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農業起源·水土保持》是2004年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東生、丁夢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土高原·農業起源·水土保持
- 作者:劉東生、丁夢麟
-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
- ISBN:9787502824457
《黃土高原·農業起源·水土保持》是2004年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東生、丁夢麟。
《黃土高原·農業起源·水土保持》是2004年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東生、丁夢麟。內容簡介本書介紹了黃土高原古環境背景、黃土剖面、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中國農業社會及農業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先秦以來的保水保土耕作方法...
四、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型生態農業模式 五、黃土高原集水型生態農業模式 第二節 風沙防治生態農業模式 一、北方農牧交錯帶風沙防治生態農業模式 二、北方乾旱區綠洲風沙防治生態農業模式 第三節 鹽鹼地治理模式 一、西北內陸乾旱區綠洲農業鹽鹼地治理生態農業模式 二、華北與黃河三角洲鹽鹼地治理生態農業模式 三、東北...
回響號召,為解決農業問題做貢獻 139 啟動建立農業現代化綜合科學實驗基地 139 恢復設立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 143 恢復涉農科研領域的國際學術交流 145 1979年 145 農業現代化綜合科學實驗基地建設取得初步進展 145 確定近期農業科學技術關鍵課題 146 1980年 146 成功研製昆蟲性信息素 146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被...
系統開展人類活動的自然指標記錄,研究早期農業起源、擴散與傳播,重建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黃土高原農業活動方式與強度,探討主要農作物傳播的時間與路徑,揭示早期農業活動對植被和生態環境的影響,為人類活動與環境變化關係研究提供新途徑和新思路。獲獎及榮譽 2006年,陝西省自然科學一等獎 2006年,陝西省科學院自然科學...
農業文化歷史 據史料記載永和人自古以來,不屈不撓,主動適應自然,在黃土高原上的生存過程中,開始了梯田這種形式的土地利用歷史。當平地利用完畢以後,於是開始開墾山坡地,以適應不斷增長的人口所需,由此形成了梯田。因此梯田利用的歷史應該很早,但確切的記載則是大為滯後。梯田一旦出現,由於能夠涵養水土,促進了...
水土保持 2021年11月,入選2021年度擬認定的國家水土保持示範公示名單。環境保護 2022年10月,三北工程啟動20個科學綠化試點縣建設,其中包括隆德縣,試點建設期限為2022年至2025 年 。歷史文化 截至2019年,隆德縣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個(楊氏家族泥塑、高台馬社火),自治區級11個(隆德民間繪畫、隆德...
環境指標的現代表生過程研究、黃土高原古植被研究、青藏高原新生代環境演化、我國瑪珥湖沉積環境變遷和環境考古研究。主要研究課題包括: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課題、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重點項目以及中國科學院創新項目和973項目等。研究項目 參加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
對於今後黃土高原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水土保持工作的幾點感想 論南水北調 1960年全國地理學術會議總結 變沙漠為綠洲 向沙漠進軍 歷史時代世界氣候的波動 用漢語拼音字母名稱合乎歷史發展規律 喜看祖國科學的蓬勃發展 《新疆綜合考察叢書》“序”《徐光啟紀念論文集》“序言”開展自然保護工作 談陽曆和陰曆的合理化 中國地理...
泥沙,汾河流域處於黃土高原,千溝萬壑,水土流失普遍。上游最為嚴重,也是汾河向黃河輸入河道泥沙的主要源區。大部分泥沙產生於汛期,具有“大水大沙”的特點。20世紀80年代後,流域降水量減小、暴雨減少,水土保持成效顯現,相對於1956年~1979年,20世紀最後20年輸入河道的泥沙量減少了1/3。水資源,據1956年~2000...
羅馬人在進行掠奪式種植的過程中,也曾注意到水土保持工作。他們修建了集水壩、蓄水池來收集冬季的雨水以供夏季灌溉,還修築了梯田和灌水工程。但是,這些水土保持工程由於種種原因或放棄不用,或缺乏維修而最終消失湮沒了。在羅馬共和國後期,公元前60年左右,哲學家兼詩人盧克萊修就已經認識到義大利的土壤侵蝕及地力...
中下游流經黃土高原溝壑區,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年輸沙量623萬噸,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894公斤。洪河,發源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新集鄉的六盤山東麓,河源高程2330米,由西向東南流,經固原、鎮原、涇川等縣,在涇川縣洪河鄉的王家嘴入甘肅省境,至羅漢洞鄉曹頭景家注入涇河。河口高程977米,河長187.2公里,...
