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藏寺碑

龍藏寺碑

隋開皇六年(586)刻,楷書,30行,行12字,行50字。藏河北正定隆興寺。無撰書人姓名。歐陽修《集古錄》認為撰者即碑末署名的張公禮,關於此碑,文人曾無限讚嘆,人們曾無數猜測,這就是龍藏寺碑的魅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藏寺碑
  • 高度:3.15米
  • 寬度:0.90米
  • 厚度:0.29米
  • 字型:楷書30行,行50字
  • 字數:1500餘字
介紹,特色,歷史,評價,相關資料:,拓本內容,

介紹

龍藏寺碑——正定大佛寺九絕之八,龍藏寺碑是我國隋代重要碑刻。在河北正定隆興寺大悲閣東側。開府長史兼行參軍張公禮撰文,未著書丹人姓名。但也有撰、書均為張公禮之說。
龍藏寺碑

特色

碑通高3.15米,寬0.90米,厚0.29米。碑文楷書30行,行50字,凡1500餘字。碑為龜趺。碑額呈半圓形,浮雕六龍相交,造型別致,刻工精細,具有隋唐蟠龍的古樸風格。碑額楷書“恆州刺史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15字。碑陰及左側有題名及恆州諸縣名,分5截30行,行字數不等,亦為楷書。據光緒元年《正定縣誌》載:“龍藏寺碑並陰,張公禮撰並書,開皇六年十二月立,今在隆興寺。”

歷史

我國的石刻文字萌芽於商代,碑的名稱見於東周,而刻文紀事之碑則最早見於西漢末期,到東漢桓帝、靈帝時,建墓樹碑又蔚然成風。就碑刻的書法藝術來看,我國石刻發展史可分三大階段,即漢碑、魏碑唐碑。漢碑多波磔奇古,魏碑多瑰麗雄奇,唐碑則秀麗高雅,隋碑則處在由魏碑體到唐碑體發展的過渡時期。龍藏寺碑就正是體現這一變化的代表之佳作。它的字型結構樸拙,方正有致,雖為楷書,但仍留有隸意,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評價

碑系隋恆州刺史鄂國公王孝仙奉命為勸獎州內士庶萬餘人修造龍藏寺而創立的石碑。它不僅高大莊嚴,而且書法藝術上向稱隋碑第一,既無北魏的寒儉之風,又不致唐碑的全失隸意,不僅字型結構樸拙,用筆忱摯,給人以古拙幽深之感,而且有很高的書法價值。它是從魏晉南北朝至唐,在書學之遞嬗上具有頗大影響的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相關資料:

關於此碑,楊守敬《平碑記》云:“細玩此碑,正平沖和處似永興(虞世南),婉麗遒媚處似河南(褚遂良),亦無信本(歐陽詢)險峭之態。”
龍藏寺碑》楷書, 全稱《恆州刺史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立於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它不僅記載了隆興寺的始建,具有史料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書法藝術價值,為隋代刻碑中的精品。被譽為“隋碑之冠”,視為“隋朝第一碑”。《龍藏寺碑》碑陽30行,行50字,約1500字,碑陰題名五列,左側題名三列。其書法瘦勁寬博,方整有致,具有生澀古樸之美,古拙幽深之趣。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稱頌曰:“《藏龍寺》足繼右軍,皆於平正通達之中,迷離變化而不可思議……遜其淡遠之神,而體勢更純一。”
龍藏寺碑》它上承南北朝餘風,下開初唐書法諸家先河,被康有為譽為“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獨為隋碑第一也”。 隋朝保留至今的石碑,在中國只有3塊,但是要以這塊記錄了歷史的碑最完整。 隋朝雖較短,可是在文化上作出了新的成就。隋朝承襲了魏晉的餘風和六朝的風格,理清了書法用筆與結體之理,作了一番大加工,篆、隸銷聲匿跡,惟獨楷書盛行於世,楷書成為一種極其規範化的標準書體,它開創唐朝正書的先河,對唐朝寫正楷的一派影響最深,其功勞也最大。有人說它為《九成宮》、《孔子廟堂碑》開了先河,有人說此碑為褚遂良薛稷書法風格作了鋪陳。可以說唐代書風在此已初露端倪,唐代書法是隋朝書法的直接承傳。

拓本內容


上海圖書館藏舊拓本。此為傅世最舊、存字最多、捶拓最精之本
【隋龍藏寺碑一〈開皇六年〉】
右齊開府長兼行參軍九門張公禮撰,不著書人名氏,字畫遒勁,有歐、虞之
體。隋開皇六年建,在今鎮州。碑雲“太師、上柱國、大威公之世子,左威衛將
軍、上開府儀同三司、使持節恆州諸軍事、恆州刺史、鄂國公、金城王孝仙奉敕
勸獎州人一萬,共造此寺”。其述孝仙雲“世業重於金、張,器識逾於許、郭”。
然北齊、周、隋諸史不見其父子名氏,不詳何人也。
【隋龍藏寺碑二〈開皇六年〉】
右隋《龍藏寺碑》,齊張公禮撰。龍藏寺已廢,此碑今在常山府署之門,書
字頗佳,第不見其人姓名爾。碑以隋開皇六年立,後題張公禮,猶稱齊。按周武
帝建德六年虜齊幼主高常,齊遂滅,後四年,隋建開皇之號,至六年齊滅,蓋十
年矣。公禮尚稱齊官,何也?嘉祐八年九月二十九日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