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寺(福建莆田龍華寺)

龍華寺(福建莆田龍華寺)

龍華寺位於莆田市仙遊縣龍華鎮政府西邊。“龍華寺”地處三郊公路之濱,龍華集鎮之側,商賈雲集,人眾雜錯,在此名利交征之處,辟出一方淨土,參禪悟道,為度世之殿堂,僧眾清修之聖地。寺內的龍華雙塔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華寺
  • 地理位置:莆田市仙遊縣龍華鎮政府西邊
  • 所屬地區:莆田市仙遊縣龍華鎮
  • 別稱萬壽禪寺
歷史沿革,寺廟簡介,龍華雙塔,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據縣誌記載,隋煬帝大業年間(公元605一618年),有一個姓葉名惟勝的和尚,手持杖錫,從江蘇潤州甘露寺南下,來到仙遊龍華地界,看到寶幢山“煙花蒼蒼,花氣如雲”,就在山下結茅為廬住下了。有一天清晨,旭日高懸,而寶幢山上仍然雲遮霧樟,忽然有兩條巨龍從雲霧中翻騰下來,龍嘴裡各銜著一朵鮮艷的蓮花,奉獻給惟勝和尚。
唐武則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當地百姓在惟勝的草廬舊址上建成了僅有上下兩座廳堂的禪院。唐宣宗大中初(約公元848年),因前有“雙龍獻花”之奇,皇帝李忱賜給寺名“龍華寺”(莆仙話中“花”與“華”同音)。龍華地名由此而來。
宋朝時,龍華寺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寶剎。
宋仁宗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皇帝趙禎曾下詔召見龍華寺主持雪徑和尚入京講道,並賜給他衣物。朝官范仲淹還贈詩給雪徑和尚:“斌訣若不離荊楚,怎得連城倍價高。”從此以後,龍華寺大加擴建,僧徒日益增多,成為仙遊的一大叢林。
南宋紹興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前後,寺院三遭火劫,俱經過先後六十五年的修建,龍華寺風姿依然不減當年。
元朝時,全縣和尚尼姑有一千多人,而龍華寺就擁有僧眾近五百人,可見當時的昌盛情況。
元成宗元貞年間(公元1295~1297年),皇帝兩次徵召龍華寺主持無隱大師入京講道。無隱大師力辭不就,成宗皇帝就詔命龍華寺統轄縣西、縣西南所有寺庵。元末至清初,龍華寺又歷經四度興廢。現存的大雄寶殿就是一九四二年翻建的。

寺廟簡介

龍華寺亦稱萬壽禪寺,位於仙遊縣龍華鎮燈塔村,離仙遊縣城約4公里。
龍華寺初建於唐垂拱三年(687年),唐宣宗大中初年(847年)賜名“龍華萬壽禪寺”。宋天聖年間,仁宗詔龍華寺和尚雪經入京講道,回寺後擴大建築規模。宋紹興年間至元至順年間,龍華寺幾經毀壞,幾經重新修建,至元代元貞年間,龍華寺已成為仙遊縣第一大叢林,轄11院77庵。當時全縣和尚尼姑約有一千多人,而龍華寺就擁有僧眾近五百人。元末至明、清兩朝,龍華寺又四度興廢。尤其是明嘉靖四十三年,倭寇入侵,寺毀僧散,一片淒涼。
龍華寺
萬曆年間和清順治、康熙年間又重新修建,到了民國末年,龍華寺又幾經荒廢。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1988-1992年),僑僧釋廣靜捐資五十五萬元,重新修建龍華寺,如今已煥然一新,成為仙遊縣佛教會的駐地。

龍華雙塔

龍華雙塔在龍華寺的前面兩側。據《龍華寺志》載,北宋大觀年間,邑人郭勇為母七十壽慶,捐建東塔,並祈求其母八十壽慶時再建西塔,越十載,郭勇果然捐建了西塔。於是,龍華雙塔便屹立在龍華寺前,乞今已有八百九十多年的歷史,比泉州開元寺的東西塔,還早近百年。雙塔建築為八角五層空心石質結構,高44.8米。塔基為須彌座,由石雕力士金剛承托,底層東西兩邊有石雕將軍護門,每層開四門,設四龕,位置逐層互換;各層有石級可通,沿塔檐迴廊,可直達塔頂。塔檐均用石條拼成,呈波浪狀;每個塔棱正對著塔檐浪峰,酷似古樓飛檐,極為壯觀。西塔於明嘉靖年間被倭寇焚損,東塔至今保存尚好
龍華寺

地圖信息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塔街西路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