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歷史
清朝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時
陸豐知縣陳冠世,於金龍山南麓建
龍山書院。自此陸邑俊才,科第蟬聯,人文蔚起,一時稱盛。從清乾隆七年的龍山書院到昨天的
龍山中學,在這裡先後走出了黃躍龍、歐陽衡、張威、黃振新、賴少其、
陳強、羅鴻溪、謝明權等一代代名人。
自“五四”運動以來,從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龍山中學都經受了嚴峻的考驗。革命的龍山、英雄的龍山,烈士們為了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國家的昌盛而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曲悲壯的樂章。他們的浩氣長存,永垂青史。一大批龍山教師、學子為革命成功大義凜然、捨生就義,先後捐軀的有:張 威、
林鐵史、王文、陳頌明、鄭重、
李振雄、謝國良、
章朝陽、
黃萬里、
陳蔭南、
陳繼明、
陳伯強、朱耀庭、黃振新、
莊夢祥、盧克山等。是先烈們用生命鑄成了一座座不朽的豐碑,是先烈們用鮮血染紅一朵朵永開不敗的英雄花。龍山永峙,螺水長流,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同時,
龍山中學也是培養革命骨幹的基地,從先輩至現在遍布全省甚至全國的大批陸豐籍幹部絕大部分都出自龍山的。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全國解放,龍山中學輸送了大批的革命幹部。
學風校訓
校訓
文章華國、科技興邦
理念
文化龍山、和諧龍山、魅力龍山
學風
勤奮樸素、團結守紀、崇真尚美、博學創新
教風
嚴教善導、勤勉求精、為師為范、仁愛奉獻
老校歌
龍山之陽,東海之光,年輕活潑的一群,來自四方,團結在一堂,墾此田野,辟此山荒,在暴風雨中成長,在戰鬥中健壯,學習工作,工作學習,民主的作風,進步的榜樣,嚴肅緊張,緊張嚴肅,今天是抗日的先鋒,明天是建國的勇將,是摧毀舊社會的戰士,是創造新中國的棟樑,同學們努力前進,進向那革命的戰場!
詞
梁蔭源
曲
周少重
錄
楊鵬程 (中速,莊嚴)
新校歌
《龍山之歌》(黃梅發、鄧永祥)
這裡有龍的呼喚
這裡有龍的風采
這裡有山的壯觀
這裡有山的誓言
這裡是我神奇的家園
這裡就是我溫暖的家園
站上山巔就可能撫摸天空的雲彩
走進這裡就能找到知識的力量
走下山巒就能融進大海的蔚藍
撲向這裡就能找到智慧的源泉
龍山啊龍山 人傑地靈的山
龍山啊龍山 超越夢想的山
你就我是成長的搖籃
你就是我永遠的掛牽
今天我就是你關愛的孩子
今天我就是你和諧的音符
明天我就是你生生不息的內涵
明天我就是你燦爛輝煌的詩篇
學校介紹
龍山中學地處
海陸豐革命老區汕尾市,屹立在南海之濱的汕尾市陸豐縣城的金龍山畔,坎鐘為屏,大德為案,玉帶環繞,人傑地靈,是粵東地區久負盛名的老牌名校。她的前身為
龍山書院,始建於清朝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時陸豐知縣陳冠世,於金龍山南麓建龍山書院。自此陸邑俊才,科第蟬聯,人文蔚起,一時稱盛,迄今已有275年的辦學歷史。這裡曾是一方沃土,從清乾隆七年的龍山書院到昨天的
龍山中學,在這裡先後走出了黃躍龍、歐陽衡、張威、黃振新、賴少其、
陳強、羅鴻溪、
謝明權等一代代名人;這裡已是一方熱土,2005年7月,新的領導班子上任,給龍山帶來了新的生機,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學校已擴展至三個校區,占地面積200餘畝,現有86個教學班,學生5000餘人,教職工300餘人。走進龍山校園,處處洋溢著現代化氣息:綜合大樓氣勢恢弘,教學大樓明亮寬敞,學生公寓整潔舒適,實驗大樓設備先進精良。徜徉龍山校園,到處感受著迷人的魅力:沿山而設的台階在腳下延伸;書院舊址門前的英雄樹高聳筆直,枝幹亭亭聳碧霄,就像龍山人向世人宣告——我們要力求上進;
