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南圍屋

龍南圍屋

龍南圍屋,分布在江西省贛州市龍南市境內。龍南市有大小圍屋360餘座。其中有代表性的圍屋是關西新圍、楊村燕翼圍、里仁栗園圍

龍南圍屋建造時代不同,建築風格各異,屬客家民居;設計布局先簡後繁;建築規模先小後大。龍南圍屋在形式上,除大量方形圍屋,還有半圓形的圍攏式圍屋,近圓形圍屋,以及八卦形和不規則的村圍。結構上既有三合土和河卵石構築的,也有青磚、條石壘砌的;體量上既有江西龍南最大的方形圍屋(關西圍屋),也有最小的圍屋(里仁白圍)。圍屋的大門門額上多有“某某圍”的題名,如磐安圍、燕翼圍、龍光圍等。

2018年3月9日,龍南圍屋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核定並公布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南圍屋
  • 地理位置:江西省贛州市龍南市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龍光圍、沙壩圍、烏石圍
  • 所處年代:明清
  • 保護級別: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江西省人民政府
  • 編號:6-782
歷史沿革,建築特點,主要建築,綜述,關西新圍,燕翼圍,龍光圍,沙壩圍,烏石圍,西昌圍,漁仔潭圍,歷史文化,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址,交通,

歷史沿革

龍南圍屋大都建於明末至清末之間。龍南市存在年代最早的圍屋是建於明代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的楊村東水烏石圍,建於崇禎年間(1628年—1644年)的武當田心圍等。
建於清代早期的圍屋約占圍屋總數的30%左右。
清代後期構建的圍屋數量最多,約占總量的60%,如建於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的里仁沙壩圍,建於民國三年(1914年)的汶龍耀三圍等。
民國以後,由於封建專制的衰亡和民主文明的興起,交通和社會比較趨於安定,土匪盜寇和宗族勢力大大削弱,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這種城堡式的圍屋也就隨之而停建了。
龍南圍屋
漁仔潭圍

建築特點

龍南圍屋(含龍光圍、沙壩圍、烏石圍、西昌圍、漁仔潭圍等)建造時代不同,建築風格各異;設計布局先簡後繁;建築規模先小後大。
龍南圍屋造型以方型為主,在主房四周圍以高牆以增強防禦性,但也有少量其他造型的圍屋,如臨塘黃竹陂的謝屋圓圍、里仁栗園的八卦圍、楊村東水半圓形的烏石圍、渡江象塘和關西隨山形而建呈不規則形的古龍圍、西昌圍等。龍南圍屋大部分是磚石結構,牆基用麻條石或花崗石,牆身用青磚和河卵石,也有整座圍用麻條石砌,如桃江鄉的龍光圍,當地民眾稱為“石圍”,異常堅固。砌牆用的粘合物大部分是石灰、桐油、紅糖的混合土,粘性特彆強,且千年不松。
龍南圍屋在形式上,除大量方形圍屋,還有半圓形的圍攏式圍屋,近圓形圍屋,以及八卦形和不規則的村圍。結構上既有三合土和河卵石構築的,也有青磚、條石壘砌的;體量上既有江西龍南最大的方形圍屋——關西圍屋,也有最小的圍屋——里仁白圍(俗稱“貓櫃圍”形容其小如養貓之籠)。圍屋的大門門額上多有“某某圍”的題名,如磐安圍、燕翼圍、龍光圍等。
龍南圍屋是在主房四周圍以高牆且在四角建有炮樓的特殊建築,圍牆上和炮樓開有許多槍眼炮洞,可交叉射擊而形成抵禦外敵入侵的火力網,具有很強的防禦功能。圍牆壁厚都在0.5米至2米,可承受輕重武器射擊,如楊村的燕翼圍1938年遭到日本侵略者飛機的襲擊,至今西面外牆仍有當年日機機槍掃射未能洞穿的彈孔。為了增強防禦功能,圍屋的大門都設有木柵門、厚木門,有的還在上面釘有鐵皮,大門內用大木槓或鐵棍為閂,異常堅固。楊村燕翼圍大門枯由高有漏斗,以防止敵人燒門火攻。為了防止敵人從地下掘洞攻入圍內,圍牆的牆基大都是用大塊條石砌成,深度都在5米以上。
關西圍的牆基前還埋有深達10米的鐵木棍梅花樁,要想從地下掘洞攻圍根本不可能。為了防止敵人從房頂攻入,很多圍屋房頂上布有許多劇毒的三角鐵釘,楊村東水圍、上新圍等還在整個圍屋的天井上裝滿鐵絲網,即使敵人上了房頂也無法進圍。
為顯示主人的文化修養與身份地位,龍南圍屋內部裝飾從花鳥蟲魚到山水樓閣、人物故事。房樑上多雕有蝙蝠、龍、石榴等象徵多子多福、富貴如意的意象,蘊含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龍南圍屋
燕翼圍

主要建築

綜述

龍南市有大小圍屋360餘座。其中有代表性的圍屋是關西新圍、楊村燕翼圍、里仁栗園圍

關西新圍

關西新圍,位於龍南市關西鎮境內,距城區約25千米。圍屋由該鎮名紳富豪徐名均所建,因新圍坐落於關西鎮,故稱關西新圍。
關西新圍占地面積達7426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1477平方米,是中國國內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客家方形民居,也是贛南傳統民居建築中所稱的“九井(幢)十八廳”的典型代表作。
圍屋牆體用三合土夯築而成,四角建有炮樓四座,牆上有許多炮孔和梅花槍眼,防禦體系嚴密。圍屋主體建築有大小房屋124間,分為下廳、前廳、中廳和上廳,集家、祠、堡三功能於一體”。
龍南圍屋
關西新圍

