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坊子區九龍澗是近幾年坊子區政府正在大力開發的區域主導性景區之一。總面積為約15.0平方公里,核心區約8000畝,地形為低山丘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龍澗農業觀光園
- 總面積:約15.0平方公里
- 核心區:約8000畝
- 地形:低山丘陵
景區介紹,地理位置,社會經濟地位,自然環境現狀,地形地貌,氣候水文,生物群落,文化資源,旅遊資源,水文景觀,生物景觀,人文景觀,發展思路,核心景區,
景區介紹
濰坊市坊子區九龍澗是近幾年坊子區政府正在大力開發的區域主導性景區之一。九龍澗生態農業觀光園區區域總面積約15.0平方公里,核心區約8000畝。區內為低山丘陵地形,山丘最高處位於太公堂山上,海拔93.28米,最低處海拔29.20米,最大高差近60米。地層分布為中生界侏羅紀系地層,在太古代泰山變質岩和古生代寒武紀地層之上,岩石以凝灰岩,中基性火山碎屑為主,尚見到安山珍珠岩和英安岩和軍細班岩。該區屬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適中,年平均氣溫12℃。清澈幽深的澗水、遮天蔽日的樹木和生機盎然的花草共同創造了這裡涼爽的“小氣候”。
九龍澗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資源,區內溝壑縱橫,峭壁林立,小型水域星羅棋布,植被茂密,植被覆蓋率達90%左右,地勢起伏跌宕,蜿蜒伸展。區內共有九澗、九溝、三谷。九澗即大龍澗、小龍澗、西龍澗、北龍澗、南龍澗、白龍澗、黑龍澗、赤龍澗、青龍澗,總蓄水量67萬立方米。在九龍澗中尤以大龍澗、小龍澗、西龍澗景色最佳。每逢盛夏雨季多雲時節,大龍澗上空雲霧繚繞,仿佛一條巨龍盤旋而上,構成九龍澗奇特的自然景觀。九龍澗不僅具有優美秀麗的自然景色,而且還有令人盪氣迴腸的民間傳說。
地理位置
濰坊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位於內陸與沿海的交界地帶,全省東西經濟、信息軸的中段,是山東半島城市群這一經濟核心區的地理中心。“自然、古樸、優雅、怪奇”的濰坊市九龍澗農業觀光園區就位於濰坊市東郊20公里的坊子區九龍街道境內,東臨眉南路,西鄰朱家營村,南到太公堂山南側,北接寶通街。濰坊市九龍澗生態農業觀光園區總面積達15平方公里,其中林木覆蓋面積約5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27.02公頃,耕地面積287.47多公頃。
社會經濟地位
九龍澗生態農業觀光園區區域位置較好,對外交通較為方便,北臨寶通街(通往市區),南有穆響路,與市政府只有18分鐘車程,北靠309國道和濟青高速公路,東靠眉南路與309國道對接,西靠濰萊高速公路。從整個山東旅遊的層面來看,景區位於曲阜—泰山—濟南—濰坊—青島—煙臺—威海(山水聖人與海濱旅遊線)之間的中間節點上,位置非常優越。
自然環境現狀
地形地貌
本區為低山丘陵地形,山丘最高處位於太公堂山上,海拔93.28米,最低處海拔29.20米,最大高差近60米。地層分布為中生界侏羅紀系地層,在太古代泰山變質岩和古生代寒武紀地層之上,岩石以凝灰岩,中基性火山碎屑為主,尚見到安山珍珠岩和英安岩和軍細班岩等。
氣候水文
本區屬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適中,年平均氣溫12℃。水資源豐富,水質極高,有礦泉、瀑布等,良好的水文條件與植被條件形成了這裡獨特的小氣候條件。
生物群落
九龍澗植物茂密,是一片保存良好的較為原生態茂林地帶,綠化覆蓋率高達60%以上,植物種類豐富,有槐樹、柳樹、果樹等,還有眾多名貴中藥材植物。
良好的山水環境與氣候條件是九龍澗成為了動物的天堂,棲息在九龍澗的生物群落眾多,僅鳥類就有布穀鳥、喜鵲、燕子、百靈、畫眉、黃鵬、杜鵑、芙蓉、天鵝、啄木鳥、大山雀、貓頭鷹等等。