張威烈士紀念亭樸素大門,向我們訴說著龍山光榮的歷史,校史展覽室資料豐富。拾級而上,移步換景,小草青翠、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這些景觀彈響了校園文化優美和諧的韻律,給校園增添了濃濃的詩意,人文氣息和自然風光融為一體,科學精神與育人氛圍相得益彰。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記錄著學子們,為了祖國的強盛而發奮讀書的身影,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是學子們為了實現美好的理想而頑強拼搏的見證。
一直以來,
龍山中學作為陸豐教育的“龍頭”學校,得到當地黨政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2002年,龍山中學被確定為汕尾市7所創建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之一,我校緊抓這一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迎難而上,大膽創新,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尤其是近三年來,學校在新任班子的帶領下,解放思想,多渠道籌措資金,投入2000多萬元,改造和新建綜合樓、圖書館、體育館、學生食堂、學生宿舍和運動場等,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學設備,學校一半以上的教室配備有多媒體教學平台,引進中央電教館資源庫、試題庫,建設電子閱覽室、
電子備課室、課件製作室、人機對話
語言實驗室、電教主控室、網路中心、電子白板教學系統等,使學校教育現代化、信息化設施設備不斷加強,教育教學資源得到進一步整合和最佳化。同時,在傳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注入了現代教育思想,形成了現代的辦學理念、教學理念、辦學目標和發展思路,使學校一年一個跨越,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水平不斷提高,社會聲望不斷提升。學校2003年被評為
汕尾市一級學校,2006年晉升為廣東省一級學校,2008年5月通過廣東省高中教學水平優秀評估,為國家級示範高中督導驗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勤工儉學先進單位”、廣東省“完中分類檢查先進單位”、“廣東省先進集體”、“廣東省安全文明校園”、“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和諧中國·全國中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百佳創新學校”、“全國優質教育資源建設重點示範校”、“中國師德建設示範單位”、“全國教育教學管理先進學校”。2014年廣東省教育廳發出通知,批准8所學校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陸豐市龍山中學榜上有名,成為汕尾地區唯一一所晉升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學校。2006年7月被評廣東省一級學校。高考成績近幾年來均列全市首位,有蔡弋戈、林興逸、余浩農、陳宏展等人為當年高考
