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展雲

黃展雲

黃展雲( 1875-1938),字魯貽,祖籍永福縣白雲鄉。1906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學師範系。1908年進行革命活動。1911年任中國同盟會福建支部文書。辛亥武昌起義時,參與策劃福建回響計畫,參加于山戰役,起草敦促旗兵投降書。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兩年後回上海中華革命黨總事務所工作。民國8年,任中國國民黨福建支部長,創辦《福建新報》,因抨擊北洋軍閥暴政而被捕入獄。出獄後,再赴上海。次年,組織福建自治會,鼓吹“閩人治閩”,並派人回閩組織自治軍。民國11年,被各路自治軍推為總指揮。同年11月,任福建鹽運使,參與“倒林擁薩”事件。北伐軍進駐福州後,展雲著手組織國民黨福州市黨部,任福建政務委員會常委兼政務委員和教育科長之職。民國16年春,被推選為國民黨福建省黨部代主任兼黨務訓練所所長。同年8月,任福建省農工廳廳長,選擇閩侯縣營前村作為推行農工政策的試驗點。次年3月,親率大批人馬下鄉,創辦學校,設立銀行,建立民團,肅清土劣,力圖建立廉潔模範村向全省推廣。不久,廳長職務被撤離閩。民國18年秋,回閩屈就營前村村長,成立營前鄉自治籌備委員會,實行各項村政建設,於次年5月寫成《營前模範村概況》一書,宣揚鄉村自治。民國21年10月,展雲前往南京,任全國僑務委員會委員。民國26年,撤離南京前往重慶。後病逝於漢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展雲
  • 別名:魯貽,魚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州市三牧坊
  • 出生日期:1875年1月15日
  • 逝世日期:1938年7月16日
  • 職業:革命家
興辦新學,宣傳革命,組織反清,辛亥革命,反袁活動,護法鬥爭,被捕入獄,從政福建,地方自治,回鄉辭官,後世評價,

興辦新學

黃展雲三歲喪母,幼聰穎,從祖母啟蒙識字。自幼飽讀詩書,博通經典,漸長跟堂兄黃翼雲同學。1891年黃展雲、黃翼雲等人拜讀於名士高嘯桐門下,接受高嘯桐先生的維新思想和廣博知識。年十八,便中秀才。當時清政府政治腐敗,西太后拉氏專政,中央親貴當權,外省官吏貪污,對外作戰,連續失敗,至於割地賠款求和。黃展雲憂於時局,乃發憤求進,自修新學,尋找挽救國家危亡的道路。
黃展雲
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895年在威海衛海戰中,黃展雲岳父劉步蟾擔任定遠艦管帶鄧世昌一起英勇抗敵,以身殉國。
聞訊後黃展雲痛心疾首,深慨國家內憂外患,政治腐敗,社會墮落,堅定了他反清的決心。乃發憤求進,自修新學,尋找挽救國家危亡的道路。此時,因家境貧寒,黃展雲以代人做應試文章,換取銀兩供家用。
1896年,黃展雲考中廩生,嚮往政治維新。戊戌變法失敗後,他深感朝政腐敗,民智不開,民力不振,民德不新,他認為救國首先應該從教育民眾入手,普及教育,培養青年的愛國思想,推翻反動腐朽的清政府。人民有知識,國家才有前途。此時,年青的黃展雲胸懷對帝國主義列強的仇視和對清王朝的不滿,毅然放棄科舉仕途,研習西方的政治思想和自然科學,決心以教育、救國為已任。
1899年夏,黃展雲與堂兄黃翼雲(桐坡)、表兄林萬里(林白水)、好友方聲濤(韻松)、鄭權(仲勤)創辦福州第一所新式學堂蒙學堂於城內文儒坊36號盧氏祠堂,其校名取寓啟蒙教育之意,並且聯絡會黨(三合黨)進行反清革命活動。黃展雲親任堂長並執教國文修身等科目,主要招收親朋好友的子女免費入學。學堂內除設高等班一、國小班二,還開設特別班,課程內容雖學習漢文,但偏重介紹西洋政治和哲學思想及一般科學常識;設圖書館,陳列各種新書報;辟運動場,置軍體課,作為學生鍛鍊身體的場所;組織勵志社、閱報社,舉辦講演會,吸收進步青年加入,又常邀請本市著名人士如何琇先、張繼等前來講演國內外形勢。努力在青少年中啟迪民族意識,灌輸愛國反清的革命思想,引導學生關心時事形勢,學文尚武,為民族生存和國家富強而奮發有為。
1901年9月,清帝詔改科舉、廢八股;同月,清廷令各省設大學堂,各府廳直隸州均設中學堂,各州縣均設國小堂。從1902年起,福州官立或民立的大、中、小各級學堂紛紛興辦起來,這年,黃展雲於以“福州蒙學堂”的名義對外正式公開招生:“招考16歲以下9歲以上幼童入堂”,“三年畢業後,擬稟各大憲考試,擇優選入學堂肄業”。至2月底,“由黃君魯貽倡辦後茲間幼童報名已有二百數十人之多”,並“定於二月初(舊曆)招考開學”。經3月5日面試,“正取四十名保送四十名”。“於月之初六日(壬寅年二月初六)上學”,張珍午、陳寶琛、沈希南等出席當天舉行的開學儀式並表示祝賀。
在黃展雲主持下的福州蒙學堂,因而成績大著,在社會上享有盛名,也為侯官縣知縣所讚許。黃展雲乘機擴大福州蒙學堂規模,請求上級增加經費,擴充學費,並經侯官縣令同意,改名為侯官縣高等國小堂(官立),黃展雲任校長,學堂改官立後,設備更加充實,官紳子弟多來就學,學生日益增多,教職員更勤於辦事,積極傳播革命思想,育成不少人才,使校譽日益提高。
1904年秋黃展云為更好的開展革命活動,擴大校舍,招收更多有志青年入學,將侯官縣高等國小堂遷往地僻路遠,人跡罕至的“越山書院”舊址。
1904年9月《警鐘日報》曾報導:“該學堂原名福州蒙學堂,自改歸官辦後,更名侯官高等國小堂。現因改良校舍、推廣學額,特由經理人黃某稟請學務處,將北門之越山書院改作學堂。近已批准興工修理,不日可由文儒坊遷往新地矣。”

