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屋圍

曾屋圍,是位於龍南縣桃江鄉水西壩境內的一座歷史建築

此圍建築風格明代木料框架結構式,牢固結實,簡樸而又美觀、明快。圍牆雖不高聳,但也特別堅固,至今沒有一段倒塌的圍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屋圍
  • 建築風格明代木料框架結構式
  • 位於龍南縣桃江鄉水西壩境內
  • 別名:進士圍
概述,建築介紹,人文介紹,

概述

桃江鄉與龍南縣城只桃江河上的桃江橋之隔。
曾屋圍,位於龍南縣桃江鄉水西壩境內。縣誌載:“江東荸薺蓮塘蔗,蘿蔔青菜水西壩”這裡是龍、定、全三縣的蔬菜基地。曾屋圍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是龍南縣最早的圍屋之一。這座古老而又簡樸的圍屋,是明萬曆年間中得進士曾汝召的出生地。自曾汝召中進士後,人們把曾屋圍稱“進士圍”。曾屋圍坐落於縣促騙朵戶城往桃江鄉機關駐地石路橋的公路南面,距石路橋1.5公里,與縣城一河這隔。臨近桃江西河銀底景點。圍屋四周,魚塘連著魚塘,東南面還有許多的風水林、景色乎循捆宜人。

建築介紹

此圍建築風格屬明代木料境棗霉框架結構式,牢固結實,簡樸而又美觀、明快。1966年龍南遭遇了特大洪水,曾屋圍內洪水深2米有餘,全圍屋200餘人聚集於一幢府戀跨察二層的木料框架的樓上,平安地躲避了一難。
從此後,圍屋人對這幢明代建築特別有感情,對其極為珍惜,精心保護,此幢木料框架房占地10間,二層樓房共20間完整地保存至今。
圍屋的規模很大,曾居102戶,415人。圍內有房屋310多間,圍少擊屋坐西朝東,正大門朝東,據長輩介紹,先前圍大門楣上有進士曾汝召的親筆字:“曾屋圍”,稱為東門,後經重修,門樓和兩側炮樓由三層改為二層,失去了先前的雄偉。重修已80年了。除正大門外,還有南門和西側門。
圍屋建築堅固。圍牆雖不高聳,但也特別堅固,至今沒有一段倒塌的圍牆。圍屋三面都有大池塘,是建圍屋和修建圍牆時特意開挖的,目的是起圍屋防禦作用。沿圍牆和圍屋內的住房全部為二層樓房結構,房屋外牆當作圍牆,外牆上布滿槍眼炮窗。圍門一側建有比房屋稍高的炮樓。
廳廈建在圍屋中心,一門三進,分上、中、下廳,有天井兩個。廳廈從敬員訂基腳至檐全是青磚砌成。
此圍建築的最大特色:進圍屋正大門後的左側,建了個“下馬廳”,旁邊就是圍屋的學堂。“下馬廳”門前,還立有一柱“下馬石”。這是進入圍屋的必經之路。圍屋家規:凡坐轎、騎馬進入圍屋的人,只要是進士以下身份者,即使大富豪,也一律要下轎,下馬,步行進入圍里。

人文介紹

圍屋創始人曾省齋吃過許多沒有文化的虧。他極力主張:“讀書則榮、耕則為生”,他為此告誡圍屋後代要奮發讀書,細細品味那:“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含義。所以,他在建築圍屋時以此方式來激勵後代要刻苦讀書,立志仕途,這是龍南圍屋極端重視文化之最。
曾汝召,是明朝龍南的第三位進士。他官至三品,一輩在故宮,於北京去世,期間,二次回過曾屋圍。
曾省齋從泵和縣遷此。傳說,他小時替本村財主陳百福家放牛。有一天,村裡有人請陳百福寫一對聯,陳百福故意為難曾省齋,要曾省齋蹲下以背當桌子寫對聯。
曾省齋一聽,當初感到很氣憤。竟而又想:難道東家要以此來激勵自己將來要好好讀書嗎?他這樣想過之後,怒氣一下子又消了。他把雙手撐著地,慷慨地說:“東家,你就寫吧!”
這以後,曾省齋還是認為他的人格受了污辱,決意離開了陳百福家。到外面去闖出一塊新天地。
經過十幾年的艱難拼搏,做木材生意是主要的發財之路,他發大財之後,在龍南的水西壩選址建造了此圍。圍內房屋以廳廈為中心,在其兩側和背後建房一幢一幢,整齊美觀,幢與幢之間相距較寬,採光好。
在廳廈背後的的求循訂一幢街坊結構的木板房。據長輩介紹,圍屋內曾有什貨店,水酒、燒酒店,豆腐店。節日和冬天,常有豬肉和魚賣。所以,圍屋人購物和生活很方便。
經過十幾年的艱難拼搏,做木材生意是主要的發財之路,他發大財之後,在龍南的水西壩選址建造了此圍。圍內房屋以廳廈為中心,在其兩側和背後建房一幢一幢,整齊美觀,幢與幢之間相距較寬,採光好。
在廳廈背後的的一幢街坊結構的木板房。據長輩介紹,圍屋內曾有什貨店,水酒、燒酒店,豆腐店。節日和冬天,常有豬肉和魚賣。所以,圍屋人購物和生活很方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