餘款300元,房屋改建開始施工。同年2月1日,魯迅先生收到京師...
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在個人對社會的責任感驅使下,1924年2月7日魯迅先生創作了這篇小說。人物介紹 祥林嫂 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勞善良,樸實頑強,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占統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迫害、被摧殘,以至被舊社會所吞噬。封建禮教對她的種種迫害,她曾不斷地掙扎與反抗,但...
《秋夜》是中國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4年創作的一首敘事兼抒情的散文詩。作者採用象徵手法,賦予秋夜後園中不同景物以人的性格,代表不同類型的社會人物,“奇怪而高”的天空象徵著壓迫和摧殘進步力量的勢力,在冷的夜氣中瑟縮做著“春的到來”的夢的小紅花象徵著善良的弱者,聳立在後園的兩株棗樹,象徵著與黑惡勢力...
2024年,王鵬程新著《1924:魯迅長安行》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1924:魯迅長安行》以魯迅的日記與書信、民國時期的新聞報導、同行學者的回憶文章以及可靠文獻為基礎,結合相關研究成果,聚焦魯迅人生軌跡里唯一一次西北之行,透過日常生活、瑣碎行蹤和宴飲交遊,在魯迅的行跡和視線里,再現魯迅及諸多民國大師的長安...
《說鬍鬚》是1924年魯迅創作的散文,出自《墳》。最初發表於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語絲》周刊第五期。作品原文 今年夏天遊了一回長安②,一個多月之後,胡裡胡塗的回來了。知道的朋友便問我:“你以為那邊怎樣?”我這才栗然地回想長安,記得看見很多的白楊,很大的石榴樹,道中喝了不少的黃河水。然而這些又...
魯迅:“中國有一部《流沙墜簡》,印了將有十年了。要談國學,那才可以算一種研究國學的書。開首有一篇長序,是王國維先生做的,要談國學,他才可以算一個研究國學的人物。”(《不懂的音譯》)陳寅恪:“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清華大學王靜安先生紀念碑...
一次很偶然的機會,進了一個小劇團,在後台管道具,借著這個劇團又進了戲劇的大門,不久鄭榕就上了金山、張瑞芳家,看見了紅布皮的《魯迅全集》,看見了趙丹、郭沫若、周總理和很多大演員,認識了神甫、向困、謝添。 鄭榕在重慶看了第一個學習中國戲曲方法的導演和蒙導的《風雪夜歸人》。鄭榕說,舞台被處理的象詩...
章廷謙著有散文小說集《月夜》(1924年,北京大學新潮社),魯迅回憶錄《和魯迅相處的日子》(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增訂本)。在魯迅指導和贊助下,校訂、標點並出版了唐代傳奇《遊仙窟》,以及編纂出版了《雜纂四種》(1926年)。晚年傾全力於《魯迅全集》的注釋工作,為研究魯迅作出了...
1924年秋後,董秋芳升入北京大學正科第二年的第一學期學習。他在同鄉宋紫佩的陪同下,前往北京西城西三 條胡同,會見了正在教育部工作的魯迅先生。1927年,董秋芳翻譯的外國文學作品《爭自由的波浪》一書作為《未名叢書》之一印行,魯迅親自為該書寫了《小引》。1928年,在關於“革命文學”的論爭中,以“冬芬”為...
在這期間的有關文章中,他稱頌魯迅“可以算得當今國內最富於人性的文人。”12又認為“改良歷史課本乃改良歷史教育的先決問題。”還曾著文批評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下冊,與陳寅恪討論龔自珍《漢朝儒生行》詩。所作史學論文主要集中於古史、宋史、甲午海戰諸方面,還翻譯了一些國外學者的論著。其所論甲午海戰文,或以...
《影的告別》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4年創作的一首散文詩。這篇散文詩寫了一個夢境:人的影子不願意做一個不明不暗的影,不願意偷生苟活於不明不暗的境地,不願意跟隨人了,所以,向人告別。魯迅用象徵的手法寫影寧願被黑暗卷沒,也不願活於明暗之間。終於自我獻身,為光明而滅亡。表現了作者當時複雜的內心世界...
古調獨彈拼音是gǔ diào dú dàn,是一個漢語辭彙,意指曲調古雅,沒有人能相附和。比喻人的行為不合時宜,難覓知音同道。詞語釋義 解釋:獨彈:獨自彈。曲調古雅,沒有人能相附和。出處:唐·劉長卿《客舍贈別》:“清琴有古調,更向何人操。”魯迅題寫 1924年7月文學巨匠魯迅先生在西北大學講學期間應呂...
3月18日,段祺瑞及北京國務院通電謂本日慘案乃徐謙等鼓動所致,下令通緝徐謙、李大釗、李石曾、易培基、顧孟餘五人。朱家驊、蔣夢麟、魯迅(周樹人)等幾十人也上了黑名單。徐謙等乃避入蘇聯使館。李大釗、魯迅等人被迫轉移,國共兩黨領導機關則遷入蘇聯使館。這就伏下後來張氏父子查抄蘇聯使館契機。全國輿論沸騰。3...