宣傳革命

清廷廢科舉、辦學堂雖意在追求西法,革新圖強,但同時又害怕新學惑人,導致革命,因此把“忠君”與“尊孔”定為辦學的唯一方針。比如,當時規定:學科以修身(中學以名為“人倫道德”)、讀經、國文三科為頭等重要功課,學年考試時,如有一科不及格,即予以留級處分。修身課以古來忠君守法的言論摘錄為教材,人倫道德課多采宋元明諸儒的學案為內容,藉以麻痹學生思想,使之忠心於清王朝;不許學生集會,不許議論政治;除報導普通新聞的報紙外,不準購閱“謬論逆書”(指當時的進步的刊物),“以端趨向”。
黃展雲
此時,黃展雲極力充實進步的圖書報刊,他親自掌管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太平天國筆記》,《滿清秘史》,《致康南海書》,《法蘭西革命吏》、《波蘭亡國史》、《蘇報》、《民權報》等禁書,專供加入勵志社的進步學生及革命同志閱讀。
暑假期間,他常約進步學生去青芝寺、八仙岩方廣岩、鼓山各處旅行。或去本城烏石山、于山等處遊覽,借旅行機會,尋覓一個僻靜地方,對學生講述滿清入關以來迫害漢人的歷史,揭露清政府的腐敗政治,痛陳受“洋人”欺凌奴役之苦,頌揚史可法鄭成功等民族英雄的愛國主義精神。有一次在方廣岩某處大樹下講揚州十日記,嘉定之屠記,聲淚俱下,在場學生隨而唏噓痛哭。參加勵志社的十個同學(程祖樵、黃光弼、高貽書、蒲開泰、陳與燊、張兆蓉、嚴驥、蔡世俊、陳更新、倪履新),便於這時表示參加推翻清朝的工作,還我漢族河山的決心。這十個學生商定各人都用“漢”字做自己別號的第一字,另以“頓、侖、男、子、傑、新、民、轟、烈、郎”“十字做為十人別號的第二字。表示要做一個像拿破崙、華盛頓那樣的男子漢,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革命事業,並以此鞭策自己,表達驅逐韃虜,還我河山的決心,史稱“十漢團”。如程祖樵別號“漢頓”,黃光弼別號“漢侖”。不久這十人便由黃展雲介紹,全部秘密參加革命工作。
蒙學堂成為當時福州聯絡青年宣傳革命的中心、蒙學堂是中國最早宣傳革命思想的國小堂。
黃展雲還認為,要推翻清朝政府,必須開展武裝鬥爭,因此在高等班學生第一期畢業時,他派優秀畢業生陳更新(漢郎)去日本,進東京九段體育會,學習馬術和兵操,預備投考陸軍學校;派蒲開泰(漢子)去上海科學儀器館附設專科學校專攻理化,學習製造炸藥;派嚴驥(漢民)入閩江要塞炮科學堂學習造炮,作為武裝行動的準備。黃展雲這些革命行動當然引起頑固派人士的注意,有人向官方報告,說:“侯官學堂是革命的巢穴,裡面有許多革命書報。”但黃展雲早有所聞,預作準備,所以官方派人搜查,並無結果。

