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
冢原卜傳
又名冢原高幹(つかはら たかもと、
羅馬拼音:Tsukahara Takamoto)、出生於延德元年(1489年)卒於元龜2年2月11日(陰暦)(1571年3月6日))、是
日本戰國時代有名的劍術家。其流派為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並同時被尊奉為
新當流(
鹿島新當流)的開山祖師。
托馬斯·克蘭麥
(Thomas Cranmer,1489年-1556年)是
坎特伯里大主教。
板垣信方
板垣氏系出甲斐源氏,源自宗家武田氏之祖的源信義(
武田信義)三男板垣兼信而來。
板垣信方身為武田氏宿老,在信虎統治的時代以勇將之名活躍於世,負責對今川家的外交,在後來今川家背叛武田家進攻甲斐時被追究責任,被放逐到今川、武田交界的山區,在
今川氏親死後才被允許回歸。
宇佐美定滿出
生於延德元年(1489年),卒於永祿7年陰曆7月5日(1564年8月11日)),為
日本戰國時代武將。又被稱為駿河守(するがのかみ: Suruga no kami)。越後國琵琶島城主(現在之
新潟縣柏崎市)。
明斯特爾
德國
地理學家。1489年 1月20日生於德國美因茲附近的英格爾海姆,1536年任巴塞爾大學的希伯來語教授,1540年審訂出版托勒密著作,1552年5月26日卒於瑞士巴塞爾。長期主持編輯《宇宙誌》,是文藝復興時期德國著名的
地理學家之一。
安東尼奧·阿列格利
義大利前巴洛克派繪畫風格。1489年 生於北義大利
帕多瓦附近的小村柯雷喬,因此人們稱他為柯雷喬,卒於1534年。代表作品《睡美神安提俄珀》,《達那厄》,《聖母升天》。
逝世
楊守陳
(1425年-1489年),
明朝大臣。字維新,號晉庵,鄞縣(今浙江寧波市)櫟社人。
明朝1451年(景泰二年),進士及第。擢
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成化初年,授經筵講官。
明孝宗即位後,授南京吏部右侍郎。
1489年(
弘治二年),請辭不準,兼任
詹事府府丞。
逝世於京(今北京)吏部右侍郎任上。卒諡文懿,贈禮部尚書。
足利義尚
(1465年12月11日-1489年4月26日)是室町時代中期室町幕府第9代征夷大將軍。父親為第8代將軍
足利義政,母親為其側室日野重政之女
日野富子。
程充
明代醫家(1433-1489年)。字用光,號後庵居士。休寧(今屬安徽)人。業儒而精醫,推崇丹溪之學。因見丹溪著述經門人整理編輯,有重複混雜現象,有失丹溪原旨,乃取丹溪門人著作及其曾孫朱賢家藏本合而參之,詳加校定,刪繁存要,於1481年刊刻成《丹溪心法》行世。
大事件
聖洛可位於義大利的
威尼斯,在同一個廣場上有著與聖洛可
學校同名的教堂。教堂由彭恩設計於1489年,並於1725年擴建。教堂前的建築完成於1765-1771年。
環翠樓公園坐落在
威海市區西夸古山東麓,倚山而建,呈上升地勢,占地300多畝,
環翠樓始建於 1489年,因其在群山環抱、翠綠環繞中,兼滄海山川之勝,水光山色之 美,遂以“環翠”名之。
扶風高級中學是陝西省重點中學之一,
學校前身是明
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創立的多賢書院,幾經遷址更名,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2000年元月從縣城遷於現址,總投資約2800萬元。校園占地115畝,建築面積30300平方米,建有教學樓、科技樓、辦公樓、教師宿舍樓、學生公寓樓等,各樓水暖設施齊備。擁有現化裝備的物理、化學、
生物實驗室及校園網路中心、電子投影教室、電子備課室、語音室、閉路電視系統、校園電視台、廣播室、多功能階梯教室等先進的教學設施。校園綠化面積2萬多平方米,栽種名貴花木百餘種,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環境幽雅,景色宜人。
