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嘴松雞指名亞種

黑嘴松雞指名亞種

黑嘴松雞指名亞種(學名:Tetrao parvirostris parvirostris)也叫細嘴松雞,雌雄嘴、腳和趾黑色,虹膜是肉桂色,但羽色差別較大。走禽。體結實,喙短,呈圓錐形,適於啄食植物種子;翼短圓,不善飛;腳強健,具銳爪,善於行走和掘地尋食;鼻孔和腳均有被羽,以適應嚴寒。早成鳥。不常飛翔。棲息於落葉松、雲杉、紅松和冷杉的針葉林帶,具有大小不等的林間空地。在林內的倒木旁、灌叢或草叢中的空地上活動。晚上主要棲宿在落葉松樹上。冬季常在地面的雪穴中過夜。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食性較廣。主要分布於西伯利亞和中國東北。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黑嘴松雞指名亞種體型似家雞。全長約70(雌)一90(雄)cm。雄性成體最大者可達4千克,多數重約3千克;在頭頸部有青紫色閃光;肩部、初級飛羽,以及翅和尾上的一些覆羽尖端部分為鮮白色;尾長大,其長度略短於翅長,外形似楔狀;下體黑褐色,雜以白斑,尾下覆羽的尖端有寬達2-2.5厘米的白色端斑。雌性成鳥體重約二公斤,上體大致為棕色,但具黑褐色閃藍光的橫紋,在頭頂上又常形成圓點狀;尾及尾上覆羽黑褐色,有紅棕色細紋;翅及尾上的覆羽也有白色端斑。兩性的嘴均黑褐色。腳與趾黑色。在兩眼的上方有紅色裸皮。
黑嘴松雞指名亞種黑嘴松雞指名亞種

棲息環境

黑嘴松雞指名亞種是典型的針葉林鳥類,大多在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的落葉松、冷杉、雲杉、樟子松和紅松等針葉林的林中空地、林緣和河谷地帶活動,喜棲息於赤楊、柞樹、杜鵑等闊葉樹種與落葉松的混雜林內,農田、河谷、草地至深山丘陵。但在亞高山的矮曲林帶很少見到,也很少到林緣、草甸及農田中活動。

生活習性

黑嘴松雞指名亞種活動和覓食都是在白天,從天剛亮時就開始,一直到黃昏時才停止。善於在地面行走,除了上、下樹外,一般較少飛翔。主要以紅松、落葉松、樺樹等的嫩芽和枝葉為食,亦食部分漿果、草籽及動物性食物的蜘蛛、蝸牛、甲蟲和螞蟻等。 多活動在兩山中間的低洼灌叢中取食。5月初築巢,雌鳥用腳扒地面呈凹窩狀,再叼些落葉松松針、少許樹皮、小松枝和本身少量羽毛等墊入凹窩中。巢材主要是松針。細嘴松雞體型較大,取食量也很大;有時成群地集中落在一棵樹上啄食樹芽和嫩枝,由於取食過多,常致使樹木生長不良或枯死。
細嘴松雞比較耐寒,主要棲息在林下有小松樹或溝塘子的落葉松林、紅松林和冷杉林中。大興安嶺嚴冬晚間氣溫達—40℃以下時,它們就藏在雪洞中過夜,在不很冷的天氣里,它們就成群地來到陽光充足、比較暖和的落葉松林中活動和覓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伯利亞東部,從葉尼塞河下游至阿納德爾上游,南到外貝加爾,中國東北,烏蘇里蘭和錫霍特山脈,阿林山脈,庫頁島。

繁殖方式

三月下旬發情 ,雄性之間常有奪雌爭鬥。5月初產卵,每窩產卵6~12枚,孵化期為22~24天。主要敵害是紫貂,築巢的生境與食物的豐盛度、隱蔽狀況、離水遠近、林型、坡向及海拔高度等生態因子都有關係。一般在向陽的山坡和近水地段、枯枝堆、倒木下或樹根旁等較為隱蔽的地方。巢很簡陋,大多是雌鳥在地面扒個坑,放上些枯枝、樹葉、草莖和羽毛就行了。巢築好後接著開始產卵,每窩產卵5—9枚,卵的顏色為淺棕色或赭色,具紅褐色或暗褐色的斑點。從築巢開始,一直到產卵、育雛,都由雌鳥獨立承擔,孵化期為23—25天。雌鳥在孵化時有很強烈的戀巢現象,有人走到跟前也不出窩飛走,有時假裝成受傷的樣子將入侵者引開,然後再回到巢中繼續孵化。剛孵出的小雛鳥全身絨羽為皮黃色,雜有黑褐色的斑,腳為肉紅色,就像小小的絨毛球,十分活潑可愛,孵出後不久即可跟隨親鳥覓食,一個月以後就能飛到大樹上棲息了。到了秋天,黑嘴松雞便集結成十幾隻一起的群體,共同活動和覓食。

種群現狀

黑嘴松雞歷史上在中國內蒙古和黑龍江境內的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阿爾山等地均有分布,冬季在河北的興隆縣境內的東陵附近也能見到。它的兩個主要棲息地小興安嶺和阿爾山地區的種群也已處於滅絕的邊緣,河北也不再能見到越冬的個體。即使是種群數量最多的大興安嶺地區,下降的速度也非常之快,由於1987年5—6月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森林火災,燒毀了大片原始森林,過火總面積達133萬平方米,使黑嘴松雞的種群密度急劇下降,處境非常嚴峻。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