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地區地震災害預測預防技術研究》,是以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等為主要完成單位,由王蘭民等人完成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土地區地震災害預測預防技術研究
- 完成人:王蘭民等
- 獲獎情況: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完成單位: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等
《黃土地區地震災害預測預防技術研究》,是以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等為主要完成單位,由王蘭民等人完成的科研項目。
《黃土地區地震災害預測預防技術研究》,是以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等為主要完成單位,由王蘭民等人完成的科研項目。參與情況主要完成人:王蘭民、張振中、石玉成、蔣生祥、孫崇紹、段汝文、王 峻、袁中夏、李 蘭、黃雅虹主要完...
2000年以來,承擔國家級、省部級課題及國際合作項目近60項,取得了一大批在國內外具有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省部級、廳局級等科技進步獎100多項,其中“黃土地區地震災害預測預防技術研究”獲得200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人才培養 在人才培養方面,擁有固體地球物理學和構造地質學兩個碩士點,一個土木工程...
王謙,王峻,鐘秀梅,等. 黃土高原河谷城市潛在地震液化特徵及災害預測,土木工程學報,2014,47(s): 301~306.王謙,王蘭民,王峻,等. 基於密度控制理論的飽和黃土地基抗液化處理指標研究, 岩土工程學報,2013,35(s2):844~847.王謙,王平,王蘭民,等. 黃土液化試驗中反壓飽和技術的改進與套用,世界地震工程...
2008年汶川地震近場三維形變精密測定和同震位錯模型研究 套用GPS技術進行中亞天山地區現代地殼運動研究 套用研究與技術開發 城市活動斷層探測技術體系及其套用 中國地震災害損失調查評估培訓系統 數字地震台網信息實時自動處理系統 西南地震應急對策新模式與關鍵技術研究 地震應急救援處置仿真演練系統 小孔徑地震台陣定位校正...
1.防震減災需求是地震科學技術進步的推動力 在防震減災需求的推動下,地震科學技術在世界範圍內持續發展。地震孕育過程的複雜性、對地球內部觀測的局限性、地震事件的突發性等,構成了地震預測的巨大難度。探索地震現象、減輕地震災害的科學和社會需求依然推動著對地震科學核心問題——地震預測的深入研究。近年來,隨著...
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等多項資助;作為第2負責人或主要技術骨幹承擔國家“十五”重點項目、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國家社會公益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甘肅省“九五”科技攻關課題、中國地震局“九五”、“十五”重點課題、地震科學聯合基金等項目的實施,在工程地震和岩土地震災害預測預防等...
黑龍江省重點實驗室:黑龍江省災害預警與工程防禦重點實驗室 黑龍江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黑龍江省防震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交流合作 根據2017年4月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官網顯示,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是中國地震工程聯合會、中國地震學會地震專業委員會和亞太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聯合會的秘書處掛靠單位,承辦了第十四屆世界...
如崩塌、滑坡、土石流、地裂縫、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層自燃、黃土濕陷、岩土膨脹、砂土液化,土地凍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澤化、土壤鹽鹼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熱害等 基本內涵 地質災害防治是指對由於自然作用或人為因素誘發的對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山體崩塌、滑坡、...
一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缺乏全面系統的基礎調查資料,尤其缺少高精度的地質災害調查資料,調查數據得不到及時更新。二是地質災害監測體系沒有形成,災害監測預報水平較低,應急反應能力較差。三是許多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亟待採取工程措施進行治理。四是我國地質災害防治的經濟基礎薄弱,經費投入不足,技術水平偏低。五是社會...
⑤ 中國地震局書畫攝影一等獎 ⑥活動斷層探測標準宣貫與技術培訓證書 ⑦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社部 地震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高級研修班培訓證 當前工作 正積極承接和參與工程項目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1. 致力於基岩區正斷層的古地震研究和活動性評價:基於構建的“小型無人機航測-斷層面形貌測量-斷層面硬度分析-宇成核素...
6、組織編制營口市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建立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備案制度;指導全地區的地震應急、地震災害預測和預防;負責提出地震災區救援、重建的意見。7、負責災情速報;組織地震災害調查與損失評估;提出對破壞性地震做出快速反應的措施建議。8、承辦領導交辦的其它事項。監測綜合科職責:1、負責擬定營口市地震監測預報...
(二)重點防範區域。包括全省33個地質災害高易發縣(市、區、行委)。湟水流域中下游地區,地質環境條件複雜,黃土泥岩廣泛分布,人口和設施稠密,人類工程活動逐年增加,加之近年來極端降雨天氣增多,全省每年近65%的突發性地質災害災(險)情發生於該區域,是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形勢最嚴峻的地區。特別是西寧市大通縣...
充分融合物聯網、大數據和智慧型計算套用技術,基於對地震發生和致災機理的深入研究,針對地震災害事件孕育發生全過程,研發智慧型化、高精度和高穩定性的監測預警關鍵技術,發展高時空解析度、基於物理和數值預測模型的地震預測技術,發展高準確性、精細化地震災害風險防範與應急處置技術,構建現代防震減災技術體系是未來一段...
4. 應急防治體系不斷完善。全國建立了31個省級、161個市級、990個縣級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建立了31個省級、171個市級、420個縣級應急技術指導機構。組建了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專家隊伍和武警黃金部隊專業搶險救援隊伍。每年組織200名國家級應急專家和3000餘名地方應急專家在各地分區駐守指導,在部分地區開展專業隊伍包縣...