汕尾市總分第一名。2006年,余浩龍以816分獲汕尾市總分狀元;2007年高考,上三A人數突破1000大關,達1034人;上本科達640人;郭志偉以唯一滿分,勇奪廣東省理科數學單科狀元;2008年,陳宏展以658分獲汕尾市總分狀元。
龍山中學在傳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結合教育改革和新課程理念,將先賢們200多年前鐫刻於“
龍山書院”門頂上的“文章華國”辦學宗旨,發展為“文章華國、科技興邦”校訓,並提出建設“文化龍山、和諧龍山、魅力龍山”的辦學思路。
現擁有教學樓:
飛龍樓(大部分是高三)
見龍樓 (見,通假字,通現。高二教學區部分及高一文科班)
中樓 (高一)
綜合樓(功能區及宿舍)
校友樓(功能區)
學校文化
“文化龍山、和諧龍山、魅力龍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和諧是龍山傳承和發展的基礎,魅力是名校的外在體現和生生不息的動力之源,文化是學校的品牌特徵和名校的精神核心。和諧是基礎,文化是動力,魅力是體現;通過和諧建設文化龍山,通過和諧進一步展現魅力,在魅力建設中實現和諧,提升文化品味;在文化建設中深化和諧,彰顯魅力。
文化傳統
金龍山雄踞陸城東南,大德嶺三峰拱峙。筆架天然。右有螺水引帶,左有浩瀚南海,人傑地靈,形勝東南。山上嘉樹羅植,風景秀麗,“龍山煙樹”為陸豐舊八景之一。山頂遠眺,“圖嶺斜暉”、“洛洲芳草”、“仙橋夜月”、“
烏坎歸帆”、陸豐五景,盡收眼底。鐘靈毓秀,一至於斯。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陳張翼(杭州人)為
邑令,見龍山鼎秀,集邑紳,登龍山,議在龍山建
文昌閣和書院,翌年別調未竟。乾隆五年春(1740年),縣令王猶龍(山東嘉祥縣人)鑒是時陸邑歲試諸童幾三千人,而無
文昌宮,遂應諸生之請,擇龍山建焉。乾隆七年(1742年),福建泉州陳冠世為陸豐知縣,於龍山之陽建龍山書院,設官田三處(三溪租額206石3斗、許獅湖租額95石、石碓頭租額7石),為書院之經費。延經師,聚邑秀,培英才。
學生組織
團委會
學生會
十二部門
文學部
宣傳部
文娛部
體育部
廣播部
信息部
紀檢部
生活部
學習部
膳食安全委員會
青年志願者
自律委員會
社團及興趣小組
1、 HIT街舞社
2、 微塵愛心社
3、 星星話劇社
4、 龍吟虎嘯音樂團
5、 Crazy Mouth Beat Box社
6、 魔術社
7、 SET曳舞團
8、 秋水文學社
9、 Nothing攝影社
10、 美術社
11、 跆拳道社
12、 龍山中學IT社
13、 口才社
14、 龍墨書法社
15、 集郵社
16、 科研社
17、 龍山中學羽毛球隊
18、 籃球隊
19、 龍飛武術隊
20、 舞蹈隊
21、 合唱隊
22、 溯源歷史興趣小組
23、 龍魂學習興趣小組
24、 陸豐歷史宣傳興趣小組
25、 Vision微電影組
26、 國學興趣小組
27、 棋藝興趣小組
28、 楹聯協會
29、 心靈俱樂部
30、 動漫社
著名校友
賴少其( 1915 — 2000 年),中國當代卓有成就的著名書畫家。
陳強教授,
龍山中學 1959屆高中畢業生。1964年從中國科技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1970年隨中國科技大學搬遷至安徽省合肥市,1981年調入清華大學分校(現
北京聯合大學信息學院),從1982年開始連續擔任自動化系系主任14年。1989年1月至9月公派赴美國作高級訪問學者,期滿按時回國。1992年晉升為教授。
陳建華出生於廣東,1972年參加工作,曾任廣東省
河源市委書記,廣東省委辦公廳副主任等職務。現任廣州市市委副書記、市長。
文物文獻
文昌閣碑記
陳張翼
