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無公害栽培實用新技術

黑木耳無公害栽培實用新技術

《黑木耳無公害栽培實用新技術》是2009年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永昶、王德林、劉永寶。

基本介紹

  • 書名:黑木耳無公害栽培實用新技術
  • 作者:劉永昶、王德林、劉永寶
  • ISBN:9787109137479
  • 類別:圖書 >> 農業/林業>> 園藝
  • 定價:¥12.50
  • 出版社:農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5-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字數:90000
  • 紙張:膠版紙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內容摘要,

內容簡介

《黑木耳無公害栽培實用新技術》面向廣大食用菌生產單位和栽培戶,著重闡述了塑膠袋代料地栽黑木耳的理論、最新栽培技術及其無公害栽培工藝要求,兼顧全國不同環境條件的適宜模式。對黑木耳栽培的歷史、現狀與前景,黑木耳生物學特性與生態條件、固體與液體制種技術、機械化工廠化生產、產品加工、菌糠利用以及黑木耳病蟲害防治做了詳細綜述。本著注重實用性、實踐性、操作性、指導性的原則,對目前黑木耳栽培的最新理論、經驗和技術要領深入淺出的闡明,文字通俗,內容豐富,既適合黑木耳種植戶閱讀,又適合機械化黑木耳生產廠工作人員參考。
黑木耳無公害栽培實用新技術
我國北起大小興安嶺,南至雲貴高原,廣大林區到處有野生黑木耳生長;
黑木耳無公害栽培實用新技術
我國栽培食用菌中從菌種到技術,唯一擁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就是黑木耳;
我國是唯一進行商品化黑木耳種植的國家,是國際市場最具競爭力產品;
我國目前以黑木耳為原料加工的藥品、保健品越來越多;
我國黑木耳年產量已達20萬噸,年產值超過100億元。占世界總產的99%;
黑木耳是我國傳統出口商品,已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我國年乾木耳出口近萬噸,優質產品出口價最高可達20美元/千克。
美國哈默斯特博士1980年報導,黑木耳對抗心腦血管疾病有奇效,中國人長壽的秘密因產黑木耳,從而在歐美掀起了“木耳熱”;
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稱:每人每天應吃5克黑木耳,照此計算,僅我國13億人口,年需黑木耳就達200多萬噸,而我國目前黑木耳年產量僅為20萬噸左右。
我國1955年開始採用純菌種木段栽培黑木耳,1977年開始試驗塑膠袋代用料栽培黑木耳,1986年中國食用菌產品的第一個國家標準《GBL92-1986黑木耳》,由商業部起草並實施,同年塑膠袋地栽黑木耳技術研究成功,1994年黑木耳栽培(地栽黑木耳)首次列入《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畫》和“八七扶貧攻堅計畫”,2002年農業部制定了《NY5098-2002無公害食品 黑木耳》標準,2006年開始推廣液體菌種地栽黑木耳,得到世界銀行、國務院扶貧開發小組、民政部的獎勵和支持……
黑木耳為農林業多種經營地發展、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貧困地區扶貧致富和出口創匯,正做出卓越貢獻,黑木耳事業前景輝煌!
本書以實用性、實踐性、操作性、指導性為原則,著重闡述了代表現在和將來黑木耳栽培技術水平和主導潮流的生產模式——塑膠袋代用料地栽黑木耳技術及其無公害栽培工藝要求,兼顧全國不同環境條件的適宜模式。對黑木耳栽培的歷史現狀與前景、生物學特性、固體與液體菌種栽培技術、機械化工廠化生產方式等做了詳細綜述,尤其對目前黑木耳栽培的最新理論、經驗和技術要領深入做了淺出的闡明。

