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即母親的母親的意思。英文中與奶奶稱呼無異:grandmother,口語:grandma。例如中國北方稱祖母、祖父為奶奶、奶爺,稱毑母、毑父為姥姥、姥爺。粵語稱祖父母為爺爺、嫲嫲或阿爺、阿嫲,稱毑母、毑父為婆婆、公公。閩南語稱祖父母為爺爺、奶奶或阿公、阿嬤,毑母、毑父稱為外公、外嬤或外婆。吳語(尤其蘇州方言)稱祖父母為好公、好婆。而同樣的稱謂在不同方言所指的人也不同,如中國北方話的“公公”、“婆婆”是兒媳稱丈夫的父母,粵語卻用“老爺”、“奶奶”稱丈夫的父母。
安徽合肥、舒城、蕪湖部分地區也稱姑姑為姥姥。
姥,本意母親的意思,引申義,母輩值得尊敬的女人的意思。
又指,從母(姨媽),母之母(姥姥),母之從母(姨姥姥)。
引申義,老年婦女的尊稱,後來成為老年婦女的俗稱。
稱呼一陌生年老女子便可稱呼姥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姥姥
- 外文名:grandmother
- 拼音:lǎo lao
- 解釋:一種親屬稱呼,身份為母親的母親
- 概意:媽媽的媽媽
主要含義
同義解釋
漢字釋義
造字方法
姥lǎo
姥mǔ
常用詞組
概況信息
姓氏來源
由來
“姥”字,雖不收於《說文解字》中,但漢代及之後的著述中亦屢見不鮮。《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晉書·王羲之傳》:“會稽有孤居姥養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樂府詩集·橫吹曲辭·琅琊王歌辭》:“公死姥更嫁,孤兒甚可憐。”北周衛元嵩《元包經·少陰》:“稚牧於姥,子育於母也。”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諾臯記下》:“有婦人四五,或姥或少。”陸游《阿姥》:“阿姥龍鐘七十強。”
字書最早收入此字者,大約是唐玄應的《一切經音義》,《廣韻》亦收入此字,注音莫補切,上姥明。從歷代的用例來看,此字既讀莫補切,亦讀如老音的盧晧切。其含義,有《漢語大字典》所說的“年老的婦人”的意思,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三即解釋說:“姥,今以女老者為姥也。”有“母親”的意思,亦用於稱呼“夫或妻之母”,還有《廣韻·姥韻》解釋的“姥,女師也”的意思。
求之書證,借“姥”為形,以“老”為音,來稱呼外祖母,大概不晚於明代。明代的湖南臨湘人沈榜,在其《宛署雜記》卷十七中第一次明確使用了“姥姥”二字:“外甥稱母之父曰老爺,母之母曰姥姥。”裘錫圭所說的“近代”,不知何代,所說“北方人造”云云,亦不知何據,所說的“稱呼外祖母的‘老老’”中的“老老”,亦不知由何人確認,定比“姥姥”的用字更合理權威?
晚於沈榜的明代江西宜春人張自烈,在其《正字通·女部》中說:“嫽,即媼之轉聲,義與媼通。今北人稱外祖母為嫽嫽。”沈榜用“姥”,張自烈用“嫽”,用字不同,讀音釋義全同。後世,“姥”字通行,而“嫽”字僅存於《正字通》中。張自烈用的“嫽”雖未通行,但他說的“媼之轉聲,義與媼通”,倒給後人不少啟發,章炳麟的《新方言·釋親屬》中即說:“山西平陽呼祖母曰媼。”
概而言之,今北方諸多地方以“姥姥”稱外祖母,至晚在明代之前,即已在今北京一帶流行。此由沈榜的《宛署雜記》可證。張正烈的《正字通》更說“北人”如此稱呼,或許以“嫽嫽”稱外祖母,經過有明一代,進而流傳擴展至北方更多的地區。
沈榜借用“姥”字,以表示這個音為盧晧切的稱呼,或許是緣於作為形聲字的“姥”,其表音的右文“老”即讀盧晧切,且漢唐宋元以來,有以“姥”稱老婦人之例。此字雖不必定為“姥”字,但用“姥”字,亦合唐宋之後俗詞書寫之慣例。張正烈的用“嫽”字,或許是因為“嫽”為上聲來母落蕭切,與盧晧切音近。但兩者相較,“嫽”之含義,與外祖母的稱謂相去較遠,這或許也是後世舍“嫽”而用“姥”之故。
那麼,這個讀音為盧晧切,意思是外祖母的詞,究系由何而來,當用何字?
從語義上來看,除了“姥”字之外,還有一個“媼”字,也用以稱呼年老婦人。“媼”字,《廣韻》注音烏皓切,上晧影。《說文》解釋說:“媼,女老偁也。從女,昷聲。讀若奧。”“媼”字見於先秦典籍中,而“姥”字,大約為魏晉之後的用字,《廣韻》雖將“姥”字注音為莫補切,上姥明,但一般認為,其為“老”字的後起分化字,專用以指稱年老的婦人,玄應的《一切經音義》即說“姥,今以女老者為姥也”,含義與“媼”字相近,二者即使不是同源,也是同族。
自沈榜《宛署雜記》記載以“姥姥”稱呼外祖母,後世遂相沿襲用,一直至今。但“姥姥”二字,不見於明之前的著述中,“老姥”一詞倒屢見不鮮。《玉台新詠》所收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中有“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之句,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一》中有“菩薩以足指地,魔兵卻散,三女變為老姥”,《太平廣記》引南朝劉義慶《幽明錄·何比干》中有“門首有老姥,看可八十餘”,宋曾慥《高齋漫錄》中有“老姥自言病痁求藥,公隨行偶有藥,取以遺之”。這幾例中的“老姥”皆為老婦人之意。但從用字及稱謂的傳承來看,沈榜所說的“姥姥”,當由“老姥”而來,二者讀音雖同,但含義有別,由泛稱年老婦人,轉而專用以指“母之母”,這也或許是沈榜記作“姥姥”,而不作“老姥”的緣由之一。再由“老姥”上溯,則當為秦漢之前的“老媼”。
按照時序,隨著語音之變,語義之變和用字之變,先有“媼”和“老媼”,然後有“姥”和“老姥”,再然後,便有了“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