項目名稱:乾旱半乾旱區裸露邊坡生態修復技術示範與套用 提名單位:蘭州大學 主要完成人:劉金榮,周自強,周繼強,李琦峰,劉思敏,謝曉蓉,翟向華,申新山,張國信,許爾文,金銘,馮永林,何金牛,達軍山,劉韜 主要完成單位:蘭州大學,甘肅省科學院地質自然災害防治研究所,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發生了多次毀滅性大地震,充分揭示了地震災害的嚴重性,也為今後抗禦地震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經驗教訓。1920年海原地震和1927年古浪地震發生在黃土高原;1966年邢台地震發生在華北腹地;1970年通海地震發生在橫斷山脈;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6年唐山地震發生在濱海平原。各個地震的震害都充分表現了地區特點...
根據2003年11月19日國務院頒發的《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94號)規定,地質災害,通常指由於地質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的災害。地質災害可劃分為30多種類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誘發的稱為自然地質災害,由工程開挖、堆載、爆破、棄土等引發的稱為人為地質災害。常見的地質災害主要指...
3―4月為消融期,在部分凍土地帶、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段有發生滑坡、崩塌等災害的可能。5―10月為汛期,強降水過程較多,當降水達到一定強度時,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尤其是地震災區的地質災害易發區)極易引發崩塌、滑坡、土石流。公路、鐵路、露採礦山的邊坡、廢棄礦點及施工現場也易發崩塌等突發性地質災害。四、主要預...
1.6.2 全州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1.6.2.1 地質災害引發因素分析 地質環境因素。甘南州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交匯地區,位於國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中的隴南陝南秦巴山地土石流滑坡重點防治區內,境內山嶺重疊,溝谷縱橫交錯,高山切割廣泛分布,具有地勢起伏大、山高谷深、溝壑縱橫、生態地質環境脆弱、地質環境條件複雜和...
推廣橋樑的日常檢測和預防性養護,建立普通橋樑定期巡查和健康狀況登記制度,加強大型、特大型橋樑養護對策研究,以及地處山洪、土石流、地震高發區重要橋樑的保通應急預案研究。鼓勵套用橋樑檢測、評定、預防性養護與維修加固技術及裝備,加強在役橋樑的結構動態監測,保障橋樑營運安全。推廣套用橋樑典型病害防治技術,加強橋樑...
(四)地裂縫。我省地裂縫主要分布於礦區、水庫周邊地區和會寧縣白草塬。受引黃灌溉的影響,白草塬塬面形成了大面積的地裂縫。礦區地面塌陷災害經常伴隨發生地裂縫。主要預防 主要預防區段 根據2006年度我省地質災害的暴發情況,選擇部分重點地段的地質災害隱患點作為2007年度省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點(見附屬檔案1)。各市州...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第15條規定,城市建設、有可能導致地質災害發生的工程項目建設和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的工程建設,在申請建設用地之前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主要依據《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4]69號)檔案要求,相關技術要求依據《通知...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青海省地質環境保護辦法》(省政府令第37號)、國土資源部2001年3月《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規劃綱要》、2003年3月《關於編制省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函》和青海省人民政府賦予省國土資源廳“組織監測、防治地質災害,保護地質環境”...
7、組織開展水庫地震、各類人工誘發地震的監測和研究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和防範地震次生災害。8、協助完成本縣的地震行政複議、行政訴訟工作;負責地震行業質量與技術監督管理工作;負責地震技術標準的宣傳、貫徹、實施和監督;管理地震計量工作。9、推進地震科學技術現代化,組織開展地震科學技術研究及其成果的推廣套用,...
主要從事土動力學與岩土地震工程研究,近10年來,在黃土和凍土動力特性及其場地地震動特徵,黃土震陷、液化、地震滑坡及其區劃與預防,農村民房抗震理論與技術等方面,主持完成和承擔5項國家級、6項省部級科研課題、3項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和2項國家重大工程項目。負責完成的“黃土地區地震災害預測預防技術研究”成果,獲...
[3]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白龍江流域滑坡土石流等地質災害防範與生態修復”子課題“白龍江流域滑坡土石流工程防治技術研究與示範—參數研究與防治技術(2011BAK12B07) ”(2011.04-2015.03,子課題負責人,本人負責95萬元)[4]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敦煌莫高窟風險監測與評估關鍵技術研究-敦煌莫高窟崖體穩定性監測...
1、 崩滑地質災害模擬預測理論及其套用,2004年度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二等獎。2、 強震區捷運震害評價方法與對策研究,2005北京市科委 3、 地下開挖誘發地表沉降預測與防治措施研究,2005北京市科委 4、 土工合成材料在黃土地區道路病害防治中的套用研究,2005,交通部西部重點項目 5、 石灰岩地區公路高...
山西省交通運輸廳科技計畫項目,15-2-06,黃土地區樁-土相互作用的動力本構關係研究,2016/01-2017/12,70萬元,結題,參加 交通運輸部套用基礎研究項目,2015319812010,基於多災害耦合機率模型的橋樑極端荷載組合係數研究,2015/04-2017/3,20萬元,結題,主持 陝西省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畫項目,2015SF265,風塵...
到2030年,自治區適應氣候變化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基本完善,氣候變化觀測預測、影響評估、風險管理體系基本形成,氣候相關重大風險防範和災害防治能力顯著提升,各領域和區域適應氣候變化行動全面開展,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氣候脆弱性明顯降低,全社會適應氣候變化理念廣泛普及,適應氣候變化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基本形成,...
對於防治土石流,常採用多種措施相結合,比用單一措施更為有效。土石流溝口通常是發生災害的重要地段。在應急調查時,應該加強對溝口的調查。仔細了解溝口堆積區和兩側建築物的分布位置,特別是新建在溝邊的建築物。調查了解溝上游物源區和行洪區的變化情況。應注意採礦排渣、修路棄土、生活垃圾等的分布,在暴雨期間...