自雍正九年,析(1)海豐之三都作新邑,即東海滘(2)之聚落(3)以築城。去古陸安故壤三十里,去海豐縣七十里,乃攝(4)舉陸豐以名之,謂不忘其舊也。乾隆二年丁巳秋,余來攝篆(5),陟巘(6)降原(7),心領神會,則見夫南距天池(8),北枕嶺岫(9),東山環峙,西市群萃。又見夫水流赴壑,始分於嶺,嶺名河頭,今改河圖。殆(10)以顛頂方員象形以為表歟。其右水向海豐出大德港入海,其左水繞陸豐九曲出
烏坎口入海。烏坎納潮汐(11)環城域,竊以為地之靈者。於是乎在數十里,月無 月無 (音hū)每每(12),千萬家,林林總總(13)。蓋山麓之平原,海瀕之沃野也。余因集紳士,歷海滘登東山,謂夫迎仙石樑(14),鎖鑰密矣。苐(15)右動左靜,左宜建橋,而東山屹立於巽,宜建文昌閣,即書院別館(16),嘉樹美木得附焉。僉曰(17):唯唯(18)。越明年(19),余及瓜(20)代去。竊嘆余未竟之緒(21),有如此也。嗣是(22),余歷官長寧、
平遠、
德慶,以迄河源,六、七年間,聞紳士不忘始謀(23),工已克峻(24),惟東門橋成而復圮(25)。迨甲子秋,余奉檄(26)兼攝海豐事,臘月之望,因公復得至陸,時北平王諱(27)之正明府(28),宰是邑,下車(29)甫(30)數月,百廢俱興,且欲創作邑乘(31),囑余作文閣碑記,以附藝文,不敢謝(32),不敏(33)爰(34)集紳士,登東山升文閣,訪書院,乃喜紳士多好義,能成吾未竟之緒,已如此。東山舊名雞籠,今改金龍。其相期於人文者,義必有在。遂顏其額(35),題其柱以志其盛。用以答王公振興之意,而猶以修復東門橋為諄諄 (36) 也。是日也,紳士又作而言曰:自建文閣以來,科第蟬聯(37),又有大安盧生、海滘王生者,年未舞勺(38),采芹(39)稱早慧,而文風益振,至海滘,人煙輻輳 (40)。迄今近悅遠來,民大和(41)會,園麓間,瓦縫參差,庶(42)而加庶。余聞之益喜,士習丕變(43),民生日遂(44),有明驗也。或曰:
形家(45)郭璞 (46)之書,曾、楊、廖、賴之說,小道恐泥(47)君子,勿取。顧(48)禹貢(49)、周禮(50)、方中(51)、公劉(52)諸詩,已言及之,雖小亦道也。矧(53)休徵(54)之彰明較著者乎。然則地靈之相感也,固莫之為而為也。人事之相應也,君子之大有為也。生於斯 (55),長於斯者,見義必為。即食祿於斯者,得為而為之,或(56)未得為而尤樂夫人之能為者之為之也。書曰: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易曰:有功則可大。夫乃今知陸豐之山川鼎秀(57),士民恬熙(58)日起,而大有功,且方興而未艾矣。是為記。 【注釋】
(1)析:分也。(2)滘:粵之俗字,謂水相通處。也用作地方之稱。(3)聚落:謂人民聚居之處。《以書溝洫志》稱築室宅,遂成聚落。(4)攝:攝取也。(5)攝篆:篆,印也。官吏接印曰攝篆。(6)陟巘:登上高山。(7)降原:下平原。(8)
天池:海也。《
莊子逍遙遊》“窮髮之北有
溟海者,天池也。”(9)嶺岫:山嶺也。(10)殆:大概。(11)潮汐:早潮曰潮,晚潮曰汐。(12)月無 月無 每每:指土地富饒;每每,讀如妹,指田美也。整句大意言良田沃野之風光。(13)林林總總:眾盛的樣子。(14)石樑:石橋也。(15)苐:第之誤,但也。(16)別館:即另館。(17)僉曰:大家都說。(18)唯唯:許納答應之詞。(19)越明年:第二年,即明年。(20)及瓜:見《左傳莊公八年》
齊侯使連稱