襄王陵,明孝宗
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襲封
襄陽王的簡王朱見淑,羨慕隆中山水佳奇,看中隆中的好風水,選擇隆中作為自己的墓地。他上奏皇帝,把
隆中封為“藩陵”,把
隆中山改為座山,與隆中山隔谷相對的山定名為面山,偏東的山定名為旗山,用以襯托作為藩陵的座山。他毀掉諸葛草廬,在
隆中山左臂另建草廬。遷走
隆中書院,封山驅民,大造墓地,使原有的
土木建築,特別是兩晉以迄唐宋時期的碑刻石銘,破壞殆盡,蕩然無存。這是
諸葛亮離開
隆中後1200多年來隆中遭到的最大浩劫。
歷史記載
整頓團營
弘治二年(1489)二月二十七日,孝宗擢
左都御史馬文升為兵部尚書,並命其兼督
十二團營。當時西北韃靼諸部落不時擾邊,而
明朝之兵政廢弛,戰鬥力虛弱。
馬文升嚴核諸將,黜貪懦者三十餘人,又請於團營內選馬步銳卒二千人,遇警徵調,且遵洪武、永樂年間之制,五日一操,以二日走陣下營,三日演武,孝宗允行。
開封府河決
弘治二年(1489)五月,河決開封府黃沙岡、蘇村野場、沿裹堤、蓮池高門岡、王馬頭、紅船灣六處。又決埽頭五處,入沁河,
郡縣多被害,而汴梁尤為嚴重。時議遷城汴城以避水患,
巡按御史陳寬奏陳:遷城搖動人心。況在饑饉之餘,公私潰乏,糧食財物如何供給。遷城之議不行。
定雲南土官承襲之制
成化、
弘治年間,雲南土官承襲之制混亂,變亂
曲直,以致釀成邊患。
弘治二年(1489)十月二十九日,巡撫雲南右
副都御史王詔上言請定土官先報應襲子弟之姓名,守臣核實,書之於冊,至應襲之日再奏請,俟批准方可承襲。
四川野
王剛起兵五年,自川東夔州一帶,轉移至鄂陝間竹山、西鄉等地,旋為湖廣、四川兵所破。是年,京師、通州等地大雨水溢,屋坍人死。
楊守陳(1425-1489),字維新,浙江鄞縣人,景泰二年(1451)進士,改
庶吉士,授編修。成化初充經筵講官,進侍講。修《英宗實錄》成,遷
洗馬、尋進侍講學士,參與修撰《宋元通鑑綱目》、《文華大訓》,敢於直言宦官之善惡得失,書成進
少詹事。
弘治初升吏部右侍郎,充《憲宗實錄》副總裁。嘗上言勸孝宗多會大臣,復午朝之例,憲宗從之。後令以本官兼
詹事府丞,專事
史館。
弘治二年(1489)十月十八日卒,諡文懿,贈禮部尚書。著有《楊文懿公文集》。
餘子俊(1429-1489),字士英,四川青神人,景泰二年(1451)進士,授戶部主事,進
員外郎。在部十年,以廉乾著稱。出為西安知府,有惠政。
成化初,擢為陝西右參政,升右布政使,成化六年(1470)轉左布政使,尋調浙江,再拜為右
副都御史巡撫
延綏,上言請修邊牆以御韃靼,憲宗於八年(1472)準其奏,至成化十年修成,使西北邊境數年得安,邊人多念其功。以軍功進左
副都御史,再進
右都御史。成化十二年移撫陝西,成化十三年召為
兵部尚書,奏申明條例十事,又列上軍功賞格,使中外有所遵守。後拜
戶部尚書,尋加
太子太保。成化二十年命兼左
副都御史,總督
宣大軍務,請以修
延綏邊牆之法行於宣大,因連年有災而不行。宦官韋敬等乃藉故彈劾其借修邊牆之機侵耗錢糧,遂於成化二十二年被罷
太子太保致仕。成化二十三年,復起用為兵部尚書,仍加太子太保。
弘治二年(1489)二月二十三日卒,年六十一,贈
太保,謚肅敏。
李瑾(?-1489),直隸和州(今安徽和縣)人,襄城伯
李浚之季子,嗣爵位。天順五年(1461)領
三千營。天順八年提督五年營,掌
後軍都督府事。成化三年(1467)佩征夷將軍印,充
總兵官前往征討四川山都掌少數民族起義。班師進候,尋加太保。兼總督十二營。
弘治二年(1489)三月卒,贈
芮國公,謚壯武。
弘治初,
監察御史湯鼐與
庶吉士鄒智、
中書舍人吉人、進士
李文祥等屢次上章彈劾大學士
劉吉等。
弘治二年(1489)二月
劉吉與御史魏章相勾結,誣陷湯鼐等私立朋黨,抵毀時政,孝宗命皆逮之於獄。
劉吉等欲將其一網打盡,幸賴
