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黑河市嫩江縣
- 氣候: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級別:國家級
- 區域面積:46743公頃
- 類型: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 保護對象:黑嘴松雞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及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
- 管理單位: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批准時間:2013年12月25日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地質地貌,氣候,土壤,水文,濕地,區域範圍,保護目標,綜述,植物,動物,管理措施,管理機構,管理內容,開發利用,科學研究,旅遊景點,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2006年12月,經黑龍江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2013年12月25日,經國務院辦公廳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
地質地貌
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低山丘陵區,屬新華夏系第三褶皺隆起帶北段大興安嶺隆起的北端,大、小興安嶺山脈結合部,東依小興安嶺,西靠嫩江,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最高海拔620.1米,最低海拔330.0米,坡度多在5°-15°之間。地形起伏不大,崗脊平緩,溝寬谷闊,河谷多沼澤,無明顯山峰。
氣候
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溫帶,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兼有寒溫帶大陸季風氣候特徵。冬季受西伯利亞寒流的影響,異常寒冷。年平均氣溫-0.4℃,最高氣溫37℃,最低氣溫-48℃,年日照時數約為2500h,≥10℃平均積溫1600-2400℃,持續時間為100-130天。早霜始於9月中旬,晚霜至翌年5月中旬,無霜期約為106.5天。解凍期4月初,結凍期10月中旬。土壤結凍期長達270天,積雪期在200天左右,土壤最大凍深250厘米。歷年平均降水量為450-550毫米。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多集中在6-9月份,其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年均蒸發量1100-1300毫米,是年均降水量的2倍多,主要集中在4、5月份,占全年的1/3以上。風向季節變化顯著。冬季由於受蒙古高壓氣流和西伯利亞冷空氣共同影響,盛行北風和西北風,夏季多南風、東南及西南風,春秋兩季風向多變。地形對風的影響較大。年平均風速3米/秒,最大風力可達8級。
土壤
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嫩江縣的最北部。據統計,保護區土壤共有5個類型、8個亞類、13個土種,地帶性土壤為暗棕壤。
水文
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河流屬嫩江水系,嫩江幹流縱貫保護區西界,在保護區界內有50 千米;支流水系河網密布,水源豐富。有十數條支流,受降雨量影響較大,雨季水流大,其它季節雨量疏緩、水流小甚至有的乾涸,河槽明顯。地下水資源按化學特徵可分為重碳酸-鈉或鈉鈣型水、重碳酸-鈣鈉或鈣鎂型水。礦化度0.2-0.5克/升;pH值6.5-7.0,水硬度6.8-12.3度。
濕地
區域範圍
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與黑河市愛輝區接壤,南與臥都河林場相連,北靠嘎拉山林場,西與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隔江相望,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25°44′57″一126°13′31″,北緯50°38′23″一50°48′10″之間。保護區總面積為46743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20271公頃,緩衝區10194公頃,實驗區16278公頃。
保護目標
綜述
植物
截至2015年,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植物670種,隸屬於95科286屬。其中苔蘚植物19科39屬59種,蕨類植物4科6屬10種,種子植物71科241屬601種(裸子植物1科3屬4種,被子植物有71科238屬597種)。保護區植被的組成具有寒溫帶與溫帶的混合特點,寒溫帶植物占多數,此外,還有部分喜溫或耐旱的溫性植物,以及溫帶針葉闊葉混交林下的典型蘚類等。保護區植被可劃分為5個植被型,8個植被亞型,16個群系組,21個群系,37個群叢。根據國家林業局和農業部1999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有國家級保護植物6種,即紅松、鑽天柳、紫椴、野大豆、水曲柳和浮葉慈菇。而在黑龍江省較少見的蘭科植物中的斑花杓蘭、大花杓蘭在該處有大量分布。
動物
截至2015年,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脊椎動物383種,其中國家I級重點保護動物8種(紫貂、貂熊、黑嘴松雞、白頭鶴、丹頂鶴、金雕、東方白鸛、黑鸛),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49種(花尾榛雞、黑琴雞、鴛鴦、駝鹿、棕熊、雪兔、狼、棕熊等),黑龍江省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0種。還有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動物223種,包括兩棲類7種、爬行類7種、鳥類189種、哺乳類20種。還有列入IUCN世界瀕危動物名錄的動物70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種類55種,列入《中日候鳥及棲息地保護協定》名錄145種,列入《中澳候鳥及棲息地保護協定》名錄29種。