組織反清

1903年,全國掀起拒俄運動,黃展雲聯絡同志,在侯官國小堂開會,成立“海濱公會”,以“研究學問,討論國聞”為名,擬出刊雜誌,編練義勇隊,參加拒俄活動,後因遭到當局的阻止和破壞,未能成功,
此時,鄒燕庭,林斯琛在哥老會內創設“共和山堂”,黃展雲率該校進步師生和所聯絡的革命同志加入這個反清的秘密組織。
1904年,黃展雲策動學生黃光弼在藤山益聞社成立學生聯合會,會成立那一天,城台學生參加人數達千餘人,會後結隊遊行,此事被清布政使周蓮所知,擬大搜捕,各同志聞風走避。後來由於會黨成分複雜,意見不一;加之在清政府的高壓政策下,學聯會與會黨聯絡的機關文明社遭到破壞。
1905年春,黃展雲與鄭權鄭祖蔭組織漢族獨立會,會址在藤山古榕書院,作為秘密反清革命活動的領導機構,黃展雲任會長。漢族獨立會不僅有較完整的“會章”,而且會內“訓練黨員”、“秘密通訊”、“司法審判”、“運動陸軍”等分工詳細。並且入會手續嚴格,“須經兩層手續,先入山堂,教以口號、手號、聯絡氣誼,而試以事功;久而久之,知其果能忠實也,再由山堂而入於漢族獨立會”。在黃展雲等領導下,漢族獨立會與當時著名的革命黨人黃興、陳少白馮自由許雪秋等均有密切的聯繫,曾商議在閩實行起義,於東南數省有不小的影響。
次年,孫中山先生命設同盟會福建支部,創辦《建言日報》,並於城外梅花塢設立支部機關。漢族獨立會奉命取消,所有漢族獨立會成員,改為同盟會會員,對外則用“丙午俱樂部”名義,黃展雲便在此時加入同盟會。接著,黃展雲派遣會員黃光弼、林師肇、施明、許卓然前往建安莆田、泉州、廈門設立機關,擴充會務。
1905年12月,黃展雲與表兄林白水(為抗議日本文部省取締清韓留學生規則剛由日本回國)在福州第一山合編《高等國小修身課本》八冊,這是近代百年思想品德教育的結晶,也是近代最早、最完整的思想品德教材。
1906年秋天,因教育界內的封建頑固分子迭向政府告密,當局以侯官國小的師生“有圖謀不軌,有意造反”的嫌疑,將該校與閩縣國小合併,改名為閩候兩等國小堂。黃展雲與堂兄黃翼雲被迫離開福州,東渡日本,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學師範系深造,在日本東京與孫中山先生交為莫逆。
1907年8月,“共進會”在東京成立,黃展雲素與會黨有聯繫,被推舉為共進會福建支部負責人之一。
1908年秋,黃展雲學成回閩。主持“益聞閱報社”(實為中國同盟會福建支部機構),並任法政學堂“修身”課教員,秘密進行反清革命活動。
黃展雲在法政附屬文科中學教修身科時,講到什麼是“忠君”“愛國”等課文時,只叫學生自己看,“不懂來問”,而講到明如何亡於清,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則大講特講,把本來很枯燥的修身科講得有聲有色,聽課的學生只恨下課鐘響得太早了。在福州辛亥之役中,不少在校學生主動參加了戰鬥。
1907年9月,福建諮議局成立,黃展云為避免清政府注目,便利革命活動,入該局當文書,次年,黃展雲又在省城參加考核,得中優貢。但他暗中仍積極進行革命活動,這時又與林白水編書十多種。
1911年3月, 同盟會準備在廣州舉義,黃展雲鼓勵學生暨盟侶陳與桑、陳更新、陳可均、黃光弼、蒲開泰、嚴驥等前往廣州參加起義,4月27日廣州起義失敗,死難的福建同志皆是他的好友和學生。黃展雲雖十分悲痛,但烈士的鮮血激起黃展雲的悲憤,更加堅定了他推翻帝制,建立民國的信心,並堅信“黃花齎志策未毀,主義隨風更披靡”。此時,他在同盟會福建支部內主持文書部工作。

