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府

河間府

從西漢文帝至武帝400餘年間,4次建河間國,其間時國、時郡。

隋至唐,屬河間郡或瀛州。五代時瀛州歸契丹轄。

河間府,北宋、金朝和明朝的一個,屬於北平承宣布政使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間府
  • 創建時間:宋大觀二年(1108年)
  • 前身:瀛州
  • 隸屬機構:中書省
  • 明末轄制:領縣十、州二
  • 改制時間:元至元二年(1265)
  • 廢除建制:1913年
  • 清末轄制:10縣1州
宋大觀二年(1108年)改瀛州為河間府,元至元二年(1265)改府為路,屬中書省
明洪武元年(1368)改河間路為河間府,屬新設之河南分省。二年三月癸丑(1369.4,20)河間府屬北平行省。永樂十九年正月初一(1421.2.1),屬京師。明末,河間府府治河間縣(今河北省河間市)領縣十:河間、獻、阜城肅寧任丘、交河、青、興濟、靜海、寧津;州二:景(領吳橋、東光、故城三縣)、滄(領慶雲、南皮鹽山三縣)。
清末轄:河間(今河北省河間市)、阜城(今河北省阜城縣)、肅寧(今河北省肅寧縣)、任丘(今河北省任丘市)、交河(今河北省泊頭市交河鎮)、寧津(今山東省寧津縣)、吳橋(今河北省吳橋縣)、故城(今河北省故城縣故城鎮)、東光(今河北省東光縣)、獻縣(今河北省獻縣)共10縣;景州(今河北省景縣)1散州。1913年廢。
河間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