魯迅的秦腔緣 《魯迅日記》:“晚晴。赴西車站晚餐,餐畢登汽車向西安,通行十餘人,王捷三招待。”1924年7月7日,新文化運動的領軍者——魯迅坐上了去往西安的汽車,開始了他為期近一個月的西行講學之旅,並在日記中記錄了這次旅途。然而讓魯迅沒有想到的是,他的西安之行不僅結識了眾多文壇友人,也使自己與...
《求乞者》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4年創作的一首散文詩。這首散文詩通過描寫灰色社會的冷漠、虛偽、醜惡以及由此產生的可恥的卑屈行為,表達了作者對人們卑屈行為的憤懣和自己對這種社會的對抗態度。作品原文 求乞者 我順著剝落的高牆走路,踏著松的灰土。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微風起來,露在牆頭的高樹的枝條帶著還...
這種魯迅“匕首與投槍”的筆法極為辛辣,曾一度觸惱封建統治者,因之準備逮捕金滿城。鮮英與周飲岳獲悉後,即派金去川北採訪而得以避禍。“金鋼鑽”雖“啞口”一時,但並沒有挫傷周飲岳改進報紙的雄心。《新蜀報》在重慶獨樹一幟,將提倡“新、實、短、·快”的理論,並付諸具體實踐,取得了顯著成績。報社在...
1924年,詩文集《蹤跡》出版。1925年,應清華大學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創作由詩歌轉向散文,同時致力於古典文學研究。三·一八慘案後,他撰寫《執政府大屠殺記》等文章,聲討軍閥政府暴行。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1930年,代理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次年,留學英國,並漫遊歐洲數國,著有《歐遊雜記》《...
1924年11月成立於北京的文學社團,因創辦《語絲》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員有魯迅、周作人、孫伏園、川島、錢玄同、林語堂等。該社並無明確的目標,但他們要“催促新的產生,對於有害於新的舊物,則竭力加以排擊”,“提倡自由思想,獨立判斷”。他們從事社會文化批評,所寫雜文和散文形成一種具有潑辣幽默的“語絲文體...
“我又想到魯迅1924年在北師大附中做的演講《未有天才之前》。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有天才生長的泥土。我們現在首先要給拔尖創新人才提供一個能夠生長的環境,即能夠生長的泥土……有的孩子聰明一些,有的孩子差一些,但是要拔尖是在他們生長到一定的時候才行……只有長到一定程度以後才能看出來這棵稻子有什麼優勢,...
《論雷峰塔的倒掉》是近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魯迅於1924年創作的一篇雜文。此文借題發揮,將雷峰塔倒掉的社會新聞與《白蛇傳》的民間故事巧妙地結合起來,借雷峰塔的倒掉,讚揚了白娘子為爭取自由和幸福而決戰到底的反抗精神,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鎮壓人民的殘酷本質,對維護封建宗法制度的權勢者,進行了批判和揭露,揭示...
2、魯迅與來今雨軒 魯迅曾60次光顧來今雨軒品茗就餐、賞花會友。例如,1924年5月2日,“下午往中央公園飲茗,並觀中日繪畫展覽會”,8日“晚孫伏園來部,即同至中央公園飲茗”,11日“往晨報館訪孫伏園,坐至下午,同往公園啜茗,遇鄧以蟄、李宗武諸君,談良久,逮夜乃歸”,16日“往中央公園飲茗,食...
聶紺弩的詩作新奇而不失韻味、幽默而滿含辛酸,被稱作“獨具一格的散宜生體”。聶紺弩是“魯迅風”的代表人物,他繼承了魯迅雜文的精神本質。著有小說集《兩條路》,雜文集《血書》《寸磔紙老虎》,故事集《天亮了》,劇本《小鬼鳳兒》,詩集《元旦》,散文集《海外奇談》,另有《紺弩小說集》《紺弩散文》...
早於余達父三年,21歲的魯迅也在日本弘文學院江南班第一個剪掉辮子並照 相紀念,還在送給好友許壽裳的照片背後題詩一首:“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辮子的有無,成了是不是清朝 順民的一個標誌”(朱正《魯迅三兄弟》第23頁),魯迅剪掉辮子並題詩明志“我...
魯迅先生1924年發表的《論雷峰塔的倒掉》中說:“我的祖母曾經常常對我說,白蛇娘娘就被壓在這塔底下!有個叫做許仙的人救了兩條蛇,一青一白,後來白蛇便化作女人來報恩,嫁給許仙了……”建國後,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君秋、崑曲表演藝術家白雲生等都將《雷峰塔》、《白蛇與許仙》等劇目作為自己的代表作。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