龕子指一種僧徒的塔狀盛屍器,出自《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龕子
- 拼音:kān zǐ
- 注音:ㄎㄢ ㄗㄧˇ
- 出處:《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
詞語解釋,詞性解釋,
詞語解釋
僧徒的塔狀盛屍器。《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長老將自己龕子,粧了 可常 ,抬出山頂。”《水滸傳》第一一九回:“ 宋江 自取金帛……合個朱紅龕子盛了,直去請 徑山 住持 大惠禪師 ,來與 魯智深 下火。”《老殘遊記續集遺稿》第一回:“龕子前面放了一個 宣德 年制的香爐,光彩奪目,從金子裡透出硃砂斑來。”
詞性解釋
龕[龕] kān
〈名〉
(1) (形聲。從龍,合聲。本義:龍的樣子)
(2) 同本義 [dragon’s shape]
龕,龍貌也。——《說文》
(3) 小窟或小屋 [small cave;houselet]。如:龕居(以石屋為居);龕窟(懸在壁上的洞穴)
(4) 供奉佛像或神位的石室或小閣 [niche]
莊嚴龕像,首於西峰石壁。——江總《攝山棲霞寺碑》
(5) 又如:壁龕;龕火(壁龕中 燈火);龕牖(窗形的石龕);龕座(放神主的小室);龕像(壁龕中的佛像)
(6) 盛放神聖物品的盒子 [shrine]。如:龕子(僧棺);佛龕
(7) 塔,塔下室 [cell]
倘經三祖寺,一為禮龕墳。——貫休《送人舊夏口》
(8) 又如:龕室(寺塔下的小室或龕中的小室)
◎ 龕[龕] kān
〈動〉
(1) 容納;盛裝 [contain;hold]
龕,受也。——《方言》。郭璞注:“今雲龕囊依此名”。
(2) 通“戡”。攻克,平定 [quell]
劉龕 南陽。——《法言·重黎》
(3) 又如:龕世(平定天下或安定社會);龕亂(平定亂世。同戡亂);龕定(平定,戰勝)
〈名〉
(1) (形聲。從龍,合聲。本義:龍的樣子)
(2) 同本義 [dragon’s shape]
龕,龍貌也。——《說文》
(3) 小窟或小屋 [small cave;houselet]。如:龕居(以石屋為居);龕窟(懸在壁上的洞穴)
(4) 供奉佛像或神位的石室或小閣 [niche]
莊嚴龕像,首於西峰石壁。——江總《攝山棲霞寺碑》
(5) 又如:壁龕;龕火(壁龕中 燈火);龕牖(窗形的石龕);龕座(放神主的小室);龕像(壁龕中的佛像)
(6) 盛放神聖物品的盒子 [shrine]。如:龕子(僧棺);佛龕
(7) 塔,塔下室 [cell]
倘經三祖寺,一為禮龕墳。——貫休《送人舊夏口》
(8) 又如:龕室(寺塔下的小室或龕中的小室)
◎ 龕[龕] kān
〈動〉
(1) 容納;盛裝 [contain;hold]
龕,受也。——《方言》。郭璞注:“今雲龕囊依此名”。
(2) 通“戡”。攻克,平定 [quell]
劉龕 南陽。——《法言·重黎》
(3) 又如:龕世(平定天下或安定社會);龕亂(平定亂世。同戡亂);龕定(平定,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