文化資源
九龍澗不僅擁有類型齊全的自然旅遊資源,還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傳統文化與民俗文化底蘊。
“大禹治水”等神話故事,“嘉慶龍澗品龍鳳茶”等歷史傳說,華夏“齊魯文化”的深刻內涵,傳統“龍鳳文化”在九龍澗的發源,“水文化”、“森林文化”在九龍澗的高品位體現。所有這些,是九龍澗擁有了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強力打造旅遊文化品牌的巨大潛力。
旅遊資源
1、三谷、九溝。
九龍澗生態農業觀光園區內,山澗起伏有致,溝壑縱橫,湖泊棋布,植被茂密,沿湖泊之間地勢起伏跌宕,蜿蜒伸展,溝澗交錯。溝谷景觀時連時分,蜿蜒綿長,大大小小形成三谷、九溝,形態不同,景色各異。三谷是:紅梁谷、桃花谷、牧羊谷;九溝是:大龍溝、小龍溝、西龍溝、北龍溝、南龍溝、白龍溝、黑龍溝、赤龍溝、青龍溝。其溝谷景觀旅遊資源主要有:西龍溝、大龍溝、小龍溝。這三條溝分布於九龍澗生態農業觀光園區的中心位置,依地勢從西往東依次排開,溝內遮天日的數木和生機昂然的花草,為九龍澗生態農業觀光園區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2、龜首山(樓上山)。龜首山位於景區西南側,海拔78.04米,為九龍澗生態農業觀光園區最高點,龜首山西側是牟山灌渠,北側是九龍澗的核心保護區——大龍澗、小龍澗、西龍澗,東側是三條小型溝澗。
3、仙姑洞。仙姑洞在大龍澗西側,圍子北側的大龍溝(當地人稱銀子溝)內的北側黃土崖上,有三個洞穴,人們曾在此發現新石器時代人類使用過的石器和陶器等器具。傳說明代崇禎皇帝之女紫衣公主當年曾在此洞藏身製藥,為百姓治病,藥到病除,後人把紫衣公主當作仙姑,故稱仙姑洞。
4、三仙島。三仙島位於大龍澗西北兩側,從大龍澗水壩望去,那三個小島便是三仙島,一個略大,兩個略小一點。大龍澗水多的時候,三仙島如同綠色的寶石,巧妙的鑲嵌在碧玉似的水面上。而水少的時候,便成了三個半島,分別與西側的樹林連起來了。三仙島名稱的由來還有一段美麗的民間傳說。
水文景觀
1、西龍澗,西龍澗原稱穆村水庫,是解放後牟山灌渠利用九龍澗地形建造的調節樞紐之一,水面開闊,平靜如鏡。周圍柳樹、槐樹等綠林成蔭,面積約12-15公頃。
2、大龍澗,大龍澗位於西龍澗東側,大龍溝內,大龍澗水面面積約15-20公頃。大龍澗西側是茂密的樹林。還有三股水岔分向西南西側和西北。
3、小龍澗,小龍澗位於大龍澗東側,小龍澗水面面積比大龍澗西龍澗小的多,小龍澗澗水形狀如同金元寶,翠玉般燦爛地躺在九龍澗中。夏天,小龍澗澗邊有很多荷花和蘆葦,絕對是九龍澗風景區內絕好的濕地景觀區。
4、龍舌瀑,龍舌瀑位於大龍澗水壩泄洪道下,瀑布隨大龍澗水勢大小形態各異,水多時白練當空,飛瀉而下,蔚為壯觀。水少時飄逸多姿,飛珠濺玉。
5、龍鳳泉。龍鳳泉位於南龍溝內,此泉四季不絕,水質清澈,甘醇可口。泉畔立有獨特的古石碑——護泉牌,相傳是唐朝開國元勛秦瓊之子秦山東征歸來所立。
6、其它水域景觀。此外,九龍澗生態農業觀光園區還有大大小小各類水域多處,如南龍澗、白龍澗、黑龍澗、青龍澗、赤龍澗。
生物景觀
1、森林景觀。
九龍澗生態農業觀光園區內植被覆蓋率很高,達到90%左右,其中森林覆蓋率達到40%,其中核心森林覆蓋率達到80%以上。旅遊區內森林植被類型多樣,具有槐林、柳林、灌木、花草、果園等。這為九龍澗生態農業觀光園區成為休閒娛樂度假療養的天然森林公園提供了環境基礎。
2、濕地景觀。
小龍澗和大龍澗北側溝谷內地勢低洼,地下水位較低,且有大龍澗來水,保證了此處的濕地小氣候,形成了以蘆葦、荷花和其它水生植物為主的濕地景觀。
3、山楂果園。
九龍澗風景區核心區外側有大片的山楂園,主要分布在大龍澗南北兩側和小龍澗南側,大龍澗西北槐林環抱中,也有少量山楂園分布。夏秋之交,綠色的山楂園中紅果閃綴枝頭。
