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龕窟
- 拼音:kān kū
- 注音:ㄎㄢ ㄎㄨ
- 釋義:懸在壁上的洞窟
龕窟 懸在壁上的洞窟。 吳作人 《祖國古典藝術遺產的又一寶庫》:“在山腰裡修鑿了上下分層橫列的蜂房似的大龕窟,又在窟外懸壁上建築起重樓復殿,飛閣天橋。...
龕,龍貌也。——《說文》(3) 小窟或小屋 [small cave;houselet]。如:龕居(以石屋為居);龕窟(懸在壁上的洞穴)。(4) 供奉佛像或神位的石室或小閣 [...
阿馬爾納特龕窟編輯 鎖定 阿馬爾納特(Amarnath)是印度最虔誠的地區之一,是崇拜濕婆神的聖地,其石窟神廟每年只對朝聖者開放一次,朝聖者為一睹聖容必須長途跋涉、...
《四川散見唐宋佛道龕窟總錄—廣元卷》 是2018年11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四川散見唐宋佛道龕窟總錄—廣元卷》 是2018年11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
《綿陽龕窟四川綿陽古代造像調查研究報告集》是2010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春。...
龕子指一種僧徒的塔狀盛屍器,出自《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 如:龕居(以石屋為居);龕窟(懸在壁上的洞穴) (4) 供奉佛像或神位的石室或小閣 [nic...
四川巴中城,曾榮獲石窟之鄉美名,它有龕、南龕、北龕、西龕,尤以南龕最勝,規模宏大,雕嵌玲瓏,械櫛比相連,它是古代石窟藝術的優秀代表,它是巴州古文化的結晶。...
南龕摩崖造像是中國隋至宋代佛教造像。位於四川省巴中縣城南1公里化成山。現存龕窟133個,造像2100餘尊。始鑿於隋,多為唐代造像。此外,宋代2龕、清代2龕、民國...
在安岳縣城南郊雲居山上,圓覺洞石窟集中於西山峭壁之南、北岩,造像區域長186米,現有摩崖龕窟103個,大小造像1933軀,碑刻題記25處,唐代浮圖1座。因有宋代12圓覺...
石刻造像雕刻在一獨立的平頂巨石四周,共有龕窟編號79個,大小造像129尊,碑刻題記13處,均為盛唐時期作品。玄妙觀摩崖佛、道合龕造像 編輯 ...
據了解,這是北京地區已發現的道教龕窟中規模最大的一處。中文名 燒窯峪石窟 位於 延慶縣一個偏僻山村 類型 道教龕窟 文獻 《山川》 ...
通江千佛岩石窟位於四川省通江縣諾江鎮千佛村,石窟雕鑿於唐龍朔三年(663年)至開元七年(719年),前後歷時56年。共有造像54龕,造像3000餘身,分布在高10米、寬53...
黃家嶺石窟位於陝西富縣,是北魏造像風格,陝西富縣黃家嶺石窟的發現對研究南北朝時期摩崖龕窟造像藝術、雕塑風格、分布範圍以及佛教文化在陝北地區的流傳提供了實物資料...
北山造像依岩而建,龕窟密如蜂房,被譽為公元九世紀末至十三世紀中葉間的"石窟藝術陳列館"。寶頂山大佛灣造像長達500米,氣勢磅礴,雄偉壯觀。變相與變文並舉,圖文...
本次調查按照1983年王氏對千佛岩造像的編號進行登記測繪和調查,部分龕窟編號脫落、漏編的則大致按照王氏編號原則進行補充編號。調查組還對夾江縣境內已發現的吳場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