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奴

黑奴

1441年,黑人經由撒哈拉商道、尼羅河及印度洋販賣到南歐、阿拉伯世界、波斯、南亞等地。

在那個時代,由於生產力太低,奴隸買賣是普遍現象,而不是黑人所特有的,也有白人被賣給黑人為奴。據統計,黑人部落“獵奴戰爭” 在400年的奴役過程中,非洲黑人被殺了上千萬;聖多明各島在十八世紀上半期共輸入奴隸280萬人,而到1976年僅剩下65000多人,平均每年要死亡 4萬多人;按照每運至美洲一個奴隸,最少要犧牲10個左右非洲黑人的計算方法,奴隸貿易使非洲損失高達一億人口,這個數字相當於1980年非洲人口總和;利物浦船隻從事奴隸販運900趟,所販奴隸賣價1500萬鎊,淨賺1200萬鎊。殷殷鮮血,壘壘白骨,誰知道在波濤洶湧的大西洋的海底深淵埋葬了多少黑人奴隸的骨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奴
  • 外文名:black slave
  • 人種:黑色人種
  • 販賣地:阿拉伯世界、波斯、南亞等地
  • 販賣路線:撒哈拉商道、尼羅河及印度洋
  • 起始年份:1441年
  • 經歷時期:四個世紀
黑奴數據,歷史發展,發展史,反對黑奴貿易,歷史影響,

黑奴數據

據資料統計,黑人部落“獵奴戰爭” 在400年的奴役過程中,非洲黑人被殺了上千萬;聖多明各島在十八世紀上半期共輸入奴隸280萬人,而到1976年僅剩下65000多人,平均每年要死亡 4萬多人;按照每運至美洲一個奴隸,最少要犧牲10個左右非洲黑人的計算方法,奴隸貿易使非洲損失一億人口,這個數字相當於1980年非洲人口總和;利物浦船隻從事奴隸販運900趟,所販奴隸賣價1500萬英鎊,淨賺1200萬英鎊。殷殷鮮血,壘壘白骨,誰知道在波濤洶湧的大西洋的海底深淵埋葬了多少黑人奴隸的骨骸,美國詩人滿懷悲憤地寫道:
大海的深處,
泥濘的沙里,
躺著被人遺忘了的
鎖著鐵鏈的人骸
在死沉沉的黑暗裡,
閃爍著不幸的奴隸的白骨,
他們從漆黑的巨浪里,
大聲呼喚:“我們是證人”!
列強競相染指“奴隸貿易”
馬克思說過一段耐人尋味的話:“當我們把自己的目光從資產階級文明的故鄉轉向殖民地的時候,資產階級文明的極端虛偽和它的野蠻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因為它在故鄉還裝出一副很有體面的樣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絲毫不加掩飾了”。殖民列強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和英國以地球為戰場,展開了空前激烈的商業戰爭和殖民角逐,在征服與劫掠亞洲、美洲和非洲的過程中,奴隸貿易是令人髮指的最黑暗的一頁。
繞過非洲新航路的發現,揭開了西方殖民主義對非洲人民長期侵略與掠奪的帷幕。歐洲列強一踏上西非沿岸,就按他們主要掠獲物給沿岸地帶取上“胡椒海岸”、“象牙海岸”、“黃金海岸”和“奴隸海岸”等名稱。歐洲人最初所重視的掠獲物是黃金和其它最貴重物資。他們每踏上一塊新的土地,第一件事就是追求黃金。
為了進行掠奪性的貿易,歐洲列強爭先恐後地在非洲沿岸設立了商站和堡壘,占領離海岸較遠的阿森松島、聖赫倫那島、模里西斯島等島嶼,以此作為東通亞洲航海的中途站。荷、英、法等國在其裔務掌握在大商業資產階級或資產階級化的貴族手中之後,便組織特權公司來進行貿易,特權公司從國家得到特許狀和各方面的支持,擁有開設高館、建築堡壘,發行貨幣、組織武裝、進行戰爭和媾和的權力。特權公司在某些地區還能對當地居民行使司法權和徵稅權,從而形成一個個的“小專制王國”。殖民列強就利用這個強有力的工具進行掠奪性的貿易、奴隸販運甚至:征服殖民地。
歐洲列強在非洲的角逐,主要是爭奪貿易權。它們在每個地區聽掠奪的並不限於一種貨物,而黑奴販賣是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西方殖民主義者侵略非洲的主要內容,當時販奴貿易也僅在奴隸海岸。歐洲列強自侵入黑非洲之日起,就開恰把非洲轉化為商業性的獵獲黑人的場所,他們用“黑色象牙”這種侮辱性的名詞來稱呼黑人奴隸,黑人成為他們貪得無厭、多方搜尋的“商品”。
葡萄牙殖民者首開販奴紀錄
葡萄牙從獨霸非洲的野心出發,自新航道開闢伊始,便對非洲展開了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侵略。在西非,葡萄牙占有維德角群島,在獅子山、古馬里國、黃金海岸奴隸海岸、剛果和安哥拉設立商站;在東非,一開始就以海盜劫掠的方式進行侵略。

