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主要景點,建築特色,
主要景點
龍華寺也是東北地區較大的人文景觀和旅遊景點。融禪、教、律、密淨土於一體的綜合性道場。成為善男信女及參禪拜佛者嚮往的勝地,和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為促進松原地方經濟發展,擴大提高松原知名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寺院總體規劃中的主體建築有23處: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觀音殿、地藏殿、祖師殿、伽蘭殿、韋陀殿、護法殿、弘法樓、念佛堂、禪堂、律學院、雲水堂、舍利堂、五百羅漢堂、露天觀音、蓮花池、放生池、僧舍、齋堂、居士寮。
目前已完工並正在發揮作用的有:天王殿、觀音殿、護法殿、弘法樓、會佛堂、禪堂、雲水堂、露天觀音、僧舍、齋堂11處;正在修建的有大雄寶殿;其餘11處是計畫內修建。
下院蓮花寺,主體建築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露天彌勒佛。
建築特色
龍華寺因有黑龍過江的傳說,又坐落在九龍口江畔的如意寶地而得名。建於1992年5月30日,2000年9月,於寺院內西部中軸線上北側,始建大雄寶殿。該殿屬明清殿宇式建築,仿北京故宮太和殿樣式所建,雙層檐廡殿頂,古稱“四阿屋頂”,俗稱“四坡水頂”,是我國古代皇家建築的最高等級。大殿建於三層平台上,平台底層占地面積13,700平方米,大殿峻偉高聳,通高34.40米,比太和殿低50多厘米,寬63米,縱深(5間)36米。殿頂、殿脊、斜脊、脊獸,皆黃琉璃鋪就鑲嵌,檐下彩繪宗教圖案古樸亮麗,流光溢彩,檐鈴鐵馬,風拂作響,彰顯佛家聲韻。大殿前壁有12根高大的紅柱,分成11開間,殿四周為寬敞的露台(又稱月台),呈“土”字形須彌座式。三層台階疊壘,底層高3.10米,二、三層各高1.90米,通高6.90米。台基每層遞進8米,邊緣有漢白玉欄楯圍飾,由雕工精美的望柱、裙板、螭首、枕石組合而成。登上平台需踏53個台階,寓意五十三參,即善財童子參拜五十三位“善知識”,受到多方指引與度化,最終實現成佛的願望。
殿內四梁八柱,梁、坊、斗拱、雀替繪有金龍合喜、蛟龍出水等蟠龍、騰龍圖案,色彩艷麗,金碧輝煌,神韻迷人。金剛寶座由兩層組成,底層長約20米,寬7米,高1.90米,用磚石砌成。上層為高1.20米,木雕束腰式須彌座,底塗紅色。石座正面浮雕5條騰龍,兩端各雕2條騰龍,共9條騰龍,故稱“九龍寶座”,寶座呈蓮花樣式,又稱“九龍蓮花寶座”,蓮花為佛教淨土的象徵。上面供奉三尊金身佛像,居中趺坐蓮花寶座者為佛教創始人,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兩眼向下方凝視,俯察人界;左手掌心朝上,五指如蓮花於膝上,有如廣布法恩;右手五指朝上,掌心向外與胸齊高,有如說法施祥。釋迦是部落的名稱,意“能”。牟尼可譯作“文”,含有“仁、忍、儒、寂寞”之意,意譯“能仁、能忍、能儒、能寂”等,為釋迦族的聖人。佛,即佛陀,意思是“覺悟者”、“知者”。釋迦牟尼又稱“如來佛”、“如來”,是指從如實(絕對真理)之道而來,開示真理的人。
佛主釋迦穆尼金身佛像旁,左側站立的侍者迦葉,又稱摩訶迦葉,或阿難陀,是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其右側端坐蓮花寶座上,左手打手印,右手托寶塔者,為東方淨琉璃世界教主藥王佛,也稱大醫王佛,藥師如來。即能治眾生貪、瞋、痴的藥師。他的左右脅侍是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合稱東方三聖。
佛祖釋迦牟尼金身右側,端坐蓮花寶座上,左手持蓮台,右手打佛印者,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也稱無量佛。隨著淨土宗在中國的普及,阿彌陀佛成為最流行的佛陀。“南無阿彌陀佛”意為皈依阿彌陀佛,“南無”是致敬,歸敬的意思。他的左右脅侍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
三尊主佛身後,是三個上寬下窄的橢圓形木雕“摩尼鏡”,圖案結構精美,雕鏤明晰,鏤雲裁月,突顯佛之光明,普照眾生之妙。
主佛座兩側,左為文殊菩薩,舊稱“文殊師利”或“曼殊室利”。是釋迦牟尼的左脅侍,其大弟子,智慧與辯才第一,眾菩薩之首。在中國他象徵“大智”,與觀世音“大悲”,地藏“大願”,普賢“大行”並稱四大菩薩。文殊於蓮台之上,騎乘青獅子,左手托蓮台,右手打手印。文殊與佛陀、普賢合稱華嚴三聖。
主佛座右側是釋迦牟尼的右脅侍普賢菩薩,象徵佛陀理德、行德的菩薩。其職責是行佛門的“善”,可謂功德無量。普賢騎乘白象,雙手打手印。
文殊、普賢二菩薩的銅像均高5米多,底座高1.50米,通高6.50米。