辛亥革命

武昌起義後,黃展雲積極策劃福建回響,先期擬就都督府成立宣言與章程,並加緊備制起義旗幟。在福州起義過程中,他親自參加于山戰役,起草“勸滿兵投降書”,派人分發於旗下街、河西街一帶,促使滿兵歸降,不遺餘力,事平部署軍政出力獨多,同志欲望推舉他為副都督,堅辭不就,出任福建政務院教育部長以酬宿志。次年2月,改稱教育司長。
此時,黃展雲負責整頓全省教育的責任,破舊立新,廢除讀經,學堂改為學校,特設女校,修改教科書內容,各學區分設教育局等;參與發起回響黃興關於推行國民捐、提倡節儉廉潔風尚的倡議;兼任私立法政學校的維持員;同時黃展雲擁護出師北伐,支持學生組織北伐隊;並創辦《福建民報》,作為民眾喉舌,宣傳革命。

反袁活動

1912年2月,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實行專制獨裁。黃展雲見政局依舊與清政府時無異,憤而辭去教育司長職務,在《福建民報》上常發表文章,抨擊暴政,自署名為“魚頭”。
1913年,孫中山先生髮起“二次革命”,南方各省紛紛起兵討袁,黃展雲與許崇智策劃回響,勸使福建都督孫道仁獨立。“二次革命”失敗後,在 8月20日,福建當局接袁世凱密電,查封《群報》、《福建民報》、《共和報》等“亂黨報紙”,逮捕主筆黃展雲、陳群等三人,黃展雲被捕下獄後經林白水周旋,得釋。其後,袁世凱劉冠雄李厚基旅入閩,北洋軍控制了福建,大肆捕殺革命黨人,黃展雲被迫化裝到上海,去日本追隨孫中山先生繼續革命。 1914年7月8日,孫中山先生在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黃展雲竭誠擁護,宣誓加入,孫中山先生對黃展雲的膽識和革命意志,十分讚賞,被任為黨部秘書。黃展雲聯絡同志,宣傳改組國民黨,建立中華革命黨的重要性,積極從事反袁活動。
1915年2月15日,孫中山先生委任黃展云為中華革命黨福建支部長。
6月8日,黃展雲與許崇智,廖仲凱等前往菲律賓、馬六甲、新加坡、霹靂等地視察黨務,勸募“革命公債”籌措討袁軍資。後來,黃展雲在南洋辦報社回國後,遣其次子黃以湜到南洋續辦報社,宣傳革命。
1916年春,黃展雲又從日本東京回上海,在中華革命黨總事務所工作。