歷史發展

黑奴貿易的盛行
非洲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在古代文明發展的多極世界中,非洲占有一席之地。尼羅河流域孕育了埃及古代文明。北非沿海曾經是地中海古代文明圈的一個組成部分。
公元7世紀以後,伊斯蘭文化在北非、東非沿海及西蘇丹等地的傳播,使這些地區經濟文化出現了新的繁榮。到16世紀以前,非洲跟歐亞大陸一樣,已處於前資本主義發展的各個階段。如果沒有殖民主義者的入侵,非洲社會將循著自己的軌跡向前演化發展。
但是,近代殖民主義的入侵打亂了非洲正常的社會發展進程。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非洲變成商業性獵獲黑人的場所。黑奴貿易發展成為一個專門的行業,成為一種特殊的歷史現象。數以千萬計的非洲黑人背井離鄉,漂洋過海,被販賣到美洲以及印度洋、亞洲由殖民者開辦的種植園和礦井中工作,另一些黑人在捕奴、掠奴戰爭及販運途中死去。非洲人民及其社會經濟生活受到空前浩劫。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而萬惡的殖民主義、資本主義制度卻隨著販賣和奴役非洲黑人而興盛起來。
馬克思曾指出,非洲變成商業性獵獲黑人的場所,是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之一,標誌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後來,黑奴貿易以及美洲的黑人奴隸制又為工業革命積累了資金。因此可以說,資本主義從頭到腳沾滿了非洲人民的鮮血。
黑奴貿易大約經歷了四個世紀。除奧地利、波蘭和俄國等少數國家外,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以及美國都先後參與了這一罪惡活動。
綜觀黑奴貿易的發展過程,大體可以分成三個時期:15世紀中葉至17世紀中葉為第一時期;17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為第二時期,由於美洲種植園的發展,黑奴貿易在這一時期走向高潮;1807—1808年英、美兩國通過禁止奴隸貿易的法案以後,黑奴貿易進入第三時期。這時奴隸貿易在法律上已被禁止,但黑奴走私貿易卻興盛起來。直至1890年7月布魯塞爾會議作出廢除非洲奴隸貿易的決議,黑奴貿易才算正式終止。
如果按照早期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同階段而決定的不同貿易性質來劃分,那么整個黑奴貿易史也可分成三個階段:15至17世紀,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王室及隨後荷蘭、英國、法國等以特許公司為代表的商業資本占統治地位,黑奴貿易實行的是壟斷貿易;18世紀,工業資本衝破了商業資本的壟斷,黑奴貿易進入自由貿易階段;工業革命以後,由於近代大工業的出現而在法律上廢除了奴隸貿易,19世紀黑奴走私貿易盛行。本章敘述16世紀至19世紀初300年間黑奴貿易的盛行,及其對世界和非洲歷史發展所產生的影響。
一、十六世紀及十七世紀上半葉的黑奴貿易
1441年,由安陶·貢薩爾維斯和努諾·特里斯陶率領的一支葡萄牙探險隊,在布朗角附近沿海劫掠了10名非洲黑人,帶回里斯本出售,是為黑奴貿易的開始。在15世紀後半葉,葡萄牙人從西非沿海販運黑奴去本國充當家務和農業勞動力,或販運至馬德拉群島、加那利群島和維德角群島等大西洋島嶼新辟的甘蔗種植園中工作,每年販奴大約500—1000名。但是,直到16世紀初,葡萄牙人在西非的黑奴貿易,其價值遠遠趕不上黃金、象牙、胡椒等非洲產品的貿易。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籤訂的托德西拉斯條約是列強第一個瓜分世界的條約,它確定以維德角以西370里格為西、葡兩國勢力範圍的分界線,兩國在美洲的勢力範圍以西經46度為界。從此,非洲、亞洲及巴西歸屬葡萄牙,美洲其他地區歸屬西班牙。
16世紀,西班牙人在向西印度群島及美洲大陸進行擴張掠奪的過程中,對土著印第安人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屠殺,並企圖奴役印第安人,但沒有成功。西班牙人發現,印第安人不適宜於繁重的田間勞動,一個黑人奴隸頂得上四個印第安人。為了滿足那裡發展熱帶作物種植園及開發礦藏對勞動力的需求,他們決定從非洲運進黑人。1501年,即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不到10年,伊斯帕尼奧拉島就從葡萄牙運進了第一批黑奴。這是向美洲販賣奴隸的濫觴,也是美洲實行黑人奴隸制的開端。1518年,第一艘來自非洲的販奴船達西印度,開始了非洲與美洲之間直接的黑奴貿易。到1540年,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每年運進的黑奴可能已達1萬人。
