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欽岳

周欽岳

周欽岳(1899~1984),著名新聞工作者,重慶巴縣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理科預科。1919年10月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春回到重慶,出任重慶《新蜀報》主筆、總編、總經理、社長等職,使該報成為當時重慶宣傳新思想、新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的一個主要陣地。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重慶“三.三一”慘案後離渝到武漢、任國民革命軍第11軍第26師政治部主任。後流亡上海、日本等地,參加工人運動和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秋返回重慶,續任《新蜀報》總經理、社長。抗戰時期,周欽岳受周恩來的委託,為《新華日報》遷重慶提供幫助。1945年《新蜀報》被軍統特務占用,周欽岳到香港參加反內戰、反獨裁的鬥爭,1949年11月赴北京參加政協會第一屆全體會議和開國大典。重慶解放後,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重慶市文化局長、重慶市副市長、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欽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活動年表,主要事跡,成長足跡,投身報界,逆境不屈,重操“舊”業,真誠戰友,

活動年表

1919年10月赴法國勤工儉學。《新蜀報》創刊於1921年2月1日,由少年中國學會成員在白象街創辦。社址位於渝中區太平門白象街88號。社長陳愚生,總編輯劉泗英。5月29日因報導學生抵制日貨的愛國運動被查封。6月13日復刊,沈與白推行社長兼總編輯,宋南軒任經理。
1922年周欽岳任總編輯後,陳毅、蕭楚女漆南薰先後被聘為主筆。這一時期,該報思想活躍,言論犀利,發表了不少社論和時評,成為傳播新文化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陣地。1927年重慶發生三·三一慘案漆南薰被軍閥殺害,周欽岳、宋南軒被迫離開報社,報紙停刊20餘天。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重慶“三·三一慘案”後離渝到武漢、任國民革命軍第11軍第26師政治部主任。後流亡上海、日本等地,參加工人運動和抗日救亡運動。1942年派特務燒毀該報編輯部和印刷廠。
1935年秋返回重慶,續任《新蜀報》總經理、社長。抗戰時期,周欽岳受周恩來的委託,為《新華日報》遷重慶提供幫助。
1945年《新蜀報》被軍統特務占用,周欽岳到香港參加反內戰、反獨裁的鬥爭。重慶解放後,該報被人民政府接管,1950年夏停辦。
1949年11月赴北京參加政協會第一屆全體會議和開國大典。重慶解放後,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重慶市文化局長、重慶市副市長、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主要事跡

成長足跡

周欽岳1899年生於重慶南岸長生鄉川濤灣。父親去世早,靠叔父資助讀完中學後,隨同學赴上海入浦東中學補課,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理科預科,靠借來的路費去了北京。1919年5月,與北大同學一起,滿懷激情地參加了“五四運動”的全過程,從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為實現科學救國的理想,1919年10月赴法國勤工儉學,先後與周貢植、趙世炎、李立三等一起做工。艱苦的經歷讓大家逐漸形成了“只有推翻舊的反動政府,中國才有出路”的革命思想,於是發起1921年9月21日進駐里昂中法大學的鬥爭。這與中法政府當初支持他們赴法勤工儉學的初衷大相逕庭,結果他與陳毅、李立三、蔡和森等共104人,被法國政府驅逐回國。
1922年春節後,周欽岳與四川留法歸國學生代表陳毅先後回到重慶,住在同一所學校,關係更加密切。這兩個在法國已染紅了思想的留學生,對國內的封建勢力當然看不慣,便把心中的話傾注於筆端,寫稿投向較為開明的《新蜀報》,不僅都發表了,他倆還於當年6月被《新蜀報》社長沈與白請去餐廳吃飯,當面聘為該報主筆。
1922年10月9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重慶地方執行委員會成立,周欽岳當選為書記。

