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概述,神經支配,淋巴引流,鼻竇炎,常識,分類,日常保健,洗鼻法,原理,
基本概述
◎鼻竇 [漢語拼音]bídòu
[英文]paranasal sinus
[解釋] 鼻腔周圍的含氣空腔
[其他詳細拓展]
竇的黏膜都與鼻黏膜相連,因而鼻腔黏膜發炎,如不及時治療,常會波及竇腔黏膜,發生炎症。鼻甲肥大、鼻中隔彎曲、鼻息肉和因傷風感冒或受鄰近病灶感染而使鼻黏膜發炎腫脹時,都可能造成鼻腔內的機械性障礙,使鼻竇開口受阻,引流不暢,造成鼻竇發炎;不正確的擤鼻涕方法會使鼻腔壓力增加,使鼻涕回流到鼻竇而引起鼻竇炎症。游泳跳水時,污水被吸入鼻竇也會引起炎症。鼻竇炎的膿液常倒流刺激咽喉,引發咽炎、喉炎,如通過咽鼓管引起中耳炎等疾病。預防鼻竇炎,首先必須保護鼻腔和鼻腔黏膜,冬天要備口罩,以避沙擋風、阻留細菌。冬季室內應保持一定的濕度和空氣的新鮮,預防感冒的發生。最積極的辦法是加強體育鍛鍊,增強體質,增強鼻腔禦寒抗病能力。
神經支配
了解鼻竇的神經支配有助理解鼻竇感染引發牽涉痛的分布部位
額竇由眶上神經(眼神經分支)支配,該神經同時還支配額部皮膚和頭皮,這可以解釋鼻竇炎患者頭痛分布的區域。相似的,上頜竇由眶下神經及前,中,後上牙槽神經支配,所以上頜竇炎可以引起上牙和頰部皮膚的牽涉痛。篩竇由篩前,篩後神經和翼齶神經節發出的分支支配
淋巴引流
鼻竇的分類
鼻竇分為:額竇,篩竇,上頜竇,蝶竇
各竇開口: 篩竇可分為前、中、後三組,前、中群開口於中鼻道,後群開口於上鼻道;蝶竇開口於蝶篩隱窩;上頜竇開口於中鼻道後部;額竇開口於中鼻道前部。
鼻竇炎
就是鼻竇出現了炎症,鼻竇炎分為以下幾種:
急性鼻竇炎:3周以內。
慢性鼻竇炎:3周到8周,但可以持續數月到數年不等。
復發性鼻竇炎:鼻竇炎發作後1年內再次發作,稱為復發性鼻竇炎。據美國一份調查:每年患有不同程度鼻竇炎的美國人超過3700萬人,並且由於空氣污染,發病人數正逐年上升。在國內尚無類似的數據,但初步估計,每年鼻竇炎的患病人數將超過5000萬人。
有許多不同的刺激原會造成副鼻竇炎,副鼻竇常發生於鼻傷風後,但並非全是如此。細菌、病毒及過敏也有可能是致病因。
常識
鼻竇黏膜的炎症。在各種鼻竇炎中,上頜竇炎最多見,依次為篩竇、額竇和蝶竇的炎症。鼻竇炎可以單發,亦可以多發。最常見的致病原因為鼻腔感染後繼發鼻竇化膿性炎症。此外,變態反應、機械性阻塞及氣壓改變等均易誘發鼻竇炎,牙的感染可引起齒源性上頜竇炎。常表現為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刺激性咳嗽、鼻癢、鼻乾、出鼻血等。
分類
人類的鼻竇可分為四群,即上頜竇、額竇、篩竇和蝶竇。上顎竇位於兩臉頰里側,額竇則在兩眉毛後上方,篩竇沿著鼻根中線兩側往深部沿伸,蝶竇緊鄰篩竇後面,此處已是眼窩的後方深處了。這些鼻竇在健康情形下應該充滿空氣,而且和鼻腔相通;它們不但減輕了我們頭部的重量,提供了發聲時的共鳴腔,並可調節鼻道內的壓力、濕度、輔助我們的嗅覺,其分泌物還可阻撓病菌入侵人體的黏膜。
日常保健
洗鼻法
以清潔溫水兌不含碘的優質食鹽,濃度為0.9%。通常以4.5克鹽兌500毫升溫水。灌入專門的洗鼻用具,如洗鼻壺中,分別對兩邊的鼻孔進行沖洗,直到鼻腔無異物為止。此法可重複數次,以保持鼻腔無過多分泌物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