作者簡介

劉永昶高級農藝師,研究生學歷,遼寧建昌縣人,1955年出生。1976年來投身食用菌科研與推廣事業30多年,1991年創辦遼寧朝陽市食用菌研究所,2001年組建大連全禾菌業有限公司。現任全禾菌業董事長、遼寧省朝陽市食用菌研究所所長、中國食用菌協會常務理事,遼寧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被全國許多食用菌生產基地縣(市)聘為科技顧問。是“塑膠袋地栽黑木耳”發明人和“食用菌液體菌種培養器”及其標準化生產工藝發明套用第一人,多項成果被科技部列入國家級科技計畫,已套用到全國各地和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持開發和推廣的“液體菌種生產技術與培養器設備”,利用液體深層發酵技術生產食用菌菌種,使生產周期縮短到過去的1/30,降低生產成本50%以上,獲得2項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外觀設計專利,2001年通過省科技成果鑑定“國內領先,國際先進”,2003年獲得省科技進步獎,同年列入國家星火計畫,2005年或食用菌協會“全國食藥用菌行業優秀科技成果”。該項技術使我國多年延用的固體菌種生產技術得以被先進的利用生物發酵工程的液體菌種生產技術所取代。“食用菌液體菌種機械化生產線” 2004年通過省科技成果鑑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005年獲得市科技進步獎,列入國家星火計畫,主要設備確立了8項企業標準。目前,該產品不僅推廣到全國各地,還出口到韓國、日本、加拿大、美國、墨西哥、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印尼、哈薩克斯坦、烏克蘭、俄羅斯、卡達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本書作者劉永昶(右)、王德林(左)本書作者劉永昶(右)、王德林(左)
劉永昶先後榮獲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命名的“食用菌大王”、團中央“全國新長征突擊手”、中國菌協“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工作者”與“十佳優秀科技人才”、“十大新聞人物”、團中央科技部全國青聯“中國優秀青年科技創業獎”、中國地區開發促進會“中國特色產業基地貢獻人才獎”,2003年被評為全國食用菌行業十大新聞人物,2004年中國菌物學會“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個人”,2次獲得中國菌協“全國食用菌行業十大優秀科技人才”,2009年“全國改革開放30年120名農村人物”,被中國菌協授予“袋栽黑木耳科研探索特殊貢獻獎”。
王德林,著名食用菌生產技術專家、食用菌科普專家。亦用名王德林,男,漢族,大學本科,高級農藝師。任朝陽全禾菌業有限公司項目總監、副總經理,大連全禾菌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等職。從事食用菌技術研究推廣20年,和著名食用菌大王劉永昶等專家共同研究,先後參加了國家級科技計畫項目“塑膠袋地栽黑木耳”、“液體菌種生產技術設備”、“食用菌工廠化栽培及產業化開發”等食用菌技術項目的研究和推廣工作,曾在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的40多個市縣進行食用菌栽培技術教學,並進行技術指導,累計培訓全國學員3000多人次。被多個食用菌基地市縣聘為專家顧問。 取得省級科技成果2項,獲得省科技進步獎1項,市科技進步獎2項。在國家學術期刊發表食用菌專業學術論文8篇、科普文章10多篇,參加和主持編著並在國家正式出版社出版《黑木耳無公害栽培新技術》、《食用菌菌種生產技術問答》,《塑膠袋地栽黑木耳200問》等食用菌專著5部。曾參加《大連市食用菌液體菌種生產技術規程》、《大連市杏鮑菇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等許多地方標準的起草。
劉永寶,著名食用菌生產技術專家,高級農藝師,朝陽全禾菌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1988年從事食用菌栽培、育種及菌種生產與管理工作,曾先後篩選、改良、引進、對比試驗新菌株。1996年6月獨立完成北方銀耳栽培技術,掌握了銀耳栽培技術關鍵環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1-2004年間參與研製了全禾液體菌種生產新技術研究、食用菌液體菌種菌包機械化生產線重大課題,2次獲得省科技成果獎,2次朝陽市科技進步壹等獎,1次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在食用菌栽培領域上,近三年間栽培了黃傘、杏鮑菇、真姬菇、茶樹菇等珍稀品種達6種,為食用菌多品種開發推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黑木耳無公害栽培實用新技術