護法鬥爭

1917年,孫中山先生在廣東護法,黃展雲奉命仍留在上海籌辦匯源公司,為護法鬥爭籌集經費和聯絡革命同志。9月黃展雲被先生孫中山先生任命為大元帥府秘書,他與孫科等人再次赴菲律賓募集革命經費。
孫科在《八十述略》回憶到“談到籌錢,不禁令人想起那時革命事業的艱苦。回憶民國六年,我剛從美國回來,在黃埔晤見國父,就派我偕同參議陳民鐘,秘書黃展雲到菲律賓去募款。因為革命事業實在需錢,而國內竟沒有固定的財源,幸而僑胞都深明大義,爭先恐後的慷慨解饢,令人十分感動。”
1919年10月,黃展雲奉孫中山先生命回閩,任國民黨福建支部長,並創辦《福建新報》,抨擊北洋軍閥暴政,支持當時福州台江學生愛國反帝運動,策動驅逐福建督軍省長李厚基,李厚基以“造謠惑眾,擾亂軍心”的罪名將黃展雲逮捕,《福建新報》亦被迫停刊。
1920年夏黃展雲經黃翼雲先生營救才得釋(此時,黃翼雲先生任省教育廳廳長),即又往上海晉謁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先生仍令他回閩主持黨務,黃展雲派秦望山先回閩收編各地民軍,組織自治軍。黃展雲被各路自治軍推為總指揮。10月,黃展雲戮力配合北伐軍許崇智等部和北洋軍王永泉趕走李厚基,占領福州,廣東軍政府中央行政各機關遂移駐福州。黃展雲在福州仍搞黨務工作,嗣後,黃展雲抵制徐樹錚將“建國軍改制置府”移置福州的圖謀,並積極發展青年黨員,博得孫中山先生的讚揚和鼓勵。
10月17日,福州各民眾團體聯名電請孫中山先生主持閩局,於是,孫中山先生於19日遂特令林森汪精衛居正、蔣中正等四人來榕與各方磋商。26日,眾人抵榕。此時,福州的“廢督裁兵”、“聯省自治”、“閩人治閩”的呼聲甚高,由於黃展雲資望高,獲得自治軍的支持,於是,福建省自治軍前敵司令張貞與第一路司令楊漢烈、第二路司令許卓然、第三路司令陳國華、第四路司令盧興邦、第五路司令吳適、第六路司令黃炳武聯合致電在上海的孫中山先生:“孫大總統鈞鑒:我軍克閩,民治待理,亟懇鈞座迅任黃君展云為省長,以慰眾望。”
孫中山先生復張貞等函稱:魯貽(黃展雲)為吾患難交,素所欽倚
黃展雲考慮到當時福建省的政治局面還未穩定,並接受汪精衛的建議,主動退出競選,黃展雲出任福建鹽運使。
1922年黃展雲向孫中山先生匯報福建支部情況,孫中山先生復函對福建黨務“甚形發達”,表示讚許,對“學生軍亦已加盟”表示欣慰。
展雲兄惠鑒:
來書藉悉,黨務甚形發達,學生軍亦已加盟,至為欣慰!本黨於新年元日實行新章,規模更為擴大,可以容納群流,切望努力推行,至幸,此復,即詢,
黨祺!
孫文
十二月二十日
1923年1月10日孫中山先生又復函給黃展雲
展雲足下兄大鑒:
年底先後兩函均悉,兄以調和同志之故,屈任鹽務,苦心孤詣,至極欽遲。閩元氣久傷,整理非易,惟冀諸同志均相諒解,各以所長,助其所短,則內部鞏固,建設即可暢利矣。兄淡於權利,惟以顧念大局為務,此心坦白,文素深知,並望免勵同儕,悉持此旨,曷勝幸慰。
頃接港電,肇慶已於昨日克服,想粵局可以戡定矣,並告。
即頌 籌祺
(國民黨《中央黨務月刊》第十六期《總理函稿》,《孫中山全集》第七集》)
此後,黃展雲積極為革命軍東路軍籌備糧餉。因工作出色,1923年2月3日孫中山先生還寫親筆信以褒獎。
魯貽吾兄惠鑒:
翁吉雲君來,得一月十七日手書,欣悉我兄正為討賊軍籌薪餉,指囷高義,何以逾此,感激感激。
近年來各省區域之見重,黨誼往往為所湮沒。據道路傳聞,雖閩省多賢,亦不免此,矯而正之,將惟足下是賴。足下吾黨健者,為黨為國,偉略必多,望時時惠示為幸。 即詢
近益不具
1923年1月20日黃展雲致電孫中山先生,從戰略高度提出許崇智部離閩後福建局勢因“他黨圖謀益急,倍形艱危”,要求維持福建局勢。孫中山以粵局重要,仍於二月二日命許崇智部離閩。
1923年2月5日孫中山先生批黃展雲電
答:粵局陳逆雖倒,沈賊又來,此與吳佩孚大有關係。彼輩以為既已得粵,遂敢申手於閩。此時必固粵,乃能救閩,望諸兄竭力維持,不日當有大解決也云云。
從中可看出孫中山先生與黃展雲之間的親密關係,以及孫中山先生對黃展雲的高度信任與極高評價。

