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農業起源·水土保持

黃土高原·農業起源·水土保持

《黃土高原·農業起源·水土保持》是2004年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東生、丁夢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土高原·農業起源·水土保持
  • 作者:劉東生、丁夢麟
  •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
  • ISBN:978750282445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黃土高原古環境背景、黃土剖面、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中國農業社會及農業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先秦以來的保水保土耕作方法、新時期水土保持面臨的嚴峻形勢以及一些構想和建議等。

圖書目錄

第1頁 上編:黃土高原
第1頁 一、黃土高原概貌
第4頁 二、黃土高原古環境背景
第4頁 1.鄂爾多斯地塊的地質演化
第6頁 2.黃土高原——世界地震之最
第10頁 3.塬、梁、峁地貌的生成
第15頁 4.黃土高原的植被:森林乎,草原乎
第19頁 三、黃土剖面——第四紀260萬年以來的時間標尺
第19頁 1.早期對第四紀時間標尺的探求
第25頁 2黃河中游水土保持綜合考察與午城剖面的建立
第30頁 3.第四紀地層與地質年代測定技術的發展
第39頁 4.黃土剖面——第四紀時間標尺的建立及其套用
第45頁 四、黃土剖面——第四紀260萬年以來氣候冷暖變化的重要載體
第45頁 1.黃土-古土壤序列與第四紀冰期(冷期)—間冰期(暖期)的波動變化
第50頁 2.末次冰期以來黃土地層中短尺度氣候事件的檢出
第53頁 3.enso與全新世氣候變化
第56頁 4.第四紀氣候冷、暖波動變化(冰期-間冰期)的驅動因子
第58頁 五、沙塵暴與黃土高原的成因聯想
第58頁 1.從“黃河遠上”與“黃沙直上”說起
第59頁 2.沙塵暴與黃土
第63頁 3.美國“骯髒的30年代”——沙塵暴肆虐給我們的啟示
第65頁 4.沙塵暴趨勢與沙塵暴源區
第72頁 中編:農業起源
第72頁 一、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
第83頁 二、第四紀環境演變與中國古文明的形成與發展及其獨立特性
第83頁 1.黃土高原——早期人類生存最適宜的環境與中國古文明的發祥地
第88頁 2.全新世氣候變化與歷史重大事件的契合
第95頁 3.中國古文明的獨立特性
第103頁 4.中國古文明在嚴重自然災害抗爭中求發展的文明
第107頁 三、中國農業社會及農業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第107頁 1.西周——中國農業社會的肇始
第113頁 2.黃土高原——西周農業文化鑄就的華夏文化主體
第115頁 3.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第124頁 四、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農輕牧思想與鄂爾多斯高原的沙漠化
第125頁 1.全新世大暖期——鄂爾多斯高原氣候最適宜期
第128頁 2.秦漢以來的重農輕牧——鄂爾多斯高原大移民大開荒與黃河河患
第131頁 3.沙漠湮埋的無數古城廢墟——對重農輕牧文化的懲罰
第136頁 4.一個假想——統萬城修築與秦直道(紅柳河段)、奢延澤的消失
第139頁 5.鄂爾多斯高原——水土流失最嚴重的黃河沙源區和沙漠化迅速擴展的區域
第145頁 下編:水土保持
第145頁 一、先秦以來的保水保土耕作方法和綠色長城建設
第147頁 二、治理大西北的先驅——晚清巨人左宗棠
第149頁 三、民國時期的水土保持
第150頁 四、1949年新中國建國以來的水土保持
第154頁 五、認識黃河、認識泥沙的重大實踐和突破
第154頁 1.從三門峽水庫的泥沙淤積到小浪底水庫實現調水調沙
第154頁 2.從單純工程措施到不斷發展的小流域治理的水土保持工作
第155頁 3.沙黃土分布帶與黃河泥沙粗沙沙源區的認識
第158頁 六、新時期水土保持面臨更嚴峻的形勢
第158頁 1.水土保持——農業生產活動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成效顯著
第159頁 2.工業化時代——水土保持面臨更嚴峻的形勢
第161頁 七、構想和建議(代全書總結)
第161頁 1.黃土高原——中華文明獨創的世界旱作農業的起源地——應引導、扶持和發展旱作農業傳統
第164頁 2.建設鄂爾多斯高原實施“退耕還林草”“退牧還草”恢復草原、治理沙漠與發展沙產業示範區
第166頁 3.建立子午嶺-白于山黃土高原自然保護區(或黃土高原國家公園)——一個大膽的構想
第170頁 4.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應慎之又慎、緩之再緩
第175頁 跋
第178頁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