管至父戌葵邱,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言今年瓜熟時而往,至明年瓜熟時期滿。此言調任別處。(21)緒:事也。(22)嗣是:嗣,繼也,即從此之後。(23)始謀:指原先的籌劃。(24)克竣:指建築已完工。(25)圮:塌壞。(26)奉檄:檄,古代官吏文書所用之木簡,代指公文。奉檄即奉上級令。(27)王諱:王之正別號。(28)明府:縣令代稱。(29)下車:到任。(30)甫:才也。(31)邑乘:乘,載也。取載事為名,邑乘即今之縣誌。(32)謝:推辭也。(33)不敏:謙虛的自稱。即愚者。(34)爰:於是。(35)顏其額:顏,題字於匾,額,匾也。(36)諄諄: 這裡有懇切希望之意。(37)科第蟬聯:科第指科舉考試及第,蟬聯,相續不斷也。(38)舞勺:見《禮內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今稱未成童者曰舞勺之年。(39)采芹:見《詩魯頌泮水》“思樂泮水,薄采其芹。”泮宮謂古之學校,故謂入學曰入泮。後又變其詞謂采芹。此指入學。(40)輻輳:輻共轂也。引申為聚集之義。(41)大和:見《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疏:“純陽剛暴,若無和順,則物不得利,又失其正,以能保全合會大和之道,乃利貞於萬物。”言民和順,萬物得利也。(42)庶:眾多。(43)丕變:變革也。(44)遂:進也,成也。見《易大壯》“不能退,不能遂;”《禮月令》“百事乃遂。”(45)
形家:堪輿家之別稱。以
相度地形,為人卜宅基,故稱形家。(46)郭璞:晉聞喜人,妙於陰、陽、歷算、五行、卜筮之術。(47)泥:拘束也。(48)顧:但。(49)禹貢:夏書篇名,禹制九州貢法,而詳其山川道貌岸然里之遠近,物戶之所宜,故曰禹貢。(50)周禮:書名。周公居攝以後所作。(51)方中:見《詩經·鄘風》“定”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方中”,當正中位置。每年小雪時,定星黃昏時先出現在正南。古人以此興建宮室。(52)公劉:見《
詩經·小雅》公劉是
后稷的後裔,他率領屬下到處察看地形,定居創業。(53)矧:況且。(54)
休徵:吉兆也。(55)斯:此作這地方解。(56)或:有的。(57)鼎秀:更新,革新也。(58)恬熙:安和閒適也。
註解
文昌宮,是供奉文昌帝君的殿堂。文昌,本是星宿名,也稱“文曲星”、“文星”,是中國古代對斗魁星之上六顆星的總稱。
文昌帝君,姓張名亞字惡子,因為生在蜀之
梓潼縣,故又稱
梓潼帝君。相傳,文昌帝君出行,騎一匹白騾,有二書童相隨。他經常幫助求助百姓。天帝見他行事勤勉,有仙骨仙才,就封他為九天開化之宰、文昌上仙元皇,掌文昌府,統領神仙人鬼的生死爵祿,主宰
儒宗,元代封文昌帝君。古時的讀書人對他尤為恭敬、虔誠。有趣的是,他身邊的兩位書童,一名天聾,一名
地啞。天聾,會說話,聽不到別人說話,地啞,能聽到別人說話,卻不會說話。文昌帝君為什麼選擇一聾一啞兩個書童在身邊呢?這和他的權力太大有關。大家想想,他在
文昌宮里,掌管神、人、鬼三界的生死爵祿,又主宰儒宗,這么大的權力,要是用了不聾不啞的書童在身邊,難免有泄密的時候,泄密了,升官的,發財的,得了長壽的,當然高興,一高興,為了感謝他,送禮怎么辦?一旦收了禮,豈不是個貪官,辜負了上級的信任?還有,那些不能升官不能發財不能長壽的人,一旦知道了訊息,為了自己也能升官發財得長壽,就會想方設法走後門找他,送禮送金銀送票子,豈不壞了他的名聲?所以,他用了一聾一啞兩個書童,從根本上杜絕了身邊工作人員泄密的渠道。說起來,
文昌帝君真是一個廉潔自律的官,一個正直的官。
籌修書院示
徐賡升
為曉諭事,照得本邑近年以來,民和年豐,正當與吾民講讓型仁(2),振興民教。查
龍山書院,日久失修,棟宇傾圮(3)。延請山長(4),考肄生童,無可棲止(5)。現估計修理之費,約千餘兩。特由本縣倡捐銀二百兩,分飭坊廓都捐銀四百兩,吉康都、石帆都(6)各捐銀三百兩,克日(7)興工,庀(8)材以資作養,合就示諭。為此,示仰闔屬紳庶(9)、殷富、商賈、軍民人等,一體知悉。爾等務須踴躍捐題。統限三月底繳簿,四月底繳捐銀一半,五月底照數全交,由本縣給發收單。仍俟工竣,飭紳將用過工料數目,勒石曉諭。事關振起人文,毋稍諉延(10)。切切特示!
