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魯迅舊居

北京魯迅舊居

北京魯迅舊居,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宮門口二條胡同19號,始建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魯迅先生曾於民國十三至十五年(1924—1926)在此居住,於1956年10月19日闢為北京魯迅博物館並正式對外開放。

北京魯迅舊居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為一座小型四合院,有北房三間,南房三間,東西廂房各兩間,院內的格局布置,室內的陳設展示,都保存著魯迅先生當年居住時的模樣,院中保存著魯迅先生當年手植的兩棵丁香花,是魯迅先生在北京的最後一處寓所,也是魯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保存較為完整的一處。

1979年8月21日,魯迅故居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5月25日,北京魯迅舊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3月27日,北京魯迅舊居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魯迅舊居
  • 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區宮門口二條胡同19號
  • 所處時代:民國
  • 占地面積:約 400 m
  • 保護級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09:00—16:30,15:30停止進館參觀,周一全天閉館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6-0888-5-015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文物遺存,歷史文化,相關人物,藝文,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開放時間,交通路線,

歷史沿革

民國十二年(1923年)10月30日,魯迅先生買下位於宮門口三條21號的6間舊屋的小宅院,議價800元。同年10月31日,魯迅先生親自繪製房屋改建圖3張。同年12月2日,訂立買房契約,付原房主500元。
北京魯迅舊居
北京魯迅舊居
民國十三年(1924年)1月2日,魯迅先生付清原房主購房餘款300元,房屋改建開始施工。同年2月1日,魯迅先生收到京師地方審判廳登記處的房屋《登記通知書》。同年5月24日,房屋改建完工。同年5月25日,魯迅先生和朱安夫人搬到此居住。
民國十五年(1926年)8月26日,魯迅先生南下離開後,朱安與魯迅先生的母親繼續在此居住。
民國十八年(1929年)5月、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1月,魯迅先生兩次從上海回北平探親,都在此居住。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1月,朱安通過地方法院辦理了《贈與契約》,將北京魯迅舊居轉贈給魯迅之子周海嬰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3月20日,周海嬰取得北平地方法院認證書。同年6月,朱安女士病故,中國共產黨地下黨組織通過北平高等法院查封了北京魯迅舊居,將其保護起來。
1949年10月19日,北京魯迅舊居正式對外開放。
1950年3月,許廣平先生將北京魯迅舊居和魯迅生前的藏書、文物全部無償捐獻給國家。
1956年10月19日,北京魯迅博物館在北京魯迅舊居的基礎上正式建館並對外開放。

建築格局

魯迅故居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有北房三間,南房三間,東西廂房各兩間,院中保存著魯迅先生當年手植的兩棵丁香花。

主要建築

北房
北房面闊三間,呈凸字形,是用木隔扇隔開的一明兩暗的開間,中間的一間是全家人的起居室。東面的一間是魯迅先生的母親魯瑞的住室。西面的一間是魯迅先生的原配夫人朱安的住室。
魯迅臥室
魯迅臥室位於北房東側一間的北側,門開在東廂房北牆上,人稱“老虎尾巴”,魯迅先生自嘲的稱為“綠林書屋”,是魯迅先生的工作室和臥室,占地面積約10平方米。北牆上有兩扇大玻璃窗。
北京魯迅舊居
魯迅臥室
南房
南房面闊三間,是魯迅先生的書房兼會客室,是用木隔扇隔開的兩明一暗的開間。
南房
東、西廂房
東廂房是雜物間,堆放著許多雜物。西廂房是女工住的房間。

文物遺存

魯迅藏《山野掇拾》
山野掇拾》是孫福熙留學法國期間寫成的,也是孫福熙的第一本書。全書共82篇,以遊記的形式記錄了作者在民國十一年(1922年)暑假期間,從里昂到鄉村去畫山野時的種種見聞。這本書民國十四年(1925年)2月由新潮社出版,列為《新潮社文藝叢書》之一。
這本書的出版曾得到魯迅的大力幫助。
北京魯迅舊居
山野掇拾
北京魯迅舊居
山野掇拾
魯迅藏《昨日之歌》
馮至的《昨日之歌》作為《沉鐘叢刊》的第二種,由北新書局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出版,共印行1500冊。全書分上下兩卷,上卷收抒情短詩46首,下卷收愛情敘事詩4首,作於民國十至十五年(1921—1926年)。
北京魯迅舊居
昨日之歌
魯迅藏《綠天》
散文集《綠天》民國十七年(1928年)3月由北新書局出版。蘇雪林說此書的寫作是受了章廷謙《月夜》的啟發。《綠天》一出版,蘇雪林很快就送給了魯迅。在扉頁上用黑色鋼筆寫了:“魯迅先生校正學生蘇雪林謹贈七、四、一九二八”。著作權頁的留印處還加蓋了“綠漪”朱紅印章。
北京魯迅舊居
綠天

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 魯迅
魯迅〔清光緒七年至民國二十五年(1881—1936年)〕,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清光緒七年(1881年)9月25日誕生。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光緒三十一至三十三年(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清宣統元年(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

藝文

在北京魯迅舊居居住的兩年多時間裡,魯迅先生主編和指導青年人編輯了《語絲》周刊、《莽原》周刊、《莽原》半月刊、《國民新報副刊》等刊物。完成了《嵇康集》的校勘;翻譯了《苦悶的象徵》《出了象牙之塔》;寫下了散文集《野草》,小說集《彷徨》中的大部分作品,雜文集《華蓋集》《華蓋集續集》以及《》《朝花夕拾》中的大部分作品200多篇。

文物保護

1979年8月21日,魯迅故居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北京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5月25日,北京魯迅舊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21年3月27日,北京魯迅舊居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北京魯迅舊居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宮門口二條胡同19號。
魯迅舊居(宮門口二條)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09:00—16:30,15:30停止進館參觀,周一全天閉館。

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北京公交13、19、21、42、44、46、56、121、335、336、387、409、603、650、694、709、716、812、814、816、823、846、850、855路或運通102、運通106路皆可到達。
  • 捷運
北京市內乘坐北京捷運2號線,在阜成門站B出口出站,向東200米即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