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

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

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是文化和旅遊部於2019年12月批准設立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位於山東省濰坊市。保護區以傳承弘揚具有濰坊地域特色的齊魯文化為目標,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核心,對濰坊地域文化進行整體性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
  • 保護區級別:國家級
  • 地理位置:山東省濰坊市
  • 批覆時間:2019年12月
  • 保護內容:濰坊特色的齊魯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
  • 保護方式:整體性保護
簡介,歷史沿革,保護情況,

簡介

濰坊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北部沿海地區緊靠黃河入海口,是中華文明重要源頭東夷文化的核心區,是齊文化的發祥地,素有“道承齊魯、襟連海岱”的美譽。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源自於2010年創建的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範圍為濰坊市全境,是齊文化形成的核心地帶,具有海岱之間半島性複合型文化的鮮明特徵,是歷史悠久、傳承至今的中華區域文化類型。

歷史沿革

2010年11月,文化部批准在濰坊市設立國家級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保護區域為濰坊市全境。
2011年4月,文化部非遺司司長馬文輝為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授牌。
2013年5月,《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總體規劃》獲文化部批准實施。
2018年12月1日,由濰坊市人民政府第二十一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管理辦法》正式實施。
2019年10月12日,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於在京組織召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保護成果驗收專家評審會,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參與驗收評審工作。
2019年12月初,文化和旅遊部建議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更名為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實驗區
2019年12月13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議名單,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實驗區入選。
2019年12月25日,文化和旅遊部正式公布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2024年6月,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國際傳播中心掛牌。

保護情況

  • 完善非遺保護體系
保護區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績,主要得益於有科學可行的規劃,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為增強保護區規劃的可操作性,濰坊市近年來實施傳統工藝振興、鄉村文化傳承、校園非遺職業教育和“九千繡花女”培訓4項傳承工程,保護區建設相關規劃被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城鄉建設總體規劃,當地還制定實施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非遺代表性項目認定與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檔案。
為健全推進機制,濰坊市認真落實非遺保護省市縣三級管理機制,打造形成了市級有綜合展示館、縣級有非遺展示館、鄉鎮(街道)有綜合性傳承中心、社區(村)有非遺傳承所的四級文化傳承體系。同時,當地堅持依法保護民俗非遺。2018年在全國率先出台了《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管理辦法》,2020年出台了《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方案(2020-2024年)》,今年又剛剛修訂發布《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建設管理辦法》,完善非遺保護體系。
  • 點面結合“非遺+”
2019年,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等單位聯合打造了集非遺展示、交流、保護、傳承、研學於一體的合作開放平台——十笏園非遺空間,並結合項目創新性地發起了“濰水非遺合伙人計畫”,濰坊風箏、楊家埠木版年畫、濰坊核雕、諸城古琴、麵塑、剪紙、蛋雕等首批具有代表性和落地運行功能的重點非遺項目入駐了非遺空間。該模式是由政府牽線,在非遺發展過程中引入適度的市場機制,促使其優勝劣汰,以壓力激發活力,並藉助此種方式為非遺生存尋求新的路徑,在保護性原則的大前提下,吸引資源投入、推動其活性傳承。
為實現活態傳承,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尤為注重做好“非遺+”文章。
比如“非遺+景區”打造文旅融合新熱點。當地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在青州古城進行非遺展演,每年花費120萬元,全年演出700場次以上,吸引遊客超過800萬人次,每年帶動經濟效益達15億元。當地還通過“非遺+產業”激活非遺產業發展新動能。創建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1個、省級保護基地5個。打造“美非遺”網上商城,入駐產品超過1500種,銷售額達200萬元。全市風箏年產2.2億隻,銷售額20多億元,占全國市場80%、全球市場65%以上。
“非遺+扶貧”也讓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廣受好評。濰坊通過實施校園非遺傳承“薪火工程”,探索非遺職業化道路。濰坊聾啞學校創新探索現代學徒制,自開展非遺職業化道路以來,累計培養非遺專業學生超過150人,從事非遺手工藝行業的人數已達80人,占培養人數的53%。
  • 促文化遺產新舊動能轉換
藉助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機遇,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提出,“十四五”時期,將對全市文化遺產資源進行再梳理、再挖掘,尊重非遺傳承人、文化遺產守護人的主體地位。通過研究現代人的文化消費需求,讓濰水河畔的文化遺產變成新舊動能轉換的“潛力股”。
濰坊出台了《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建設管理辦法》,從巨觀層面對全市的非遺保護進行規範和指導。但是,非遺保護是一項“見人見物見生活”的具體實踐工作,需要繼續出台相應的政策措施對後期的維護、保障進行激勵。
濰坊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和眾多的傳統工藝項目,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價值。但部分傳承人受文化視野和創新能力的限制,傳統工藝在工藝創新、題材創新、文化創意和適應時代需求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後期,濰坊將聚焦保護,站在堅守文化理想、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的角度,重點以數位化方式保存和再現非遺技藝。聚焦傳承,堅持守正創新、固本開新,結合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建設,運用法治手段完善保護區規章制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