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
一譯“
優卑亞島”。希臘僅次於
克里特島的第二大島,位於
愛琴海中部,和西北的一些小島組成埃維亞州。州首府卡爾基斯。1470年為土耳其人占領。
2、古柏亭
是明代
成化(公元1465—1470年)初年吳綬在維修
隆中諸葛故宅時修建的。在
三顧堂後邊草廬亭的位置,用茅草覆蓋而成,揭以
古柏,以昭亮節。明朝
弘治二年古柏亭遭到破壞,並隨諸葛故居東遷到東山窪里。
清初,
趙宏恩維修
隆中古蹟時,將
三顧堂從東山窪遷到原來的位置,在原古柏亭處修建了草廬亭。清朝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6年)
李敏學、永升先後對諸葛故居進行了維修,他們將
趙宏恩建在
躬耕田旁的躬耕亭改為古柏亭。清朝光緒九年,
程文炳又將古柏亭修建到
三顧堂後數十步的半山腰上。近百年來,由於沒有對其維修,古柏亭早起摧毀。1985年,隆中風景區管理處在
程文炳修建古柏亭的地方重建了古柏亭。
歷史人物
明孝宗
明孝宗
朱祐樘成化六年七月初三日出生(1470年),
弘治十八年五月初七日因病英年早逝(1505年),享年36歲。憲宗皇帝第三子,生母孝穆紀
太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憲宗逝世,太子
朱祐樘即位,
年號弘治。孝宗即位後,驅除宮內奸臣,任用
王恕、
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賢臣。使當時的朝政煥然一新。
弘治一朝,名臣輩出,孝宗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使明朝再度中興盛世。後來人們把孝宗統治時期稱讚為“
弘治中興”,孝宗去世後,武宗即位,上廟號孝宗,諡號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弘治十八年十月,孝宗被葬於十三陵泰陵。孝宗去世後傳位太子
朱厚照,即
明武宗。
文徵明
2、文徵明
(1470年-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更字征仲,號衡山居士、停
雲生,中國明代畫家,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與唐伯虎、沈周、仇英合稱為“
明四家”;並與唐伯虎、
祝枝山、徐禎卿並稱“
吳中四才子”(亦稱
江南四大才子)。晚年與老師沈周並駕齊驅,繼沈周之後成為吳門派領袖。
從正德到嘉靖年間,據《吳門畫史》一書統計,
吳派畫家共有876人,人材濟濟,但在當時,出類拔萃,聲名顯赫,唯有沈周、文徵明等一些人。
唐寅
又名唐伯虎 (1470年一1523年) 中國明代畫家,文學家。字子畏、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見:
江南四大才子)。
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商販家庭,父親
唐廣德.母親邱氏,少時讀書發憤,青年時中應天府解元,後赴京會試,因舞弊案受牽連入獄,出獄後又投
寧王朱宸濠幕下,但發現
朱有謀反之意,即脫身返回蘇州。從此絕意仕途,潛心書畫,形跡放縱,性情狂放不羈。
愛德華五世
(英文名Edward V,1470年11月4日-約1483年),英格蘭國王,1483年在位。
愛德華五世是
愛德華四世的長子,他父親死後即位為
英國國王,但不到一年,就和他唯一的弟弟
約克公爵理查一起神秘的失蹤(。由他們的叔父
攝政王格洛斯特公爵
理查三世即位。當時正是英國紅白薔薇戰爭的混亂時期。兩年後,
理查三世也被殺。
托馬斯·莫爾的著作中描述後來,紅白薔薇戰爭的贏家、
都鐸王朝的
亨利七世在酷刑對待支持敵對的約克王朝流亡貴族詹姆斯·泰萊爾時,泰萊爾承認是由
理查三世授意,他將兩位王子殺死於倫敦塔內,但其屍體已被搬離。但現時
托馬斯·莫爾的紀錄被認為是修辭的伎倆而不可以當成歷史事實。