16世紀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的販奴活動主要在兩個地區:一個是上幾內亞,即從維德角群島到獅子山沿海。維德角群島的最大島嶼聖地亞哥島曾經是經營上幾內亞貿易的中心。一些原在維德角群島定居的歐洲人陸續移居到上幾內亞沿海,甚至溯甘比亞河而上,在這一帶建立了許多小據點,從事販奴及其他商業活動。另一個是剛果河口及其以南地區。16世紀初,不僅葡萄牙商人,而且應剛果國王阿方索之邀派去的葡萄牙傳教士、教師、工匠(裁縫、製鞋匠、泥瓦匠、制磚工)等,都以幫助剛果發展經濟為名而行販奴活動之實。到1526年,剛果國內局勢變得很糟,以至阿方索寫信給葡萄牙國王訴說:“這個國家每個角落都有許多商人。他們將毀滅這個國家。人們每天在遭受奴役和劫掠,甚至貴族和王族成員也不能倖免。”聖多美島在16世紀成為幾內亞灣及剛果至安哥拉沿海的販奴基地。1493年,歐洲人開始在該島定居;1499年,建立了第一個甘蔗種植園。16世紀上半葉,這裡成為歐洲蔗糖的主要來源。16世紀20年代起,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葡萄牙商人深入聖薩爾瓦多內地,可能遠至薩伊河上的馬萊博湖及在南方的恩東戈,從事販奴活動。從貝寧灣、剛果、安哥拉等地運來的黑奴,或留在當地種植園工作,或被轉運去黃金海岸、馬德拉群島、維德角群島和葡萄牙本土,16世紀30年代開始又直接轉運去美洲,16世紀中葉成為非洲向美洲販運黑奴的主要轉運站。聖多美島在1530—1560年間達到繁榮的頂點,是當時葡萄牙主要的海外領地之一。奴隸和甘蔗是其兩大財富。柯廷引用N·迪爾的估計數認為,在整個黑奴貿易期間,聖多美運進了10萬名奴隸。
1576年葡萄牙人在羅安達灣建立了聖米格爾堡作為基地,從此剛果河口以南的黑奴直接從這裡販運去美洲,而不再經由聖多美島轉運。這裡逐步發展成為安哥拉和剛果的奴隸貿易中心之一。到16世紀最後25年,從非洲直接向西印度諸島及美洲大陸輸出奴隸的南大西洋貿易體系已經確立起來。向歐洲及大西洋諸島(馬德拉、加那利和維德角諸群島)輸出的奴隸僅占非洲輸出總數的17%。1600年以後輸往歐洲的奴隸,大部分也是轉運去西印度的。同時,從16世紀末17世紀初起,美洲奴隸來源從西非迅速轉向剛果安哥拉地區。其中至少有兩個因素值得提及:第一,聖多美的甘蔗種植園面臨巴西的競爭,到16世紀末17世紀初逐步衰落,這意味著幾內亞灣本身對剛果安哥拉奴隸的需求減少了;第二,從17世紀初起,葡萄牙人開始在羅安達內地訴諸軍事行動,或通過直接掠奪,或通過同當地非洲人的貿易而獲得了新的奴隸來源。但是,直至17世紀中葉,美洲對非洲黑奴勞動力的需求量以及因此而形成的販奴的數量畢竟有限。
二、十七世紀中葉以後黑奴貿易興盛的原因
在早期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上,美洲的直接奴隸制曾經是歐洲資產階級工業的基礎。17世紀中葉起,歐洲由於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例如,咖啡成為主要飲料、蔗糖消耗量激增等),對熱帶產品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從而促使西印度及美洲大陸生產熱帶產品的奴隸種植園獲得巨大發展。這成為黑奴貿易興盛的原因。
1625年第一批英國移民來到巴貝多,種植菸草、棉花、藍靛等作物。
1641年首次引種甘蔗,巴貝多因而被稱為“西印度糖島之母”。這裡運進黑奴數量便由此成倍增長。以後,甘蔗種植迅速推廣到背風群島及牙買加、安提瓜等島嶼。在甘蔗引進英屬西印度殖民地後的二十多年,蔗糖占到倫敦從殖民地種植園進口總值的將近一半,超過了菸草。17世紀末18世紀初,牙買加種植園的發展逐漸取代巴貝多的地位,其運進黑奴的數量也超過巴貝多,奴隸與白人的比例高達10比1。在法屬西印度,1635年瓜德羅普島先引種菸草,17世紀中葉以後又陸續引進甘蔗、咖啡等熱帶作物。17世紀末,種植園奴隸制已經成為西印度群島的經濟基礎。因此,僅在17世紀後半葉的50年間,非洲大西洋沿岸賣給歐洲人的奴隸數量就超過以前200年的總數.