三尊主佛摩尼鏡後壁(背面),是大型五十三參泥塑,上面共塑133個人物。主角是善財童子和觀世音菩薩。
大殿內東西兩壁及北璧兩側,是1,250尊羅漢群雕,占牆壁面積410平方米。佛經載,釋迦穆尼成道後,度化耶舍門徒50人,度化迦葉三兄弟所帶的門徒1000人,加之度化舍利弗和目犍連師徒200人,總計1,250人,被稱為大阿羅漢,簡稱羅漢。如此洋洋大觀,層層疊疊,千姿百態,神采各異,雕鏤精湛,色彩明快的群雕,堪當罕見之藝術傑作。
龍華寺大雄寶殿前方兩廂為東西配殿,雙層檐歇山樓閣式,殿脊磚雕騰龍,飛檐翹角,檐端脊獸安然。殿頂鋪小青瓦,古風古韻,與大殿殿頂黃琉璃瓦相互映襯,明快亮麗。內部結構更為奇妙,基座之上明二暗三,中部二層,兩側三層。底層中部是大廳,兩側各建兩層單間,而下部台基外實中空,建了多間僧徒的寮房或他用。殿高17米一層建築面積520平方米,二層建築面積350平方米。
東配殿底層中部大廳,供奉護法伽藍神關羽坐姿銅像,置刀持書,乃文韜武略蓋世,忠義持正驚人。有司命祿,佑科舉,治病除災,驅邪避惡,巡察冥司,庇護商賈等多種法力,被現代人稱作“武財神”。
西配殿底層中部大廳供奉達摩銅像,傳說達摩從印度來到嵩山少林寺,於古洞中“九年面壁而坐,終日默然。”開創禪定靜慮,清除雜念頓悟成佛的中國教派,即禪宗。達摩是跋陀之後的少林寺第二代方丈大和尚。其欲歸天竺(印度)臨走時,傳慧可禪宗之要義,授《楞迦經》四卷。
天王殿與大雄寶殿、山門殿在同一中軸線上,坐落在三層台基上。三層台基依次遞進收縮,下兩層束腰式須彌座,為花崗岩雕飾,最上一層為水泥直邊座。占地面積612平方米,地下由40根鋼筋混凝土樁承托,堅穩牢固,防震性能良好,殿高17.47米,雄峻挺拔,斗拱樣式,古樸華美,彩繪古色古香。
殿內兩側分立“四大天王”神像,俗稱“四大金剛”。是佛教王國里名氣最大的神將。一為東方持國天王,名多羅吒。“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護持國土,故名為“持國天王”。他住在須彌山黃金埵,身穿白色甲冑,手持琵琶,是主樂神。二為南方增長天王,名毗琉璃。“增長”意為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故名“增長天王”。他住須彌山琉璃埵,身著青色甲冑,手持寶劍,為的是護法不受侵犯。三為西方廣目天王,名毗留博叉。“廣目”意為能以淨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民眾,故名“廣目天王”。他住須彌山白雲埵,身著紅色甲冑,手纏一赤龍,為群龍領袖。四為北方多聞天王,名毗沙門。“多聞”意為以福德知名,聞於四方,故名“多聞天王”。他住須彌山水晶埵,身著綠色甲冑,右手持寶傘,左手握神鼠用以制服魔眾。我國寺院四大天王(四大金剛)各持一物,俗稱“風調雨順”。持劍者(增長天王)風也;持琵琶者(持國天王)調也;持傘者(多聞天王)雨也;持龍者(廣目天王)順也。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天下太平。
山門殿之門,稱作山門。山門,是寺院的外門,凡寺院必有山林,所以其門稱山門。龍華寺之山門,屬殿宇門樓式,故稱山門殿。殿長39.80米,寬28.47米,高19.95米,為清式三門二重檐門樓建築。
一層中間兩側廳分別站立的是鬥神哼哈二將彩繪塑像。哼哈二將,為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作者根據佛教守護寺廟的兩位鬥神,附會而成的兩員神將,形象威武兇猛。一能用鼻子哼白氣制敵,一能哈黃氣擒將。姜子牙封神時,敕封他二人鎮守西釋山門,宣布教化,保護法寶的神。民間以哼哈二將為鬥神,鎮妖,驅邪,守護家院。南北門通道兩側分別為法物流通處和展覽館。
二層平台上為歇山重檐式建築,面闊5開間,中間一間裡邊供奉彌勒佛玉身像。
鐘鼓樓,分立山門殿與天王殿之間兩側的沙嶺上,高度、樣式完全一樣的仿古建築,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外部呈四層,各層有明窗,頂部多檐多脊,飛檐之上覆蓋古青瓦。自下而上依次遞進,有紅柱相托,底部占地面積為102平方米,通高31.50米,樓高堪當全國寺廟鐘鼓樓之最。
鐘樓懸掛的銅鐘高3.80米,下口徑2.38米,厚度15至17厘米。鐘身鑄有“楞嚴經”、“金剛經”、“阿彌陀佛經”等經文和銘文。銅鐘造型精美,聲音洪亮悠揚。
鼓樓的大鼓高1.89米,鼓面直徑3.48米,購自泰國特大水牛皮蒙制,可稱世界之最。鼓幫紅漆塗飾,敲打轟鳴,聲音清脆而厚重,聽之頓生感悟。
大雄寶殿以東有藥師殿、露天觀音、地藏殿、念佛堂、弘法樓、護法殿、禪堂、功德殿、雲水堂、流通處、齋堂等;山門前有蓮花池、放生池、菩提廣場、菩提大道直到松花江風景區。龍華寺西北是蓮花寺,西南是規模恢弘的龍華園,真乃“勝地鑲嵌真如意,法天成就大龍華”,讓佛家聖地與旅遊觀光景點,融匯成人間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