【注釋】
(1)徐賡升:浙江
烏程人,光緒四至七年(1878——1881)陸豐縣令,附貢。(2)講讓型仁:即講謙讓,樹仁義。(3)圮:pǐ,塌壞。(4)延:聘。山長:見《元史選舉制》“書院高山長。”即今之學校領導。(5)棲止:住宿之處。(6)坊廓都、吉康都、
石帆都系當時陸豐治屬的三都,即三個區域。(7)克日:即日。(8)庀:pǐ,準備。
(9)闔:合也;紳:紳士;庶:百姓。(10)諉延:推諉拖延。
徐賡升
邑於我朝雍正年間,裁(1)碣石衛,並割海豐之半置為縣。因東海滘(2)寨為城,建學宮,立廨(3)舍, 蓋(4)草創焉。歷年十三,為乾隆九年,北直通州(5),王公之正,來宰是邑(6),始於城東南龍山之麓,建龍山書院,延經師,聚邑俊髦(7),肄業焉。嘉慶七年,風颶作,院圮(8)。嘉慶二十五年,前令傅公碧萊重修之。惠潮兵備(9)夏公,更院名曰“培英”。制府(10)阮公閱兵至,命仍舊名。鹹豐季年(11),邑民不靖(12),院毀於兵。光緒四年,始以通判來攝邑令,時方剃莠頑(13)。張法度,而教乃尤亟(14)。爰(15)出俸錢,為倡集民力
繕治之。延師開講舍,與士民更始(16)。五年五月落成。為堂一,為室二十有一,為廚三。金木土石之用如乾(17),都人士(18)請記之。曰:
嗟呼!自庠序(19)衰,天下始增設書院,輔學校之不足。然授者、受者(20),皆規規(21)於帖括、聲偶(22)之文,並章句而廢之。曾無講明正學(23)者,則書院有無亦奚足輕重哉?(24)今不佞(25)躬膺(26)守土,不能化民成俗,使頑廉懦立(27),躋樂(28)康和,親安平之。休徒講求夫帖括、聲偶,襲時俗故智(29)以為教也,豈不謬哉?然而匠不為拙工廢繩墨(30),羿不為拙射變彀率(31),六經(32)具在,古聖賢維世勵俗之心,固昭然若揭(33)焉。設師弟之在此堂也,不規規於帖括、聲偶之文,而維德行道藝之是講,以扶持正學於不敝,獨(34)不可以化民成俗
也耶?因記其事,而並及之,用志吾過,且勵邑人。
【注釋】(1)裁:義與割近。(2)滘:水相通處。(3)
廨舍:原指官署,此指校舍。(4)蓋:發語詞兼代詞。
(5)北直通州:順天府通州。(6)宰是邑:即來陸豐任知縣。這裡應該指出的是:本文說
龍山書院是乾隆九年王之正建,而王之正在其總輯的《
陸豐縣誌》中說的是前任陳冠世建。故應以王說為準。(7)俊髦:優秀兒童。(8)院圮:院毀。(9)兵備:封建時代武官官銜。(10)制府:官銜。(11)季年:末年。(12)不靖:不守法。(13)剃莠頑,即剃也,莠:即雜草。意指開拓。(14)尤亟:興盛起來。(15)爰:於是。(16)更始:開創。(17)如乾:若干。(18)都人士:指三個都的人民。(19)庠序:舊時鄉中私塾。(20)授者、受者:即教師和學生。(21)規規:意即驚視自失,岌岌於墨守成規。(22)帖括:即科舉考試的公式。聲偶:即講學聲韻和對偶。(23)正學:原指六經。引申為正確的學習內容和方法。(24)奚足:哪裡有……。全句的大意:書院的有無哪裡有什麼不同呢?(25)不佞:佞,有才智。不佞,作者謙稱。(26)躬膺:擔負。(27)使頑廉懦立;意謂使頑劣者知廉恥,使懦弱者立志奮發。(28)躋:達到。(29)故智:指習俗,沒用的東西。(30)繩墨:木工用以為直之工具。(31)彀率:彀,弓滿也。此指準率。(32)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33)昭然若揭:非常清楚。(34)獨:豈,難道。
示陸豐縣龍山書院諸生
徐賡升
余不德以訾(1)得官,謬攝邑符(2)
於茲二歲。顧(3)念知縣者,備教養之任。苟無天災兵革,則凡此含生負性(4),皆當教以
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使知人禽之界於此分。而士首
四民(5),尤賴以轉移風俗,化誨愚氓,顧不更亟(6)哉?昨歲重建
龍山書院,聚生等而課之。夫豈為諸生弋(7)科名、講文藝耶?蓋欲吾諸生,講明六經,優遊(8)於聖賢之域,深造於道。斯(9)處為名士,出為名臣。而懿(10)行嘉言,矜式(11)鄉里也。今從行篋中,檢出《
近思錄》一書,存書院中,為諸生尋究。此
入聖之途也。願諸生不自菲薄(12),力爭上流,以聖賢自期(13),毋自棄也。科名者,外至之物,得喪不能自主;學問者,吾心之造詣,可以堅苦得之。諸生勉哉!