發展史

販賣黑奴的活動最初是在十五世紀才開始的。
伊斯蘭教
我們先來談一下,這種販賣黑奴的制度,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有一批伊斯蘭教徒被人們從西班牙趕出之後,就逃到了海峽對面的非洲海岸去了。當時這一帶海岸是葡萄牙人占領的地方,於是葡萄牙人就拚命追捕這些伊斯蘭教居民。其中有一小部分伊斯蘭難民被葡萄牙人捕獲,帶到葡萄牙去了。這些人就變成了奴隸,這就是在公元紀年開始,在西歐出現的第一批非洲黑人奴隸。 但是,這些伊斯蘭教徒,大部分都是富有的家族成員,他們的家族願意出高價贖回他們。但是不論贖金出多少,葡萄牙人都拒絕釋放奴隸,他們要外國人的錢沒有用處,因為他們缺少的是在新創建的殖民地勞動中,十分需要的人手,換句話說,就是需要奴隸的勞動力。至於說要捕捉更多的黑人,那是很容易辦的事。葡萄牙人覺得這樣交換對自己有利,所以就同意了,從此歐洲就出現了販賣黑奴的交易。
黑奴貿易的認同
到了十六世紀末葉,這種可恥的交易已被各國普遍接受,當時各地都還有相當野蠻的風俗,所以並不認為販賣黑奴的行徑可恥,而黑奴們被當做畜生一樣看待,沒有一點權利。各國都保護黑奴買賣交易,以便使新大陸的各個島嶼能夠更迅速和穩妥地殖民地化。確實,在南美這種熱帶地方,白種人還未服水土,還不適於承受當地的炎熱氣候,曾經有成百上千的人死亡;而這種非洲黑人出身的奴隸,卻能忍受這種氣候。所以,用特製的黑奴船把黑人運到美洲殖民地,就成為一種正常的海上貨運活動了。這種橫渡大西洋販賣黑奴的買賣,促使白人在非洲海岸好幾個地方,創建了規模龐大的販賣黑奴公司。這種“黑貨”在出產地非洲並不值錢,但是利潤卻十分可觀。不過,不論從哪一方面來說,為了建立海外殖民地,人力總是非常必要的,這當然是不足為販賣活人的行為進行辯解。

反對黑奴貿易

但沒過多久,反對販賣黑奴的仁慈呼聲就高起來了,大家要求歐洲各國政府,按照人道主義的原則,頒布取消販賣黑奴的法令。1751 年公誼會教友派領導了在美洲北部開展的取消奴隸制運動。1861年,美國南北方種植園經濟階層與資本家矛盾不可調和,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北方聯軍戰線吃緊,急需大量兵源,於是同年,北方總統亞伯拉罕 林肯簽署《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聯邦軍史無前例地招募了黑人進入軍隊。儘管大多黑人士兵只被分配做一些低下的工作,林肯總統的這一舉措仍然贏得了黑人奴隸的擁護,也成為南北戰爭勝利的因素之一。1865年,戰爭結束後,宣言正式通過憲法批准。由於這個奴隸制度問題,在北美洲是大家都十分關心的問題,所以當時北美許多州,例如維吉尼亞、康乃狄克、麻薩諸塞、賓夕法尼亞等州都下令取消了販賣黑奴交易,並且把販賣黑奴公司花了很多錢運到各州來的黑奴都解放了,恢復了他們的自由。
雖然如此,許多西方國家對黑人的歧視仍是販賣黑奴帶來的一個重要問題。

歷史影響

黑奴貿易對非洲近現代歷史進程的影響。
第一,對非洲社會生產力起了極大的破壞作用。損失了大量人口,黑奴貿易大量毀滅了生產力的首要因素——勞動者本身,並在非洲內部造成連續不斷的政治紛爭和軍事動亂,致使社會動盪,農村凋蔽,田園荒蕪,直接破壞了農業生產。
第二,奴隸貿易客觀上使非洲東西沿海和近海地區的社會經濟關係開始發生某些變化。以奴隸貿易為主的大西洋貿易的發展擴大了西非同外部世界的聯繫,使西非對外聯繫的主要渠道由撒哈拉商道轉向大西洋海上,開始逐漸形成對外依賴的經濟布局。
三、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陷於崩潰,文化遭到泯滅性破壞,擾亂了政治穩定,掠奴戰爭造的恐怖造成了社會的極端混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非洲長期落後,受壓迫的窘境。
第三,種族歧視是黑奴貿易帶來的直接惡果。在古代和中世紀,世界上並不存在種族優劣論。種族歧視是奴隸貿易時代最醜惡的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