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剪紙

高密剪紙

高密剪紙,山東省高密市傳統民間藝術三絕之一。其包括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花樣、喜花、春花、喪花等。它的流傳同高密農村的節令風俗有著密切的關係。窗花、門箋、燈花,便是在春節或元宵節時貼掛的。

高密剪紙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花草蟲魚、飛禽走獸和人物皆可入剪。所剪事物,大多取材於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和戲曲故事,象徵性強,造型樸實誇張,粗獷中見清秀,拙樸中藏精巧,反映出獨到的民族審美觀。

2006年12月被列入第一批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高密剪紙
  • 批准時間:2006年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Ⅶ-16
  • 申報地區:山東高密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歷史淵源,藝術特點,剪紙種類,傳承意義,形成因素,創作成就,剪紙內容,剪紙人物,

歷史淵源

高密剪紙是中國剪紙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素有“九穴五龍之抱流、西礫東崗之疊嶂”之稱的高密,以“南挹九嶺之秀、北瞰古城之雄”的優越地理條件,哺育了勤勞智慧的高密人民,創造了獨具特色的傳統民間藝術,其重要組成部分的高密民間剪紙,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自立於中國民間藝術之林。
高密地處膠東半島,屬龍山文化,早在5000多年以前,就有氏族部落在這裡繁衍生息。這正是氏族社會圖騰藝術繁盛的時期,圖騰藝術中的物象開始以圖案的形式顯示意的寄寓,具像手法開始轉向意象手法,從而出現了簡練誇張的鋸齒紋、月牙紋、水波紋、弧形線、弦線、圓點等表現手法。高密剪紙最早作為膠東剪紙的一個派系,已經初步具備了細膩的風格。漢朝以後特別是明朝初年,由於時代的變遷,戰爭的頻繁,大批移民從山西、河南、河北、江南等地匯集高密,並在高密保持了相對穩定,人們安居樂業,也使高密民間剪紙藝術得以繁榮發展。這些移民大多是一個村一戶人家或親戚幾個由官方遷移而來,這些人中不乏能工巧匠,工於剪紙的人不少。因此,河北剪紙的渾厚、山西剪紙的粗獷、江南剪紙的清秀細膩傳到了高密。通過互相交往、交流、借鑑、學習,各地的剪紙藝術逐步滲入到高密剪紙藝術之中,融南糅北,兼收並蓄,形成了高密剪紙的獨特藝術風格。
高密剪紙—猴與牛高密剪紙—猴與牛
風格獨特的高密剪紙風格獨特的高密剪紙