苜蓿根系發達,可以防風固沙,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苜蓿對環境的適應性強,是中等耐鹽植物,種植苜蓿可降低土壤含鹽量,對鹽漬化土壤具有很好的改良作用。因此,苜蓿也是中國西北地區保持水土,改善黃土高原生態環境的重要生態作物。特別是在西部大開發,退耕還林還草過程中,苜蓿產業發展迅速,已成為中國西北地區農業產業...
揭示側柏地理變異、劃分種源區、篩選和推廣優良種源側柏分布區遼闊,是中國華北石質山地、西北黃土高原以及華東、華中部分地區的重要綠化樹種。研究和利用種內地理變異,對提高側柏造林質量有重要意義。當時有人認為側柏不長大材,沒有必要去研究。沈熙環認為中國國土廣大,條件多樣,樹種也應多樣,才能各得其所。經過多方...
第四章 加強隴中隴東黃土高原水土保持 第一節 加大林草植被建設力度 第二節 加強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第三節 統籌水土保持與現代旱作農業發展 第五章 全力保障黃河長治久安 第一節 切實推進流域綜合治理 第二節 著力提升乾支流防洪能力 第三節 提升黃河防洪應對能力建設 第六章 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水平 第一節 強化...
6.黃土高原西部地區末次冰期時人類生存的氣候與環境背景(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2012-2016,主持人:黃小忠),參與。7.青藏高原東北部達連海末次冰消期以來的植被和環境變化研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項目,2012-2015,主持人:程波),參與。8.河湟谷地齊家文化時期前後的人地關係演變過程與機制(自然科學基金委...
區)名單。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散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2022年6月,被山西省農業農村廳擬認定為2022年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 試點市縣。2022年11月18日,入選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2024年1月,入選國家水土保持示範縣。
水平階整地後坡面外高內低的梯田稱反坡梯田。反坡面坡度視荒山坡度大小而異,一般為300-500,坡陡面窄者反坡度較大,反之較小。田面寬1.5米-3米。長度視地形被碎程度而定。埂外坡及內側坡均為600。反坡梯田能改善立地條件,蓄水保土,適用於乾旱及水土沖刷較重而坡行平整的山坡地及黃土高原,但修築較費工。
下游兩岸為黃土丘陵,植被很差,只在兩岸支流源頭的露骨山、太子山和馬銜山深山分布著少量森林,其他除河灌區的農田外都是裸露的黃土地,水土流失極為嚴重。水文特徵 按溝門村水文站資料統計,年平均徑流量53億立方米,年輸沙量0.29億噸,平均含沙量僅5.5公斤每立方米,水多沙少。在黃河各支流中,洮河年水量僅次於...
第八章水土流失與生態環境 第一節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成效 一、黃土高原與水土流失 二、水土流失治理的發展歷程 三、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效 第二節塬坡和溝谷的水土保持 一、塬坡與溝谷防治工程 二、水土流失的生物治理 三、溝道壩系工程的發展與成效 第三節小流域的水土保持 一、小流域開發治理的現狀 二、水土...
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它位於西北黃土高原的東南地區,發源於甘肅省渭源縣的鳥鼠山“品字泉”,全長818公里,於陝西潼關注入黃河。主要景點 從渠首到鬥雞,要過兩個隧洞,一為金小堡隧洞,一為鬥雞隧洞。也有兩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一為福林堡遺址,一為金大堡遺址。要經過一個渡槽,即金陵河渡槽。再來說說新石器...
蠶豆是人類栽培的最古老的食用豆類作物之一,一般認為蠶豆起源於歐洲地中海沿岸、亞洲西南和非洲北部,據《太平御覽》記載,蠶豆是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期傳入中國,現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和生產。蠶豆耐寒但不耐熱,喜濕潤環境,忌乾旱。一般露地栽培,點播、條播或撒播均可。蠶豆入口軟酥,可制醬、醬油、冬粉等產品,可做...
水務局在流域內實施了首都水資源、規劃農業節水、"稻改旱"項目和京津風沙源治理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完成了下廟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國土資源局實施了面積為671畝的土地治理項目。千松壩林場在鄧柵子林場完成千松壩造林工程1945畝。在此期間,一些單位和個體還利用洪湯寺溫泉資源開發建設了溫泉洗浴業。縣委縣政府還...
肥城市境內河流按水系分屬黃河流域和大汶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汶河、康王河、匯河、漕河、濁河、小匯河、金線河7條,主要發源於泰山西麓的低山區,控制流域面積約8408.6平方千米,總長度196.3千米。流域面積2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17條,總流域面積911.6平方千米。氣候特徵 肥城市屬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