投身報界

1922年秋天,《新蜀報》社長兼總編沈與白說要去北京公幹,便將總編一職讓給了周欽岳。周欽岳從此開始了他心儀的“文化救國”生涯。
為發揮報紙的引導作用,他對報館進行了整頓改革——革除新聞界原有的停版陋習,堅持每天出版《新蜀報》;改變了本地報紙從不發社論的歷史,每天發社論,經常發新聞,並在“二·七”、“五·一”、“五·四”等重大紀念日搞專刊;縮小編制,實行編輯輪班工作制、記者外出採訪制;改革版式,製作醒目的新聞標題,提高印刷質量;等等。周欽岳每天親自編輯一大版新聞,有時還親自寫社論,天天工作到深夜兩三點鐘,直到大樣出來後才休息。大家用辛勞,換來了一張內容充實、版式新穎、充滿生機的報紙,銷路也擴大了。
周欽岳說:要辦好一份報紙,沒有幾個筆桿子是不行的。直到晚年,每當回顧起自己的辦報經歷,還總要念叨那些傾心盡力支持過他的主筆,尤其是最早的三位主筆陳毅、蕭楚女、漆南薰。
曾經同為《新蜀報》主筆的陳毅,在周欽岳當了總編後,無論自己在成都、重慶還是去了北京,都一直堅持給《新蜀報》寫稿,1923年至1926年間寫了多樣文體的稿件共約10萬字,先後寄給周欽岳編髮。陳毅的文章思想新穎,內容生動,文筆流暢,總編和讀者自然都喜歡。周陳友誼也持續了幾十年。
1923年春,共產黨員蕭楚女來四川做宣傳發動工作,經聯中熊校長介紹,到《新蜀報》當了主筆,此後兩年半時間,蕭楚女幾乎每天寫一篇社論或評論在《新蜀報》上發表。蕭利用《新蜀報》這個陣地宣傳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軍閥,宣傳北伐、孫中山的三大政策、武漢革命政府,揭發和抨擊地方上的腐朽事例,支持工運、農運和青年學生的“擇師運動”,還比較系統地宣傳馬克思主義。周欽岳由衷地讚揚“蕭楚女是一個很出色的宣傳家”,說他寫稿是“一氣呵成,下筆千言,流暢犀利”,“他的言論在青年中膾炙人口,深受推崇”。蕭楚女的革命宣傳和活動影響很大,反動軍閥、官僚甚為痛恨,三次脅迫其離開。1925年6月,蕭楚女接黨的指示離渝赴滬時,周欽岳依依不捨,囑咐他:“要秘密坐船到宜昌,一路上要注意不要公開身份,因為宜昌以西都是四川軍閥的勢力範圍,都可以搞你。”1927年4月蕭楚女在廣州被捕,犧牲於南京。
漆南薰留日歸國後,1925年發表的專著《經濟侵略下之中國》對當時的青年一代影響非常之大,讀後許多人走上了革命道路。1925年秋,周欽岳聘其為主筆。為喚起民眾,漆南薰幾乎每天都為《新蜀報》寫一篇富有戰鬥性和鼓動性的社論或時評,熱情宣傳革命,並以犀利的筆觸,揭露、痛斥帝國主義與封建軍閥相勾結的種種罪行,道出了人民的心聲。不幸他在1927年“三?郾三一慘案”中犧牲。
周欽岳與蕭楚女等幾位主筆密切配合,在《新蜀報》上大造革命輿論,使之成為大革命時期重慶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的陣地,成為民眾的喉舌。人們都覺得,當時在重慶乃至全川,沒有哪家報紙像《新蜀報》那樣激進。
1925年,周欽岳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黨領導下,還參與了1926年4月揭露國民黨右派毒打川師學生的鬥爭,和“六?郾二事件”駁斥揭露控制兩校的國家主義派干將的鬥爭,直至大獲全勝。

逆境不屈

1927年春季,革命形勢發生逆轉,反動軍閥劉湘在重慶通遠門製造了“三?郾三一慘案”,打死打傷參加“重慶各界反對英帝炮擊南京市民大會”的愛國民眾約1000人,大會主席團成員、《新蜀報》主筆漆南薰受傷後被抓走殘殺。那天周欽岳沒有赴會,躲過一劫。次日,被老熟人郭勛祺接到府中保護,4月2日他與蕭華清同志扮作郭的弁兵,跟隨郭的大轎出城過河下行,乘船輾轉去了漢口。
到武漢後,黨組織派周欽岳接替一個生病的同志,擔任國民革命軍第11軍第26師政治部主任。他追上已到河南前線的部隊,參加了第二次北伐,帶領全師所有政工人員堅持跟著部隊做服務和鼓動工作,26師在臨穎打了個大勝仗。
大革命失敗後,他與黨失去了聯繫,流亡上海、日本等地。在上海嚴重的白色恐怖下,參加黨領導的工運工作,被反動警察抓進監獄,遭行刑逼供,始終保持革命氣節。兩個月後,被昔日同志設法營救出獄。在日本流亡期間,他學會日文後,立即訂閱新聞報刊關注國內時事,並學習新聞,還去“朝日新聞社”觀摩其先進的辦報手段。