藝術特點

首先,高密剪紙以精巧的構思見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且寄託著人們的美好願望。
造型稚拙粗獷而不呆板,誇張變形而不失真,粗獷中見清秀,稚拙中藏精巧,簡約而不單調,質樸而靈秀,托在手上有一種扎人又愛不釋手的感覺。既忠實於自然,又不拘泥於自然。有時則大膽地衝破常規,巧妙地運用獨特手法,達到自己的創作目的。如:剪紙“籠上蟈蟈”。生活中的蟈蟈都是養在籠子裡的,可高密剪紙藝人卻獨出心裁地將蟈蟈放了出來。一隻看上去體重如牛的蟈蟈,用一雙堅硬的後腿緊緊地鉤在一隻精細乖巧的籠子上,雙須前伸,二目圓睜,宛如猛虎臥山崗。整幅畫面,黑、白、灰對比強烈,籠子玲瓏剔透,蟈蟈粗獷豪放,兩者渾然一體,相映成趣,充分體現了人們渴望自由、嚮往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
高密剪紙—籠上蟈蟈高密剪紙—籠上蟈蟈
其次,高密剪紙造型稚拙,風格淳樸,線條剛勁挺拔,金石味很濃。
這是高密剪紙區別於其它剪紙品種的一個重要特徵。“八仙”是全國剪紙藝人樂於表現的重要題材。高密剪紙“八仙”一改其它剪紙“八仙”的風格而獨具特色。那象魚紋、網紋一樣的細線組成的金石一樣挺拔而又輕柔的衣飾、那黑黑的臉膛上神情各異的人物形象,那濃重的衣、飄逸的雲,構成了一幅幅出神入化的畫面。既不象江南剪紙“八仙”那樣玲瓏剔透,純以輕柔的細線、手繪式的五官來表現八仙人物;也不象河北剪紙“八仙”那樣濃厚粗獷、以塊為主、大面為黑、只求整體輪廓而無細部刻劃;也不象山西剪紙“八仙”那樣有刀劈斧鑿之感。高密剪紙“八仙”有種巧奪天工、強烈醒目而又耐人尋味的美感。
高密剪紙—八仙神像之一高密剪紙—八仙神像之一
第三,高密剪紙是運用了對立統一的手法,塊與線組成黑、白、灰色調,相互襯托,對比強烈,富有韻律感。
線條布局有種筆情墨趣,一把剪刀如一把筆,剪出的作品有割出去之揮運美。那長長的“老鼠娶親”隊伍,看上去似一幅國畫長卷,浩浩蕩蕩,旗、牌、傘、扇、吹、打、樂、舞、笙、管、琴、簫,好不威風。遠遠看上去,對比強烈,形象分明。值得稱道的是整個“老鼠娶親”隊伍的順序全是按照民間習俗的結婚儀仗而排列的,這說明了民俗風情對高密剪紙風格所起的作用。
高密剪紙《金牛奮蹄》成為1997年牛年郵票高密剪紙《金牛奮蹄》成為1997年牛年郵票
第四,高密剪紙在形象刻劃上注重誇張而不失真。
在表現形式上,運用陰剪和陽剪手法,巧用黑塊和細線,善使鋸齒紋和光滑面,有定規而不拘束,剪出了生動又傳神的藝術效果。如“霸王出世”,那兇猛的老虎,不再是虎視眈眈,而是一個充滿母愛的形象,老虎溫順地侍候著剛出世的霸王,那虎仔卻懂事地躲在母親胸前,吸吮著自己母親的乳汁。這種變兇惡為善良的美好嚮往和驚人的擬人手法,正是高密剪紙的獨特風格所在。

剪紙種類

高密剪紙的紋樣大致可以分為:人物、鳥獸、文字、器用、鱗介、花木、果菜、昆蟲、山水等,還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現代器物兩類,總計11類。根據剪紙的寓意,還可以分為:納吉祝福、怯邪、除惡、勸勉、警戒、趣味等七類。
高密剪紙以用途為據,可分為:
高密剪紙《水滸一百單八將》(局部)高密剪紙《水滸一百單八將》(局部)
(1)裝飾類
貼於它物之上以供欣賞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紙,如窗花
(2)俗信類
用於祭祀、祈福、怯災、怯邪、驅毒的剪紙,如鬥神
(3)稿模類
用於版模、印染的剪紙,如繡稿。
(4)設計類
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揚它物的剪紙,如電影或電視的片頭。

傳承意義

關於高密剪紙,有個美麗的愛情傳說。漢武帝愛妃李夫人不幸早逝,漢武帝悲痛欲絕,日夜思念。有人報告說齊地高密有個叫少翁的人,好講神仙方術,自稱能將李夫人的魂招來。漢武帝聽後大悅,命令少翁立即前來招魂。少翁用紙剪了李夫人的影像,到夜晚在一頂方帳中點起燈燭,映出像真人一樣的李夫人,漢武帝在另一帳中遠遠看見,更加悲傷,泣然曰:“是也非也,立而望之,翩何姍姍起來遲?”據說這就是高密剪紙的起源。從一些考古遺存來看,剪紙至遲在北朝時候就已經出現,至今已經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了。

