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的農耕文化》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玉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河流域的農耕文化
- 作者:李玉潔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03月
- 定價:140 元
- ISBN:9787030229892
《黃河流域的農耕文化》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玉潔。
黃河農耕文明是以北方旱作農業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經濟文化科技體系。但是歷史時期對中國歷史與文化產生重大作用與影響的,仍為厚重的黃河農耕文明。無論是中國基本經濟區的東西軸心時代(周秦、漢唐)還是南北軸心時代(宋元、明清),黃河流域...
《黃河流域的農耕文明》是201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玉潔。本書從文化發展的角度論述了黃河流域農耕文明的產生、農業工具的出現和發展、農田水利的開發利用等內容,具有豐富的研究價值和重要的學術意義。內容簡介 黃河文明的主要...
開封市可望黃河農耕文化博物館,位於開封市龍亭區北官莊可望莊園園內,占地1000平方米,館內面積500平方米。歷史沿革 開封市黃河農耕文化博物館,以黃河農耕文化為主題,全方位、多角度、立體生動展示了開封黃河地域文化歷史發展的各個方面。
黃河流域的農耕文化 《黃河流域的農耕文化》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玉潔。
據最新考古材料可知,我國黃河流域最早的農業遺址,為黃河中下游的河北武安磁山文化、河南新鄭裴李崗文化遺址等,碳-14數據表明,這些遺址年代都在公元前6000年至前5000年,即距今七八千年。這些都比半坡和河姆渡的農耕文化略早。一般來...
屈家嶺遺址的發現,表明這裡是長江中游農耕文明的發祥地,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說明長江流域同黃河流域一樣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搖籃,對於研究我國原始人類聚落的起源與發展,研究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沉澱形成 在這個漫長的...
開館時間 2022年9月5日,黃河農耕文明博物館開館。展出內容 黃河農耕文明博物館依託山西農業大學收藏資源,用展品說故事,用農具說文化,在約1800平方米的空間中,講述以山西為代表的黃河流域農耕文明波瀾壯闊的演進歷程。
老官台文化遺址1956年發現於陝西華縣,1959年進行發掘。後來在甘肅秦安大地灣也發現同類型文化,所以老官台文化也稱大地灣文化。老官台文化主要分布於黃河的支流渭河流域。老官台文化處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有8000多年,以磨製石器為主,...
河湟文化是上述黃河流域四大傳統文化中的源頭文明化的重要標誌,與黃河中下游流域的三大傳統文化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以河湟地區上世紀我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的柳灣出土文物為例,當地發掘出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馬廠類型、齊家文化、辛店...
14.2黃河流域農耕文化的特徵及當代價值 14.2.1黃河流域農耕文化的特徵 14.2.2黃河流域農耕文化的當代價值 14.3黃河流域農耕文化要素 14.3.1農耕器具 14.3.2農田水利 14.3.3儀式制度 14.3.4農學思想 14.4黃河流域的農耕文化...
原汁原味地再現了幾千年來古老的黃河農耕文化。同時,為增強真實感、活態感和參與性,博物館邀請碾畔村的農民充當講解員,一邊操作演示,一邊講解,集生態環境、情感情趣與展品為一體,複製農家生活,再現農耕時代。
世界上先後出現了幾個各具特色的農耕中心。最早的是西亞,在美索不達米亞周圍地帶,這裡的居民最早馴化了野生麥類,發展為種植小麥、大麥的農耕中心。其次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東南亞。中國的黃河流域培育了小麥。中國長江以南以至東南亞、...
農耕大道 走出思恩區,我們即將前往的是黃河壇三區的第二區,也是黃河壇所處的區域——禮恩區。連線兩區的是99米長、36米寬的農耕大道。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耕文化源遠流長。我們的祖先,生在黃河邊,長在黃河邊,耕種在黃河邊...
在大中原域內的河洛地區文化是黃河文明的核心。河洛地區大體包括黃河與洛河交匯的內夾角洲、外夾角洲以及黃河北岸的晉南和豫北。河洛文化圈向西可伸入關中,向東可以達到豫東。在河洛文化圈內,不僅有豐富的五帝傳說和遺蹟,而且還有夏商周...
神龍文化 河南是龍的故里。被稱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陽一帶“以龍師而龍名”,首創龍圖騰,實現了上古時期多個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稱為又一人文始祖的黃帝,在統一黃河流域各部落之後,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
第十二章 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 第一節 系統保護黃河文化遺產 第二節 深入傳承黃河文化基因 第三節 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 第四節 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 第十三章 補齊民生短板和弱項 第一節 提高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
它是某種特定文化體系的社會群體聚居後形成的一個文化區。“河套文化”是按照文化特質劃分的“形式文化區”,有自己的獨立文化體系(文化叢)。幾千年來,邊塞文化、黃河文化、草原文化和農耕文化在河套地區聚集、融合、傳承、積澱,形成了...
土鼓是鼓的起源,革鼓與鼓舞代表黃河流域農耕文化的類型,中國西南出現的銅鼓與銅鼓舞有長江流域楚文化的色彩,用整段樹幹挖空製成木鼓與木鼓舞是原始農耕文化的遺存。源於薩滿教的抓鼓與抓鼓舞則是草原文化型的鼓與舞的形式。隨著國內...
第一章 黃河流域的地形特徵 第二章 控制黃河發育的地質基礎 第三章 氣候與土壤 第四章 豐富的動植物促進了文明發祥 第五章 世界最大的黃土高原及其景觀 第二編 黃河文化的萌芽 第一章 遠古人類文化的蹤跡 第二章 早期農耕文化 第...
黃河流域迄今最早的農業遺址,屬於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的裴李崗文化和分布在河北中南部的磁山文化,距今較有七、八千年之久。種植業已是當地居民最重要的生活資料來源。出土的農具配套成龍,從砍伐林木、清理場地和加工木器用的石斧,鬆土或...
早在八九千年前,中原華夏族就開始了農耕實踐。中原地區發現了可以說是整個黃河流域迄今發現最早也最有代表性的農耕文化遺址,就是距今約八九千年左右的河南裴李崗文化。這裡出土了農業生產工具和糧食加工工具,表明農耕文化已經確立,並有...
當時各國競相大力發展農耕生產,擴大耕地面積。秦孝公時商鞅“壞井田,開阡陌”,“辟草萊”,獎勵墾荒,農作耕地成片擴展,就是典型的事例。而原先雜居在中原地區戎、狄、蠻、夷也多被華夏族同化,進入農耕社會。黃河流域以農耕業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