被捕入獄

後來,直系孫傳芳周蔭人北洋軍入閩,黃展雲命第六路司令黃炳武在閩清截擊,惟眾寡懸殊,福州復淪入北洋統治。黃展雲遂避居上海。在上海與方聲濤許卓然秦望山等組織“福建自治促進會”旨在反帝反軍閥。
1925年春,中國國民黨總部派黃展雲回福州,籌辦海濱中學,作為宣傳革命的機構。3月,孫中山先生病逝北京,黃展雲聞訊,悲痛非常。4月12日,他在孫中山先生逝世追悼會上,發表沉痛的悼詞,勉國人繼承孫中山先生遺志,並散發驅逐福建督辦周蔭人的傳單,為周所捕入獄,在獄中備受折磨,與黃展雲前後被捕而與國民黨有關係者,為前自治軍司令劉學基及黃展先生雲之學生徐健等人。(徐健)
1926年12月,何應欽的北伐軍進入福州,黃展雲出獄,聲望俱增。他仍著手組織福州市黨部,他讚賞共產黨員廉潔奉公、不謀私利的品德,市黨部的組織、青年、工人、農民等部,均交由共產黨員負責,使市黨部成為國共合作較好的一個機構。

從政福建

12月25日,福建省政務委員會成立,過九天,又成立福建省臨時政治會議,黃展雲均任常委,兼政務委員會教育廳(科)長。
在此前後,黃展雲籌辦平民國小,獨青國小,旨在培養為祖國獨立富強而奮鬥的青年。
黃展雲還在城內成立“三五社”,以研究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為名,抨擊弊政,支持人民反抗土豪劣紳,他指出為了“正政本” 、“清亂源”必須組織特別法庭,以管理人民對於土豪劣紳之控訴。
1927年3月,福建的國民黨右派召開“各界擁護黨權大會”,4月3日又舉行“擁蔣護黨大會”。由於黃展雲認為中國資本主義不發達,共產主義不合中國國情,想利用國民黨內地青年派的力量來清除土匪流氓、官僚政客、貪官污吏等“偽革命黨”,所以他顢頇地贊成“擁蔣護黨”處理“跨黨分子”,以強化國民黨。他在蔣介石嫡系與海軍、地方青年派之間劇烈的漩渦間,於4月7日被抬上福建省黨部代主任的職位。這時,福建黨、政、警、財和“清黨” 大權皆操在蔣介石嫡系東路軍代總指揮、新編第一軍軍長譚曙卿及參謀長趙啟碌、政治部主任李大超等“十人團”和“黃埔同學會”手中。黃展雲實際上成為有職無權的人,依然致力於教育事務,忙於組設省教育改造委員會,改校長制為委員制,支持學生向教會收伊斯蘭教育權的鬥爭,劃分學區,推廣平民教育鄉村教育和幼兒教育,恢復農事試驗場,建立通俗教育館等等。
“四一二”政變後,福建於4月20日成立“處理共產分子特別委員會”,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民眾。黃展雲不同意國民黨右派狂捕濫殺的罪惡行徑,曾營救出中共福州特委組織部長陳應中等人。(徐健)
7月,福建開始第二期“清黨”,黃展雲任清黨委員會副主任。他登報聲明謝絕私人酬酢,以昭清白。