形成因素

高密剪紙藝術風格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
一是深受民間藝術繪畫的影響
從分布在高密境內的漢墓室壁畫、畫像磚和畫像石中所具有的藝術造型來看,與民間剪紙在造型上所講究的稚拙淳樸極為相似,二者關係密切。
二是與當地的氣候條件有關
高密地處膠東半島西部,受北方內陸性氣候影響,農村室內一般比較乾燥,如果剪紙線條不剛勁挺拔,就直接影響它的裝飾效果和保存時間。此外,剪紙作品用在窗戶上的較多,剪的窗花受窗戶形狀的制約。濰河東岸農村過去的窗戶大多是“冊”字型或花欞式的,窗欞密如柵欄,占去整個透光面積的三分之一還多,為儘量少影響透光,只有採用細線條和豎長條狀構圖。
三是民房建築風格影響
村村有異,家家不同。高密西南鄉的大窗角花可跨三根窗欞,中間貼“連年有餘”、“四季來財”等剪紙字樣。東南鄉的小窗角花,在卷窗一沿,橫貼一排三四個方形連續的長窗花,名曰“窗唇”。北鄉則習慣貼《八仙》、《二十四孝》和成套的戲曲人物等條花,還要配上“角花”等裝飾花,後窗則四角貼角花,中間貼對獅、對虎、鬥雞圖。現今,民房建築進一步現代化,改為大型玻璃窗,剪紙構圖也隨之向大而完整發展,並出現了各種各樣、多姿多彩的藝術形式。
高密剪紙—春耕圖高密剪紙—春耕圖
四是民間習俗的滲透
春節,在勞動人民心目中,是最隆重的節日。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貼剪紙,從影壁牆上的“福”字燈,到天棚頂上的頂棚花,窗戶棱上的窗花、角花,窗戶頂上的“鬥雞”(“斗吉”諧音),饅頭上的饅頭花,鞋墊上的鞋花,門頂上的“過門箋”等,無處不有。還有青年男女定親、結婚,孩子過滿月過“百歲”等,剪紙都派上了大用場。這樣,這個村的剪紙就傳到了另一個村,又發展了另一個村的剪紙風格。高密剪紙就是這樣在互相學習、互相流傳、互相借鑑、互相提高中不斷發展起來,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

創作成就

1984年,高密民間剪紙進京展出,進一步確立了在中國民間剪紙界的地位。1993年,高密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剪紙之鄉”稱號。之後,有數名高密剪紙女應邀出國表演,被譽為“中國魔剪”,不少藝術院校的學生專程到高密學習高密剪紙。一些國內外專家、友人也慕名到高密研究高密剪紙,高密剪紙已飲譽海內外。
改革開放以來,高密剪紙已走向世界,不少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並獲獎。高密有眾多剪紙藝人先後到香港、日本、瑞士、法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作剪紙表演,社會影響不斷擴大。其中,剪紙藝人范祚信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一級工藝美術師”稱號;被譽為民間剪紙藝術“女狀元”的高密農家女齊秀花,曾在1996年剪出“金牛奮蹄”圖,並被選為當年中國生肖郵票的圖案。1997年,她為了迎接香港回歸,精心構思並剪出了1997個不同形態的牛,為香港回歸這個特殊的日子,留下了永久的記憶。改革開放以來,高密剪紙代表作品曾被中國美術館、山東美術館收藏,先後出版了《鄉土瑰寶》、《民俗瑰寶》、《高密民間藝術精品選》、《中國民間十二生肖剪紙》、《齊秀花剪紙集》等多部專集。
高密剪紙—魚福圖高密剪紙—魚福圖

剪紙內容

作為一種民俗藝術,高密剪紙包括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花樣、喜花、春花、喪花等。它的流傳同高密農村的節令風俗有著密切的關係。窗花、門箋、燈花,便是在春節或元宵節時貼掛的。
在高密農村,過年時,窗上新糊了雪白的窗紙,上面貼上紅紅綠綠的窗花,門頂、窗前,貼上門箋,元宵節夜晚的燈籠上貼上燈花,新年的氣氛就出來了。喜花是結婚時張貼在新房室內家具和器物上的。壽花和喪花是在過生日和辦喪事時張貼的。牆花和頂棚花是布置房間時分別貼在牆上和屋頂上的。花樣是衣服、鞋、帽、兜肚、枕、床帳、門帘等繡製圖樣時所依據的范樣。剪紙藝人們每剪成一個圖形,就把它用線粗粗地縫在另一張紙上,拿到燈燭上用煙燻烤,烤黑,然後把剪紙圖形取下,然後就留下一個以煙黑為底的空白圖形,原來的剪紙圖樣則可以拿去作為服飾刺繡之用了。這樣,圖樣就一代代傳承珍存下來了。
高密剪紙的內容也是很有講究的。吉祥圖案寓意吉祥辟邪,娃娃、葫蘆、蓮花等象徵多子多福,家禽家畜、瓜果魚蟲是農民熟悉的對象,也是他們表現的主要內容。
高密剪紙表現的題材範圍非常寬泛,歷史傳說、神話、故事、戲曲人物、花鳥草蟲無所不包,並廣泛服務於當地風俗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被譽為“高密三絕”之一,並在全國剪紙藝術中獨樹一幟。

