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菊

張東菊

張東菊,女,漢族,1981年8月生,河北邢台人,中共黨員,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東菊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81年8月 
  • 畢業院校蘭州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環境考古學;舊石器考古學
  • 任職院校: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成就,科研成果,主講課程,科研項目,學術成果,獲獎記錄,社會任職,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2000.09-2004.07,山東大學,考古學專業,學士;
2004.09-2010.12,蘭州大學,自然地理學專業,博士;
2008.01-2009.09,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人類學系,訪問學者;
2009.10-2010.03,德國德意志日耳曼中心博物館(RGZM),舊石器考古研究所,訪問學者。
工作經歷
2011.01- ,蘭州大學,教師,環境考古方向。
學術兼職
中國考古學會舊石器專業委員會委員。

研究方向

環境考古學;舊石器考古學。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主要從事環境考古學和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研究,聚焦於青藏高原的史前人類活動及其高海拔環境適應等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等,首次在東亞地區發現丹尼索瓦人的化石和古 DNA 證據,將青藏高原的最早人類活動歷史推早十餘萬年,推動了東亞古人類演化及古人類的極端環境適應研究。在 Nature、Science 等期刊發表論文 31 篇,成果入選 2019 年“世界十大科學突破”、“世界十大考古發現”等。

主講課程

環境考古學;全球變化;專業英語。

科研項目

1.晚更新世-早全新世古人類向青藏高原東北部擴散過程的研究(自由探索麵上項目,2014-2015),主持。
2.基於排放基準線的我國居民家庭碳排放需求(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2014-2017,主持人:曲建升)參與。
3.末次冰期古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策略研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項目,2012-2014),主持。
4.甘肅大地灣遺址細石器文化來源研究(自由探索麵上項目,2011-2013),主持。
5. GIS支持下的魯東南沿海地區聚落考古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012-2015,主持人:惠夕平),參與。
6.黃土高原西部地區末次冰期時人類生存的氣候與環境背景(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2012-2016,主持人:黃小忠),參與。
7.青藏高原東北部達連海末次冰消期以來的植被和環境變化研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項目,2012-2015,主持人:程波),參與。
8.河湟谷地齊家文化時期前後的人地關係演變過程與機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項目,2007-2009,主持人:董廣輝),參與。

學術成果

研究成果
1、通過對隴西黃土高原東部地區進行小範圍集中的考古學調查,發現大批舊石器時代遺址(地點),大大推動了甘肅省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研究。通過對遺址的地層考察、測年、環境測試和石製品分析,重建了該區域晚更新世環境變化和古人類活動歷史,並探討了古人類對環境的行為適應過程。
2、通過對民勤盆地的考古調查,發現若干細石器遺址,測年結果及石製品分析顯示,民勤盆地的古人類活動始於全新世早期,古人類的空間分布和石製品製作技術與民勤盆地的古河湖環境有密切聯繫。
發表論文
1.Chen, F. H., Dong, G. H.,Zhang, D. J., Liu, X. Y., Jia, X., An, C. B., Ma, M. M., Xie, Y. W., Barton, L., Ren, X. Y., Zhao, Z. J., Wu, X. H. & Jones, M. K. 2015. Agriculture facilitated permanent human occup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fter 3600 BP. Science, 347: 248-250.
2.Zhang DJ, Chen FH, Bettinger RL, Barton L, Ji DX, Morgan C, Wang H, Cheng XZ, Dong GH, Guiderson TP, Zhao H. 2010. Archaeological records of Dadiwan in the past 60 ka and the origin of millet agricultur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5 (16): 1636-1642.(英文版)
3.Elston R, Dong GH,Zhang DJ, 2011. Late Pleistocene intensification technologies in Northern China.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42: 401-405.
4.MorganC, BartonL, BettingerR, ChenFH,ZhangDJ. 2011.Glacial Cycles and Palaeolithic Adaptive Variability on China’s Western Loess Plateaux. Antiquity. 85:369-379.
5.Bettinger RL, Barton L, Morgan C, Chen FH, Wang H, Guilderson TP, Ji DX,ZhangDJ. 2010. The Transition to Agriculture at Dadiwa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 Anthropology, 51 (5): 703-714.
6.張東菊,陳發虎.中國北方地區舊石器時代環境考古學研究進展.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13,33(4): 55-66.
7.張東菊,陳發虎,吉篤學, Barton L, Brantingham P,王輝. 2011.甘肅蘇苗塬頭地點石製品特徵與古環境分析.人類學學報. 30(3):289-298.
8.張東菊,陳發虎, Bettinger RL, Barton,L,吉篤學, Morgan,C,王輝,程曉鐘,董廣輝, Guilderson T P,趙暉. 2010.甘肅大地灣遺址距今6萬年來的考古記錄與旱作農業起源.科學通報, 55 (10): 887-894.(中文版)
9.李鋒,陳福友,王 輝,劉德成,王 山,張東菊,李 罡,張曉凌,高 星, 2012.甘肅省徐家城舊石器遺址發掘簡報.人類學學報, 31(3): 209-227.
10.李鋒,陳福友,高星,劉德成,張東菊,王山. 2011.甘肅省水洛河、清水河流域2009年舊石器考古調查.人類學學報, 30(2): 137-148.
11.吉篤學,陳發虎, Bettinger R L, Elston R G,耿志強, Barton L,王輝,安成邦,張東菊. 2005.末次盛冰期環境惡化對中國北方舊石器文化的影響.人類學學報, 24 (4): 270-282.

獲獎記錄

2022年6月,榮獲第十屆甘肅青年科技獎。
2022年7月,榮獲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2022年9月23日,被作為2022年度“甘肅省五一巾幗獎”擬表彰對象公示。
2022年,榮獲第十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社會任職

中國考古學會舊石器專業委員會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