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秀花

齊秀花

齊秀花,女,生於山東省高密市井溝鎮林家廟子村,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高密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曾任濰坊市政協委員,現任省農民書畫研究會理事,濰坊市剪紙協會副主席。應邀參加國際民間藝術交流會、國際民間藝術展覽會等。榮獲山東省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山東省民間手工藝製作大師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齊秀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省高密市井溝鎮林家廟子村
  • 出生日期:1963年
  • 職業:剪紙藝術家
  • 主要成就:作品《金牛奮蹄》被中國郵政部選為1997年生肖紀念郵票;
  • 代表作品: 《金牛奮蹄》
藝術特色,成長背景,主要作品,所獲榮譽,相關報導,

藝術特色

齊秀花的剪紙秉承了高密民間剪紙的獨特風格,同時經過數十年的探索琢磨,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作品以精巧的構思見長,構圖誇張變形不失真;塊與線形成黑白灰色調,對比強烈,並富有韻律感;線條挺拔,渾厚粗獷,富有濃重的金石意味;線條剛勁挺拔不失細膩流暢,造型稚拙粗獷而不呆板;超越了純民間剪紙的平面化,增添了立體感。所剪動物粗獷中含清秀、稚拙中藏精巧、玲瓏剔透、純樸可愛,散發出濃郁的鄉土氣息。

成長背景

成長於高密的齊秀花幼年即在姥姥的薰陶下學會了剪一些充滿農家生活氣息的花鳥蟲魚以及一些反映人們美好憧憬的民間傳說題材的作品,由此積累了豐富的生活材料和經歷,之後師從縣文化館剪紙老師焦岩峰,使其對剪紙在理論的高度上有了長足的長進。

主要作品

她在從事剪紙藝術的幾十年里,創作了《千牛圖》、《十二生肖》、《金牛奮蹄》、《童子牧牛》、《梁山一百單八將》、《八仙過海》、《十二金釵》、《西遊記》、《三國英雄譜》、《花鳥蟲魚集》、《觀音圖》、《士女圖》等一大批受人們喜愛的優秀作品。

所獲榮譽

《十二生肖圖》由中國郵政局印製成明信片全國發行;作品《金雞報曉》選為雞年明信片圖案。山東省首批“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濰坊市文化建設十大傑出人物。
齊秀花

相關報導

邊走邊問,邊問邊走,好不容易才找到高密縣前曹戈莊,見到了齊秀花。這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家女,卻用一把小小剪刀,在一張張紅紙上剪裁出自己多彩的人生。山東高密是我國剪紙藝術的重要發源地。在那裡,婦女們幾乎人人會剪紙,一把剪刀一張紙就能創作出栩栩如生的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剪紙藝術代代相傳,人才輩出,齊秀花剪紙的啟蒙老師就是她姥姥。說起話來慢條斯理的齊秀花告訴我們:“俺從小就跟著姥姥學剪紙。開頭剪一些花兒、草兒的,誰家嫁女娶媳婦,俺也幫著剪幾張,圖個喜慶吉利。”心靈手巧的齊秀花在姥姥指導下,進步很快。1982年,她到縣文化館跟美術教師焦岩峰學習繪畫理論。已精於民間剪技的齊秀花受到了美術理論的薰陶,知道了圖案的疏密關係,知道了如何襯托主圖案等等,這使她的剪紙藝術有了一次質的提高。她的作品無論是花鳥魚蟲,還是瓜果枝葉,都清新自然、質樸可愛,充滿濃濃的生活情趣。
22歲那年,齊秀花出嫁了。她心愛的小剪刀也隨她一起來到了夫家。 有一天,齊秀花家添了一頭小牛。這頭小牛從此成了“模特兒”,她餵養它,逗弄它,觀察它。牛的一舉一動都在她的眼裡,每一點細小的變化,她都分辨得出。這頭牛給她提供了數不清的創作素材,她把牛的各種動作惟妙惟肖地剪到紅紙上。天長日久,練就了出神入化的“一剪牛”功夫。只要是牛,她看上幾眼就能準確地印在腦子裡,,剪出來的牛活靈活現。她的作品“牛脾氣”十足,既注重表現了牛的體魄健壯、四腿如柱、任勞任怨的特性,又巧妙地運用磚砌紋樣來裝飾嘴巴,用大小旋渦形風動紋與周身整齊的鋸齒毛髮形成動與靜的強烈對比。每一幅作品都有一種說不出的神韻,讓人沉醉其中,愛不釋手。
1984年,齊秀花和她的剪紙作品走出了小山村,來到高密縣文化館展出。當時,高密籍畫家呂勝中正回鄉探親,在觀摩展覽時被齊秀花的剪紙作品震撼了。次年,在呂勝中熱心幫助下,齊秀花帶著她的剪紙作品來到首都北京,到中國美術的最高學府———中央美術學院展出。她的這些散發著濃郁泥土芬芳的作品,引起京城藝術家們的關注,專家評價她的作品雅拙中藏清秀,粗獷中含精巧,在濃重的金石味中又自然地透露出一種別致的韻味。齊秀花的100多幅作品被中央美院留作民間美術系的教材。後來,呂勝中先生又把齊秀花的剪紙作品推薦給郵電部郵票印製局的工藝美術師呼振源呼振源一看見齊秀花剪的這些“牛”,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相中了一幅“童子牧牛圖”,把圖案略作修改後易名為“金牛奮蹄”,搬上了1997年丁丑生肖郵票。
齊秀花的剪紙上郵票了!這一訊息在她家鄉引起轟動,也極大地鼓舞了這位自小熱愛剪紙藝術的農家女。她想到1997年香港將回歸祖國,又逢牛年,何不剪出一幅“千牛圖”來迎接這百年盛典?於是,齊秀花開始了空前浩大的創作,她調動了全部生活積累,在200多天裡,趕剪出1997頭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牛群,小者盈指,大者八開,無一重複。1998年6月30日,在香港回歸一周年之際,身為山東省濰坊市政協委員的齊秀花,把她的“千牛圖”贈給了全國政協。
高密剪紙是中國剪紙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高密剪紙—籠上蟈蟈
素有“九穴五龍之抱流、西礫東崗之疊嶂”之稱的高密,以“南挹九嶺之秀、北瞰古城之雄”的優越地理條件,哺育了勤勞智慧的高密人民,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其重要組成部分的高密民間剪紙,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自立於中國民間藝術之林。
高密地處膠東半島,屬龍山文化,早在5000多年以前,就有氏族部落在這裡繁衍生息。這正是氏族社會圖騰藝術繁盛的時期,圖騰藝術中的物象開始以圖案的形式顯示意的寄寓,具像手法開始轉向意象手法,從而出現了簡練誇張的鋸齒紋、月牙紋、水波紋、弧形線、弦線、圓點等表現手法。高密剪紙最早作為膠東剪紙的一個派系,已經初步具備了細膩的風格。漢朝以後特別是明朝初年,由於時代的變遷,戰爭的頻繁,大批移民從山西、河南、河北、江南等地匯集高密,並在高密保持了相對穩定,人們安居樂業,也使高密民間剪紙藝術得以繁榮發展。這些移民大多是一個村一戶人家或親戚幾個由官方遷移而來,這些人中不乏能工巧匠,工於剪紙的人不少。因此,河北剪紙的渾厚、山西剪紙的粗獷、江南剪紙的清秀細膩傳到了高密。通過互相交往、交流、借鑑、學習,各地的剪紙藝術逐步滲入到高密剪紙藝術之中,融南糅北,兼收並蓄,形成了高密剪紙的獨特藝術風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