1674年,工人在整修倫敦塔時發現一個裝有兩具小骸骨的盒子。起初不以為然,後來懷疑它們可能是兩位王子的骸骨,在
查理二世授意下放在西敏寺。1933年的專家考證認為其中一具骸骨比另一具大;可是由於骸骨已經殘缺不全,專家們不能決定其何時去世或性別。
法國畫家德拉羅什用這個題材創作了一幅畫,生動地再現了被囚困在倫敦塔內兩兄弟面臨死亡時的恐懼與無奈的心情。
伊莎貝拉
5、伊莎貝拉
(西班牙語:Isabel de Aragón y Castilla,1470年-1498年8月15日)是卡斯提爾的公主,雙親為
阿拉貢國王
斐迪南二世與女王
伊莎貝拉一世,也是
阿拉貢的凱瑟琳的姊姊。伊莎貝拉公主先嫁給了葡萄牙
王儲阿方索,在阿方索死後則嫁給了他的叔父葡萄牙國王
曼努埃爾一世,後來因為難產而去世。
查理八世
Charles VIII l'Affable (1470年6月30日—1498年4月7日)是法國瓦盧瓦王朝嫡系的最後一位國王(1483年—1498年在位)。他是個年輕的軍事家。
查理八世表現出空前的野心。他企圖控制義大利,結果使法國捲入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義大利戰爭。但他的軍事冒險在取得初期勝利後就失敗了。1494年,
查理八世以王位繼承人資格進入義大利,1495年即攻占
那不勒斯並加冕為那不勒斯國王。他的行動遭到教皇西克斯特四世、
威尼斯、米蘭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和
阿拉貢的斐迪南的聯合反對。在泰羅戰役中,法軍戰敗,
查理八世被迫於1495年底退出義大利。他後來又制訂了征服義大利的計畫,但因英年早逝未得成行。
馬基雅弗里在他的君王論及佛羅倫斯史里,把
查理八世視為給義大利帶來一系列入侵的災星。
歷史大事
夏昶逝世
夏昶(1388-1470),字仲昭,崑山人。永樂十三年(1415)進士,改
庶吉士,授中書舍人。
宣德中轉考功主事。正統十年(1445)升瑞州知府。成化六年(1470)八月十四日卒,年八十三。工於詩文書法,功力不凡。擅畫墨竹,師承王孟端而有變化。名重域外。當時有“自卿一枝竹,西涼十錠金”之譽,亦長楷書,永樂時有當朝第一之稱。
詔令築城守邊
成化六年(1470)三月十二日,巡撫延綏等處左副都御史王銳上言邊事:一、增兵以守地方,宜於榆林添設三衛,鎮羌(今陝西神木)、
安邊(今甘肅
環縣西北)二營各設一衛,增兵馬防守。二、設險以備邊患,榆林一帶營堡之空隙之地宜築為邊牆以為拒守,雖暫勞人力但得以永為邊備。三、團堡以為民生,於居民所聚之處築為寨堡,務必堅厚,則寇無從剽掠。憲宗說,添築城堡正系守邊急務,令鎮守等官參酌舉行,務其成功。
朝鮮國王李晄卒
成化六年(1470)二月初二日,
朝鮮國王李晄卒。因其止有一子,年幼而且有病,所以乃傳王位於晄之兄暲之子娎。遣使來告並獻馬及方物請封,憲宗乃命內官金興、行人
姜浩前往弔祭,賜晄謚襄悼,封娎為王,其妻韓氏為
王妃並賜誥命。
征討韃靼
成化六年(1470)三月二十三日,憲宗命撫寧候
朱永佩
平虜將軍印充
總兵官,都督劉玉
劉聚充左右副總兵,太監傅恭顧恆監軍,右副都御史
王越參贊軍務,以京兵萬人,宣府大同兵各五千人往延綏征討韃靼,並命延綏寧夏總兵巡撫等官悉聽
朱永調動。七月,韃靼數萬人自
雙山堡分五路入寇,
朱永等擊卻之,韃靼棄輜重而逃,至牛家寨與都指揮吳瓚相戰,吳瓚兵少被圍。都督劉聚、
神英率大兵解圍,斬韃靼一百零六人,獲馬牛數千,韃靼首領阿勒楚爾中箭而逃。此役雖斬獲不多,然諸將都力戰追敵,邊人以為數十年所未曾有之事。成化七年三月,
朱永、
王越分兵五道,在
懷遠堡、威武堡再敗韃靼,斬敵一百七十餘人。朱永、
王越等上言:韃靼以數萬兵出入邊塞,而我軍堪戰者不及一萬,又分散防守,怎能禦敵?建議發大兵搜套,以為長久之計。兵部以馬瘦餉缺,命諸將分兵守御,以圖萬全。搜套之議阻不能行。此後韃靼擾邊數十年,以為邊患。
數地發生水災、旱災
成化六年(1470)四月,
南直隸數縣發生水災,五月,京師、山東、河南大旱,夏麥無收,秋糧不能播種,六月,順天府、
河間府、永平府復又大水,如此旱澇相接,民食草木幾盡。八月,憲宗下詔天下,命免各災區所欠稅糧、馬匹、子粒、食鹽以及各項雜役,赦免囚徒,詔令各地有司盡力賑撫,以免生事。