重操“舊”業

1935年秋天,周欽岳結束流亡生活,從日本回到重慶《新蜀報》,出任總經理,社長。
有了報社的用人、行政權力,他首先革新人事,把兩個托派分子請了出去,並解聘一些水平低的人員;他改進設備,親自去上海買回一台能套色的新式輪轉機,替代了舊的平板機,又改用電氣鑄字工藝,從而大大提高了印刷質量。他借鑑日本的辦報經驗,更加講究版面的組織編排,字型、字號、套色的配合。他認為,報紙應當辦得醒目、大氣,才有戰鬥力。他語重心長地對屬下說:“要把報紙辦成懦夫看了立志,而病者興的讀物。”
抗戰初期,《新蜀報》的編排、印刷,與全國大報比翼齊飛。發行最高時近20000份,在民辦報紙中名列前茅。
在抗戰時期,新聞輿論方面的鬥爭尖銳複雜,周欽岳雖已是無黨派人士,但他拿定了主意:“《新蜀報》一定要跟共產黨走”。他以中共的團結抗戰方針和反對投降主義為宣傳重點,還將自己的理解歸納為“抗戰在勝利,勝利在團結”做了木刻,在抗戰二周年時登在《新蜀報》上,並找了些人簽名。他信任和依靠漆魯魚、高天、薩空了、劉尊棋、溫田豐、趙銘彝、蕭崇素等思想進步的筆桿子,用《新蜀報》大力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宣傳團結抗日,使之成為抗戰時期有生氣、有影響的報紙。
一天,國民黨中宣部部長葉楚傖找他面談,說《新蜀報》漆魯魚、葛喬、鄺抱齋、趙銘彝有政治問題,要他將這四人“丟了”,同時想派人打進來控制《新蜀報》,隨後還多次派人催辦。面對高壓,周欽岳採取“去一、調一、留二”方案妥善解決,使國民黨的企圖沒能得逞。
在嚴酷的鬥爭中,為保住這塊陣地,周欽岳注意了《新蜀報》觀點的中允,仍引起當局反感,長期偵察監視其與《新華日報》的關係,伺機搞破壞,還把周欽岳當作跟蹤盯梢對象,但沒能阻擋住他與《新華日報》的友誼和聯繫。
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後,在國民黨嚴密控制下的陪都重慶,除《新華日報》因社論被扣壓而怒開天窗,登了“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向江南死難烈士致哀”,向國民黨政府抗議外,重慶新聞界幾十家報紙幾乎一邊倒,一天發一篇社論或評論譴責共產黨,唯獨《新蜀報》緘默了一個多星期。蔣委員長發現了,問:“怎么《新蜀報》沒有言論表示啊?”隨後中宣部新聞處長上門質問之,周欽岳回敬道:“請問彭處長,到底今日是打日本,還是打共產黨?你們中宣部發個指示,我就照辦。”後來,直至當局以吊銷執照威逼,周欽岳才叫人寫了泛泛而論的三幾百字的短文《相忍為國》應付之。
終於,1942年一天晚上,特務縱火燒毀了《新蜀報》化龍橋編輯部、印刷廠新址。

真誠戰友

1938年春,周欽岳為設法給報社採買紙張到了漢口。當時,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等已被日寇侵占,一些內遷報社正暫住漢口,見他是重慶地方報紙負責人,紛紛請吃飯套近乎。而周欽岳心中牽掛的依然是黨組織。他主動上門到八路軍辦事處密訪周恩來。周恩來早聽陳毅說過重慶的這個辦報能手,與他緊緊握手,連說:“來的好!”並對他說:“前方軍事不利,武漢恐不能保,《新華日報》社要遷重慶。你是重慶人,又辦《新蜀報》,要多幫助。”周欽岳當即表態:“好!堅決支持,毫無問題!”不幾天,又與周恩來派來的工作人員周怡、潘梓年談《新華日報》遷重慶的一些事宜。返渝後,他積極為《新華日報》作物資準備,為其儘快在重慶出版發行提供有利條件。
《新華日報》遷重慶後,周欽岳常對報界同仁講:“我們是同業,為了共同抗戰,要互相支持合作。”建議他們經常看《新華日報》,說它“有特別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他要求本報館人員,對《新華日報》社的“無論什麼事,都要儘量幫助”。後來當國民黨封鎖《新華日報》,致使其物資奇缺,陷入困境之時,周欽岳暗中支援《新華日報》物資,曾先後讓給三台對開平板印刷機。有時國民黨故意搗亂,對《新華日報》停電,《新蜀報》的印刷廠就幫忙印刷。
抗戰接近勝利之時,《新蜀報》被國民黨特務搶奪占領,周欽岳拒絕為國民黨當局辦報寫文章,並向法院起訴維權,卻遭敗訴,1946年他憤然離開《新蜀報》,到香港等地投入反內戰、反獨裁的民主運動。
人民共和國沒有忘記這位“長期與黨合作的親密戰友”。1949年秋,周欽岳在北京參加了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和開國大典。重慶解放後,又當選為歷屆全國人大代表,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重慶市文化局局長、重慶市副市長、市政協副主席、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四川省政協副主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