獸類: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獸類6目15科54種,占黑龍江省獸類種數的62.07%。以食肉目和齧齒目種類占優勢。動物區系明顯地表現出寒溫帶針葉林和溫帶針闊混交林過渡群落的特徵。
鳥類: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有鳥類17目48科129屬255種。鳥類組成上季節性變化十分明顯,旅鳥及夏候鳥種類較多,總計168種,占本區鳥類種數的65.88%。從分類學上看,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有雀形目鳥類119種,占鳥類種數的46.67%;非雀形目鳥類136種,占保護區區鳥類種數的53.33%。水禽84種,占非雀形目鳥類種數的61.76%。從居留型來看,夏候鳥133種,占保護區鳥類種數的52.16%;冬候鳥12種,占保護區鳥類種數的4.71%;留鳥44種,占17.25%;旅鳥66種,占25.88%。
兩棲爬行類: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兩棲、爬行動物組成比較簡單,種類較少,但數量卻較為豐富,有兩棲類2目4科7種,爬行類3目4科9種。
魚類: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記錄有魚類7目12科43屬57種,占黑龍江省魚類種數的54.81%。優勢種類為鯉科魚類,有26種,占保護區魚類種數的68.42%;其次為鰍科(2種)、魚嘗科(2種)。
圓口類: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僅記錄1種,即雷氏七鰓鰻。
管理措施
管理機構
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機構為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按編辦所列股室,包括保護管理科、綜合管理與多種經營科、科研科,核定編制人員12名。主要負責生態保護、修復與治理,特種救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及執法工作;科學考察,森林生態旅遊開發;專項調查和監測,宣傳教育、保護區規劃建設等。
管理內容
2015年1月4日,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中央站林場、嘎拉山林場、臥都河林場轄區村屯展開打擊“濫捕濫獵”違法行為專項治理活動。對各村屯逐一排查,發動民眾積極舉報,對濫捕濫獵行為決不姑息手軟。同時進行宣傳教育,普及野生動物保護知識,加強民眾保護意識,保證野生動物安全越冬,自由生長。
2016年,在野生動物的保護和調查工作中,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投入資金30多萬元引進了100多台紅外線監測照相儀,對野生動物的活動規律和人為影響進行有效監測。
開發利用
科學研究
2015年5月21日,哈爾濱師範大學專家組利用一周的時間,對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植物進行資源本底調查。考察初步結果,總計觀察已生長出的維管植物125—130種,其中開花植物32種,名錄中記載植物21種,壓制標本34種。
旅遊景點
嫩江高峰森林公園
嫩江高峰森林公園是1992年批准建立的省級森林公園,位於大小興安嶺與松嫩平原交界處,總面積580公頃,屬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大小興安嶺過渡帶生物多樣性的特點。公園內古樹參天,植被良好,森林覆蓋率達到82.9%,生長著具有300多年樹齡的雲杉原始林及樟子松、落葉松等一大批珍貴樹種。此外,還生長著山荊子、山里紅、暴馬丁香等亞喬木和胡枝子、興安杜鵑、野玫瑰、刺五加等小灌木。公園內清朝崔氏墓是黑龍江省西北部邊陲唯一的官宦墓葬,極具觀賞價值和歷史價值。公園內還建有木質別墅和觀光、餐飲、娛樂設施。
嫩江農場現代農業旅遊區
黑龍江嫩江農場地處松嫩平原、小興安嶺西南麓,嫩江縣東南,嫩江農場始建於1955年。嫩江農場經過五十一年的開發與建設,現已擁有耕地39萬畝,總控制面積509平方公里,總人口1.2萬人。嫩江農場下設十個管理區。
生態價值
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大、小興安嶺的過渡地帶,是黑嘴松雞分布的最南緣。分布位置與20世紀六、七十年代相比,向北推進了300多公里,因此保護改善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迫在眉睫。
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高達82.4%,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但是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以及當地農業的快速發展,保護區內動植物逐漸減少。隨著保護區管理力度的加強和專項資金的不斷投入,保護區內動植物資源得到迅速恢復。狍、野豬、貉、赤狐、野兔、野雞等野生動物在保護區內大量繁殖,並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食物鏈。
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同一氣候帶上具有較高的典型性、稀有性和代表性,特別是在以黑嘴松雞為代表的珍稀瀕危動植物保護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