燕翼圍

燕翼圍位於龍南市楊村鎮圩鎮中心鯉魚寨下,北距城區約60千米,始建於清順治七年(1650年),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竣工,為楊村富戶賴福之所建。
燕翼圍高14.3米,牆厚1.45米,長41.5米,寬31.8米,外牆厚實堅固、筆直矗立,如千仞陡壁。牆上布滿火槍眼,東南西北四座炮閣交相呼應,可形成無射擊死角的火力網。進圍內須經過圍門,圍門設有外鐵門,中閘門和內木門,只要圍門一關,外人莫想進來。樓上有米倉,院內有水井。相傳,牆面是用糯米粉、紅糖和蛋清攪和粉刷上去,沒東西吃時,可剝下來用水煮充飢。牆根離地約1尺多高處,有一喇叭形漏斗,是用來排污水的。進圍門後,只見此樓分為四層,每層有34個房間,各層有騎樓迴環相通。臥室、倉庫、過道、迴廊、門窗、樓梯等多變而又統一,疏密有致、通風講究、採光合理。

龍光圍

龍光圍建於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該地百姓稱這座圍屋為石圍。其實,早在建造圍屋時,先祖已在大門的門楣上鑲嵌了一塊“龍光圍”正楷的圍名石牌。龍光圍全圍均為譚姓,由當地老屋子遷此,曾居19戶,124人,歷經9代。

沙壩圍

沙壩圍坐落在龍關公路旁,距龍南城區12.5千米。沙壩圍是龍南市里仁鎮境內的一座小圍屋,結構嚴謹,造型美觀。圍屋四周無村舍屋場。沙壩圍建於清代雍正年間(1723年—1735年),均為李姓,圍屋始祖從里仁粟園遷入,圍屋的規模較小,只能住十幾戶,100多人。

烏石圍

烏石圍位於楊村烏石村,又稱盤石圍,始建於明代萬曆十年(1582年)。烏石圍占地約4500平方米,圍屋正面長約60米,至後圍圓形底部約70米,圍牆高約8米,分2—3層樓。圍屋正面左右兩角對稱,建有高達15米的方形炮樓,炮樓的四面牆上分布許多槍眼和炮洞,圍屋堅固異常,具有較強的防禦能力。

西昌圍

西昌圍俗稱“老圍”,位於關西鎮關西村,始建於明末清初,是關西新圍創建人徐名均(俗稱“徐老四”)的祖居地,是其祖輩、父輩及其兄弟們逐漸建起來的一座不規則形圍屋,位於關西新圍的東北部,直線距離不到500米,故又名“老圍”。

漁仔潭圍

漁仔潭圍位於里仁鎮新里村漁仔潭,距城區約10千米。漁仔潭有李、黎兩姓農戶28戶,人口153人,是一個依山傍水、擁有300多年歷史的原生態古村落。漁仔潭圍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1796年—1820年),是由李姓先人種植淀坊發家致富後興建。

歷史文化

龍南圍屋集家、祠、堡於一體,住在圍內的居民,都是某一個共同祖先的後裔。圍屋內的人相見。互以宗親長幼相稱。因此,圍屋的第二大特點,就是“血緣性”。維持這種血脈關係的紐帶,便是每年定時進行敬宗祭祖活動,故圍屋內必設有“祖堂”這一公共建築。圍內實行族長管理制,統一管理圍內諸如交通、衛生、排水、糾紛等。他們平時各為家政,祭祖行禮時,便是一個大家庭,遇到外敵入侵,則整個圍民又是一個統一的戰鬥集體。
龍南圍屋
栗園圍

文物價值

龍南圍屋的設計與建造融科學性、實用性、觀賞性於一體,顯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華及高超技藝。

保護措施

2018年3月9日,龍南圍屋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核定並公布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2018年11月,江西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批准《贛南客家圍屋保護條例》,2019年3月1日起施行。
2023年12月,被中國僑聯確認為第十一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龍南圍屋
沙壩圍

旅遊信息

地址

龍南圍屋位於江西省贛州市龍南市;其中,龍光圍位於龍南市桃江鄉清源村、沙壩圍位於龍南市里仁鎮、烏石圍位於龍南市楊村鎮東水河邊楊村村、西昌圍位於龍南市關西圩關西村、漁仔潭圍位於龍南市里仁鎮新里村漁仔潭。
烏石圍

交通

關西新圍、西昌圍
在龍南城區乘到關西鎮的公車,票價2元。
燕翼圍
燕翼圍距離廣州290千米,距離深圳330千米,與和平接壤。從廣州出發,走105國道或者贛粵高速,3個多小時便可直接抵達龍南燕翼圍。
烏石圍
烏石圍距離廣州290千米,距離深圳330千米,與和平接壤。從廣州出發,走105國道或者贛粵高速,3個多小時便可直接抵達龍南烏石圍。
漁仔潭圍
駕車經贛粵高速公路到達龍南路口、105國道、龍關公路、漁仔潭圍;駕車經105國道廣東方向、連平縣、武當山、龍南市城區、105國道、龍關公路、漁仔潭圍;105國道贛州方向、105國道、龍關公路、漁仔潭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