4、野生動物。有水必有魚,有林必有蟲。雖然九龍澗沒有非常珍貴的野生動物,但隨時隨地可以見到各種鳥類、魚類和昆蟲,這與九龍澗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緊密聯繫的。鮮花競放、蝴蝶翩翩、蜜蜂奔忙、游魚戲水、蛙聲陣陣、鳥兒歡唱,這些美麗的景象時時刻刻在九龍澗發生著。
人文景觀
九龍澗歷史悠久,文物古蹟也頗多,比如古人類居住過的仙姑洞、龍鳳泉碑刻。更有多處人文景觀由於年代久遠沒能保存下來,甚為可惜。
發展思路
根據旅遊區的資源特色與歷史文脈,特別考慮旅遊市場的發展和今後發展的可能性,確定九龍澗生態農業觀光園區的旅遊開發思路為:
1、以現代生態旅遊理念為指導,在充分尊重保護規劃區原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發揮和提升其最具價值尚未受到任何人為破壞的林、水、谷、澗等自然資源的旅遊價值,為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增值尋求合理途徑,開拓當地經濟發展的新方向,找到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
2、在文化內涵上以“龍”的主題為線索,將“龍文化”的主題融入到具體的項目設計和設施建設當中去,突顯“龍”文化內涵,營造文化氛圍,這是整個旅遊區的文化空間結構;
3、從現代旅遊消費特點出發,以滯留性的高端消費產品體系—休閒、度假、商務旅遊產品為主體,以時尚化、生態化、休閒化、特色化為特徵,全面打造具有現代特色的高品質的人居環境;
4、關注和提倡社區參與,秉承社區利益原則,以旅遊推動鄉村經濟新的發展,將來是保護區周邊的鎮街及村莊形成一個與旅遊度假功能區融為一體的“旅遊社區”。
5、強調開發區域的“管理功能”,把旅遊區作為一個獨立的“管理單元”來規劃和建設,是開發投入能夠有直接的收益和較短的投資回收期。
6、由於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在開發中強調保護和生態有限的原則,努力減少和嚴格控制對資源實體的破壞,各類垃圾按規定處理,供排水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執行,控制客流量,以達到保護的目的。
核心景區
“兩軸、八區、森林十八景”(略)
下步開發項目:
(一)濰坊長青國際健康城項目
“濰坊長青國際健康城”項目占地1000畝,由“祥”“和”“富”“貴”四個不同主題的園區構成,整個項目分為活動區和住宅區兩大部分,活動區主要包括相關的公益設施,住宅區分為向園、和園、福園、貴園四種風格迥異的園區,建築總面積約45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5億元。
九龍澗現有景點:
(1)九龍壁畫面
文字:雄偉大氣,中華一絕。九龍神威,躍然活脫。恆古圖騰,世之強者。水之長者,人以志者。
(2)三仙島畫面
文字:大龍澗上三仙島。龍駒島、杏花島、桃花島。
玉皇坐騎龍駒,為救桃杏私出。只求二樹復活,不怕貶為黃土。
此舉感動天地,有情終成仙侶。
(3)琴溪畫面
文字:叮咚復叮咚,久聞姮娥彈琴聲。煩愁都逐去,歡樂自心生。
塵囂都逐去,清新悅耳中。四千年前美少女,至今仍是不老容。
(4)龍鬚溝棧道於台階畫面
文字:傍水通幽木棧道,隨山納景石台階
(5)小龍澗畫面
文字:形似元寶,一泓清瑩。半島憑欄,灑香荷風。繁花滿樹,環岸新綠。釣者悠哉,正好觀魚。
(6)西龍澗畫面
文字:西龍澗接柳林溝,柳波雲煙幾葉舟。水中藍天天上鳥,竟與澗鯉一併游。
(7)跌水疊石畫面
文字:美石疊層層,高泉時時涌。水簾一瀑景,珠線掛銀鈴。
(8)仿古樹畫面
文字:古樸粗壯樹,展枝掛野藤。形似迎賓者,拄杖一仙翁。
(9)東大門畫面
文字:九澗玉珠滿盤山光水色間,一園寫意盈卷心曠神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