剪紙人物

1994年高密被評為“全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之後,其剪紙已被日本、美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及國內諸多民間藝術愛好者所收藏。10多年來高密共有8位姑娘出國表演剪紙絕藝。范祚信和齊秀花是高密剪紙的傑出代表。
范祚信
范祚信是高密市井溝鎮河南村人,出身農家,一家八口,老少三代都能剪紙。七歲時,范祚信就跟母親學習剪紙,到四年級下學後更是剪不離手。1984年,只有國小文化的范祚信到北京,在中外藝術專家、學者面前進行了精彩的剪紙表演。有專家評論范祚信的作品:“有金石味,如篆刻,方圓相宜,線條精細有致,布局大方合理,有難得的拙樸、抽象之美”。作品《福祿壽喜》曾獲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剪紙世紀回顧展一等獎。目前,范祚信已經出版了一部專集《中國民間十二生肖剪紙》,內載各類圖形1400件。
高密剪紙藝人范祚信高密剪紙藝人范祚信
齊秀花
剪紙女狀元齊秀花,高密注溝鎮前曹戈莊人,1963年生於高密市井溝鎮林家廟子村,現居住於高密市密水區西三里,是濰坊市政協委員、省農民書畫研究會理事、濰坊市剪紙協會副主席。
“東方魔剪”齊秀花從小心靈手巧,從姥姥那裡學得一手好剪紙,遠近聞名。之後,師從縣文化館焦岩峰老師,使其對剪紙更是在理論高度上有了長足進步。她的剪紙超越了純民間剪紙的平面化,增添了立體感。所剪動物粗獷中含清秀、稚拙中藏精巧、玲瓏剔透、純樸可愛,散發出濃郁的鄉土氣息。
在從事剪紙藝術的幾十年里,她創作了《千牛圖》、《十二生肖》、《金牛奮蹄》、《童子牧牛》、《梁山一百單八將》、《八仙過海》、《十二金釵》、《西遊記》、《三國英雄譜》、《花鳥蟲魚集》、《觀音圖》、《仕女圖》等一大批受人們喜愛的優秀作品。
最能體現這一藝術特色的是她的剪下牛。牛踏實耐勞的品性吸引了齊秀花,她每天都認真地觀察牛的習性和形態,長期的觀察和積累,使她練就一樣本事:無論什麼樣的牛,只消看上幾眼,立馬就能剪出來。在創作《金牛奮蹄》時,齊秀花突出牛的生動力,使小金牛極富動態,牛氣十足。這幅作品後來被選為1997年的郵票圖案。
高密剪紙藝人齊秀花高密剪紙藝人齊秀花
1997年,香港回歸,舉國歡騰。齊秀花決定剪1997頭千姿百態的牛表表心跡。為此,她調動平生閱歷,度過了200多個吃不好睡不好的日子。每天,魂牽夢繞的儘是牛:氂牛、水牛、黃牛、臥牛、睡牛、鬥牛等等。為進一步提高技藝,齊秀花還進一步借鑑敦煌壁畫、木版年畫等姊妹藝術的創作技巧,從而使剪下的“千牛巨龍長卷”各具形態、妙趣橫生,為香港回歸這個特殊的日子,留下了永久的記憶。2004年創作的“雙雞報春”圖,被國家郵政局正式選定為2005年賀年明信片山東省部分的背面圖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