地方自治

1927年8月,黃展雲任福建省政府農工廳廳長,他對於蔣介石、汪精衛先後背叛革命,而使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夭折的原因,歸之於“有偉大的理想,沒有接受的民眾”,因而決定遵循孫中山先生“地方自治制” 的建設方針,“向鄉村去直接和民眾接近”,去試驗推行各項農工政策。企圖走出一條改良政治,鞏固民國的道路來,同年12月3日以楊樹莊為主席的福建省政府第51次會議通過了黃展雲的提案。
黃展雲選擇營前為試驗場所。營前在閩江下游,羅星塔南岸,距福州水程三十餘里,有大小七十六鄉,共有9450戶,38425人口。黃展雲以此地交通方便,地點適中,提議改營前為模範村,模範村成立後屬縣一級編制,直隸於福建省政府,並擬訂《營前模範村暫行草案》其目的是改革農村政治,發展農村經濟,分期實現三民主義,同時也是對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中國共產黨所提出推行農工各項政策的具體實施。
1927年底,黃展雲派他的留法歸來的化學工程師黃朝平和嚴以澧到營前接管了縣衙,成立“營前鄉自治籌備委員會”。
1928年初,黃展雲親率大批人員下鄉,3月5日宣布“營前模範村政府”成立,他以農工廳廳長身份又自兼村長,取消舊式衙門,建立民主化的村政委員會。村政府設行政、財政、民政、建設、教育等部門主持日常事務,各部門只設助理員和幹事,因此辦事效率高,又減少了行政費用。遇有大事則集合民眾、鄉紳徵求意見,民主商量。村政府工作人員多是一些理想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他們廉潔奉公,勤於政事,平易近人。黃展雲對舊官場的腐敗深為痛絕,他指出“廉潔之政府,為對於公職人員最低之要求”。
黃展雲本著“工業救國”的理想,在“營前模範村”創辦了農工一體化的鄉鎮企業,十分注重建立外向型的農村經濟,修築公路,還推廣良種,派農技人員下田指導科學種田,創辦公共苗圃場,培育優良樹苗以綠化荒山。黃展雲還就農村的根本政策與財政政策實行改革。首先從清查人口,丈量土地開始,著手對田賦進行清理和改革,以逐步過渡到“耕者有其田”,這是民主革命中民生主義的主要課題與農業政策的出發點。模範村實行了“一條鞭法”,查出被地方大戶隱瞞的土地,整治了貪污舞弊的官吏稅差,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黃展雲有“福建蔡元培”之稱譽,他畢生都認為救國應從教育入手。因此在“模範村”建設中,他十分重視普及教育,把私塾改造為新式學校,並新辦國小近三十所,實行義務教育,小學生一律免費入學。黃展雲還創辦了福建最早的一批農村幼稚園,開辦成人掃盲班、夜校。與此同時,“模範村”雷厲風行地查禁菸賭,崇善懲惡,社會正氣上升。“模範村”還移風移俗,破除迷信,提倡科學,砸毀寺廟裡的菩薩神像,大講文明衛生,提倡男女平等,改變以往村里停棺的陋俗。並希望能建立一個廉潔的村政府,以後推行全省。
黃展雲這個村治計畫,只試辦幾個月,便遇到阻力。國民黨福建省當局藉口福州人力車工會指導員謝瘦秋被剌案件,通緝他。黃展雲被取消廳長職務,避居上海一年。後謝案弄清,與他無關。1929年9月,他又回閩。此時,民政廳長陳乃元以營前村應由民政廳管理,但黃展雲不計地位高低,願屈就村長職務,他說:革命工作,豈言及位,本人不計較於此1929年9月1日復任,同月13日黃展雲赴村視事,在發表的《告營前村民眾宣言》中,痛斥:民國成立十八年矣,政令之偏頗,捐稅之繁複,較於亡清,幾有過之。民國僅存名義,民命等於草芥,人民受茲苦痛,乃咒革命為不祥。北伐靠成,張皇被苴,未及百一……”流露出對當權者的不滿,忿激之情溢於言表。《宣言》在回顧創辦模範村以來,所遇到的種種阻力之後,明確表示:從今以後,決定本我懷抱,努力於模範村之建設,摒除一切權利,衝破一切艱難,以扶助本村善良民眾,至能以自力實行處治,而後卸我這責任……”顯示出黃展雲作為堅定的民主主義革命家的勇氣和堅強信念。