圖書目錄

出版說明
前言
一、黑木耳概論
(一)營養價值與藥用功效
(二)栽培歷史與現狀
(三)無公害栽培意義與前景
二、黑木耳生物學特性及理化條件
(一)自然分布與形態特徵
(二)生長發育條件
三、黑木耳無公害生產基本設施
(一)產地環境條件
(二)栽培廠房場地要求
(三)投入品基質安全要求
(四)配套機械設備
四、黑木耳無公害菌種生產工藝
(一)母種的選擇與保藏
(二)原種製作技術
(三)液體菌種製作
五、黑木耳無公害高產優質栽培新技術
(一)現行代料栽培方式
(二)工藝流程與季節安排
(三)原材料選擇與處理
(四)培養基配方與製作
(五)培養料裝料技術規程
(六)菌包滅菌冷卻技術
(七)菌包接種無菌操作技術規程
(八)菌包培養關鍵技術控制
(九)誘發幼耳技術措施
(十)子實體生長發育管理技術
六、無公害黑木耳病蟲害防治技術
(一)常見雜菌防治技術
(二)常見蟲害防治技術
(三)常見病害防治技術
七、無公害黑木耳採收加工及產品標準
(一)成熟標誌
(二)採收方法
(三)產品乾制技術
(四)壓縮品加工技術
(五)產品質量標準
八、菌糠的綜合利用
(一)菌包的破碎
(二)菌糠利用方法
附錄
附錄1 幾種代用料與樹木的營養成分
附錄2 黑木耳與其他食品的營養比較
附錄3 塑膠袋地栽黑木耳萬袋成本核算表

內容摘要

(一)現行代料栽培黑木耳方式(節選)
我國從50年代開始,代料栽培黑木耳技術不斷探索創新,曾經出現很多模式,現介紹如下:
代料栽培黑木耳最大的特點是,根據培養料來源,可分為鋸木屑栽培、玉米芯栽培、棉桿棉籽殼、大豆桿栽培、果樹枝條栽培、桑枝條栽培、糖渣栽培等等。
黑木耳無公害栽培實用新技術
從栽培材料上講,曾經出現過瓶栽、箱栽、菌磚栽、塑膠棒栽、袋栽,但最後還是以塑膠袋栽效果為最好,得到大規模推廣普及。
從袋栽的出耳方式講,又分為牆式栽培、層架栽培、掛袋栽培、柱式穿袋栽培、地擺栽培等模式。
從袋栽場地上講分為,室內栽培、大棚栽培、大地地栽;塑膠袋地栽黑木耳以其“源於自然,回歸自然”的方式,順應了黑木耳“冷冷熱熱、乾乾濕濕”的生活習性,栽培成功率和產量、質量高,成了現在黑木耳栽培的主流。塑膠袋地栽黑木耳技術方面有“五大發明突破”、“六項技術改進”:
“五大發明突破”是:1.選育出適宜於代料地栽的專利菌種(專利zl94110092.8),抗雜菌、吃雜菌,片大、肉厚、黑色;2.發明了鹼性抗雜菌的培養基配方;3.研製出特製專用折角塑膠袋,不袋料分離;4、發明了新型接種機的套用,不傷害菌種和工作人員;5.發明了模擬自然的大地排袋出耳方式。
“六項技術改進”是:1.改變了傳統的裝袋規格;2.變室內養菌為室內外結合養菌;3.“V”字型劃口法;4.改變了劃口時間;5.改變了劃口深度;6.改變了出耳期傳統的澆水方法,乾乾濕濕。這一系列完整的技術措施,在黑木耳生產技術上具有獨創性,能夠確保人工栽培黑木耳獲得最佳效果。
地栽黑木耳有露地栽培、遮陽栽培、露地全光栽培、林地果園栽培、糧田套栽等等。此外,根據地域、氣候不同,地栽黑木耳的排袋方法也不同,主要有乾旱地區深地槽出耳、多雨地區的高床出耳等等。
我國南北方地栽黑木耳所用的塑膠袋的規格不同:北方是地栽黑木耳起源地和主產區,採取小袋(太空包)栽培。西部秦巴山區及豫西、鄂北地區採取中袋,類似菇類三級種,把塑膠筒料兩頭紮緊。近些年,南方浙江、福建等東南地區,採用大袋(類似香菇袋)栽培,主要是借鑑當地香菇菌包製作和排袋方法,再引用東北地栽黑木耳的管理方法。這種方法有一定弊病:一是菌包接種點多,污染機會多,二是菌包垛放滅菌和養菌,袋料分離較嚴重,澆水一侵入袋內,容易出現雜菌感染。三是袋料分理處因空氣刺激,會形成很多原基,不僅消耗營養減少產量,而且一遇到高溫原基還會自溶腐爛,造成感染。
隨著液體菌種技術的發展,地栽黑木耳又產生了固體菌種和液體菌種栽培的區別。
我國東北地區的地栽黑木耳最為典型,與南方的袋栽香菇相媲美,己成為我國食用菌人工栽培史上一個里程碑,對當地經濟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