京師饑荒
成化六年(1470)五月,京師大旱,六月,順天等府大水,如此旱澇相接,導致京城嚴重缺糧。九月,大學士
彭時奏請發倉儲五十萬石平糶,至
成化七年三月,又復增三十萬石。但無濟於事,民多被餓死,憲宗詔令於城外挖屍坑掩埋,並令病者委官收恤,軍余匠役給所親收養,余者送入養濟院撫視。兩次遣數百國子監生返家鄉,並驅逐在京游僧。
順天、保定等府水旱災
成化六年八月,順天、河南、
真定、保定四府在水、旱災傷之後,米價騰貴。外州饑荒尤甚,村落人家有四五日不舉煙火,閉門困臥待盡的,有食樹皮草根及因飢疫病死的,有寡妻只夫賣兒賣女的。
遣使分巡州郡
成化六年(1470)二月二十二日,
兵部尚書白圭等上言:陝西屢遭寇掠,加以官府酷虐,百姓輾轉流徙,困苦之極,倘不加賑恤,恐民飢盜起。況四川、兩廣之亂未息,福建、浙江病役流行,四方災異頻發,荊襄流民動以數十萬計,衣食所迫,奸盜由之,不可不防。乞命兩京賢能大臣循行天下,考核政事得失,黜罷不才官吏,詢究軍民利病,罷害興利。憲宗得奏,遂命刑部左侍郎曾翬往浙江,戶部左侍郎
原傑往河南,右副都御史
滕昭往福建,南京右僉都御史
吳琛往四川,南京
大理寺卿夏時正往江西,
大理寺少卿宋旻往
大名等府,待秋成無事之後回京具奏。南北直隸、陝西、山西、山東、
湖廣、荊襄、兩廣、貴州俱有巡撫
都御史,而雲南多系土官,均不必遣使。
申明銓選考課禁約
成化六年(1470)三月二十日,
憲宗根據
吏部尚書姚夔奏疏,申明
銓選考課禁約:一,舊制在外衙門大小官三年、六年
考滿赴部考核,九年通考以定升黜。多有畏避者,或假以差占,或就彼納米,以致考課之法廢弛。自今除邊方軍馬錢糧緊急官員
考滿申請外,其餘務依例三考給由,雖有專責差占及奉例納米者,三年六年之間亦須有一次赴部考核,託故者究問,規避者黜降。二,舊制選授在
外官隨即領憑赴任,選後多潛住京城,一兩月不辭朝出城,或揭借財物置辦衣裝,娶妻買妾,又有假道回家三五月者。自今選後限五日赴科畫字領憑,除有敕人員並京官赴外任者。俱不得過一月,其餘若延過半月之上不辭朝出城者,經鴻臚寺及各城門查出,送法司問罪,復入城潛住者改降別用,過一年之上者革職為民。三,舊例各處土官襲替該都布按三司堂上官,體勘會奏,各委官不行親詣轉委屬官,取勘遷延。自今各司原委堂上官務照例親詣所在,勘實具結本司繳奏,不得轉委屬司,違者治罪。四,各處巡撫巡按官遇有司府州縣等官告稱老疾不堪任事者,依例就地放免,吏部無從查考。自今務要奏上以憑查考。
定烏思藏入貢之制
成化六年(1470)四月初五日,工部奏:四夷朝貢人數越來越多,每年所造衣幣賞物不敷使用,憲宗命禮部議減各夷入貢之數。禮部尚書
鄒乾等言:各夷來貢次數均已有定製,惟
烏思藏沒有,乃定烏思藏贊善、闡教、闡化、輔教四王三年一貢,每王遣使百人,多亦不許過一百五十人,由四川入。國師以下不許貢。長河西、董卜韓胡二長官司可隔年入貢,不許過百人,茂州番僧歲許三五十人,其它近
烏思藏者,亦不計過五六十人。降敕各
番王以示。另令四川鎮守等官要委官專門審辦,有印信文字者方許放入。
霍瑄逝世
霍瑄(?-1470),字廷璧,陝西鳳翔人,由鄉舉入國學,授大同
通判,擢知府。詔加山西右參政,仍掌府事,能體知百姓疾苦,質樸勤事,熟知邊情。英宗復位,進工部右侍郎,轉左侍郎,因不能檢點,為言官所劾,成化初致仕,成化六(1470)五月初二日卒。
陳泰逝世
陳泰(1414-1470),字吉亨,福建光澤人,舉鄉試第一,除
安慶府學訓導。正統初擢御史,巡按貴州,再按山西、山東。三為巡撫,懲奸去貪,威名遠揚。正統九年(1444)擢四川
按察使,被誣逮刑部獄,景帝即位獲釋赦復官,
于謙薦其守
紫荊關,
瓦剌首領也先入犯而失關,景帝免其死。景泰元年(1450)擢大理寺右少卿,
都督同知劉安巡保定諸城,命泰以
右僉都御史參其軍務,景泰三年兼巡撫保定六府,尋命督治河道,自儀真至淮安,浚渠一百八十里,堵決口九個,築壩堤三個,動用六萬人,數月完工。景泰七年移撫蘇、松。
天順初巡撫四川,天順八年(1464)進右
副都御史,總督漕運兼巡撫淮、揚諸府,
成化元年(1465)十月十七日致仕。成化六年(1470)六月十二日卒,年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