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主要研究領域為
公司法、
證券法、
金融監管、國際投資和商事糾紛解決等。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香港和中國大陸等多個法域的一流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多篇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論文,包括國際比較法領域的權威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和國際仲裁法領域的權威期刊
Arbitration International;美國商法領域的權威期刊
Delaware Journal of Corporate Law和
Berkeley Business Law Journal;英國商法領域的權威期刊
Journal of Corporate Law Studies和
Journal of Business Law;澳大利亞商法領域的權威期刊
Company and Securities Law Journal和
Australian Journal of Corporate Law,加拿大金融法領域的權威期刊
Banking and Finance Law Review,綜合性法學期刊包括美國的
International Lawyer,澳大利亞的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Law Journal和
Australian Law Journal,香港的
Hong Kong Law Journal,以及中國大陸的《
法學研究》、《
中國法學》,《
清華法學》、《
現代法學》、《
比較法研究》、《
環球法律評論》和《
人大法律評論》等。
在牛津大學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Routledge, Ashgate,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和法律出版社等國際和國內著名出版社出版了9部專著、編著和譯著。英文著作
Securities and Capital Markets Law in China(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是牛津大學出版社第一本全面研究中國證券和資本市場法律制度的專著,獲得
香港證監會前主席、
中國證監會前首席顧問
梁定邦先生高度評價,並親自作序;I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Fundamental Theories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Routledge, 2015)專門探討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問題,香港證監會前主席、中國銀監會顧問
沈聯濤先生認為“這應當是一本金融監管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必讀書”;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Market: Insider Trading Law in China(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6)在國際上被認為是研究中國
內幕交易問題的代表著作,在2007年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內幕交易法律國際研討會上被遴選為主題評議之書。另外,中文專著《
現代公司法比較研究——國際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和譯著《看門人機制:市場中介與公司治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都在國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力。
教育背景
清華大學法學學士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士
研究方向
公司法CompanyLaw,證券規制SecuritiesRegulation,
金融法FinancialLaw
中國法與
比較法ChineseLaw & ComparativeLaw
實證法律研究 EmpiricalLegalStudy
主要社會兼職
香港證券專業學會顧問
個人代表作品
Securities and Capital Markets Law in China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Fundamental Theories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co-editor: Professor Dirk Schoenmaker) (London, Routeledge, 2015)
看門人機制:市場中介與公司治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Markets: InsiderTradingLaw inChina (London,KluwerLawInternational,2006) (reviewed and discussed at a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held at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WashingtonD.C., USA. Two book reviews were later published in (2008) 4(2)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