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南下,在家居閒的
黃宗昌組織民眾守城抗擊,成為反清英雄,後憂憤成疾而亡。這都給黃培以影響。在
崇禎朝中做官十七年,他剛正有志節,清兵攻陷北京,他幾度要為大明殉國,但因其母病逝都城,只得扶柩回籍安葬。沒能盡忠。
黃培是很有才華的詩人,隱居鄉間,他不屑與新朝權貴結交,不懼剃髮令,依然蓄髮寬袍,愛憎分明。受客居
即墨的詩人
宋繼澄父子影響,閉門謝客的黃培開始參與宋所組織的詩社的活動,借詩明志,抒發胸襟。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黃培把27年來所作280餘首詩編作《含章館詩集》,刊刻傳世,贈與親友,以筆為刀,抒發心中怨憤。據說他在
嶗山以大石建室居住,題為“丈石齋”,以示堅貞。
清廷初定中原,極欲壓服關內前明臣民,急需各類忠於新朝的文人。羅織文網,製造
文字獄,成為統治階級對付忠義之士的慣常手法,黃培在奸佞小人的陷害下,因《含章館詩集》而遭殺身之禍。
受黃家幾代恩遇的
姜元衡投靠清廷,恩將仇報,糾合小人從《含章館詩集》中摘抄了若干句子,斷章取義地指控黃培有反清復明思想。因此,釀成一樁頗大的案子。
誣告黃培的狀子先後呈縣衙、州府、撫院,黃培的罪名無法定下,姜元衡沒能如願。康熙五年六月二十日,姜元衡向
總督衙門投遞了訴狀,羅列了黃培一夥懷明反清的十大罪狀。很快,朝廷下旨從嚴審訊,包括刻工、裝訂人在內217人被牽進此案。
歷史學家
周至元先生找到當時庭審的原始卷宗,裡面完整記錄了黃培文字獄的審訊全過程:
審判官問:“你說《含章館詩集》中有隱叛語,都是哪些?一一說來。”
姜元衡:“培詩中有‘紀年猶列漢春秋’之句,他說出一個漢字,就是不尊我朝年號。”
黃培辯道:“這是游山的詩,是說鄉村野人不知世事的意思。”
姜元衡:“他說漢春秋,就是心在思明。”
黃培說:“今詩人用秦漢唐宋入詩者眾多,難道都是思明么?”
這一句沒把黃培問倒,姜元衡又找到下一篇:“問說波方定,蠻鴻遍地多,不知天下事,明日更如何。天下太平,他卻在詩中說明日更如何,這明明就是不軌之意。”
審判官總結:“既是明朝做的詩,到本朝也不應刊刻了。”
黃培無詞對答。
在控告黃培隱叛語一項中,姜元衡共舉出九處詩文,黃培都進行了一一辯解。此後他又舉出例子控告黃培在詩文中誹謗清朝,其中有這樣一句:有民皆板蕩,天地不蓬飛。
姜元衡說:“板者反也,如何天下安樂,他用
板蕩二字,不是存心誹謗么?”
黃培再辯:“此詩也是追傷明亂所做。”
姜元衡又道:“你詩中說,世盡爭
葵藿,人誰念
蕨薇,居然以夷齊自比,不肯獻蕨薇於本朝。”
這次,黃培雖然也有辯解,但剛說完審判官就厲聲喝道:“這種謬狂之詩,竟敢在本朝刊刻,你還要強辯么?”
在姜元衡控告黃培的十條罪證中,除了這些悖逆詩文外,連他的家人也不放過,比如他告:“黃培母親的墓志銘上沒有清朝年號”、“黃培父親黃宗憲不剃髮並以明朝衣冠殉葬”還有“黃培的兒子取名貞明,有個明字,有不能忘懷明朝之意”等等。
這些問題看上去荒謬,黃培只能一一辯解:“當年葬母時,一時糊塗,並非有心。我父親臨終之時,你父親也在榻前,有沒有剃髮問你父親便知。至於我兒子黃貞明,今年已經三十歲了,從來就沒改過名字。”
姜元衡還控告
顧炎武:“曾到
即墨黃家住,蒐集史實作《忠節錄》。”
顧炎武是這樣說的:“貢生是江南人,因在山東做買賣,將本錢寄在
章丘謝家,後來謝家把本錢虧損,給了貢生一處莊田。貢生從不認得姜家、黃家為誰,去年五月份去謝家時才認識姜元衡。他就這樣把我牽扯進來了?更何況我還沒看過那本書。”
顧炎武當場請求審判官給了一本原書,翻看起來。看完後回稟審判官:“這書中有寧人二字,姜元衡就說這是我,那寧人下面還有鉉恭二字,姜元衡的弟弟就叫鉉恭,那這裡的鉉恭就是他的弟弟了?”
此話一出讓姜元衡頭冒虛汗,生怕又把弟弟牽扯進來。趕緊拋出下一個問題:“那你到即墨住在黃家,還曾與楊萬曉同過席。”
把自己的幫凶搬了出來,審判官提審楊萬曉,此時的楊萬曉卻說:“當時我在黃家讀書,有人跟我說,有一位江南才子要來,後來也沒見到,只聽說他叫顧寧人,不曾見到真面。”
沒了楊萬曉的證據,審判官幾次問黃培,黃培也一口咬定:“從不認識顧炎武為何人!”所以,顧炎武入獄七個月後,因證據不足宣告無罪出獄。其實除了證據,顧炎武早日結案,還有其他原因,
周至元在書中說:“顧炎武的外甥在北京做大學士,跟山東布政的關係很好,顧炎武入獄後,他便給山東布政寫了封信‘母舅顧炎武,賦性怪癖……有仇人誣陷所致,久識吾兄明鏡高懸,當能予以昭雪……’此外,還有顧炎武的朋友也都身居高位,為他的事情出力不少。”
經過四年審訊,“
黃培詩案”終於結案。此案雖涉及217人,但最終只有黃培一人判處了死刑(康熙御批)。
康熙八年(1669年)四月初一,黃培在
濟南慷慨就義,終年66歲。
宋繼澄次子、黃培的外甥宋璉在為黃培寫的墓志銘上說,黃培臨刑前從容作詩,笑談自若,自以為死得其所,並告訴他:“你是明白我的,明亡時我送母親靈柩回家,本應該殉國,卻沒有做。現在,我不想為自己做無罪的辯護,只希望一死。”
黃培之子黃貞明將其父靈柩運回
即墨後,於四月十四日葬於
即墨城南
水清溝黃培生前所造壽墳。黃培的副室劉氏(邑人劉晴嵐之女)料理完黃培喪事後,在墓旁自縊以殉。黃貞明亦入嶗山深居不出。其女年方及笄,矢志不嫁,帶著其父畫像,出家
嶗山潮海院為尼,法號“喜岩”;後遷巨峰前
白雲庵,今庵前之白木槿係為親手所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