吏部尚書王恕、
刑部尚書何喬新、侍郎
彭韶鼎力相救。最後,湯鼐戍肅州(今甘肅酒泉),吉人削籍、
鄒智、
李文祥等謫官。
弘治二年三月,
劉吉又結
南京守備太監
蔣琮等,興南京
監察御史姜綰之獄。時
蔣琮在南京大肆掠奪民田,百姓失田卻要承擔歲額租課,姜琯乃上章彈劾其十罪。會南京
宦官陳祖生違制墾後湖(今江蘇江寧北)之田,湖為之淤,而後湖為貯藏黃冊之重地,監後湖黃冊的南京主事盧錦、給事中方向乃上章彈劾陳祖生之違法諸事。於是
蔣琮、陳祖生與
劉吉合謀陷害南京
言官。
弘治三年三月,應天府(今南京)尹楊守隨奉令勘實蔣之罪,為盧錦、方向鳴冤。孝宗竟聽信
蔣琮之讒言,罷盧錦之職,方向、
楊守隨被謫,姜綰等數十人皆被下獄,而置蔣琮、
陳祖生於不問。吏部尚書
王恕、
戶部尚書李敏等上言為之辯解,但孝宗聽信
劉吉等人,於是兩京台署為之一空,中外側目。
陸瑜(1409-1489),字廷玉,浙江鄞縣人,
宣德八年(1433)進士,授刑部主事,歷
員外郎、郎中。景泰三年(1452)升山東
布政司右布政使,後轉左。天順二年(1458)以大學士李賢之薦召為
刑部尚書,成化九年(1473)以疾致仕,
弘治二年(1489)七月十四日卒,年八十一。謚康僖。
陸瑜精通法律,且不諱
門達、
曹吉祥等權貴,平反許多冤獄。
成化初,憲宗以沒收曹吉祥地為宮中莊田,
皇莊之名由此始。其后庄田遍布郡縣,
土地兼併日益嚴重,社會矛盾也隨之激化。有識之士屢次請罷之,但終不行。
弘治二年(1489)七月二十三日,
戶部尚書李敏上言說:畿內
皇莊有五,共地一萬二千八百餘頃。勛戚、宦官莊田三百三十二,共地三萬三千餘頃。管莊官校招集無賴之徒,稱莊頭、伴當,占地土,斂財物,污婦女,稍加辯解即被誣奏,以至舉家驚惶,恨之入骨,災異即由此而生。乞革去管莊之人,將田付與百姓耕種,每畝征銀三分,以充各宮用度。但孝宗只言各莊田管業已定,難以收回,僅戒飭管莊之人不可生事而已。
孔鏞(1417-1489),字昭文,長洲(今蘇州)人。景泰五年(1454)進士,授都昌知縣,升知高州府,境內獞猺出沒,鏞單騎赴其地諭降。歷右
副都御史巡撫貴州,計擒悍苗。
弘治二年(1489)召為工部右侍郎,九月初三日卒於赴京途中,年六十三。
何琮逝世
何琮(?-1489),字
文璧,浙江
仁和(今杭州)人,景泰五年(1454)進士,選為
庶吉士,授禮科
給事中,直言敢諫。曾出使滿敕加國(今馬來西亞
馬六甲州)。後擢
通政司參議。成化中轉左參議,進左通政掌司事,遷兵部右侍郎,未幾轉左侍郎。
弘治二年(1489)十月卒。
羅明(?-1489),字文昭,福建南平人,成化二年(1466)進士,授監察御史,巡撫廣西,罷不法之官。升陝西副使,
撫治漢中流民。遷
按察使,上救荒十二事以賑饑民。擢雲南右布政使,進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甘肅,經略哈有功,被召為
工部右侍郎,時已病,命未至而於
弘治二年(1489)十二月二十九日卒。
白昂治理黃河
弘治二年(1489)五月,黃河在開封決口,益流為二:一自於家店(在今河南原陽縣東)經
蘭陽縣(今河南蘭考)南,東至歸德(今河南商丘),由徐州、
邳州(今江黃邳縣南),入淮河;一自封邱縣之荊隆口,經祥符(今開封)、儀封(今河南蘭考東)之
黃陵岡,東經曹州(今山東菏澤)、
濮州(今山東
范縣南),入張秋(今山東陽穀東)運河,郡邑多被災,開封尤甚。有人請遷開封城以避河害,河南布政使徐恪力止之,孝宗乃命發民夫五萬人治之。九月,詔命
戶部侍郎白昂修治河道,令山東、河南、
北直隸(今河北)三巡撫配合,自決口處至運河,相機修築。白昂推薦郎中婁性協助。
弘治三年正月二十八日,役民夫三十五萬,在
陽武(今河南原陽)築長堤,以免黃河水沖入張秋運河,影響漕運。又浚宿州古汴河、歸德睢河,使黃河入汴河,汴入睢,睢河入泗水,泗水入淮河,然後入海。即行北築南疏之策,水患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