【注釋】(1)訾:zī,詆毀。(2)謬攝邑符:謬,自謙也。邑符,即縣印把子。
指任知縣。(3)顧:但,也。(4)含生負性:大意指
頑癖任性者。(5)士首四民:即士、農、工、商,士為其首。(6)亟:qì,急切也。此引申為重要。(7)弋:獲取、獵取。(8)游:即悠閒自得之意。(9)斯:這樣。(10)懿行:懿,美也。(11)矜式:敬守法制。(12)菲薄:輕薄。(13)自期:要求自己。
紀念“五四”運動活動舊址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龍山師生積極回響,在學堂召開全縣學生代表大會,發表宣言,迅速掀起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鬥爭,為陸豐人民迎接革命曙光的到來充當先行兵。大革命時期,改稱
龍山中學,成為我黨地下組織的聯絡據點。抗日戰爭時期,以龍山中學師生為主成立了陸豐抗日動員會直屬工作團,排演話劇。通過文藝宣傳的形式,開展抗日救國活動。解放戰爭時期又成為我軍奪取縣城的重要據點。龍山中學在革命戰爭年代培養了許多革命仁人志士,建國後又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建設社會主義的新型人才,有的成為國家的棟樑。舊址為二進院落四合院布局,現保留有清代重修書院碑記。1969年公布為
陸豐縣文物保護單位。
陸豐縣蘇維埃政權成立大會會場舊址
1927年4月,國民黨反動派公開叛變革命,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根據革命形勢的急劇變化,在中共廣東區委的領導下,中共
海陸豐地委確定了“維持革命的海陸豐準備未來激烈鬥爭的方針”,並採取措施加強了黨和人民的武裝建設,團結各界人民,消滅境內反動勢力。從政治上、思想上做好
工農民主政權的充分準備。同年 5月至11月,在
彭湃等領導同志的指揮下,海陸豐人民先後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在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後,於11月3日,在龍山校內召開了工農兵代表大會,宣告了全國第一個
蘇維埃政權的成立。這次代表大會開了四天,彭湃在大會上作了政治報告,闡述了新生紅色政權的性質、任務和施政綱領,號召陸豐人民實行土地革命,推翻封建剝削制度。縣蘇維埃政權成立後,迅速領導廣大人民民眾投入了艱苦卓絕的土地革命鬥爭,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會場舊址現有立碑保護。
張威紀念亭
張威(1902——1928),陸豐
東海鎮人。1923年從海豐陸安師範畢業,同年協助
彭湃開展農民運動。
大革命時期曾任陸豐縣長和縣委書記。1927年參加領導
海陸豐三次武裝起義,是全國第一個蘇維埃政府主要領導人之一。後任中共東江特委委員、中共紫金縣委書記。1928年初,國民黨反動軍閥集結兵力進攻海陸豐,新生的紅色政權被迫撤出縣城退到農村建立根據地。同年六月,海豐、陸豐、惠陽、紫金四縣召開聯席會議,成立四縣軍事暴動委員會,張威被任命為陸豐暴動總指揮。6月17日,張威、林鐵史等領導同志赴東南地區組織夏收暴動。7月17日在南塘區潭頭鄉不幸被捕。在獄中,大義凜然,寧死不屈。8月3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就義前在龍山校園內涼亭寫致母遺書:“母親大人:兒死矣,為革命而死,死得光榮”。表現了共產黨人為革命而死的英雄氣概。建國後,陸豐人民為緬懷先烈,將涼亭修葺一新,並命名為“
張威紀念亭”。該亭周圍綠樹成蔭,1997年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龍山校內保存的三處革命舊址被列為汕尾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張威紀念亭被列為汕尾市黨員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