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古象化石的出土
1973年的1月,甘肅省慶陽市
合水縣板橋鄉穆旗村的一些農民在馬蓮河畔挖掘沙土,忽然發現沙土中有一段潔白的象牙。他們立即向當地政府報告。
後來在當地政府的指揮下進行了大面積挖掘。化石全部露出來了,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頭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裡,腳踩著石頭。從它站立的姿勢,可以想像出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間的情景;從它各部分骨頭互相關聯的情況,可以推想出它死後沒有被移動過,所以能保存得這樣完整。
古象化石運到北京後,專家們經過一系列綜合研究,認為它是世界上早已滅絕的
劍齒象化石。個體保存如此完整的化石在我國僅此一例,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從而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關注。
因其挖掘出土於馬蓮河畔,屬於於
黃河流域,故取名“黃河古象”。古象化石身高4米,體長8米,
門齒長3.04米。其年代距今約200-250萬年。
古象化石原件標本現在
北京自然博物館陳列展出。上海、天津、蘭州均有複製品展出,國內外參觀的人群絡繹不絕。進入新世紀後,慶陽市作為黃河古象的故鄉,其複製品也將在新建的市博物館大樓中展出。
黃河古象化石的形成
據推測,在300萬年前,甘肅地區不像現在這樣乾燥,到處有河流和湖泊。有一天,一隻
劍齒象在河邊飲水時,失足陷入泥潭之中,逐漸被泥沙掩埋,隨著時間的推移,泥沙堆積的越來越厚,因而它的的骨骼得以完整地保存。它在中國十分有名,中國國小語文教材中,就曾專門有一篇課文講述了
黃河古象的故事。
大約二百萬年前的一天,碧空萬里無雲,太陽炙烤著大地,蒿草叢似乎要燃燒起來。幾棵櫟樹呆立不動,一群一群的
羚羊和鴕鳥走來走去。一條彎彎的小河緩緩地向東流去岸邊盛開著一簇簇美麗的鮮花。一群大象,在一頭老年公象的帶領下,撲踏撲踏地從遠處走來了。疲勞和乾渴,把他們折磨得有氣無力。一望見前邊有一條河,它們就高興地跑起來。
老象跑在前頭,最先來到河邊。它伸長了鼻子去吸河水。可是河水很遠,隔著淤泥,夠不著。它想,要是跨進水裡,美美地飽喝一頓,再洗個澡,那有多好哇!於是它的右腳踩在一塊橢圓形的石頭上,準備再往前走上幾步!沒想到石頭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腳來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進河底的淤泥里,深深地陷了進去。又爛又軟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這樣重的老象呢?老象側起身子使勁掙扎,但越掙扎身子越往下陷。它抬起頭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裡猛灌進去。緊跟在後邊的象群都停住了腳步,驚恐地望著在淤泥里掙扎的老象,它們嚇得顧不上喝水,呆呆地站在岸邊,又毫無辦法……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終於不能動彈了。日子一天天過去,老象被河水沖積的泥沙掩蓋起來。
它的屍體腐爛了,骨骼和大牙卻慢慢地變成了石頭一樣的東西。二百萬年過去了,大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往日的草原成了
黃土高原。又不知過了多少萬年,他被挖沙的農民發現了。
黃河古象化石的數據
黃河劍齒象的學名是
師氏劍齒象。這具大象化石骨架高4米,長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裝起的。看,前端是三米多長的大象牙,接著是
頭骨和下頜,甚至連很難發現的舌骨也保存著。在一百多塊腳趾骨中,連三四厘米長的末端趾骨也沒有失掉。
這具化石骨架的象牙長達3.05米,好像兩把長劍,難怪叫
劍齒象。劍齒象在幾百萬年前分布很廣,在外國也發現過它的化石。這具黃河古象的骨骼化石,至今也是全世界已經發現的劍齒象骨骼中最大最完整的一具。
黃河象屬長鼻
真象科劍齒象屬,是地球上早已絕滅的一種大象。
門齒粗大,平行排列,彎曲度小。
頭骨正方形,額面平緩,鼻上有一“八”字形槽狀
韌帶窩。枕骨過度緩慢。有7個
頸椎,20個
胸椎、5個
腰椎。背脊單峰,最高點在肩部。四肢粗壯,腳為五趾。
臼齒齒冠較低,
釉質層較厚。它的各個部位骨胳的
骨縫、
骨骺均和相鄰的骨體完全癒合。它的軀體龐大,門齒粗長,
髖臼支前後彎曲明顯,閉孔狹長,盆腔面不夠光滑,呈梨形。
甘肅發現260萬年前古象化石
2012年10月8日日,一支油田鑽探隊在甘肅華池縣城壕鄉一村莊拓寬井路時發現
古生物化石。當地文物部門接到報告後,立即趕赴現場展開調查,初步認定所發現化石為古象化石,
地質年代為第四紀(約260萬年前),具體情況有待進一步調查研究。
記者8日從
甘肅省文物局獲悉,暴露化石的斷面長約94厘米、寬約60厘米,部分化石仍淹埋在近23米深的土層中。已發現的化石中,有大型動物上下
頜骨、臼齒和兩塊頸椎骨。一塊臼齒長27厘米,寬7厘米,重8千克,另一塊長28.5厘米,寬7.3厘米,重9千克。
據介紹,該化石點距蜚聲中外的黃河古象化石出土地合水縣
板橋鄉穆旗自然村直線距離約50公里,是繼合水古象後當地古動物化石方面的又一重大新發現,對研究第四紀時期隴東地區地理演變和古動植物生存環境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