回鄉辭官

1931年5月,黃展雲任出席“國民會議”福建代表,至南京出席會議,同月會議閉幕。1932年1月,被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院長汪兆銘聘為“國難會議”會員:4月,至洛陽出席會議,同月會議閉幕,發表宣言,標舉對外必須有獨立自主之外交,對內必須有充實國防之準備;10月,黃展雲出版《營前模範村概況》一書,極力宣揚村治,作為建設中國的基礎。他自認為所走的道路是正確的,但國民黨當局認為他帶有紅色政治色彩,擬就撤銷模範村,黃展雲先期掛冠而去(1933年3月營前模範村被撤銷,改為閩侯第十三區,第二年劃歸長樂管轄至今),後黃展雲閒居福州,以詩酒自娛,同年出版《閩縣林白水先生傳略》(鉛印本)。
營前模範村的失敗,並沒有使黃展雲喪失革命信念,日本侵略我國東三省時,他兩度令其三子黃以敏到大後方西康支邊,普及教育,為國儲才。1936年黃以敏徒步從上海到西康藏漢雜居區辦教育,成為當地辦學第一人。黃以敏在那裡興辦了十多所初級國小教育班,學生所用鉛筆、書本,都是他寫信讓家人從福州寄去的。黃以敏牢記父親黃展雲的囑託,在西康三十多年沒有回鄉一次,將所有精力貢獻給那裡的國小教育,在當地極有威望,1966年病逝在西康,終年55歲。
1935年9月11日,黃展雲任全國僑務委員會委員,居於南京。
抗戰軍興,黃展雲離南京往重慶向國民黨中央要求回福建擔任抗戰工作,未成。這時,黃展雲積極關注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在南京曾經與外甥李庚談及不滿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此時,李庚同志因參與發動、領導南京“一二,九” 學生運動被中大校方“勒令”轉到金陵大學)。
1937年5月,李庚同志因在南京組織秘密學聯,宣傳共產黨主張而被捕,親友怪責其父“管教不嚴”。黃展雲則說:青年人不問國事,不搞抗日運動,不鬧革命,那革命誰來做!並盡力保釋李庚出獄。這時,他徹悟到只有跟隨中國共產黨才能拯救民族,振興中華。因此,黃展雲得悉李庚同志系共產黨員,就正式找他談話,希望能與王明,周恩來見面,要求派共產黨員與他同去福建組織抗日武裝力量,此時,因王明,周恩來準備去延安開中共六中全會,組織上(周恩來)吩咐李庚說知道魯貽之為人並請李庚轉告黃展雲就在武漢等候(此時,李庚同志先後調中共長江局、南方局青委,負責全國學聯及全國青年救亡協會領導工作,曾任青救會秘書長,解放後李庚同志曾任中國文聯副秘書長、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
1938年3月,黃展雲的舊友陳群投靠敵偽,任“維新政府”內政部長,陳群連發三封電報,詐稱黃展雲“母病,女嫁”,黃展雲托人告陳群“我頭可斷,而志不可奪,不要想湖塗心事!”可惜天不永年,1938年7月16日黃展雲病逝於漢口醫院,年六十四歲,葬襄河潘家山。
當時發唁電的有國府主席林森、蔣介石、周恩來等人。

後世評價

1939年3月16日重慶國民政府明令褒揚黃展雲的革命功績,令云:“僑務委員會委員黃展雲,早歲集會結社,創辦學校,贊助革命,不遺餘力。辛亥光復及護法北代諸役,奔走聯絡,籌募餉糈,備歷艱險,始終弗渝。邇年襄理僑務,尤著勛勤。乃以積勞成疾,逝世漢皋,追懷遺績,悼惜殊深!應予明令褒揚,交考試院轉飭銓敘部,依例議恤,用彰勛盡而勵來茲。 此令”中華民國二十八年三月十六日(見1948年8月29日中央日報第六版)
1948年8月29日,南京國民政府為黃展雲補行公葬典禮,從漢口運回他的遺體改葬福州。
福州民眾在倉山亦建“魯貽”圖書館來紀念他。
黃展雲對人民做過好事,人民始終懷念他,營前轄區53個鄉村民在原營前模範村辦事處故址——瀛州寺對面小廣場(當時輪船碼頭)上,建造了一座黃展雲紀念碑。碑體為方形,高約四米,漢白玉底座,有三級台階,碑身嵌以青石,頗為壯觀。紀念碑正面刻隸書“遺愛”兩字;背面刻有省府委員陳培錕所撰的《黃展雲創建營前模範農村事略》,歌頌他的德政,左右兩面則分別刻有“遺愛在民”、“民不能忘”的字樣,為當時閩浙監察使陳肇英所題。
建國後出版的《長樂六里志》對黃展雲的政績作出:“議計營前分縣為模範村,自兼村長。次第創辦學校,倡設銀行,建築新街,測量田畝,嚴禁菸賭,肅清停柩,興利除弊,民鹹頌之”的正確評價。
1992年中共福州市委宣傳部長林愛枝在紀念“黃展雲創辦‘營前模範村’65周年暨學術討論會”上的講話中評價黃展雲“是中國近代史的名人,對國家和鄉土都有過積極的貢獻。作為一個民主革命者、愛國者和關心民眾疾苦的社會改革者,他值得後人學習的地方很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